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昆侖龍脈
作者:徐遠書      更新:2020-06-20 17:02      字數:3265
  陳世墨淡淡一笑,目光緊盯著發楞的徐扶蘇說道:“世墨與君山水有相逢。”

  徐扶蘇神情恍惚,仔細打量著身前這位一身拂了還滿的書卷氣,眼神中卻流露出果敢的殺伐氣息的儒衫男子。

  一別數年有餘,昔日戲耍街巷的好友,如今也是頂天立地的男兒郎。

  徐扶蘇轉過身子,將酒壺中的蓮花白傾倒到杯中,舉杯相邀,口中出言,朗聲而問:

  “可否讀出了那琅琅乾坤?”

  陳世墨毫不猶豫地接過酒杯,一飲而盡,灑脫快意,指著自己的腦袋。

  “全在這裏了。”

  “哈哈哈哈。”徐扶蘇開懷大笑,與這位老友碰杯。

  “沒想到會在這裏遇到你,聽聞你已從白鹿書院修學完業,讓那劉老頭放下山,本來以為還要等一段日子。”

  “倒是讓我沒有準備。”

  徐扶蘇感慨。

  “臣也未曾料到能在荊門關就遇到世子殿下你。”

  陳世墨微微一笑,飲下那甘甜的蓮花白,但覺喉嚨清潤了不少。

  “劉業那老頭,說是就此放我下山,沒想到全是糊弄。”

  “哦?”徐扶蘇挑眉,饒有興趣地看向陳世墨,“那劉業難道暗中坑了你?”

  後者搖搖頭,苦笑:“讓我戰群仙,足足將廬山洞府中九九八十一位修道成仙的前輩留下的考驗盡數通過後才下山。”

  “坑我自然說不上,但是浪費了些時間,鞏固了學識,受益良多。”

  “莫非世墨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徐扶蘇調侃笑言。

  陳世墨羞顏,忽然記起一事,神情認真道:“扶蘇兄,趙曉他登基為帝,名曰太闕。他日,世子殿下真奪得天命”

  見到陳世墨提起此事,徐扶蘇罕見地沒有再嬉皮笑臉,歎氣一聲:“若他日兵戈相見,我絕不殺他。”

  “我徐扶蘇並非不重兄弟情義之人,待我登臨帝位,不會殺他。他想榮華富貴,我便給他榮華富貴,他想要什麽,我能給則給。”

  陳世墨得到了一個答複便不再繼續問下去。

  若徐扶蘇和趙曉間,隻有一人能贏,他哪怕拚死也要保下輸的那位。

  言罷,陳世墨抬頭凝視著重新聽人說書的徐扶蘇。

  剛毅而英武的臉龐竟是在陳世墨眼中有些陌生,終歸是人無再少年。

  興許是察覺到此事會成兩人心中芥蒂,徐扶蘇本意也不願讓趙曉死,他鳳眸深邃,再次看向陳世墨:“趙曉他其實也不願做那皇帝吧。”

  兩人不約而同的保持沉默,他們三人皆是這亂世熔爐中,義無反顧投身,無畏生死。

  陳世墨心中暫時將此事放下,另起話頭道:

  “世子殿下,方才見你聽那斬龍之說很是出神,可否有興趣聽世墨賣弄幾分學識?”

  陳世墨的話引起了徐扶蘇的注意,後者當然不會放過這次機會。

  “扶蘇願聽其詳。”

  陳世墨伸手探出,從桌案上取了一副竹筷,沾了沾水,在案上邊寫邊說道:

  “脈,顧名思義,乃是奇經八脈中的血管命脈,《素問·脈要精微論》:"夫脈者,血之府包。"引伸為事物的連貫性。《國語·周上》:"農祥晨正,日月底於天廟,土乃脈發。"指土壤開凍,如人身脈動。後人常喻地勢有條理和聯係,更有古書言長城起臨挑,屬之遼東,成塹萬餘裏,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行到名山大澤,召其神而問之山川脈理。"

  可見,先民早就習慣稱山川之間的聯係為脈。

  所謂祖宗山,就是山脈的出處,群山起源之處,父母山就是山脈的入首處,審氣脈即指審祝山脈是否曲伏有致,山脈分脊合脊是否有輪暈,有輪有暈為吉,否則為凶。根據風水學,又將山脈的起伏和形態,依據不同的狀態,分為"九勢":回龍、出洋龍、降龍、生龍、飛龍、臥龍、隱龍、騰龍、和領群龍。來龍就要山勢曲折婉轉,奔馳遠赴。”

  在徐扶蘇難以理解的目光中,陳世墨坦然而笑,故作反問道:“世子殿下,可知龍脈為何如此重要?”

  徐扶蘇苦澀一笑,搖頭:“世墨莫要為難本世子了。”

  “好,世墨就給世子解惑。”

  “起伏的山脈稱為龍脈,風水易學首推“地理五訣”,就是“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龍就是地理脈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發。尋龍首先應該先尋祖宗父母山脈,審氣脈別生氣,分陰陽。

  龍脈指如龍般妖嬌翔,飄忽隘顯的地脈。地脈以山川走向為其標誌,故風水家稱之為龍脈,即是隨山川行走的氣脈。”

  “曆代皇朝,每一代皇朝都有一條龍脈,而北梁亦有龍脈!”

