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納蘭性德
作者:風雪情音      更新:2020-09-12 04:06      字數:3851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人間詞話》

  ???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初詞人,滿州正黃旗人,大學士明珠之子。人們在說到納蘭性德時,第一個想到的總是南唐後主--李煜。後主的詞可謂粗頭亂服而不掩國色天香,洗盡鉛華卻更顯天然風韻,人們總固執的認為李後主的詞對後世詞人是一個隻能追求卻永遠不能達到的目標,後主的詞像一座高不可攀的山,遮蓋了後世任何一位詞人的光輝。可沒想到,到了詞道已衰的清朝,居然出現了填詞風格酷似後主的納蘭性德。周稚圭說:“納蘭容若,南唐李重光後身也。“梁啟超的評價則更加言簡意賅:“容若小詞,直追後主。“

  ???作為滿族的第一位大詩人,納蘭性德的詞是十七世紀下半頁中國藝苑上放出的淒豔之花。他看似擁有了一個人所能擁有的一切--財富,權力,才學,友情,愛情,可他似乎並不快樂,他如同一隻敏銳的鳥,察覺了已處末世的封建社會的腐朽,他終日感到空虛與幻滅,以至三十一歲便鬱鬱而終。

  ???在我們這樣“為賦新詩強說愁“的年齡讀他那些“淒婉不可卒讀“的小詞,似乎更能感受到他詞中那動人的感染力,不禁為之“心動神搖“。

  ?

  淒豔美絕--納蘭性德的愛情詞

  ???愛情,是人類社會的重要內容。古往今來,多少詩人曾為她吟唱。

  ???納蘭性德的愛情詞格調低回憂怨,頗似北宋晏幾道。但內容卻是與晏幾道大異其道。晏幾道流連舞榭歌台,他的詞多是向風塵女子表明心跡,如“物低揚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琵琶弦上說相思“等。而納蘭性德則較少涉足秦棧楚館,他寫的多是貴族青年的愛情生活,因此,他寫的那種吞吞吐吐的神態別有一種沉深的美。顧貞觀言:“吾友容若其門第才華直越晏小山而上之“此言得之。

  ???納蘭性德曾寫過一首《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釵心隻鳳翹。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情,轉過回廊叩玉釵。”

  它表現的是有情人相遇的心理狀態。開頭四字便扣住了人們的心弦,相愛者偶然遇著,他們本來有多少知心話要說,然而他們隻是四目交投便默默地走開。這種神態,反應出人物內心的矛盾,表現出青年男女愛情的苦悶。

  第二句寫女主人公的美貌,她美的像一朵芙蓉,那淹潤的淚痕讓人想到鮮花著雨,突然她臉上起了紅暈,一句“斜溜釵心隻鳳翹“寫的是玉釵抖動,而女主人公步履含愁的形象宛然在目。

  乍一相逢,再難見麵“待將低喚“,可是聲音還未出口,又咽了回去。為什麽?“恐人見“!難道就任憑這偶然溜走麽,要時間,她轉過回廊,在不顯眼的地方輕叩玉釵,這暗示,這舉動,其中深意與情趣就留待讀者自己聯想了。

  這首詞寫得頗有特色,作者抓住了人物極其細微的舉動和表情變化,含蓄的表達出青年人無法言傳的心境,寫出了青年人為“人言“所阻隔那種情意綿綿中的苦澀,刻畫出這種若既若離,苦樂交織的情景。正是納蘭性德愛情詞之所長,形成了他所謂“哀感頑豔“的格調。清初著名詞人陳維鬆甚至說:“《飲水詞》哀感頑豔,得南唐二主之遺。“

  同時作為封建社會的叛逆者,納蘭性德在詞中把愛情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這也是值得注意的。

  ???“昨夜個人曾有約,嚴城玉漏三更。一鉤新月幾疏星,夜闌猶未寢,人靜鼠窺燈。原是瞿塘風間阻,錯教人恨無情。小欄杆外寂無聲,幾回腸斷處,風動護花鈴。-[臨江仙]”

  ???相愛的人約好見麵,但有一方爽約了,夜已三更,新月如鉤,繁星點點,說好要來的人卻遲遲不來,等待的人自然無法入睡,一句“人靜鼠窺燈“所表現的靜夜的深沉死寂,讓人有些不寒而栗。接下來詩人解釋了爽約的原因,“原是瞿塘風間阻,錯教人恨無情。“瞿塘乃長江天險,諺雲“灩澦大如牛,瞿塘不可留“這天險之地加上風雨如晦,簡直飛鴻難渡,這似乎告訴人們戀人中間巨橫著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正是它使曾有約的人爽約,使佳人空對殘燈,肝腸寸斷。而詞中對這瞿塘風雨的怨恨,似乎是直接對封建禮數。但對被破壞的愛情,納蘭性德顯得很堅強。

  ???“花叢冷眼,自惜尋春來較晚。知道今生那見卿?天然絕帶,不信相思渾不解;若解相思,定與韓憑共一枝。-[減字木蘭花]”

  ???詞中所用的韓憑的典故出至《列異傳》,韓憑是宋國的大夫其妻美豔絕倫,宋王恃強奪之,韓憑憤然自殺。其妻悲痛,當宋王與她登上青陵台眺望景色時,跳台自盡,其殘衣著手化蝶。後來二人的墓上長出兩棵樹互相纏繞。納蘭性德用這一典故,分明是要表達一種憤怒,一種願望,那種立花叢中冷眼看著鮮花被采走,象韓憑那樣反抗殉情的願望。

  自古情詞主張高貴婉轉,忌淺露,但情之所至,這些陳條俗規被詩人通通拋到了九霄雲外,納蘭性德的愛情詞雖不似民歌之直率,更不若《上邪》一般驚天動地。但自晚唐以來,沒有一個作家直白地怨恨那阻隔愛情的“瞿塘風雨“,更沒有一個詩人表示殉情,納蘭性德的筆,似乎觸到他那時代的極限了。

  ?

