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又到分離灑淚時
作者:水鬼遊魂      更新:2020-03-03 19:00      字數:4865
  家裏來人了?

  李雲的雙眼黑青,延續了他一如既往的樣子,活脫的如同一隻不安份的小鬼。此時此刻,他半個身體還掛在二堂的門框邊上,探頭探腦的露出半個腦袋,眼珠子滴溜亂轉,似乎看著很激靈的樣子。

  其實啊,這家夥是看著聰明。

  自從李逵和李雲來了蘇家之後,蘇家確實熱鬧了不少。

  雖然蘇軾是個跳脫的性子,可如今他已經五十多歲了,蹦噠不起來了。蘇仙還是蘇仙,但已經不是那個衝動的蘇仙了。可骨子裏,蘇軾還是那個喜歡蹦噠的蘇軾。至於說高俅,這家夥經常裝深沉,動不動裝成熟,可實際上,沒有經曆過大事曆練的高俅,手段還是稚嫩的很。

  至於蘇過,更不要說了。從小就穩重,而且還是穩過頭的那種。二十歲不到,卻儼然有種小老頭的樣子。

  除去這倆人,蘇軾家就隻剩下女眷了。平日裏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怎麽可能活躍的起來?

  可李雲和李逵不一樣。

  都是十四五歲的年紀,李雲的性格最是跳脫,整日給人瘋瘋癲癲的感覺,經常犯錯了還不明所以,就算是被人抓住了痛腳,也是裝無辜。相反李逵倒是個實誠性子,不是說他不犯錯,反是犯錯了之後,瞪眼看過去,甕聲甕氣的死強:“好漢做事好漢當,沒錯,是爺們做的,咋的!”

  自從他們來了之後,蘇軾雖然經常焦頭爛額,但心情經常是不錯的。畢竟他也經常犯錯,而且也是後知後覺的性格,肚量也大,幾乎可以包容李逵和李雲所有的缺點。

  這不,李雲掛在門框上,眼神很無辜的看著首位的那個中年人,似乎感覺到了氣氛的尷尬。

  有心轉變這尷尬的氣氛,可李雲是誰啊!心直口快青眼虎,火眼金睛中二少年,指著那位穿著怪異官服的生麵孔大叔,好心提醒道:“大叔,你的胡子是假的。”

  他剛一開口,被指的哪位臉色頓時漲的通紅,開口也不是,不說話豈不是等於默認。整個人都如同風雨之中的小樹苗,飄擺之中,完全不能自己。至於說怒火,童貫還不至於和李雲這熊孩子過不去。他完全是一種被人看光了心態,恨不得有個地縫可以讓他鑽下去,躲一躲。

  童貫心裏頭這個叫氣啊!

  這倒黴孩子是誰家的,放出來亂跑,家裏人都死絕了嗎?也不出來管管?

  童貫求助的看向了蘇軾,蘇軾無奈,沉聲道:“李雲不得無理,這位是童公公。”

  蘇軾說的是真話,但同時也告訴了李雲,童貫是不應該有胡子的。可問題是,童貫有胡子,隻是比較少,他為了好看,多沾了一些,看上去比較濃密。這種話童貫是說什麽也說不不出口的,這關乎到他人命中最重要的尊嚴。

  李雲走也不是,留也不是,眨巴了一陣眼珠子,有點迷糊,突然見順著牆根想要離開的李逵背影,大喊道:“李逵,家裏來公公了。”

  “我早知道了!”李逵陰沉著臉威脅的瞪了一眼李雲,他差李雲就兩步的樣子,能聽不見嗎?

  他早就聽見了蘇軾說的話,就是不知道蘇軾口中的童公公是否是童貫?

  他之所以想要多,是覺得自己交往的人的身份有點駁雜的讓人難以置信。

  外戚就算了,劉家本來就是沂州人氏,他們是同鄉,關係走的近至少說得過去。但童貫是什麽人?這貨是宮裏的太監,李逵要是連宮裏的太監都認識,這讓蘇軾怎麽想?

