第一百二十三章 狄夷兵犯中原
作者:公子瑾桐      更新:2020-05-11 22:10      字數:2284
  伸了個懶腰,趙宸看了看第二道題目。

  君子有三戒。

  隻有五個字,似乎也很簡單。

  上一句是孟子說的,這一句是孔子說的,三戒,是指女色、爭鬥、貪念,這三樣東西,沒事最好別碰,小心被毀。

  趙宸不禁搖搖頭,心中暗道,孔老二,其實三戒應該是黃賭毒。

  對了,“存天理,滅人欲”的源頭不就是君子三戒嗎。

  孔老夫子絕對不會想到,南宋會有一個叫朱熹的家夥把他這句話發揚光大,並拿來禁錮人的自由。

  豈不知**即為動力,正因為有了**,人類社會才得以不斷進步。

  出這麽個題目,看來這劉少柄是朱熹理學的忠實擁躉。

  這時候理學雖未大行其道,一統天下,不過好像也已經形成氣候了。這對趙宸以後推廣新學潮,可不是什麽好事。

  想到此,趙宸眉頭皺了起來。

  這一幕剛巧被那衙差看到。

  趙大公子怎麽了?剛才不還下筆如有神,怎麽一轉眼就眉頭緊皺了?難道是這是下麵的考題不會做,犯了難?

  這可真是太好了,大買賣要上門嘍!

  可是等了半天,卻不見趙宸有反應,人家已經忙著答題了。

  那衙差咬了咬牙,絕望的走了!

  既然主考官喜歡,那就投其所好,按照理學的套路往下寫好了。

  今天的題目好像是為老子量身定做的,果然,穿越者的運氣都不會差。

  第三道題就更簡單了。

  故大德者必受命。

  就是說當皇帝的一定要偉光正,才會受萬民愛戴,江山萬年。

  誇人誰不會,更何況是誇皇帝,那些讚美之言可謂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

  開考還不到一個時辰,趙宸已經將三道考題都做完了。

  這三道題發揮好了,隻要後邊不出現大失誤,發解試基本就能過。

  畢竟發解試不是選狀元,排名沒那麽重要。

  隻要過關,第一名跟最後一名都有資格去參加省試,而且大家還是在同一起跑線上。

  第二場考題,詩、賦題目各一道,也就是說,詩詞和賦,各寫一篇。

  詩的題目是《戰論》,賦的題目是《琴賦》。

  這個好說,借鑒一下明朝人的詩文,絕對可以。

  凡是能流傳後世的文章,哪怕算不得經典,也是經得起推敲的,更何況明朝人的作品,還是有些風骨的。

  完成第二場,趙宸放下毛筆,倒了一杯茶水,優哉遊哉喝了起來。

  這時,換了一個衙差過來問道:“趙公子,是不是需要小人幫忙?”

  趙宸看了他一眼,卻什麽都不說。

  這廝不會是收了誰的好處,故意使壞吧?

  考場內禁止喧嘩,如果他是故意引老子說話,被取消了成績,那不是冤死。這種傻事堅決不做,絕對不能讓人抓住把柄。

  那人見趙宸不理他,也失望的離開了。

  又過了一會,第三場的題目按時放了下來。

  第三場也是兩道題,一道史論,一道時務策。

  如果說經義三道題決定能不能過發解試,那最後的時務策就關係著最終的排名。

  子史題是對曆史典故的考問,這些典故人所共知,想從中判斷一個考生學問高低,很難。

  這也使時務策成為群生逐鹿的重點。

  時務策,看的是考生對天下大事的見解,對考察其能力大小有極強的參考性。

  今天子史論的題目是: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賢才與參謀,請於私第見客論。說的是唐朝名人裴度招攬人才的典故。

  選賢任能嘛,這論題並不複雜。

  至於時務策,則讓趙宸稍微驚訝了一下。

  狄夷兵犯中原!

  直接拿蒙古人犯境的事情為題,這時務策也太識時務了吧?

  向一群一心隻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考生問退敵之策,好像是問錯人了吧?

  不過似乎也沒錯,畢竟高手在民間。

  趙宸麵對這樣一道本來有無限發揮空間的題目,卻也犯了難。

  在這**時代,很多事是不能直接去議的,有些話能說,有些話萬萬不能說,說了就會犯禁,後果非常嚴重。

  趙宸心中暗暗嘀咕,出這題的目的,到底是問策,還是議論狄夷犯境的非法性,然後提出一些觀點來抨擊狄夷?

  若這題目隻是婺州一地出,可能隻是巧合。

  但現在蒙古人入侵的事情正在發生,這種題目出現在發解試中,那是否意味著朝廷是想通過這次的發解試,問計於士人呢?

  就這樣,本來不算難的題目,倒是讓心懷顧慮的趙宸沉思良久,遲遲拿不定主意。

  不想通背後的因由,貿然下筆,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掉進坑裏,前功盡棄。

  嗯?不對啊,我趙宸什麽時候變得畏手畏腳了?

  我可是一個三觀奇正,有著這強烈愛國情懷和民族責任心的有為青年,既然來了,那就做點自己該做的事,怕個毛線,敞開寫就是了,若是朝廷不喜歡,大不了回家賣肉串!

  這樣把機會送到跟前的考題,如果寫不出自己想寫的東西,豈不是很沒出息!

  萬一呢?

  萬一能被上邊的人看到,或許還真能改變些什麽。

  寫一些單純抨擊狄夷,跟狄夷勢不兩立,不共戴天的文字,強烈譴責一下,蒙古人就會乖乖退兵了?

  這種事不是沒人幹過,東漢末年,黃巾叛亂,一個叫向栩的傻逼,就提出了一個退敵之法,讓人去黃河北邊對著黃巾軍誦讀《孝經》,黃巾軍就會分分鍾滅亡。

  都是沒幾把用的瞎扯淡,譴責有用,還要軍隊幹嘛!

  如果答卷裏隻是一味的抨擊,譴責,甚至謾罵,無關痛癢,根本不可能引起當局的興趣。

  所以,要寫我所想!

  自己擁有後世的靈魂,更有一腔熱血,不能放棄這樣一次跟上層溝通的機會。

  哪怕這種溝通的機會微乎其微。

  聲音再微小,也不能因為喪氣而放棄發聲的機會!

  可這個時候,肚子卻不爭氣的咕嚕咕嚕叫了起來。

  看來得先填飽肚子,才有力氣寫出錦繡文章。

  還好,讓衙差去福滿樓訂的酒席很及時的送來了,十貫錢的席麵雖然被打了很大的折扣,可終究還算過得去。

  再怎麽說這裏也是考場,能夠享受到如此待遇,已經足夠讓人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