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千裏做官隻為財
作者:黑魚精      更新:2020-05-11 01:05      字數:2438
  三十裏堡鄭家老六鄭弈寧年華正好之時在任上病逝。

  他是鄭家唯一的依仗,他突然病逝,坊間都預測鄭家要落敗。

  事態發展卻完全出乎大家意料,這幾年鄭家不僅沒有落敗,還發展的紅紅火火如同鮮花著錦。

  先是他家六奶奶扶棺回鄉途中在潛下渡投河為夫殉節,之後上屆知縣上表為她求表彰。

  朝廷賜下貞潔牌坊。

  知縣胡令源也因為此事升任本州同知。

  麥收剛過那會,鄭家為他家老太爺過壽辰,胡令源還專程去給他祝壽。

  袁弘德沒有問有沒有把握推翻鄭弈泰和胡令源這種幼稚的問題。

  這種事就是想不想幹,敢不敢幹,至於能不能幹,就隻能自己掂量。

  今年是昭朝九年,各方剛剛平定,武官的勢力還淩駕於文官之上,一個百戶加一個巡檢使,袁弘德覺得值得一試。

  問梁博山“侯家來的是什麽人現在在哪裏”

  “來的是侯長魁的長子,如今就住在我家偏院裏。”

  “能否叫來一見”

  梁博山沒有遲疑,吩咐人去請。

  不一會,門外通稟“巡檢,侯少爺到了。”

  來人進來,隻見此人三十許年歲,麵白無須,身材高大,著一襲長衫。

  高鼻深目,似是有外族血統。

  來人見過禮,梁博山為他跟袁弘德做了介紹。

  聽說袁弘德就是他族叔那件案子裏提到的另一位“土匪”,侯廣澈再次鄭重的跟袁弘德見禮。

  袁弘德“叫你過來,是想讓你把當日你族叔出事前後發生的事情在詳述一遍,你們現在在那家店鋪裏安插的人還在不在”

  此地離長安也不是十分遠,說不上鞭長莫及,侯家不可能大撒把把所有事都交給一個人,最有可能安排人一明一暗監督著侯長安。

  出事的時候明處的那人位置重要,新東家不會接著再用,應該逃脫後回歸本家,暗處那人身份低賤,可能依舊蟄伏在鋪子裏。

  侯廣澈本來見他麵色煙黃,沒把他當成重要人物,後來聽說他是宋百戶的故人才看重一些,現在聽他問話直指要害,再不敢怠慢。

  再次起身躬身一禮長揖到地,恭恭敬敬的把當初事發前後的情況詳細介紹了一遍。

  又說“安插在那店裏的人還在,那人在店裏後院管理牲口,一般人幹不好這個,趙得旺接手之後就繼續用了我們家的人。”

  袁弘德“現如今店裏生意如何”

  侯廣澈神色黯然,搖頭道“趙得旺此人倨傲又性情暴戾,動輒打罵店內夥計不說,還常常跟店內住客爭鬥,客棧的聲譽一落千丈,

  據馬倌傳出來的消息,前幾日賬房先生又與趙得旺爭吵之後回鄉了。”

  他們家數十年積累的聲譽,短短兩年不到就被敗壞一空。

  賬房先生應該這個位置應該是趙得旺接手後安排的自己人。

  如果賬房都幹不下去了,客棧“”也離黃不遠了。

  袁弘德又問了一些問題。

  然後說“我回去把家裏安頓好了再來。”

  就是說願意幹了。

  隻是這事太複雜,原知縣又升任了本州同知,說不定要前往府城或是京城申冤,家裏得安頓好了。

  在梁家又盤恒了一日,袁弘德一行就回到宋家趕了自家的牛車回了五柳村。

  梁府這邊,梁博山被他夫人扯著問話“大哥帶來的妹夫是哪裏人家他家裏情況怎麽樣”

  “五柳村的,家裏怎麽樣我倒是沒好問,他夫婦沒有親生子女,有些話我也不好多問,你問這個幹啥”

  梁夫人白他一眼“你說我問這個幹啥我還能問著好玩的不成咱們妍姐馬上就十歲了,我們以後就在這裏不會走了,我不得給她提前打聽著”

  梁博山的巡檢是世襲的職務,老子幹完兒子孫子接著幹。

  以後潛下鎮就是他家後院了。

  他要扳倒鄭家也是因為鄭家是潛下鎮這邊的地頭蛇,鄭家攜著烈火烹油之勢手越深越長,已經開始威脅他的地位,侵占他的利益。

  侯家在潛下鎮經營多年,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通過原來的人脈獲知他與鄭家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找上門來。

  梁博山聽他夫人說看中了袁家的兒郎,也覺得不錯。

  “以後就常來常往了,慢慢打聽著也不遲。”

  袁弘德回到家。

  別人看不出來,陶氏跟他是患難夫妻,看出他心事重重。

  丈夫極力掩飾,陶氏也不好當著眾人的麵問,直等到晚上回到窯洞裏才問“辰哥,這次去不順利嗎”

  袁弘德沒打算瞞著她,這次出門得挺長一段日子,為防萬一也得跟她交代仔細了。

  細細把這兩日發生的事跟她複述了一遍。

  陶氏這些年被他護得嚴實,不知道官場和世道的險惡,隻當這樣證據確鑿的冤案,走到一告就能水落石出。

  也就沒有十分擔心。

  在炕裏頭偷聽的袁明珠不像陶氏這樣單純,她覺得這事沒這麽簡單。

  她一邊聽著曾祖父交代曾祖母在家的注意事項,一邊細細思索這事。

  總覺得這事中間還有有悖於常理之處。

  想了好久也沒想出來個頭緒,反而想著想著就睡著了。

  這個廢柴的小身板現階段自製力基本為零。

  第二天早上醒來,袁明珠看到曾祖母正在為曾祖父準備遠行的行李。

  馬上冬季來臨,衣物被褥都得帶著冬季的。

  有交代他“路過德仁堂買些常用的丸藥帶著。”

  德仁堂三個字突然給了她啟發,現代那一世聽過的一家叫康仁堂的中藥鋪的興衰經曆跟這家客棧的經曆何其相似。

  話說有一家叫康仁堂的中藥鋪,雖然是在一個小縣城裏,但是因為縣裏隻有一家藥鋪,生意還算可以。

  這一日,有人半夜來敲門求醫。

  店家開門就被黑洞洞的槍口指住了,一群大漢抬進來一個槍傷的人。

  店家迫於無奈給這人處理了傷口。

  次日店家才知道這夥人是土匪,搶了城中一家大戶。

  若幹年過去了,這事又被翻騰出來,店家以通匪的罪名被判入獄。

  店鋪被縣裏的一個地頭蛇占去。

  藥鋪專業性強,地頭蛇占了藥鋪也不會經營,還是用的原來的夥計。

  店家在小縣城,他哥哥卻在大城市經營大藥鋪。

  知道弟弟蒙冤,就想方設法替他奔走。

  藥鋪夥計的一句話引起哥哥的注意新東家接了藥鋪以後經營一點都不上心,鋪子快黃了。

  俗話說千裏做官隻為財。

  不為財這人陷害他弟弟,霸占藥鋪是為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