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朝堂爭論(二)
作者:葉落南鄉      更新:2020-05-11 18:07      字數:3085
  楊文園同樣還以冷眼,並未和聖武候過多爭執。如今的聖武候已非同往日,眾人也是事後才得知,此次是陛下親調聖武候前來東都。而且對那日上陵苑前,擊殺上官奇一事並未做任何懲處。可見恩寵之重。

  人皇還沒有上朝,聖武候的目光不斷的在太極殿上掃視著。但如今的朝堂上,有相當多的麵孔,對於聖武候的陌生的。淩煙閣的二十四重臣後嗣們,也大抵都不再朝堂之上。先帝雖當初所遺留下的班底,也都隨著年齡的增長早已老去。

  而如今的朝堂上的麵孔,大都都是三、四十歲左右。在聖武候的眼中,已是相當的年輕了。目光在這些人身上停留片刻,聖武候很快便移開了。

  “嗯?”

  突然之間,殿門外,一道熟悉身影引起了聖武候的注意,隻見一道欣長的身影跨過太極殿的門檻。似乎心事重重,神思不屬。而自那人身上傳出的修為並不弱於自己,經年沉澱下的那種上位者的威勢如鋯日般當空。

  “怎麽了?”

  聖武候走近前去,沉聲問道。

  “你今日怎麽也來了?儒臣們商議著要裁撤各郡的屯田軍,此事你知曉嗎?”

  帝武王緊鎖劍眉,看這聖武候道。

  “嘶~!什麽!這群家夥瘋了吧!”

  聖武候霍的變了臉色,還未等他說些什麽,被一道公鴨嗓般的聲音打斷看

  |“陛下駕到!”

  於此同時,一陣編鍾響起,一股威嚴浩蕩,浩如煙海的強大氣息突然憑空而至,有如潮水般籠罩著整間太極殿,就在下一刻,殿內眾人的目光中一道金黃色的人影,從龍道中出現,踏進珠簾的帷幔之中,而後在太極殿上的龍椅中坐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所有的大臣、文武百官全部俯下了身子,恭敬的行著大禮,山呼聲在大殿中一陣陣的回蕩著。

  “諸卿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一位胖乎乎,麵帶笑容的太監出現在帷幔之前,公鴨般的嗓音傳自大殿的每一處角落。正是大唐人皇的貼身太監——高力士

  “陛下,臣有事起奏……”

  高曆時的聲音剛落,一名文臣,手持象笏,大步出列。低頭說道。

  “陛下,年前北疆一戰,至使我大唐天威大振。四方蠻夷紛紛上來奏表。表示願意臣服我大唐人皇,而南楚和蠻族吐蕃,更是願意裁撤本國兵力,以示態度。且近日派遣使者,前來東都,願意簽訂盟約,並互通商貿,願意重新開啟大漠絲綢之路。值此安定之際,臣上奏:裁撤各州郡府的屯田軍,以減輕百姓之賦稅,國庫之開支。將曆年屯田軍用度轉而投放至絲綢之路,為我大唐帶來的利益!”

  轟!

  此話一出。整個大殿立即炸開了鍋,所有的武將全部看著那名儒臣怒目相向!

  裁軍!

  這是大唐開國以來的第一次!

  “陛下,臣反對!”

  “陛下,臣也反對!”

  “荒唐!裁撤屯田軍,這就是你們儒生所想出來的法子嗎!?一旦邊關有戰事起,朝廷上哪去為各都護府增加新的兵源!難道指望你們這些個隻會說大話的儒臣上陣殺敵嗎!?”

  “沒有了士兵,邊疆拿什麽去抵禦外敵!媽的!成天就知道針對我們武將,若無我們這些武將拚命在戰場廝殺,大唐豈能有今日的安定!”

  ……

  大殿裏,就像捅了馬蜂窩一樣,所有軍方一道的武將全部氣的怒不可遏,甚至連和帝武王平日不對眼的勇武候眼中都透露出一陣怒意!

  “難道沒有了屯田軍,四大都護府就不能鎮守邊疆了?若是如此,那麽臣要在此彈劾四大都護!參他們一個治軍不力,瀆職之罪!”

  很快另一名儒生禦史從班列中走了出來,大聲的厲聲嗬斥道。

  “文臣治國,武將戍邊,自古便是如此。若是你們武將有能力,那你們來治國啊!我們這些個文臣立即告老還鄉。可自大唐建國至今,年年戰亂,民力消耗殆盡,國庫空虛。既然現在各荒願意臣服,與我大唐交好,且又願在重開絲綢之路,已通商貿。此次各荒便再無戰亂,四大都護府的兵力完全夠用,又何必再去每年撥重金養著已無多大作用的屯田軍呢?如此良機,何不修養民生,已增強大唐國力!”

