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鬱養強孰
作者:黑魚精      更新:2020-05-11 01:06      字數:2243
  這話說到陶氏和杜氏的心坎裏了。

  希望收留了這人給袁樹積福,保佑他若是流落在外也有好心人給他個地方住,有口飯給他吃。

  陶氏“可憐見的,咋就能傷的忘記自己是誰了?”

  讓秦三花把胡祿喊來。

  胡祿這些日子正帶著雇農給袁家的棉田摘棉花。

  今日天有些陰,空氣中的水汽有些大,燕子都貼著地飛。

  擔心有雨,得盡快把長開口的棉花摘回家。

  萬一下雨,就把開口的棉花淋濕了,會影響棉花的品質。

  聽到秦三花喊,一溜小跑的跑過來。

  一邊拿衣袖給自己扇著風,一邊問“您老喊我?”

  聽說是讓他給這人安排個住處,以後給他分配活幹,滿口應下來。

  袁務川領著幾個人去洗漱。

  幾個人估計是一路風雨兼程,衣裳的後背上都有大片的汗堿印漬。

  等那人洗幹淨,袁明珠看到他的額角靠近太陽穴的位置有一條傷口。

  傷口很整齊,就跟趴在額角的一條蜈蚣似的,不像是落水在亂石上磕傷,倒像是利器所傷。

  袁明珠在心裏罵娘,心說不會這麽倒黴吧?剛安排好要送走個麻煩,還沒送走呢,接茬的麻煩就送到了?

  拿了診脈的小枕頭“傷在哪裏?我給看看。”

  宋修信“先給我把把脈,這些日子吃不好睡不好,我都覺得自己好像病了。”

  袁明珠恨不得拿脈枕敲死他,覺得他傷的是腦殼,隻有敲死才能治好。

  咬著牙給他把了脈,讓吳氏給他煮些降暑的茶吃,把人打發走。

  這人被發現的地方在古呂城之南,大家以此給他取了名字叫呂南。

  呂南把手搭在脈枕上,袁明珠問他“傷口就這一處嗎?”

  呂南“係啊!”

  袁明珠正想著這人是南方人,就聽他又用本地話補充道“就這一個傷口,已經長好了,不疼了。”

  袁明珠給他診脈的這一會兒工夫他換了三四種口音跟她說話。

  讓試圖用口音判斷他是哪裏人的希望落空了。

  宋修信端著解暑茶出來,很得意的對袁明珠說“怎麽樣,我教他說的晉地話還行吧?”

  袁弘德是擔心下雨,去萬香園看看準備蓋醬缸的蓋子準備的怎麽樣。

  傍晚回家,才知道袁樹沒找著,宋修信還把那個傷了頭想不起自己是誰的人給帶回來了。

  晚飯後一家人說起這個呂南,袁少駒說“我爹會不會也是傷到頭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袁弘德覺得有這樣的可能。

  袁明珠這些日子也經常說這樣的話,袁弘德都隻當她亂說話。

  今日親眼見到傷了頭記不住往事的人,才知道真有這種病症。

  帶著期翼,第二天去找薑文翰安排的幫著尋人的人手商議這件事。

  “他若是傷了頭,自己離開了河道,圍著河道找肯定找不到人。”

  “所以我們不要再圍著河道找了,一個人一天都能走幾十裏地出去,他要是還在原地早就該找到了。”

  最後議定,兩個人一組把人手撒開,去各處尋訪有沒有外來的人。

  天陰沉了兩天後,終於下起了雨。

  天陰得時間越久,下下來的雨一般就更大,瓢潑一般的大雨,把嚴氏住的窩棚澆了個透徹。

  沒等袁弘德給她想辦法安置她,牛大蹦就把人請回了家。

  像伺候祖奶奶似的伺候著。

  因為他們近日來也沒出什麽壞主意,袁弘德也就沒去管他們,由著他們去了。

  趁著雨停的間隙,他正帶著幾個曾孫在田間查看,看哪裏會積水,看若是挖灌溉和排水渠得在哪個位置挖。

  眼瞅著離道試的日子越來越近了,今年是沒希望考了,兄弟幾個幹脆暫時放下書本,替家裏分擔點活計。

  袁弘德說“你們先回家,我帶明珠去瓜地裏看看。”

  他們今年種的瓜不多,隻是種了試試能不能行。

  準備如果種西瓜能行的話明年再擴大種植麵積。

  袁明珠牽著她曾祖父,問“有消息了嗎?”

  “沒呢!找到幾個人,不過不是你爹!”

  每天都會找到幾個穿得衣衫襤褸,蓬頭垢麵看不出本來麵目的流浪漢。

  袁弘德既怕袁樹變成那樣,有希望能找到他,哪怕變成那樣也比找不到強。

  西瓜的長勢非常好,有幾個馬上就能吃了。

  就算是隻是試種,結的西瓜紮堆成熟,他們自己家也吃不完。

  而且這種瓜也不好保存,放久了就放壞了。

  袁明珠跟袁弘德商議“我們的瓜怎麽辦?要不要去城裏賣?”

  袁弘德“我去城裏問問。”

  袁明珠覺得不會太樂觀,他們家的瓜熟了,別人家的也該熟了,都差不多時間上市,價格肯定高不了。

  說“要是價格不高就幹脆別賣了,給熟識的幾戶人家分分算了。”

  袁弘德“嗯!”

  轉眼間雨絲又落得密集起來,“又要下雨了,快回去吧!”

  袁明珠一邊跟著曾祖父往家走,一邊說“我們要是能建一個暖棚,把爐子搬進去升溫,種出的瓜苗就能早日結西瓜,上市早了價格也能貴些。”

  袁弘德也聽過暖棚,他往日也在隆冬吃過“鬱養強孰”的果蔬。

  有些花農也用同樣的法子讓花定時開放。

  “這個應該可行,我以前吃過冬季種出的蔬菜,據說京城附近也有這樣的人家專門種了供應京裏的富貴人家。”

  又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前朝種暖棚的多,當今是貧苦出身,不喜鋪張浪費,種這些的就少了許多,

  而且各家都把種植方法當成秘方,不會輕易往外透露,我們要學著做隻怕不容易。”

  袁明珠根本用不著跟別人學,她自己就知道做溫室的法子。又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前朝種暖棚的多,當今是貧苦出身,不喜鋪張浪費,種這些的就少了許多,

  而且各家都把種植方法當成秘方,不會輕易往外透露,我們要學著做隻怕不容易。”

  袁明珠根本用不著跟別人學,她自己就知道做溫室的法子。又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前朝種暖棚的多,當今是貧苦出身,不喜鋪張浪費,種這些的就少了許多,

  而且各家都把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