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突圍
作者:岱起      更新:2020-05-10 22:39      字數:3107
  勝利的祥雲並沒有在廣宗的上空駐留太久。

  張寶合兵後,原本與廣宗成犄角之勢的曲陽陷落,北中郎將皇甫嵩聯絡了北麵中山郡和東麵安平郡兩郡士族,對廣宗的黃巾本部形成了合圍之勢。

  根據現有的情報,西進與盤桓在常山郡的張燕黑山營會師,成了張角等人的唯一選擇。

  而為了掩護主力成功突圍,三人商定,必須安排一隊人馬向東佯攻,造成黃巾主力企圖西進的假象,為主力成功進入常山地界爭取寶貴的戰略時機。

  但這東麵佯攻的兄弟如何撤退,成了擺在三人麵前的難題。

  “接著往西邊跑啊!”張寶興奮提議著。

  “那樣會將所有官軍引到西邊,佯攻之計就白費了。”張角搖搖頭,否決了地公將軍的妙計。

  “南麵是從豫州北上的皇甫嵩,要不向東或者向北?”張寶用手指向了地圖上巨鹿之北的中山和東麵的安平兩郡。

  “赤帝剛剛解了黨錮之禁,中山和安平廣聚河北豪族,私兵部曲甚重,往那去簡直是自投羅網啊。”張梁輕輕將張寶的手指抬起。赤帝本來指炎帝,但是在張梁這裏指的是代表火德的大漢天子劉宏。當然,這也蘊含著黃帝戰勝炎帝的意思。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張角在地圖上沿著巨鹿郡東北部的中山、安平兩郡交界處畫出了一條通路。

  “三天,東麵佯攻的兄弟隻要撐住三天,三天內西麵的兄弟一旦成功進入常山郡,那時官軍勢必向西跟進,東北部警備鬆弛,那時候東麵的弟兄們再相機而動,才能爭來一線生機。”

  一邊說,張角一邊在兩郡交界的崇山峻嶺間著力地戳了一下。

  “就是這裏!我問過樵夫出身的兄弟,這個巨鹿東北和安平郡交界處有一個叫‘落虎嶺’的地方,又小又偏,連縣誌也不曾記載,隻有當地獵戶知道。佯攻之後,所有人都要以最快速度撤到這裏,等西麵的消息。這個小山村,就是我們決定我們成敗的勝負手!”

  “勝負手……”張梁盯著地圖,讚同地點了點頭。

  當夜,黃巾眾人迎著黎明,冒著新一輪的狂風驟雨,開啟了被後世稱為“冀州大回轉”的偉大征程。

  而參加這次向東佯攻的三百黃巾騎兵,隻知道要向東進攻,卻不知道未來在何方。

  “大哥,還是我和二哥去吧!”在廣宗北門前,被安排帶領西進主力的張梁叫住了大哥,提出要和他交換位置的提議。

  “三弟,我不親自出馬,官軍怎麽會對這佯攻信以為真?更何況你以為勢眾則活,勢寡必險嗎?”張角握緊了張梁的右臂,繼續說道:“真有個萬一,你要擔起這教主的責任,把太平教的火種傳下去!”

  “別婆婆媽媽的,老三你放心,有我在,大哥一定平安抵達常山!”張寶的自信透過緊張的夜色傳遞給了二人。三人在月下拱手施禮,許下了一個月後常山會師的承諾。

  在張角的馬蹄踏出廣宗城北大門的時刻,他知道,自己已經像《尋秦記》中的項少龍那樣,不可避免地改寫了三國的磅礴曆史。從那個孩子奮不顧身的保護中,他讀懂了天下黎庶對黃巾軍使命的期待,這是超脫了宗教信仰的精神寄托,自己不能為了迎合曆史而去做天下人的罪人。

  是人去寫曆史,不是曆史操縱人。

  “天公者,當負天下之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張角回望著身後漸行漸遠的廣宗城,向張寶說出了這句被後世載入《天國實錄》的名言……

  第二天午時,“天公將軍”的大纛出現在了安平郡治信都縣城城下。

  安平太守如臨大敵,立刻派出了五千馬弓手,並點起狼煙烽火,要中山、河間諸郡派兵來援。

  可安平守軍剛一出城,張角的“千軍萬馬”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

  緊接著,不到申時,安平郡的南宮、扶柳、堂陽、饒陽諸縣均傳出了“黃巾賊起”的緊急軍報。

  “黃匪施法了!這是分身之術啊!”安平太守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將手下的一萬精兵在整個安平全境來回調動,時而向南、時而向北,時而東顧,時而西進,好像黃巾起義的新一輪**在安平郡爆發了。

  他當然不知道,張角將本就不多的三百騎兵再次化整為零,將每三十騎分為一隊,隊長全都身穿道袍化作自己的道人模樣,身後騎兵馬尾綁上柳條狂奔,揚起巨大沙塵,讓各縣守軍以為有千軍萬馬的錯覺,所以這短短一個時辰內,各縣都報稱收到了張角的包圍。

