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太闕靈帝
作者:徐遠書      更新:2020-05-28 16:30      字數:2248
  趙曉在魏忠賢的陪同下,緩步走出養心殿,前往太和殿。在他身後則有諸多宮女、太監侍從緊隨。

  魏忠賢出聲提醒趙曉時,也就意味著禮部尚書孔融以及其他官員已經完成了在天壇太廟的祭祀。文武百官,各路諸侯,兩遼總督等已在太和殿外等候多時。

  身著朝服的宋黎居於首位,按照驪陽律例,驪陽大柱國北梁王徐芝豹不在,就是兩遼總督為首。宋黎站在武將之首,此刻囧囧有神的眸子目不轉睛地盯著太和殿前朝文武百官而來的趙曉。在宋黎身後,即為僅此於他的征西大將軍左宗棠。

  穿有一品武將朝服的左宗棠腰掛懸玉玉佩,身姿挺拔,目光堅毅,偶爾會將目光放在身前的宋黎身上。

  與宋黎並肩同行的除了文官鳳首丞相李陸,再者則是九龍奪嫡中趙衡的親兄弟,康王趙齊。

  趙齊雖已近中年,卻不生老態,眉目間隱約有浩然正氣,唯有眸光望向那高台之上的龍袍少年時,才流露出些許異樣,深處是常人未能探覺的狠辣。

  由宦官司禮監太保魏忠賢宣告遺詔,因為趙衡一生從未多娶女子,唯有姚氏,即是驪陽太後也是唯一的後宮之主。而姚氏膝下也僅有趙曉一子,所以這皇位傳遞給趙曉,文武百官並無異議。

  因為先皇趙衡病逝不久,仍處於國喪。趙曉外著龍袍,內衣則是白灰色喪服。文武百官則是穿有灰白喪色的朝服以及縞素。

  隨著趙曉在眾多侍從的陪伴下下轎步行,緩緩登上太和殿,文武百官的視線全部落在了這位體魄不算高大、身世坎坷的驪陽新帝身上。

  趙曉一身金黃色的袞服龍袍,龍袍上繡有氣勢恢弘的九條五爪金龍,尊貴威儀無不盡顯。

  趙曉的目光掃過魏忠賢,那身旁的蟒衣太監和他目光交匯,魏忠賢朝他微微一笑。

  趙曉心一定,腦海中浮現趙衡將天子劍傳給他時說過的話語,沉吸口氣,邁開步伐踏上台階。

  他的步伐穩重,每一步都堅定沉著,文武百官等數萬人的視線與注目仿佛對他沒有一絲影響。

  等走完這一步,他便會是驪陽的皇帝。

  隨著趙曉在太和殿前上禱告祭天,與天地溝通,官員們不安地心也漸漸的安定了下來,新皇穩重的表現讓他們對未來開始充滿信心。

  李陸手持笏板輕輕地晃動,臉上神色淡然,讓人捉摸不清他的思緒。禮部尚書自方知孝退位後由孔融繼任,孔融陪伴著趙曉進行祭天儀式。

  他正裝模作樣的跟著禮部的人進行祭天。禱告天地是新皇繼位的必要儀式,之後還要與各路神仙一一溝通才能繼續開始儀式。驪陽自春秋而來,對天地眾神,尊崇並不比大周。這也和天門被關後,無仙入凡有關。當然這些隱秘,除了天下寥寥數人得知外,百姓皆不知。

  但畢竟是前朝遺留而來的儀式,曆代皇帝都需去做。

  趙曉對此並不感冒,裝模作樣地按照禮部尚書孔融所說的行禮告慰諸天神仙。

  樣貌端正的孔融繼任禮部尚書後,與六部尚書同位,僅次於丞相李陸,因為戶部尚書何坤年紀較長,位於丞相李陸、首鋪蔣去之後。

  趙曉禱告時,文武百官身著禮服,由鴻肪寺的官員引導,走過金水橋進入皇宮,站在午門外的廣場上。

  然後,他們分成文武兩列,文官以李陸為鳳首跪在禦道東邊,武官以宋黎為鼇頭跪在禦道西邊,靜靜等待著皇帝禱告完畢。

  良久,趙曉結束禱告,太和殿前,爐、鼎、龜、鶴,吐出縷縷香煙金鍾、玉磬,琤琤琮琮,清脆悅耳。趙曉在金鑾寶座上坐定,擺出一副威嚴的架式。

  文武百官、宗室王公紛紛按照官位從高至低進入。錦衣衛鳴鞭,由兩遼總督卷簾後,靜鞭響過,奏丹陛大樂,宗室王公、文武百官下跪。樂止,魏忠賢擔任的宣表官至陳設賀表的寶案前“奉表”。在兩名內閣大學士跪在案前“展表”後。魏忠賢扯開嗓門“宣表”。

  待到這一切結束後,鴻臚寺官員才高喊行禮,官員們在丹陛大樂中開始行五拜三叩頭的大禮。

  由李陸開始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官、王公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哪怕是康王趙齊,此刻也不得不按捺下內心的**,眼眸中流露出一絲不甘,他微微愣了愣,同樣行李喊道:“萬歲,萬歲,萬萬歲,”

  行完禮之後,百官來到承天門外,等翰林官員在詔書上蓋上大印,等待宣讀登基詔書。

  趙曉坐在龍椅之上,第一次在萬人麵前登基,顯然他還有些不習慣。畢竟對於趙曉來說,他還是不到十四歲的少年郎。

  寬大的龍椅對於趙曉單薄的身軀來說還顯得有些大,盡管鋪上了軟軟的墊子他還是覺得硬邦邦的坐得有些不舒服,比不得和先生遊厲四海時,在古廟裏的雜草堆裏睡的舒服。若是正在上表道賀的官員們知道這位驪陽新皇帝正在嫌棄這張人人都想做的龍椅坐的不舒服,隻怕會被他氣的吐血。

  趙曉的雙手扶著龍椅兩邊把上的黃金龍頭,心中卻感慨萬千,從前以為自己不過是個被父母拋起的乞丐,現在卻成為了萬人之上的皇帝,不由得隻能感歎人生無常。其實在他心裏還對趙衡有些怨念,誰會知道趙衡會突然離世,即使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繼位,他卻沒想到會這麽早。

  趙曉有些遺憾和失落,皇位不是他所求,他想要的是那順其自然的大道。

  鴻臚寺官員奏請頒詔,得到趙曉的允許後,翰林官員將詔書給鴻臚寺官員。鴻肪寺官員捧著詔書一路經過奉天門、金水橋,到達午門,放入早已準備好的雲輿內,然後由雲蓋導引,送到承天門。

  直到新任司禮太監魏忠賢開始宣讀詔書,趙曉才又將心思收回,重新放在了登基儀式上。

  讀完詔書他的皇帝身份才正式確認了下來。

  趙曉有些恍惚地遙望天際,模糊間見有一道皇天承氣飛向天宇。

  以後,他就是驪陽的皇帝了。

  趙齊眼神陰翳地抬頭盯著那一襲龍袍,藏在袖子下的雙拳緊緊握立,經脈膨張。

  永嘉十年年末,太子趙曉登基,帝號為“靈”,年號更改為“太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