  你一個山裏頭出來的獵戶,竟然連宮中的太監都不放過,想要走奸臣路線還是怎麽著?

  被李雲叫住,李逵無奈,隻好施施然從門背後走出來,咧嘴對蘇軾道:“師祖,我們回來了。”

  “李逵?”

  “童公公!”

  童貫從京城來潁州,是來傳旨的,範純仁回到汴梁之後複命,然後將潁州的情況帶回禦前,主要是告之太皇太後潁州的情況。大宋對於地方官,尤其是有高官身份的地方知州的使用是非常謹慎的。一般任期不滿就會調離,像蘇軾這樣在穎州有很大聲望的知州,更本就不會繼續讓他留在潁州。擔心地方官在地方上做大。

  果然,範純仁回去之後不久,蘇軾調任揚州知州的任命就發了出來。

  如果是普通的知州,隻要一份公文往來就打發走了。但蘇軾畢竟是學士加銜,身份非比尋常,朝廷應該給予禮遇,這才有了童貫帶著聖旨來潁州頒旨。自從自請離開汴梁之後,蘇軾基本上在地方上是一年一換。登州,禹州,徐州,潁州……這也是大宋官員任用製度的慣例。

  可以說這麽多年來,蘇軾大概有一年的時間基本上都是在路上。

  這次離開潁州,他也有所覺察。

  畢竟,抑製糧價,平定叛軍,這兩件事隻要有一件,蘇軾就要挪地方,更何況都趕在一起了。

  童貫叫了李逵一聲,語氣有點遲疑,他倒不是沒認出李逵,而是覺得李逵這廝太神奇了,怎麽一轉眼就投入蘇門,並且在蘇軾的家裏讀書了。這是什麽待遇?

  親孫子的待遇好不好?

  童貫說什麽也想不明白,為什麽李逵會在大半年後,出現在潁州?還投入蘇門?之前,童貫知道的消息,無非是他去沂州為劉貴人辦事的時候,路上遇到了李逵,被李逵奚落了一通。之後沂州城內,李逵大殺四方。

  就童貫二十多年的宮廷修羅場生涯練就的一雙醒目招子,李逵這廝的人生成就早就已經注定了。

  武夫。

  沒腦子的武夫。

  沒腦子,還會當成棄子的武夫。

  反正,李逵是個灰灰。這是童貫對李逵的一貫理解,就算是李逵是讀書人,他也認為這一定是李逵迷惑人的假象而已。天下哪裏有李逵這樣的讀書人?

  之所以在沂州的時候童貫沒有拆穿李逵,是看在了劉葆晟對李逵的重視的份上。畢竟,那可是劉貴人的親爹,真要是不知好歹的說李逵是個假的讀書人,豈不是讓劉葆晟,劉老爺子下不來台?逼著他承認自己有眼無珠?

  可當童貫在蘇軾的家裏看到李逵的這一刻,他發現自己眼瞎了。

  自己多年在宮中練就的火眼金睛,完全是個睜眼瞎。

  頗受打擊的童貫頓時對李逵好奇了起來。同時也驚歎造化弄人,李逵是憑什麽讓引起蘇軾這樣的讀書人的青睞?養在家裏,這對讀書人來說,等於是告訴他人,李逵是他的繼承人之一。當然不是繼承蘇家的家產,而是繼承蘇軾的才學。

  不得不說,李逵徹底勾起了童貫的興趣。

  童貫對李逵產生了興趣,但是李逵卻沒有對童貫有任何的好奇之心。他也說不準童貫以後會怎麽樣?畢竟,按正常曆史,在宮中無法收到提拔的童貫去了杭州,給趙佶收羅了大量的書畫之後,才獲得重用的。可是此時的童貫,已經通過劉清菁,搭上了宋徽宗他哥的大船。他還會是那個執掌大宋西軍二十年的大太監嗎?

