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爭執(修)
作者:Rongke      更新:2020-07-16 22:07      字數:2169
  “莫測你怎麽看?”其餘五人在激烈討論,張亦弛想先私下問問莫測的看法。

  “我覺得這倆人的觀點都太極端,等待會兒看完具體材料我再說是什麽意見吧。”莫測靠在椅背上,笑看紛爭,“你呢?”

  張亦弛道:“還沒想法。這在現實世界也是熱點話題,之所以成為熱點話題就是因為始終充滿爭執,各有各的說辭意見,沒有一個可以徹底服眾的結果。就目前的大環境來看,通過年齡判斷一個人有沒有犯罪的概念,再以此界定承擔刑事的年齡已經過時了。”

  “確實。”莫測點了點頭。

  “但要說更好的辦法,目前應該還沒有。出現問題時,提出解決辦法的人要比提出問題的人更重要更稀缺。”張亦弛道。

  “暫停會兒吧,和你們說總感覺像在對牛彈琴。”一號說話時總有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這讓他本身就招致反感,看法自然也不會得到大量支持,“等你們認真思考完我們再談。”

  四號上來就懟:“跟誰擺臭臉呢?一副自己最聰明別人都是傻逼的樣子,我看在座的就你腦子最不好使!”

  “隨便。”一號聳了聳肩,不再理會四號。

  “這件事肯定沒有這麽簡單,不是一個無罪一個死刑就能解決的。”二號打破安靜,“神不會對這樣的審判結果滿意,所以我們還是得商量出一個更具有說服力,能讓每個人都接受的結果。”

  “說得輕巧。”五號撇著嘴,“誰也不知道神的標準是什麽,你怎麽就覺得無罪和死刑就是不對的呢?我倒覺得死刑可以,不然還想給這孩子機會讓他繼續作惡?大家趕快一致意見,到了投票時間全投死刑,早點兒出去!”

  “我同意!”四號不知是真的讚同五號的想法還是因為剛剛五號幫他說話產生了好感。

  二號皺著眉頭:“這件事事關我們的生死,到現在討論了才不到十分鍾你就要下最後的決定?真不知道你是怎麽活到現在的。”

  “這兩個人能活到現在確實是奇跡。”一號出言嘲諷。

  四號和五號就要動怒。

  三號再次出來緩和氣氛:“大家別生氣哈!自己人有什麽好生氣的,咱們才是一條戰線上的,同生共死的關係,好好討論哈!”

  四號哼了一聲,將材料扔在了桌上。

  張亦弛探身拿了過來。

  其餘的幾張分別在其他幾人手裏,他拿到的這一張是案發現場的平麵圖,上麵標注了每個房間的用處,以及行凶地點,藏屍地點。

  莫測也湊過來查看。

  “客廳隻有一側有窗戶,那那個目擊者孩子應該就是從這邊的方向看到了整個行凶過程。”莫測若有所思道。

  “你覺得有沒有可能這個女童不是男孩殺得呢?”張亦弛提出一個想法,“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無罪絕對是標準答案。”

  “應該不會,這個小孩沒有必要在日記本上說謊,而且現場調查證明當時家裏也隻有兩個孩子在,水果刀也有男孩的指紋。”莫測沒這麽想過,“應該不會反轉成男孩沒有殺人。”

  張亦弛“嗯”了一聲,開始從其他方麵繼續思考。

  二號沉默了會兒,看向張亦弛和莫測,“六號、七號,你們兩個剛剛一直在說話,不知道有沒有什麽想法?”

  “我覺得我們現在評判這件事情都太主觀了,要試著客觀化,這樣才能給出最中肯的意見。”張亦弛道。

  “我剛剛還不夠客觀嗎?”一號問。

  “你客觀個屁!”四號翹著腿,雙臂環胸不屑道。

  張亦弛繼續道:“那是別人的客觀你的主觀。我不能說把現實世界的法律法規套用在這裏是錯誤的,但事實上現實世界的法律法規也存在著不足,有些過時了,它僅供參考不能作為標準答案。”

  “你的意思是你比製定法律法規的人還要聰明咯?”

  “法律法規不斷進行修改是因為什麽?不正是因為它還有不足,它也需要跟著時代共同進步麽?”張亦弛道,“由人製訂的東西,人當然有資格對它進行質疑、更新。”

  “好,你覺得它不對那你說說你的想法,你覺得應該怎麽處罰這個男孩?”一號屢遭反駁,現在臉色不太好看。

  “我在想。”張亦弛不太喜歡一號這樣的態度,“既然我們要以一個客觀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那我們就還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而不是隻是簡簡單單的一句‘男孩拿刀刺死了女孩’,然後就要判罪。”

  三號見狀,發表疑問:“男孩一直否認自己殺了女孩,我們不知道他的動機啊。”

  “把你那邊那張紙給我。”莫測要過了一張材料,這張材料上有目擊者日記內容,他念了起來,“目擊者在日記上是這麽寫的‘今天看到別人在打架,有個哥哥打了妹妹,妹妹流了好多血,在地上一動不動了。老師教過我們,打架是不對的,我不能向這個哥哥學習。’”

  “有什麽可以說道的地方嗎?”三號問。

  “很難說。”莫測將紙放回桌子上,“我們所知道的案發經過是由一個小孩子寫出來的,他的用詞一旦有一處不妥當,都會導致我們對案件的誤解加大。”

  張亦弛當然支持莫測,於是也跟著道:“這份日記隻告訴了我們男孩殺死了女孩,其經過是怎樣我們完全不知道。如果我現在進行一個設定,是妹妹一直在招惹哥哥,最後哥哥憤怒之下想嚇唬妹妹,然後失手把妹妹殺死了呢?之後又因為害怕才把妹妹藏起來騙大人們說妹妹出去了。若背景是這樣,你還覺得這個哥哥應該是死刑這麽嚴重麽?”

  “問題是背景隻能我們設定,真正的背景是怎麽樣的沒人知道。”二號道,“這是否意味著神要我們摒棄那些因素,就是單純地對一起未成年殺人案進行審判呢?”

  “也有道理。”張亦弛不否認這種可能,至於自己的觀點有沒有被認可那並不重要。

  在張亦弛不含攻擊性的發表意見後,對審判的討論重新步入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