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帝武候的後手
作者:葉落南鄉      更新:2020-05-11 18:07      字數:2791
  “太好了!帝武候被調入兵部了!天策府不在他的手中,我倒要看看,現在朝中還有誰跟與我上官家作對!”

  上官府中,上官武一把拍斷了椅子上的扶手,聽到帝武候入主兵部的消息,大笑道。

  “可是父親,帝武候被封王了,您難道不擔心嗎?”一旁的上官雲皺著眉頭沉聲道。

  “哼~封王又能怎樣?隻要帝武候手中沒有了兵權,如同老虎沒有了爪牙。朝堂之上的事情,能和戰場廝殺一樣嗎?如今太傅不在朝中,僅憑他一人,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上官武冷冷笑道。

  “可是,徐長海手中還握有二十萬天策大軍。這些人可都是一直跟隨帝武候數百年之久。帝武候是不是天策府府主,對他來說,並無多大影響。”上官雲歎道。

  “隻要他不是天策府的府主,所以的事情就都好辦了。一旦邊關有異動,那麽就可以將天策的兵力分散。他天策府不是出了個少府主嗎?我記得,他的兩個義子因為那個少府主的位置,這幾年中,相互爭鬥嗎?這倒是個削弱天策的好機會啊。這種事情,不需要我再去教你怎麽做了吧……”上官武扭過頭去,冷冷的笑道。

  ……………………

  看著大殿上眾將神色冷峻,分成兩派,在這瞬間,帝武候的心中空蕩蕩,就好像一腳踏空一樣,向著無盡的虛空深處一直墜落下去。

  一路渾渾噩噩,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麽離開議事廳。

  “想不到,這麽快就對我動手了嗎?老酒鬼,果然不出你所料啊。一旦我踏出這天策府,想回去,恐怕在也沒有機會了。”

  “陛下對我的戒心還是那麽重,難道這將近百年的時間,還不放心嗎?時機算的正好,北疆一戰,斬殺戎狄大部精銳,封王的也可謂是名正言順。太子推行節度使製度,恐怕也是您背後默許的吧。如此一來導致大唐無備用軍可用,兵部的權能幾乎被架空,順勢再將我推到兵部,整頓各地軍伍。陛下,這步棋,還是您技高一籌啊。”

  ……

  無數的念頭不斷的從腦海中掠過,帝武候忽然間,終於想明白了,為何當初太子大肆推行節度使製度時,滿朝文武反對,唯獨久居深宮的那位一言不發,任其發展。導致現在胡人將領不尊朝廷號令,已有擁兵自重之心。

  “啪~~啪~~啪~~”

  帝武候的手指不斷的輕叩著桌麵,發出一陣陣輕響。腦海中不停的思索著接下來的對策。

  天策府在他的手中掌握了百年之久,如今將他調出天策府,那位的意圖已經很明顯了。這是開始對天策府動手了,要逐漸的將天策的勢力,從大唐的軍伍的編製中慢慢削弱。

  不知道過來多久,帝武候的耳邊傳來一聲熟悉的聲音:

  “侯爺,殿中的各將還在為您的調命爭論不休,此事該當如何處置?”

  那道聲音從門外傳來,充滿了不安。

  “噝!”

  帝武候背靠在太師椅上,微閉著雙眼,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既然陛下禦旨已發,那這次兵部尚書一職,必然是要領受的。”

  “可天策怎麽辦!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

  門外之人一聲驚呼,臉山的神色,瞬間蒼白起來。

  氣氛突然間安靜了下來。

  帝武候沒有說話,神情平靜。他比誰都清楚,一旦自己被調離了天策府,那麽,陛下勢必會將天策的兵力逐漸消減掉。知道他在天策的身上感覺不到威脅。

  天策府,在這兩百年的時間中,在那位的心中,如鯁在喉。造成這一切的,正是兩百年前,陛下登基的那一夜,天策府的態度。

  天策向來在皇權的交替之中,充當著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這也是太宗陛下當年創立天策的用意之一。不僅要守護著大唐的安危,還要確保帝位傳承的正統。但也恰恰是這一點,曆代人皇對天策的態度都一直處於一種深深的忌憚。

  “劍秋,我們沒有時間了,進來,速速替我寫幾封信。否則,這一次,天策極有可能退出大唐的曆史。”

  不知道過了多久,帝武候睜開眼來,沉聲道。

  “是,屬下遵命!”