  雖說曆史沒有改變,但曆史中的人物發生了改變。

  童貫還不值當李逵去琢磨,反正琢磨一個太監,總是讓他心裏頭乖乖的有點異樣。

  發現李逵竟然連童貫都認識,蘇軾大為吃驚,他腦子有點轉不過彎來,童貫是沂州人?沒聽說過。

  或者是李逵去過汴梁?

  百思不得其解的蘇軾開口道:“人傑,你認識童公公?”

  “沒錯,半年前在沂州見過一麵,當時童公公差點被章相弄死……”

  要不是蘇軾在邊上,童貫絕對會暴起,什麽叫差點被弄死?會說話嗎?當時章惇壓根就沒有對他有敵意好不好?

  要不是李逵太野蠻,自己有可能打不過他……別有可能了,肯定打不過他。要不然,童貫非要讓李逵知道,大內第一高手的厲害。

  此時此刻,童貫有點想要拂袖而去,可架不住蘇軾他得罪不起。誰讓太皇太後是蘇軾的蘇迷。目光從李逵的身上落在了李雲的身上。李雲是個挺敏感的小子,他後知後覺的感覺到自己似乎又做錯事了,好在那個下巴上黏了胡子的太監終於不用吃人的眼神盯著他。反而盯上了李逵。

  可是,最後童貫似乎還是注意到了自己。李雲內心糾結不已,決定補救一番:“那個,剛才我不是有心的哈!”

  “不礙事,我本來就是個太監。沒胡子也不是什麽稀奇的事。”童貫心頭流著淚,當初要不是在潁州路上自己被李逵氣的夠嗆,一不留神拔掉了一綹胡須,他至少不用出門的時候黏上假的胡須。畢竟,下巴上的胡須雖然少了些,但卻是自然生長的胡須,很難得。他入宮年紀比較大了,而且練武多年,身體上和其他宦官有些不一樣。

  胡須,可能是他在宮中最為特別的標誌了。

  可是,當初被李逵氣地拔掉了一綹胡須之後,他下巴上的胡子不對稱了。可他又舍不掉全部拔掉,隻能喬裝打扮。

  這不,才讓李雲看出了端倪。

  李雲覺得童貫慈眉善目的樣子,已經不怪他了。太監的臉,六月的天,比小孩都多變。童貫就算是做出任何情緒表情,李逵都是不相信的,但是李雲卻相信,不僅相信,還覺得自己應該補救一二。於是李雲開口道:“那個公公,以後你黏胡子別用皮膠。用魚膠。因為魚膠不會發硬,能用很長時間。而皮膠會發硬,幹了就往外翻,一看就是假的。”

  童貫氣地眼冒金星,對李逵的好奇心也沒有了,氣鼓鼓地對蘇軾告罪道:“學士,奴婢身體不適,先去休息了。”

  “過兒,去給童公公安排住處。”

  “是,父親。”

  麵對李雲,蘇軾抬手想要教導一番李雲,但他忽然發現,李雲的性格也不算那麽壞,說真話也不是什麽大毛病。

  蘇軾想到自己也是說真話的人,似乎一直都崇尚本心,撇了一眼李雲也失去了管教他的心思。反而有話沒話的問:“李雲,你怎麽會一眼看出童貫的胡子是假的?”

  “師祖,我爹以前是捕頭,隻要有江湖人來沂水地界,他都要去查看一番,警告他們不要為非作歹。”李雲驕傲道。

  李逵插嘴道:“你敢拍著胸脯保證你爹不是去撈外快,收江湖人的保護費了?”

  “你……我爹也是你族叔吧?”李雲氣結,他心中暗暗發誓,以後再也不和李逵這廝一起玩了,太不給人麵子了,盡給他添堵。

  蘇軾暗暗好笑,李逵也是個心直口快的耿直性子。

  晚宴,童貫匆匆來,匆匆去,嘴上說的客氣,可是蘇軾也看出來了,這位臉皮薄,恐怕再也承受不住打擊了,這才告辭離開。

  於是,晚宴變成了家庭會議,商量準備去揚州的事。

  高俅自然是最忙碌的,他要聯係船隻,準備行李,雇傭船夫。而蘇過要整理家中的藏書等重要的細軟。反倒是蘇軾這個主人閑下來了,幹脆詢問李逵去首陽書院的情況。

  李雲自告奮勇,添油加醋的將李逵在首陽書院的表現誇大一番。說完,自己覺得有點虧的慌,添了一句:“師祖,其實我也能擊敗首陽書院的學子,隻是李逵不給機會。”