  有一位禦史走了出來,大聲附和道。

  而後越來越多的文臣站了出來,出言附和。

  戰場和朝堂完全是兩個世界,在戰場上,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幾乎發揮不出作用,甚至連一個小小的兵士也不是其對手。可在朝堂之上,武力根本毫無用處,一幹武將在文臣這裏,完全占不到絲毫好處,

  大殿上,聖武候站在武將班列之前,看著這些儒臣禦史們,紛紛對武將發起衝擊,眼中的瞳孔慢慢收縮,眼神也變得越來越冰冷。

  雖然北方戎狄已經退去,暫無威脅,安北都護府也漸漸的將北疆防線慢慢修複。可這並不代表,北疆上再無戰事發生。如先前那為禦史所說,各荒願意於大唐簽訂盟約,且臣服大唐。可在聖武候的眼中,那封盟約連廁紙都不如。

  各荒臣服,完全是因為大唐的軍力強盛。一隻猛虎在山林之中,當然會令百獸臣服。可要是一隻爪牙具無的老虎呢?百獸還會臣服在他的威嚴之下嗎?

  大唐邊陲各府的都護軍一共就那麽多,一旦發生戰事,可以從各地的屯田軍中迅速抽取精銳,補充進來,恢複自身實力,可如要是後備的屯田軍一旦被撤,那麽戰事爆發,各都護軍中得不到及時的補充,便會帶來極大的危機。甚至會威脅到大唐的根本,說出裁撤屯田軍的人,簡直就是個蠢材!連蠢材都不如!

  朝堂上文武兩派之間的爭論越來越激烈,就在所有武將即將要被這些禦史文臣群起攻之,口誅筆伐之時一個聲音洪亮在大殿之中響起。

  “陛下!臣反對!”

  聽到這個聲音,偌大的大殿上方突然一片死寂,所有的爭論聲瞬間消失,一名名武將看著聖武候的方向,

  “聖武候!”

  在大唐的武將集團中,四大武侯的影響力是至高無上的。而聖武候的地位在軍中,更是不容置疑。身為皇室子孫,且又是安南都護府的大都護。大唐重關,潼關的鎮守者。這一切的榮耀,並不是因為他是先皇之子的身份得來的,而是靠著一次次大戰,戰場上一次次舍生忘死的廝殺。才一步步的有著今日的地位。

  “聖武候大人,您這是什麽意思?難道我說的不對嗎?”

  就在此時,先去提議的那位禦史,看著聖武候。大殿之上,所以的儒臣禦史的目光也都落在聖武候的身上。整個大殿氣氛也隨著變得微妙起來。

  “陛下,臣以為,裁撤屯田軍的建議毫無可取之處,說出這番話的人,簡直就是廢物一個,臣提議,剝奪此人官職爵位,朝廷永不錄用!”

  聖武候看都不看那群儒臣,而是望向珠簾之後的人皇,

  “聖武候!各荒之中年年征戰,已經給大唐百姓造成了極大的負擔,難道你們還想繼續下去嗎?或者說,你們想擁兵自重!”

  那名禦史神色激動的說道,被聖武候的這番話完全激怒了。

  “哦?那你的意思,將士們在邊陲舍生忘死,並不是為了保家衛國,而是為了讓我們這些將領了?為了我們這些武將的地位了?”

  聖武候扭過頭去,淡淡的瞥了一眼那名禦史,眼神冰冷無比。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殺意。

  看道聖武候的眼神,那位禦史入墜寒窖,頓時說不出話來。

  “陛下!臣彈劾這些禍國殃民的儒臣,應當全部革職,送入大理寺,嚴加審問,臣懷疑,這些人都是暗通敵國,危害我大唐安危的賊子!”

  聖武候冷冷的重聲道。

  此話一出,令得滿殿的儒生文臣嘩然。對於聖武候這種近乎侮辱的話語極為不滿!

  “聖武候你放肆!言官言官進諫,乃是曆朝曆代傳承的規矩,太祖太宗年間便有旨意:言官所諫之言,一概不已追究。太宗年間,鄭國公曾多次直言進諫,太宗都不曾駁斥半句。而你今日竟然要剝奪我等官職,誣陷我等乃是敵國奸細!此乃是堵塞言路,蒙蔽聖聽,為禍大唐之言!陛下,老臣彈劾聖武候,膽大妄為,堵塞言路,且擁兵自重。違背先皇終身不得踏出潼關之遺命。臣請求陛下剝奪聖武候武侯爵位,收回皇室身份,貶為庶民。或流放嶺南,或打入宗人府,其後人永世不得錄用!”

  突然,一個蒼老的聲音在太極殿中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