  門外之人躬身道。帝武候所說之言,並非危言聳聽。當年太宗皇帝成立天策府,就是不希望他的後代,再為了帝位,重蹈自己當年在玄武門的覆轍。但太宗萬萬沒想到,後世爭奪帝位的手段,和自己相比,猶過之而無不及。

  “第一封信,給安北都護府的哥舒翰,告訴他,我會在北疆留下七萬兵馬,協助他修複好北疆防線。其次,讓泰頤園留守在北疆防線上,以防戎狄開春之後,再次進犯北疆。”

  “是,大人!”

  “第二封,將雁門關外的八萬天策軍調往安西都護府,我估計,朝廷很快就會對高仙芝下手,大勃律國最近和蠻族的吐蕃國走的很近。若是高仙芝被調回東都,安西都護府必然會和蠻族有一戰。”

  “告訴領軍的葉問水,將軍中的重甲鐵騎抽調一半,不要登基在冊。暗中調遣到羽靈軍中,這件事,我會和天羽神將細說。”

  “什麽?!”

  聽到這句話,朱劍秋手中的筆一頓,臉上瞬間露出了一絲驚容。

  “可這樣,八萬人馬,就隻剩下六萬不到!”

  大唐之中所有的兵馬,唯有重甲騎兵的戰力最為強勁。而天策軍中的重甲騎兵,更是王牌中的王牌。多少次靠著這些重甲騎兵的衝鋒,才從一次又一次的戰役中獲勝。如今,帝武候竟然要將兩萬多的重甲騎兵,白白的送與羽靈軍。這使得,身為天策府軍師的朱劍秋,很是不理解帝武候的做法。

  “別管那麽多,我自有我的安排,就這樣安排下去。”

  帝武候平靜的聲音中帶有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他很清楚自己現在在做什麽。這是在做著最壞的打算,與其日後陛下親自裁撤天策的編製,倒不如現在就開始將精銳的兵馬布放到各個都護府中,已確保大唐邊關的安寧。

  朝堂之上,大多重要機構,都被儒家所把持。而些人中,大多數都對兵家曆年來的戰爭頗有言辭。禦史台更是每日都要裁軍的奏章呈上,其中不少奏章矛頭直指天策。

  包括年前的那次西北之戰,倘若不是上官家聯合禦史,天策軍也不至於在北疆防線上,幾乎是斷了糧草。若不是太保相助,西南三郡的稅糧,不會順利的送到北疆防線之上。

  這一次自己被調出天策府,僅靠著徐長海等人,絕非上官家和朝堂之中那些儒臣的對手。隻怕不過數年,天策軍將會變成第二個羽靈軍!

  帝武候慢慢的講述著,而案桌側的朱劍秋颯颯的書寫聲一直都沒有停過,以極快的速度照著帝武候的吩咐書寫著。

  “第四封信,幫我傳給安東的王忠嗣,讓他好生監管下安東的那三位節度使,近來平廬、範陽兩郡相繼湧入不少高麗後裔,且那三郡為胡人將領,不得不防。!”

  一個又一個命令,不斷從帝武候的嘴中發出,臉上神情也越來越冷峻。

  “還有另外三分……幫我交予徐長海、楊寧和李複。”帝武候淡淡開口道,

  聽到這句話,朱劍秋一怔,臉上露出了一絲錯愕的神色。前四封信都是寫給各個都護府,這並無什麽疑問。但徐長海等人就在這天策府中,為何還要寫呢?

  但隨著帝武候說出其內容後,朱劍秋額頭的冷汗不斷的往下流…。這裏麵的內容,著實讓他心悸不已!

  “另外,傳令下去,近期不要與神策多做糾纏。勇武候那邊,我會去敲打他,哼!正當我這個帝字武侯是白封的嗎!”

  最後一句話,帝武候的聲音無比冰寒。不由得讓朱劍秋想起了當年的那斷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