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砸場子
作者:公子瑾桐      更新:2020-05-11 22:10      字數:2437
  自秦漢以來,在中國北方,不友好的鄰居換了一茬又一茬。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等等,一個比一個強悍。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會種地,喜歡殺人,喜歡打架,動不動就想跑到中原搶劫。

  可也沒見他們能打到江南來,蒙古韃子再厲害,能過得了長江?

  咱大宋朝也不是吃素的,雖然之前被契丹人、被女真人給欺負過,現在不都扛過去了嗎,如今也是兵強馬壯,一旦認真起來,絕對不會讓蒙古韃子占到便宜。

  姓文的書生臉色登時變的很難看,他冷冷的駁斥道:“我大宋朝兵力強盛,糧草充足,且朝廷調度有方,必然一戰而勝,需要我們這些讀書人來杞人憂天,質疑國家的能力?趙公子,我奉勸你一句,還是先管好你自己的學問吧,這可關乎到你未來的前程。”

  你大字都不識幾個,還妄談國事,瞎幾把操心!

  “唉!”趙宸長長的歎了口氣,看著他,搖了搖頭,顯得很失望。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難道都忘了北宋是怎麽完蛋的了!而且,蒙古人比女真人更可怕!

  一想到蒙古滅宋,崖山之戰,十萬軍民跳海殉國,趙宸就心痛的無法呼吸。

  他沉默了片刻,才又說道:“朝廷調度有方是一回事,蒙古人的兵力強盛又是另一回事。倘若隻需準備充分,調度有方的話,那在我們北方的偽金也不會為韃子所滅了。現如今,我們北邊的屏障消失,不得不跟韃子正麵硬拚,此乃戰略上的失當。”

  “啊?”

  趙宸說了這番話後,在場很多人雖然覺得有道理,但他們還是非常驚訝,一時之間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聯蒙滅金,這是當初朝廷所定的國策。

  最後結果是金國滅亡,大宋也取得了相當的戰略成果。但正如趙宸所說,這樣的結果儼然跟當初的聯金滅遼一樣,都是把一個相對孱弱的對手給葬送,反而自己要麵對更強大的敵手。

  你也不用說得這麽直白吧,就不怕有人去告你誹謗朝政?

  在趙宸的眼中,大宋朝廷是在用屁股決定政策。

  可他又想了想,屁股決定腦袋,這句話好像也沒什麽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位置決定思想嘛!

  可是一個個自詡聰明的家夥為了所謂的民族仇恨,居然連國家利益都不顧,做出那麽多蠢事,簡直不可原諒。

  文姓書生驚愕的看著趙宸,皺眉問道:“趙公子,你這是在非議朝廷的決策?”

  麻蛋,還好宋朝沒有文字獄,要不然老子會被你這句話害死!

  趙宸淡淡的說道:“這就是本人讓你們來探討外夷犯境之事的原因。朝廷的決策是否正確,可以通過你自己的見解來發表。在這裏,沒有對錯,隻有見地上的爭鋒,大家完全可以暢所欲言。若你連探討的勇氣都沒有,那韃子欺負到你家門口的時候,你會有勇氣去抵禦?”

  說到這裏,在場還是沒人敢說什麽。

  就算南宋朝的思潮相對開明,但還是不讓隨便探討國家大事,因此在不少人的心中,都下意識的會告誡自己——勿談國事。

  華夏自古以來都秉承一個原則,無論朝廷做事對錯,民間都不得隨便議論。就算涉及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問題,也沒人敢說什麽。

  作為穿越者的趙宸,對此痛心疾首。

  朝廷固然是趙家的朝廷,可是華夏卻應該是華夏人的華夏。

  偏偏一群本該掌握話語權的讀書人,卻在這個生死存亡的關頭做了縮頭烏龜,以至於最終崖山海戰之後,華夏文明為外夷所傾,實在可悲可歎。

  趙宸見大家隻是小聲議論,卻根本不敢站出來暢所欲言,完全不見了讀書人那股揮斥方遒的意氣風發,便繼續道:“你們不想說,那本人就先發表一點見解,也算是拋磚引玉。”

  眾人見他那準備高談闊論的架勢,不免覺得有些好笑,但且聽聽一個惡少爺能說出什麽高論。

  趙宸整理了一下思路,朗聲開口:“想必諸位都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無論唇齒之間曾有過怎樣的矛盾,在抵禦蒙古韃子南下入侵這件事上,照理說是應該站在同一陣線上的。偽金滅亡,等於是葬送我大宋北方的一道屏障。也使得今日韃子南下,猶入無人之境,燒殺搶掠,所到之處生靈塗炭,滿目瘡痍……”

  旁邊一名姓林的書生站出來,朝趙宸拱了拱手,還算客氣的質疑道:“趙公子心憂天下固然讓人敬佩,可是這事情已經過去幾十年,現在才去非議,怕是事後諸葛亮,不太合適吧?”

  趙宸也拱手還禮道:“這位仁兄,曆史曆曆在目,我們對於屏障的保護是不足的。北有夏、金兩偽朝,南有大理藩國,如今都不複存在。敢問如今我大宋朝周邊的屏障還有誰?”

  本來姓林的還想跟趙宸爭論一番,但他發現自己在與趙宸的爭論中明顯準備不足,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作答。

  “你們有何意見,難道不想說說嗎?”趙宸見整個會場再次陷入沉默,環視眾人道。

  還是沒人敢應答,文會氣氛一時非常尷尬。

  孫有林皺了皺眉頭,趕緊過來在趙宸身邊小聲的提醒道:“趙公子,這個議題實在是太沉重,我們不妨換個議題吧。比如說探討一下前唐的興衰?這也是曆史,談這個總不為過吧?”

  趙宸苦笑地搖了搖頭:“研究唐朝的曆史?這意義又何在?對於我大宋朝未來的國祚興盛可有絲毫的助益?真是可笑!如今外夷都已經殺到家門口,大家卻避而不談,究竟是何道理?我趙宸倒是覺得,這會兒正是我大宋朝學子投筆從戎,萬裏覓封侯的最好機會!作為讀書人,朝廷未來的棟梁之材,難道就要安於小家而不顧大家,隻關心眼前的安逸而不顧家國的榮辱?可悲可歎,實在是可悲可歎!”

  當趙宸再次環視在場之人,犀利的目光從每個人的臉上掃過,卻沒人敢去跟他對視,下意識的低下了腦袋。

  所有人都發現,在這個議題上,是辯不過趙宸的。

  因為事實就是如此。

  幫女真人滅了遼國,不僅沒把燕雲收回來,還他媽連中原都丟了。幫蒙古人滅了金國,中原也沒回到大宋的懷抱,現在蒙古人又氣勢洶洶的打過來,這次大宋可隻剩巴蜀和江南了,不能再丟了!

  突然,人後出現一個聲音道:“就知道空談,也沒見你真的上戰場。你有本事去跟韃子打啊!”

  這人說話好似故意抬杠一樣,將所有人的目光吸引過去。

  這人有些年輕,並不像是在場那些已過而立之年的老書生,總給人一種油膩,暮氣沉沉的感覺。

  最重要的是,趙宸總感覺有幾分眼熟,似乎是在哪裏見過。他稍微一想,便記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