  “不錯,你們有此機智,看來這些天讀書還是非常有成效的,這樣一來我就放心了。”蘇軾老大寬慰的說道,李逵給他長臉了,這是他始料未及的驚喜。

  李逵聞聽,頓時大喜:“師祖,回到老家我會鑽心讀書,不敢有絲毫懈怠。”

  李雲瞅了瞅李逵,頓時反應過來,高聲道:“李雲也是。”

  蘇軾傻眼了,他什麽時候說過要李逵和李雲回家了?

  隨即心頭一股不詳的念頭湧上來,不會這倆貨哄他,然後想要離他遠遠的吧?

  讀書真這麽讓你們如此痛恨嗎?

  不行,他絕對不能看著李逵和李雲誤入歧途,決心一直留在身邊,除非李逵和李雲下場科舉,並且高中進士,要不然,這輩子都別想走。

  想到此處,蘇軾暗暗下定了決心,絲毫不給李逵和李雲有幻想的空間,直接堵死了他們回去的念頭,擲地有聲道:“老夫說過讓你們走了嗎?我蘇門的學子,不中進士像什麽話?老夫決定了,你們不中進士,就在老夫根前苦讀,不可懈怠。”

  李逵耷拉下了肩膀,低著腦袋,如喪考妣。

  李雲耷拉下了肩膀,低著腦袋,也是如喪考妣。

  翌日,朝食,蘇軾快吃完前對童貫說了兩句‘招待不周’的客氣話,之後扭頭對童貫帶來的小太監道:“你要多吃肉,才會長的快。”

  說完,蘇軾將自己麵前的一盤肉放在了小太監的麵前。這是蘇軾的習慣,他自己喜歡吃肉,也會鼓動周圍的所有人都多吃肉。他開口,不過是很尋常的一句話。隻是蘇軾最近半年已經很少這樣說了。

  家裏來了倆個大肚漢。

  李逵一頓吃個七八斤肉玩似的,李雲差點,也能頂得上多半個李逵。這倆在一起,要是放開了吃,一隻中等大小的羊也能消滅掉。蘇軾看這倆位吃飯,眼皮子都是跳的。很久沒有看到像小太監這樣,吃貓食一樣青秀的孩子了,頓時童心大起,告訴小太監,多吃肉,能長個。

  之後蘇軾離開前,童貫先行離開,飯堂裏就剩下李逵,李雲,還有眼眶中含著淚水的小太監。

  李逵不會因為對方是個太監就看不起人,對小太監道:“小兄弟多大了,叫啥名字?”

  小太監輕輕抹了一把眼淚,他長這麽大,從來沒有一個人對他說過像蘇軾那樣溫柔的話,還關心他的長大,小太監看蘇軾的眼神都不一樣了。似乎有著一種別樣的依戀之情,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太監該有的眼神。從來沒有感受過父愛的太監,仿佛在蘇軾的身上找到這股生疏的愛意。

  要不是蘇軾身份太高貴,自己的身份又太卑賤,他真相抱著蘇軾的大腿喊上一句:“爹爹。”

  如果能讓蘇軾答應一聲,他就算是死了,也心甘情願。可惜,他們之間永遠有一道鴻溝,蘇軾是文人宗師,而自己卻是一個宮中卑賤的小太監。能夠得到蘇軾的關心,已經讓他感激涕零了。

  李雲見小太監不說話,狐假虎威道:“二哥問你話呢?”

  小太監這才驚醒過來,對李逵抱歉的咧嘴一笑,燦爛的如同感受到了父愛的孩子,怯生生道:“十一了,奴婢賤姓梁,東京人氏,名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