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倒U理論
作者:你已經無敵了      更新:2020-05-11 21:46      字數:2527
  處理完了襲擊者的事情,維克托最終離開聖特克拉分局的時候,時間已經到了淩晨兩點多鍾,阿托負責開車返回梵迪諾貧民窟,他就在後座上閉眼睡了一覺。

  離開前已經聯係過波費裏奧了,路易莎一出了警察局之後,就被莫塔派人接到了梵迪諾的醫院,現在最安全的地方,毫無疑問,就是完全由格列夫家族掌控的梵迪諾貧民窟了。

  盡管在車上睡覺不是個很好的選擇,但是維克托這一覺還是睡得很舒服,也很死。等到他迷迷糊糊醒過來的時候,才發現車子已經停在了一所醫院的大門口,他的身上也多了一條白色的毛毯。

  車外天色大亮,太陽都已經升起來了,眼睛紅得像一隻兔子似的阿托正坐在汽車的車前蓋上,啃著一個椰肉餅,旁邊還放著一杯冒著熱氣的咖啡。

  看到維克托從車上下來,阿托扔掉了手中的肉餅,從車前蓋上跳下來,跺了跺腳。

  “路易莎和波費裏奧他們在哪兒?”維克托抹了一把臉,趁著打哈欠的功夫,用力的活動了一下略有些麻木的臉腮,問道。

  “三樓的觀察室,我帶你上去,”阿托朝樓上看了一眼,說道。

  “不用啦。你去搞些吃的回來,肚子有些餓了,”維克托順著他的視線往樓上看了看,搖頭說道。

  阿托有些無語,早知道就不吃那該死的肉餅,還有那該死的咖啡了。

  路易莎他們現在住的這家醫院,是由維克托投資建立的,為來自梵迪諾貧民窟的民眾提供醫療救助服務。

  事實上,一個國家的犯罪率的高低不應該隻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如果說經濟好,犯罪率就低的話,那麽美國的警察就不會對超高的犯罪率感覺到頭疼了。而是要看社會公正度與分配公平性的程度。

  這裏麵的根本規律就是: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基尼指數(國際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越高的國家,犯罪率就越高,反之,犯罪率就越低,社會穩定程度越高。

  著名的經濟學家庫茨涅茨有一個由於收入分配的“倒U曲線”的理論,他認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長期趨勢可以表現為,在前工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的經濟增長的早期階段迅速擴大,而後是短暫的穩定,然後在後期增長階段逐漸縮小。

  但是現實就是,一個國家,尤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要想保持經濟和社會的活力、創新力,就必須保證收入分配過程中存在激勵性的差距,而不是片麵的追求“公平”這一原則。

  於是這種現實就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製造出一個難以消弭的矛盾: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持續穩定的矛盾,這兩者之間幾乎是不可兼得的。

  基尼指數越高,收入差距過大,貧困及低收入階層會產生強烈的不公平感和“剝奪感”,嚴重的心裏失衡將會導致仇富、報複社會還有犯罪等一係列的行為,從而引發出一係列的社會問題。

  作為一個政客,在勾心鬥角之餘,維克托還沒有忘記努力學習,補充自己的知識,他現在也已經能夠窺破這其中的微妙邏輯了。

  前世解決這一點矛盾還算不錯的國家,估計就隻有兔子了。

  在前世兔子社會經濟大發展中,政府通過一係列的政策和法律,合理的調整收入分配。其一是大力的發展農村經濟,通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業反哺農業等等措施,推進農村的經濟發展,努力縮小城鄉二元結構所帶來的影響。

  其二則是通過法律製度來規範經濟行為,促進行業、地區間的平均利潤的形成,建立健全的市場經濟,縮小地區、行業、職業間的收入差距。

  其三是建立向上流通的公平機製,通過強化義務教育,發展各種類型的中、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創建平等競爭、自由流動、統一開放的勞動力市場,截斷貧困的代際流動,降低個人的先賦因素的影響,縮小階層差距。

  最後的一點,則是保障民眾的基本生活權益,通過完善各種社會保障製度,通過在醫療、住房、最低生活保障、特別救助領域保障居民的生活權益,以實現減少並最終消滅貧困。

  維克托的許多做法就有這些政策的影子,他通過梵迪諾建築公司,大量的吸納那些居住在梵迪諾貧民窟內的貧民,以“工資”的形式,保障了他們的最低收入標準,同時興建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讓這些下層民眾看到了通過教育,改變自身階層屬性的希望,再輔以安置房、《住房福利改革法案》等,解決民眾的住房問題。

  在這其中,他也給自己製定了一個原則,那就是可以踐踏法律,但不能過於隨意,至少要再表麵上維係法律的尊嚴與臉麵。

  換句話說,他不支持像埃斯科瓦爾那種,直接將司法逼進死角的大規模的、公眾性性的暴力犯罪,這種行為隻能給自己帶來災難,卻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在他的眼中,對於埃斯科瓦爾的做法是不屑一顧的,高檔次的罪犯就應該像政客一樣,有一副冷靜的頭腦,絕不能血氣上湧就忘乎所以,想做什麽就做什麽,那是愚蠢的,是自尋死路,沒有任何前途。

  ……

  等到阿托上了車,維克托才轉身上樓,這裏他不是第一次來,對裏麵的情況並不陌生,何況路易莎和波費裏奧等人在這裏接受醫護治療,格列夫家族內也安排了不少的人手過來看護,他要找到病房沒有絲毫的難度。

  從樓梯登上三樓,安靜的走廊內聚著十幾個年輕人,有的似乎在閑逛,探頭探腦的在其他病房的門口朝裏麵張望,有的在走廊的排椅上閉目假寐,還有幾個正湊在一起打撲克,不過毫無疑問,他們都抓緊了自己身邊的武器,沒有一絲鬆懈的感覺,旁邊那些來來回回的病人或者家屬之類的,也一副早已見識過,沒有絲毫大驚小怪的樣子。

  見到維克托出現在樓梯口,這些年輕人趕忙站起身,做出一副迎接的姿態,毫無疑問,他們都是屬於格列夫家族的人。

  維克托也不理會這些家夥,對他來說,這些年輕人在組織內的地位太低了,他們有的甚至連家族的正式成員都不算,隻能算是外圍的小嘍囉。

  這些人對於格列夫家族的價值,就在於充當打手和炮灰,有需要的時候,還可以替別人頂罪。

  但他們也組織內最重要、最狂熱的那一部分人群,因為在他們的腦子裏麵,還沒有別的東西,一味的就是“出頭”、“上位”,改變自身貧困的命運。

  但是說句實在話,一個組織內,中、高層的位置就那麽幾個,一千個類似他們這樣的人裏麵,也不一定能夠走出一個中層頭目出來。

  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隻有三個結局:死於爭鬥,坐一輩子的牢,亦或是混到不能再混了之後,黯然退出,最終在窮困潦倒中了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