  “北梁有龍脈?”徐扶蘇驚疑,連忙出聲道。

  “有!”陳世墨盯著他的鳳眸,一字一頓地篤定道。

  “北梁龍脈,正是位於西域和北梁間的昆侖龍脈。”

  “古人稱昆侖山為中華“龍脈之祖”槐江山向西南四百裏的地方是昆侖山,是黃帝在下界的都邑。

  昆侖山由神陸吾主管,他還管理著天上九域。陸吾人麵虎身,虎爪,九條尾巴。山中的土螻,喜歡吃人。土螻生有四隻角,安靜時像隻大山羊。山中還生長著一種叫做欽原的大鳥,形狀像馬蜂,大小類似鴛鴦,欽原如果螫了其他鳥獸,這些鳥獸就會死掉,如果螫了樹木,這些樹木也會枯死,人遇上它凶多吉少。還有一種鶉鳥,它管理黃帝的各種器具和服飾。

  山上有一種名叫沙棠的樹,形狀同棠樹相似,黃色花朵,紅色果實,果實的味道像李子,但沒有核。沙棠可以用來防禦水災,如果吃了它的果實就不會淹死。山中的薲草形狀像葵,味道像蔥味,吃了它可以解除疲勞。河水發源於此,向南流去,然後再向東流入無達。赤水也發源於此,向東南流去入汜天之水。洋水也發源於昆侖山,向西南流入於醜塗之水。

  黑水也從昆侖山中流出,向西南流入大杅。這裏生長著很多奇異鳥獸。神陸吾,據郭璞注釋,就是肩吾,莊周曾說:“肩吾得之,以處大山。”形體像虎一樣的陸吾神,說就是《海內西經》中的開明獸。鶉鳥,是鳳凰之屬的鳥類,《海內西經》中說,昆侖開明西北皆有鳳凰,就是指的這種鶉鳥,《禽經》中說:“赤鳳謂之鶉。”

  古人尊昆侖山為“萬山之宗”、“龍脈之祖”、“龍山”、“祖龍”,因而編織出了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婦孺皆知的民間傳說大都與昆侖山有關,。

  相傳昆侖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眾多古書中記載的“瑤池”。形成昆侖六月雪奇觀,水量大而穩,傳說是西王母用來釀製瓊漿玉液的泉水,。發源於昆侖山的格爾木河中遊,長期侵蝕千板岩,形成了峽穀絕壁相對,深幾十米的一步天險奇觀。奇峰亭亭玉立,傳說是玉帝兩個妹妹的化身。昆侖山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說是天下第一神山也不為過。”

  “這昆侖山的龍脈非同小可,乃是龍脈之源,而北梁地近昆侖,能汲昆侖龍脈皇氣溫養。這也意味著世子殿下已占得幾分天命。”

  陳世墨侃侃而談,而徐扶蘇則是越聽越心驚,莫非北梁能夠問鼎天下,這龍脈居功至偉。

  徐扶蘇的神態落入陳世墨眼中,他自知世子殿下對此學不深,於是將其中門道皆盡數告知。

  說著,陳世墨目光移向那坐落於酒肆中央的說書人,語氣平淡地繼續道:

  “那位仁兄所說的,正是先生葉宣斬龍的奇聞。據世墨所知,先生葉宣一生共斬過九十九條龍脈,其中不乏春秋諸國龍脈。”

  “天下龍脈眾多,龍脈之地必出反王。因而先生葉宣暗中受驪陽太祖皇帝趙括授意,足足整個春秋乃至趙括登基,先生將不少龍脈都摁殺在搖籃之中。”

  言罷,陳世墨放下竹筷。

  “世墨之所以選擇從荊門關處前去北梁,目的就是為了鏟除此地蘊養,為康王趙齊的龍脈。”

  “世子殿下,且隨世墨來。”

  陳世墨起身,朝徐扶蘇恭敬道。

  這荊門關竟然蘊有趙齊趙氏的龍脈,徐扶蘇悚然一驚,看向陳世墨的目光中也有幾分明了會意。

  此番前來,陳世墨自然就是要和先生葉宣般,斬斷龍脈了。

  知道陳世墨想法後,徐扶蘇也不停留,立即動身與陳世墨一同離去。

  荊門關外陰山山脈,一襲儒衫超凡脫俗的陳世墨與徐扶蘇並肩而立。

  陳世墨指著距離兩人不遠處隱有潛龍之勢的山脈,沉吟:“尋龍枝幹要分明枝幹之中別重輕。"次要分真龍之身與纏護之山。凡真龍必多纏護。纏多富多,護密人貴。但若於纏護之山下穴,即失真龍之氣,亦大不吉,識得真龍,然後觀其水口朝案、明堂龍虎,確定結穴之處。龍之勢,以妖矯活潑為貴。重重起伏屈曲之玄,東西飄忽魚躍鳶飛,是為生龍葬之則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