  倚馬揮毫----納蘭性德塞上詞

  ???“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黃鶴樓落日圓“此種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於詞,惟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如夢令》之“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差近之。

  ???在中國文學史上,有才華的作家往往能寫出各種風格的作品。象李白之“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的雄壯,“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淡泊,“一枝紅豔露凝香,**巫山枉斷腸“的旖旎,“五花馬,千金裘,呼而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的灑脫。如蘇軾一邊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一邊哀歎“十年生死兩茫茫“,納蘭性德亦是如此,集豪客與淒婉於一身。

  ???歌德說:“一個作家的風格,是他內心生活的準確標誌,所以一個人如果想寫出明白的風格,他首先要心裏明白,如果想寫出雄偉的風格,他也首先要有雄偉的人格。“這話頗有道理,納蘭性德多樣的藝術風格源於他豐富的生活,因為他有時沉醉席,情思嫋嫋,有時又是金戈鐵馬,氣韻橫馳,是以他“柔情一縷,能令人九曲腸回,雖山抹微雲君不能道也。“

  ???王維國對納蘭性德的塞上之作似乎頗為欣賞,他說詞到了後主才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又說這種大氣壯觀之作“求之於詞,惟納蘭容若塞上之作。“甚至忽視了東坡詞與稼軒詞的存在,那我們就看看他提到的兩首詞: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長相思]”

  ???在一片茫茫的黑暗裏,千軍露宿,燈火輝煌的情景,與連天的風雪中一顆淒苦的鄉心構成尖銳的矛盾與感情的波瀾,天涯漂迫之苦,盡現於紙上。雖然納蘭性德是禦前一品帶刀侍衛,他出征總是車水馬龍,前呼後擁,十分的威武熱鬧。但他的心是寂寞的,特別是夜深人靜,風雪交加之時,感情變的異常的敏銳,於是詩人隻好“借酒澆愁愁更愁。“

  “萬帳穹廬人睡,星影搖搖欲墜。舊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還睡,還睡,解到醒來無味。-[如夢令]”

  ???這首詞第一二句的意境本來十分開闊,一人在千營萬帳中喝得爛醉,幕天席地,穹廬鋪野,一望如海,軍威甚盛,軍容壯闊,醉臥在這千軍萬馬之中,簡直是豪客風範。

  ???可到第三句,味道卻變了,這人豪飲爛醉,原隻是把盞澆愁,想要一醉方休,他埋頭杯盞中,隻是想做個“歸夢“,可夢裏的家鄉卻被白狼河所隔,欲歸不得,最後就連這聊勝於無的歸夢也“又被河聲攪碎“!夢醒了,悵然若失,還睡?已是雙目難合。夢無憑,再睡不也是徒然麽?但睡著了總比醒著好,為什麽?“解道醒來無味“!

  ??可見,在納蘭性德的塞上之作中,仍也不失他那種似乎是與生俱來的憂愁。統千軍萬馬行走天涯,一方麵激起了他跳動的血液,另一方麵也讓他累積的苦悶得到了更直接的抒發。

  ?

  純任性靈,纖塵不染----納蘭詞的氣質

  ???納蘭性德的詞和後主詞一樣,帶有一種混然天成的華貴,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高貴氣質,正如題目說的“純任性靈,纖塵不染“,也如我在開篇提到的有一種洗盡鉛華卻更顯天然風韻的美。如果夠細心的話,我們會發現納蘭性德的詞並不像許多宋代的詞那樣刻意的進行雕飾,用詞也不太忌諱重複與淺露,但我們同樣會注意到,這絲毫不使納蘭詞顯得粗俗與淺薄,反而覺得有一種自然的韻味。

  ???一個作家的創作風格與他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納蘭性德生於官宦世家,父親是權傾朝野的宰相,自己也是深得康熙皇帝的寵愛,他的生活是閑適的,事業是一帆風順的,但他從朝廷上下的傾軋中看到了時局的黑暗,從愛妻的死中體驗到了生命的脆弱,從大批優秀人才被摧殘的事實中感到了理想的渺茫,於是他時時“惴惴有臨淵之憂“,他自己也感歎“愁似湘江日夜潮“。在這樣的生活中,納蘭性德選擇了詞,這種藝術形式來寄托他的苦悶,所以他的詞都是有感而發,沒有絲毫的無病呻吟,運筆如行雲流水,毫不沾滯,任由真純充沛的感情在筆端自然流露,完全不事雕飾,天籟自鳴,這正是納蘭性德最大的特點。

  ???納蘭性德的最大特色就是感情真率,在信筆揮灑中流露的自然之美。納蘭容若認為,創作應該直抒性靈,毫無矯飾,應該像“流泉嗚咽,行止隨時;天籟噫噓,洪纖應節“。這便是納蘭詞最能打動人的地方也,正是這種自然之美,造就了納蘭性德的藝術成就,造就了納蘭性德詞高貴的氣質。

  ???長相思-書以致納蘭性德:

  憑闌愁,人依樓,白山黑水空自流,功名等空休。掩屏山,玉爐寒,回廊相思寸地間,今夕再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