  更令人意外的是,張角降臨的消息大大激發了安平各縣窮苦百姓的反抗決心,各縣城內部都發起了不同程度的起義,有的打開城門歡迎張角,更有的也化作道人模樣,說是“天公將軍”附身。僅一天的功夫,“張角”大名響徹安平全境,整個安平已經亂做一團。

  接下來的兩天,張角率兵掉轉馬頭,挺進中山郡,如法炮製,引得已經平息黃巾之亂的中山郡也再次大亂。

  兩郡太守被張角的神出鬼沒繞的摸不著頭腦,兼有境內重新興起的叛亂,隻能對城外張角的東軍發起試探性的進攻。而這些以步兵為主的州兵,在張寶的長鐮麵前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到了第三天的下午,兩州太守大約是得到了黃巾主力已經西進的消息,斷定本州內黃巾軍勢力弱小,便加大了攻勢,分別從正東、正北、東南三路對張角的三百騎兵猛撲過來。

  麵對以馬弓手為主的官軍,張角拿出了硬碰硬的作戰方案——騎射。

  在出廣宗前,張角收攏了前期王芬部將遺留在城內的所有弓矢,並挑出其中最為精良的三百張反曲弓配備給了這批“核武器”。

  眼下,久經沙場的三百騎兵彎弓搭箭,在笨拙的郡府新兵前開啟了以盤旋環繞為主的“鷹翔”戰法。隻見一支支黃尾長羽箭刺破了官軍的頭顱,而官軍的長戟卻總是夠不到黃巾軍的馬尾。然而,盡管官軍一是占不到便宜,可是就像潮水一樣,一浪退去,一浪湧起,張寶和三百騎兵雖然驍勇,可是箭鏃漸少,人馬皆疲,眼看撐不多時。

  就在此時,河北汛期的陣雨再次救了張角一命。隻見天空中突然電閃雷鳴,一片烏黑,天空下頓時陷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

  之前廣宗一戰,張角呼風喚雨、操雷縱火的神技已經響徹華夏,此刻官軍見此情景,還以為是張角又使出了法術,連忙退後一裏開外。

  張角頓時喜出望外,在狂風中衝著張寶大喊:“趕快帶大家立即去落虎嶺,半個時辰內務必趕到!”

  這是張角第一次向眾人透露“落虎嶺”這個隱蔽的決勝點。隻聽得烏雲下馬嘶聲、箭雨聲、喊殺聲漸弱,隻有狂風和驚雷在夜幕下呼嘯。黃巾軍三百精騎,不到半個時辰就像油紙傘一樣從戰場上收了起來,消失的無影無蹤,與風雨融成了一體。

  轉身間,三百餘騎冒著驟雨奔襲在前往落虎嶺的山路上,沒有人知道這驚天一賭的背後,到底是黃巾教主的末日,還是太平教發展史上一抹新的朝陽。在他們身後,似乎雨神也有意幫助張角在這場人生賭局上大賺一筆,被踩的稀爛的泥濘路麵轉眼間就被暴雨砸平。

  驟雨停後,黎明浮現,張角帶領三百人收住了腳。一夜狂奔一百裏,他們終於望見了落虎村隱藏在奇宕峰巒中的茅廬炊煙。就在這咫尺之遙,黃巾眾人被迫停下了腳步,躲進了路旁的茂密樹叢。

  而同樣的朝陽下,皇甫嵩手下一命青年將領正帶著朝廷主力“北軍五校”的三萬先鋒部隊,在與張角等人不到一裏的馳道上急行軍。

  茫茫軍陣中,為首的將軍頭戴衝鋒冠,望著山澗中一處婆娑樹影,揚起了馬鞭,側身向一位魁梧的隨從騎兵問道:

  “子孝,你看那邊那塊山林,有什麽不對麽?”

  那名叫“子孝”的侍從引馬向前,搭手遠眺,似乎什麽也沒看見,剛要招呼幾個人去探路,隻聽得山林間一聲虎嘯破天而出,驚得一群麻雀急匆匆飛出了樹林。

  “就是隻老虎嘛,孟德你疑心病太重了……皇甫將軍讓我們十日內蕩平中山、安平諸郡,再不快點就來不及了。”

  那將軍聽此言也不再猶豫,帶著數十騎親隨向隊首趕去。

  而就在剛剛馬鞭所指的草叢裏,三百黃巾輕騎兵全都用手緊緊捂著嘴。不僅是因為剛剛駛過的數萬官軍的恐嚇,更是被眼前一幕嚇的驚呆:

  那隻剛剛還咆哮怒吼的巨型白虎,此刻正在張角麵前低伏著身子,像一個朝聖者般低下了頭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