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八章 繼續
作者:哼哈大王      更新:2020-08-11 16:10      字數:2691
  鬆山北門外臨時開辟的試驗場上,一個上午轟隆隆的炮聲斷斷續續地響著,直到製鐵所新造的十二門衝天炮逐一試驗,打完了彈藥廠這幾日趕製的全部開花彈,整個試射才算宣告結束。

  鬆山城北門外的炮聲轟鳴,自然引起了北邊錦州城的巡哨人馬,也引來了南邊杏山城的人馬抵近鬆山外圍窺視。

  來自錦州城的哨探人馬,被早有預備的徐昌永所部,攔截在了乳峰崗所在的呂洪山下。

  來自杏山城的哨探隊伍,則被呂品奇派出去的人馬,攔截在南門外三裏已拆毀的南台子附近。

  楊振事先知會他們對外的統一答複,與城內發布的布告大同小異,就是鬆山城試射火炮,不必大驚小怪。

  至於試射的是什麽火炮,打的是什麽彈丸,一概不提,而事實上,除了當日在場的眾將以及參加試射的炮隊士卒來說,其他各部將領人馬也的確並不清楚。

  楊振可不想自己精心準備的殺手鐧,提前泄露出去。

  且說當日接下來的試射,衝天炮的彈著點有遠有近,開花彈的爆炸延時有長有短,但是衝天炮無一炸膛,開花彈也無一啞彈。

  通過調整射角的大小,雖然能夠影響射程的遠近,但是試驗來去,最後楊振還是決定以四十五度角為野戰通用射角。

  以四十五度的射角為標準上下微調,衝天炮的射程始終保持在二百步與三百步的區間,基本上可以彌補三百步內火槍與手榴彈的火力空白。

  至於距城三百步以外的火力覆蓋問題,就隻能暫時依靠大將軍炮和有限的紅夷大炮來解決了。

  同樣是這天上午,楊振還就近觀看了抬著炮轉移陣地的演練,衝天炮的底座上沒有安裝輪子,而是一整塊十分厚實的木板,隻能靠人力抬著行進。

  四個炮隊士卒像抬轎子一樣共同抬著一門衝天炮行動,雖然略顯吃力,但是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同時一門炮的布設陣地與轉移陣地,還需要兩人掌管藥包,兩人掌管開花彈,一人指揮,一人打雜。

  所以,觀看了整個演練之後,楊振當場同意了楊珅對衝天炮炮隊的編成,以一個棚的士卒十個人,負責一門衝天炮的使用養護,棚長為炮長,其他為炮手,各炮手分工負責,分工由炮長決定。

  “這次衝天炮的鑄造,總體來看,是很不錯的。所以,從今天開始,這款衝天炮就可以定型了,包括開花彈彈體的尺寸,可以按照這個規格繼續鑄造了。

  “為了保證炮和彈規格一致,現有的鑄造模具能用多少次就用多少次。協理營務處,製鐵所,還有彈藥廠,你們根據咱們鬆山城現有的鐵料好好算一算,合理分配,盡可能多造一些!”

  試射結束,楊振一回到總兵府,立刻召集了張得貴、王守堂、潘文茂議事,先是肯定了這款四寸半口徑、三尺六身長的衝天炮的規格,讓他們繼續按照這個尺寸規格鑄造,緊接著就又說道:

  “這類朝天仰射的大口徑短身管火炮,今後都可以叫做衝天炮,但是咱們鬆山城要造的衝天炮,可不止是這麽一種!

  “既然現在製鐵所有了鐵範鑄炮的成例,那麽接下來,就需要你們舉一反三,試著鑄造一些更大口徑的衝天炮,或者較小口徑的衝天炮!總之一個目的,就是要摸索出一種更大射程、更大威力,或者更適合野戰的衝天炮!”

  跟著楊振回到總兵府的眾人,原本正沉浸在試射圓滿成功的喜悅裏麵,結果在總兵府二堂楊振的公事房裏剛坐下,就聽見楊振說了這麽一番話,當下一個個麵麵相覷,沒料到新的任務這麽快就又來了。

  對於眾人的反應,楊振早有預料,當下也不去理會,而是繼續說道:“眼下這一款四寸半口徑的衝天炮,其規格樣式,可以命名為崇禎十二年鬆山中型衝天炮。今後一段時間,製鐵所以繼續鑄造這款衝天炮為主,但是更大口徑和較小口徑的衝天炮,也要提上日程!”

