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名硯品鑒會
作者:黑魚精      更新:2020-05-11 01:06      字數:2277
  “名硯品鑒會?”郝媽媽有些遲疑。

  “會不會太過了,張家那邊……?”

  耕大太太:“你以為我們不過,張家就會不跟我為仇?”

  郝媽媽被問的一噎。

  是啊!過不過,太太跟張家都是解不了死仇,怕也沒有用。

  反而是把他們踩到底,踩得翻不了身,才能解決他們。

  郝媽媽出去給劉管事傳訊,劉管事得了信,不放心其他人去安排,親自去找了劉自樵。

  不久少夫人院子裏就收到消息。

  “郝媽媽去找了劉總管,劉總管親自出門了?去了哪裏?”

  來回報的人搖搖頭,“劉總管帶著千張出去的,不知道去的哪裏?”

  千張是劉總管的心腹,他們試著收買過,沒有成功。

  劉管事帶著千張去了樵二爺家,得知樵二爺還沒回來。

  劉家長子出來接待:“我爹出門的時候提了一句,說他去回龍居客棧了。”

  劉管事又帶著千張趕往回龍居客棧。

  遠遠的看到他們家大姑爺帶著人氣呼呼的從回龍居客棧內出來。

  還不忘回頭叫囂:“你們這幫老西兒想賴賬,也不看看這裏是什麽地方?”

  劉管事和千張背過身裝作購買旁邊包子鋪的包子,張家人沒看到他們。

  包子鋪老板:“二位要幾個?”

  千張伸了兩個指頭,付了錢。

  拿了一個在手裏咬著,含糊不清的聲音說:“味道不錯,爺你也嚐一個。”

  倆人各抱著一個大包子,一邊吃著,一邊聽著張家人跟回龍居的人對罵了一場後走了。

  劉管事把最後一口包子塞嘴裏:“走,進去看看。”

  希望樵二爺沒露麵,不要打草驚蛇。

  劉管事進門,正看到袁弘德給回龍居客棧的掌櫃賠禮:“都是袁某連累大家了。”

  劉家人字字句句都在說晉地人打碎名硯不認賬,仗著人多耍賴。

  李同芳大咧咧道:“他說啥還能就是啥了?他又不是天王老子,買東西還能講價呢,還能他說多少銀子就多少銀子,講講價就是仗著人多耍賴?”

  大家也紛紛勸袁弘德不要往心裏去。

  這種爭論本就是各自立場。

  立場不同想法不一。

  劉管事就聽到旁邊有人竊竊私語:“這回龍居客棧真是無恥之尤,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居然仗著人多意圖耍賴。”

  “就是,耍賴還說的如此清新脫俗,不愧是老西兒,摳門得緊。”

  地圖炮都開了。

  也有人認出了劉家的大管事,跟他打招呼:“劉管事來了?”

  劉管事和藹的笑笑,跟個彌勒佛似的:“正巧路過,我也來看個熱鬧。”

  眾人想起劉家跟張家的那些傳言,互相遞著意味深長的眼神。

  千張受了劉管事示意,找到客棧的夥計說明了身份。

  客棧夥計帶著他找到袁弘德。

  袁弘德:“劉管事來了?”

  看看門口圍著那麽多看熱鬧的人,“看來隻能委屈你家劉管事從後頭後門進來了。”

  劉管事隨著回龍居客棧的夥計進了一間客房。

  劉掌櫃也在,大家商議了一下明天的安排。

  聽說要辦名硯品鑒會,李同芳撫掌讚同:“如此甚好,他那硯台若是沒有貓膩,我晉地同鄉會把那二百兩銀子湊齊,當場交給張家,

  若是硯台有貓膩,也讓各界同仁做個見證,還我等公道,辦品鑒會的地點就放在我們客棧好了,我這就讓人去采買酒菜。”

  在場的同鄉紛紛表示願意出銀子。

  袁家雖然祖籍不在晉地,但畢竟是跟他們一樣來自晉地,外人提起袁家也說他們是晉地人,不能讓人把他們晉地人瞧扁了。

  他們建小團體,是為了對抗本地人的欺辱,大家也知道對抗隻會更加讓他們跟本地人形成壁壘,卻是不得不為。

  這回也是一個好機會,給自己人爭氣的同時還能更好的融入本地的圈子。

  袁弘德:“謝謝大家厚誼,袁某來之前已備足銀錢,就不要大家湊銀子了,大家的心意袁某領了。”

  袁家在晉地那些年沒少受當地人排擠,沒想到出了晉地反而被當成自己人感受到來自同鄉的情意。

  所以人之際遇還是很微妙的。

  有詩書傳家的同鄉,聽說要辦名硯品鑒會,也表示家裏有名硯,明日也帶來參會。

  沒太受戰火波及的晉地,文化氛圍比被天災和戰火輪番蹂躪了好多波的武安州要強得多,存世的古硯和各類善本也多。

  大家回去以後紛紛奔走相告。

  第二天,回龍居客棧的夥計剛下了門板,就有人陸續到了。

  大家見麵才發現,有名硯的帶著名硯,沒名硯了帶了古籍善本,沒善本的帶了幾塊香墨、一根紫竹管狼毫也來了。

  其餘人等,帶印章的,帶字畫的,……不一而足。

  袁明珠是被樓下嘈雜的人聲吵醒的,以為張家一早又來鬧事了,趕緊起床穿衣。

  出了門往樓下一看,客棧裏來了好多人,大廳裏坐了好幾桌。

  看她起床了,等在外頭的袁叔駒領她進去給她梳頭。

  “曾祖父帶大哥他們在下麵招呼客人,小妹洗漱了吃點東西再下去。”

  袁明珠趕緊糾正他:“小弟,我是小弟。”

  袁叔駒好脾氣的笑笑:“是,小弟。”

  他嘴巴笨,不善言辭,所以招呼客人的事他做不來,連最小的顧重陽都不如。

  至少顧重陽能由袁少駒帶著招呼各家帶來的小輩。

  所以他就自告奮勇上樓來帶孩子了。

  袁明珠梳洗了,吃了早飯下去,正趕上派人跟著袁伯駒去請張家的人。

  袁弘德:“別提品鑒會的事。”

  李同芳也交代:“一定得讓他們家把打碎的硯台帶來,既然咱們花了錢,硯台是好是壞回頭都是咱們的。”

  袁明珠:“對,拿回來許修修還能用,就是不能用了也不能便宜了他們家。”

  大家隻當她童言童語。

  袁明珠怕她大哥拉不下臉要碎了的硯台,更怕張家心虛就是不把硯台拿來。

  要是硯台碎塊不能拿回來,他們今天辦這個品鑒會還有什麽意義?

  “大哥我也去。”

  爬到車上坐好。

  到了張家,張家也正糾集了一幫同族準備去回龍居客棧找茬。

  張家門口鬧烘烘的,還有許多人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