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點改變好過一成不變
作者:你已經無敵了      更新:2020-05-11 21:46      字數:2252
  當聖薩爾瓦多的其餘幫派正在和哥倫比亞麥德林集團打生打死的時候,維克托卻身在聖薩爾瓦多市郊外20公裏外的費卡林森林。

  今天是11月15日,市議會休會兩天,開始準備費力亞加斯辭職之後,剩下的一個議員位置的補選,所有人的目光全部都投向了這場關鍵性的補選。

  民族主義共和聯盟相對於來勢洶洶的奧維爾和拉雷索,顯得有些準備不足,他們原本一直就認為二十八街區是自己的囊中之物,那些平民們基本都是依靠民族主義共和聯盟背後的支持者,那些種植園主名下的種植園或者是相關的加工企業生存,他們這些泥腿子不投票給他們還能投給誰呢?

  但是讓他們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基民黨候選人拉雷索居然和民族主義共和聯盟的候選人達爾維托鬥了個不相上下的樣子,根據幾大民意調查機構的報告顯示,在第二十八選區,拉雷索現在的支持率為百分之四十六,並且還在呈上漲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會將自己的選票投給基民黨的候選人拉雷索。

  現如今聖薩爾瓦多政治場上,除了總統大選的宣傳預熱以外,就隻剩下一些花邊的“人物新聞”和一些捕風捉影的小道消息,記者們都睜大了自己的雙眼,他們在議會大樓的走廊上,還有酒吧內,努力發掘著隱藏在議會大樓內的秘密,期待能夠獲得一個熱點消息。

  在“幹掉”費力亞加斯·巴利維安的過稱中,聖薩爾瓦多的媒體第一次發現了代議製民主政治的好處,政治影響民眾通過媒體進行,而公眾影響也通常要通過媒體,從某種意義上講,社會與政治的共存是通過大眾傳媒才得以實現的。

  費力亞加斯辭職之後,聖薩爾瓦多市議會麵臨剛剛組建完畢就要進行一次補選的情況,這在經過近六十年軍政府獨裁統治的薩爾瓦多來說,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補選,所以,媒體的目光聚集於此。

  拉雷索作為基民黨推出的候選人,身後站著市議會基民黨現任“督導”奧維爾議員,有維克托提供資金,然後他們勾連了傳媒大亨博薩諾·布爾布斯,以“住房改革”作為競選綱領,在短短時間內,展開了“鋪天蓋地”宣傳,確保第二十八街區的選民能夠在短時間內熟悉拉雷索這位候選人,還有他提出的政策能夠為這些民眾們帶來什麽樣的利益,他們積極的同民族主義共和聯盟爭奪第二十八街區的選民。

  平民都是盲目和短視的,他們不會在意太過於長遠的利益,你和他們談理想,可能還比不上餐桌上所擺放的那些食物來得有價值。

  有了博薩諾這位傳媒大亨的支持,很明顯,各家報紙都在大篇幅的報道這個政治製度改革以來第一次的議員補選情況。那那些標題到處都充滿了媒體人之間的挑撥離間,例如:《聖薩爾瓦多日報》的頭條是“基民黨和反對黨(民族主義共和聯盟)兩黨競爭,市議會補選齊頭並進”。

  《今日》這個薩爾瓦多過內最為嚴肅的政治財經類的報紙,刊登的頭條則是:“兩強爭霸,兩黨究竟誰能夠終點留影”。

  而博薩諾控製下的《新聞寫真》和《聯合記事報》則毫不意外的用華麗的辭藻吹捧基民黨的候選人拉雷索,“現在第二十八街區的選民們的選擇非常簡單,”評論的開頭寫道,“同反對黨的候選人達爾維托相比較,基民黨的候選人拉雷索無疑更加受民眾的歡迎。他的履曆完美,過往清清白白,在政壇一路順風的同時,也沒有丟掉自己內心的社會良知,他提出的住房改革政策對於民眾們來說,無疑是直擊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而有的人則攻擊他沒有處理具體事務的經驗,我想在這裏告訴拉雷索先生,你應該把這個稱呼驕傲的佩戴在自己的身上,因為相比於那些因循守舊的舊時官僚們,我寧願選擇沒有經驗的拉雷索先生,他沒有經驗才是他最大的優點。”

  “我們現在的社會已經進入了一種“畸形”的發展模式,貧者愈貧,而富者恒福,貧者無立錐之地,而富者則廣廈萬間,我們現在迫切的需要像拉雷索先生這樣的新人,來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畢竟,無論怎麽樣,還能比現在的局麵壞到哪裏去嗎?“

  “而反對黨的達爾維托先生,從他曆來發表的政治言論來看,看起來他是一個比較遵循法律規章製度的人,盡管他曾經在軍政府時期擔任過政府公職,對於政務處理非常的有經驗,但是我們查詢了解到,達爾維托先生在擔任聖薩爾瓦多農業和土地部長期間,他並沒有推行過任何對民眾生活有所改變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因此,我們可以相信,達爾維托先生在擔任聖薩爾瓦多市議員之後,絕對不會改變現有的狀況。“

  “這樣一來,就非常的清晰明了了,如果有喜歡現在的生活,不想改變的人,那麽民族主義共和聯盟的達爾維托先生將會是你一個非常棒的選擇,而如果你對現狀不滿,迫切的想要改變自己現在的生活,那麽選擇基民黨的拉雷索先生,絕對不會錯誤;無論如何第二十八街區的民眾們作何選擇,我相信你們都可以得償所願,得到想要的東西。”

  整篇文章,就差沒有指著鼻子對民族主義共和聯盟的達爾維托進行“貶低”,將他描述成為了一個刻板、墨守成規的舊式官僚,並且暗指他為大種植園、大地主的利益代表。

  薩爾瓦多的國民期待改革,改的是什麽,就是以大種植園、大地主這些擁有大量土地的人,他們以不到國民總數的百分之十的人數,占據全國百分之七十的土地,而這些無地的人呢?隻能夠以雇工或者租庸的方式,從這些大種植園和大地主手上獲取土地,並且隻能獲得很少的一部分的薪水或者是上交昂貴的租庸費用,完全不能夠積攢起足夠的資本來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自身的階層水平更是無從談起。

  他們因此迫切的需求改變,任何的改革這些底層的民眾都會紛紛支持,畢竟“再壞的改變也好過一成不變,”變化,就能夠給他們帶來新的機遇,變化,能夠讓他們看到“希望”,人最悲哀的莫過於沒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