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實其腹
作者:黑魚精      更新:2020-05-11 01:06      字數:2292
  袁弘德把裝著零錢的包袱遞給他們,讓他們自己拿錢。

  袁明珠往外拿銀子的時候內心一動,勾著其中的一個布包一拽,布包裏的東西啪啦啦散落一地。

  這包裏裝的是袁季駒這些年積攢的小物件,以各色印石為主。

  這次為了幫家裏渡過難關,都包了來。

  客棧大堂裏鋪著的木地板,印石倒沒有摔壞,就是跳著滾得到處都是。

  客人剛上桌,酒菜還未上,見有東西滾落腳邊都彎腰幫著撿,各家帶來的仆從也跟著幫忙。

  有人撿了起來就拿在手裏把玩,問袁弘德:“袁先生刻的?”

  袁弘德:“家裏孩子平日練手所刻。”

  袁明珠:“我們以為這次得賠人家一大筆銀子,怕家裏銀錢不夠,就把值錢的東西都帶來了,看看能不能換些錢。”

  眾人看向她睫毛上掛著的水珠,大眼睛裏帶著劫後餘生的恐懼,手邊的包袱裏一小包一小包的東西,隻覺鼻頭也跟著發酸。

  這次是袁家運氣好,周大人和莫先生這次恰好到場,不然還真得傾家蕩產賠給張家銀子。

  袁弘德拍拍她的頭,“快去買饅頭吧!”

  袁明珠忙掏了一串錢和一些碎銀子,領著袁少駒和顧重陽跑了。

  客棧對麵就是一家賣饅頭的。

  正是飯點,熱騰騰暄軟的大饅頭剛出籠。

  “老板,給我們拿五十個饅頭。”

  “好嘞!”

  “老板,借您一個笸籮裝饅頭,回頭用完給您送來,我們就在對麵回龍居客棧。”

  饅頭鋪老板也知道早晨發生的事,一邊給他們裝饅頭一邊問:“硯台那件事是你們家嗎?”

  “是啊!”

  “聽說那硯台是假的?”

  袁明珠點頭:“嗯!就是化險為夷了,聽說咱們這邊的規矩得買些饅頭散散。”

  他們抬著饅頭回頭,站在客棧的台階上散饅頭。

  “大家拿了饅頭回家吧,該吃午飯了。”

  有人問:“這事就這麽算了?”

  袁少駒:“得饒人處且饒人吧!”

  有討飯的花子也聞訊過來領饅頭,敲著碗唱了一段吉祥的唱詞。

  袁明珠把手裏的串錢解開,把銀子撒開:“唱得不錯,賞。”

  花子們撿了錢一哄而散。

  “五哥,你把笸籮給饅頭鋪老板送回去。”

  就在他們準備回客棧內的時候,一個女人帶著個小女孩跑了過來。

  看到他們的饅頭已經散完了,她們站在了原地沒有再過來。

  抹了一層灰的臉上都是掩不住的失望。

  袁明珠看到那小女孩的頭上插了個草標。

  對正準備去還笸籮的袁少駒說:“五哥,再買幾個饅頭過來吧!”

  袁少駒:“哦!”

  跑了去又買了幾個饅頭回來,拿荷葉包了遞給那對母女。

  回到客棧裏,宴席已經開了,他們在各家帶來的孩子那桌坐了。

  她是假小子,也不敢跟在座的深交,萬一人家跟她品味相投請她去家裏做客就露餡了,隻能埋頭苦吃。

  旁邊袁少駒如魚得水,跟劉家的長孫相談甚歡。

  “我們家過年前一共獵了三隻鹿,有一隻就賣給了你們家的銀樓。”

  還邀請大家:“等天氣暖和了去我們家玩,能獵到兔子和野雞,我家曾祖母鹵的兔子和燒雞都可好吃了。”

  劉家長孫長了一張嚴肅的總裁臉,“好,我回去報過祖母,祖母若是同意會去你家拜訪。”

  其他人也表示會請示家裏,家裏若同意會去袁家做客。

  袁少駒:“到時候我給你們下帖子。”

  隻有劉家小弟,鼓著一張小臉,安靜的跟隻小白兔似的。

  他哥不時幫他夾一筷子菜,沒人夾菜的時候他就隻吃自己跟前的。

  看到袁明珠也十分老實,劉永昶對袁少駒說:“你家小弟跟我家小弟都很安靜。”

  袁少駒的表情有些一言難盡,隻能點頭。

  宴席結束,兄妹幾個陪著曾祖父送客。

  送走客人,袁家也準備告辭。

  李同芳送他們出門,“袁先生考慮一下,咱們聯合幾個晉地同鄉辦一個釀醋的作坊,我們固北李家也擅長釀酒,先生若是有興趣也可以參一股。”

  他算是看出來了,周大人梁學正這些人跟袁弘德之前應該就認識。

  袁家短短一段時間之內就搭上了好幾個重要人物。

  今日若不是這些人來捧場,父母大人和後頭來的那些人是不會來出席的。

  這一場,稱得上他們晉地同鄉的翻身仗,贏得漂亮。

  袁弘德也想找個營生賺錢,應道:“等春耕忙完了咱們找個機會坐坐,細細說說這事。”

  武安城內百廢待興,可以做的營生很多。

  不過他們晉地來的做醋做酒確實有優勢。

  見袁弘德有興趣參與,李同芳十分高興,牛車走出去老遠還在揮手。

  回到家中,把事情經過說了,又把大家湊的首飾碎銀還回去。

  “這回多虧了周大人和莫先生,回頭找機會得好好答謝人家。”

  知道沒事了,一家都很高興。

  陶氏:“晚上做點好吃的慶祝一下。”

  袁少駒想起來:“我答應請人來家裏做客呢!”

  袁弘德問袁伯駒幾個:“有好友也可以一並請來家裏做客,等春耕忙完了,正好請人前來。”

  袁伯駒有說了聽到的關於流民的事。

  袁弘德:“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袁伯駒:“民不飽腹,必生亂,不患寡而患不均,移民都分了良田,那些流民卻被剝奪了生計,若是有心人一鼓噪,說不定生出大禍。”

  袁弘德:“若是真亂起來,城裏有兵丁守衛,不會殃及那裏,我們這些鄉間野地,恐怕危矣。”

  真出了事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所以這件事不是要不要管,是必須管,為了自家的安危也得管。

  對袁伯駒說:“明日一早我送你們去學裏,跟周大人說說去。”

  袁明珠:“趁著哥哥們都在家,我們去把去年秋天發現的那幾株柿子樹給挖回來栽上吧?”

  說幹就幹,趕了牛車去了瓜蔞山。

  幾株柿子樹還在,沒被人發現。

  柿子樹又高又大,根係發達,若是人少還真不好挖。

  就是挖了下來往山下抗,都是個費力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