  楊振知道,後來的所謂迫擊炮,就是大口徑短身管的臼炮進一步輕型化的產物,甚至包括榴彈炮的出現,都與使用臼炮發射開花彈有著直接的關聯。

  如果現在的製鐵所和彈藥廠能夠按照現在鑄造衝天炮的這個思路,繼續努力試驗去了,未必不能提前搞出來類似迫擊炮與榴彈炮之類的東西。

  當然了,幾百年後迫擊炮使用的炮彈,以現有的工藝水平不可能搞出來的,這一點楊振也很清楚。

  但是,按照現在的臼炮發射方式,即通過炮口裝填發射藥包,透過火門點火,然後將開花彈發射出去,更加輕型的臼炮一樣可以做到。

  楊振也不需要這種輕型的衝天炮射程有多大,事實上隻要它的射程能夠超過人的臂力投擲手榴彈的最大距離,就可以了。

  而且,有了現在這款中型衝天炮的先例,輕型的衝天炮其實並不難做,不過是把口徑縮小一點,身管縮短一點,適用的發射藥包和開花彈都更小一點罷了。

  至於小到什麽程度,楊振也無法給出標準的尺寸,隻能留給製鐵所和彈藥廠自己去試驗,去摸索了。

  楊振邊想邊說,一想到將臼炮小型化以後,有可能比較容易炸膛的問題,立刻就對長得給說道:

  “城內的全部銅料,收齊了,全部移交給製鐵所使用,同時要記住,不能再使用銅料來鑄造現在這款中型的衝天炮了。協理營務處要把鬆山城有限的銅料,全部用在更加小型、輕型的衝天炮上!”

  銅的熔點更低,比鐵低多了,與此同時延展能力更強,用來鑄造膛壓注定會大一點的輕型衝天炮,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炸膛。

  這一點,不光是楊振知道,在座的這些人全都清楚,所以當楊振說完這個話,張得貴與王守堂、潘文茂連連點頭。

  “當然了,如果製鐵所能夠用好這次從草原上截獲的那些鐵條,把它們和咱們自造的生鐵弄到一起,練出好鋼來,那就更好了!”

  楊振他們這一回從草原上截獲的鐵條,全都是精煉的熟鐵,而把熟鐵與生鐵合煉,正是這個時代獲取鋼材的通用辦法。

  而這個辦法,對於世代鐵匠戶出身的王守堂來說,同樣是一清二楚,當下他聽了楊振的說法,立刻點頭稱是。

  楊振對製鐵所的重視,讓他非常高興。

  自從跟隨楊振的船隊伍來到鬆山城以後,楊振各種新奇的想法不斷提出來,製鐵所也是一直忙得不得了。

  要說辛苦不辛苦,那當然是很辛苦,可是眼看著自己一手打造的製鐵所日漸壯大,自己與自己的兒子們不僅在鬆山重聚,而且一個個脫離匠籍“飛黃騰達”,又讓他覺得渾身都是力氣,一點不覺得辛苦了。

  王守堂和他的大兒子王煆就不用說了,他兩個早已經有了正經的官身,現如今王守堂的二兒子王炬、三兒子王熾,以及兩個女婿,幾個孫子和外孫子一家二十多口,全都來了鬆山城,並且全都進了製鐵所。

  眼下楊振已讓鬆山各部人馬舉薦上報直任千把總的人選了,王守堂舉賢不避親,已經找了張得貴,把自己的兩個兒子王炬、王熾塞進了先遣營的舉薦名單裏。

  此時,麵對楊振布置給製鐵所的新任務,他當然要滿口應承下來,這可是下一步他的兒子、義子和女婿們的努力進身之階啊!

  而且,唯有在楊振這裏,他們世代家傳的這些鐵匠本事,才能夠成為他們飛黃騰達的進身之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