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天下大勢
作者:徐遠書      更新:2020-05-11 21:50      字數:3517
  春曉初期,大漠風狂,摻雜著些許砂礫,撲向人臉。

  敦煌城城頭。

  青衫先生葉宣和白衣世子並肩矗立,遙望塞北大漠,風沙無限。依稀有讓風沙半籠的小城,景象模糊。

  大雪消融,掩蓋消去了戰爭的血腥和殘酷。

  敦煌外的官道上,幾株荒草在風中輕擺。。

  兩人靜靜站了良久,注視著城外雲卷雲舒。

  明帝趙衡駕崩,一時間,傳遍天下,人心晃動。

  徐扶蘇穿了一身清白長衫,手輕輕地抵在易水寒的劍柄之上,他開口道:“明帝駕崩,小師弟過幾日也該登基了。”

  葉宣雙袖提起,淡淡言:“倒是苦了小曲兒。”

  “為什麽先生不回大明宮輔佐小師弟,他剛登基,地位不穩,朝堂動蕩。單憑他自己一人,恐怕穩定不住這個局麵。”

  徐扶蘇的聲音傳來,言語中有些憂慮。

  葉宣神色認真地搖頭,“小曲兒本就心不在朝堂之上,他有他的命數。”

  “況且”,葉宣話頭一轉,看向徐扶蘇:“先生從一開始,就把賭注下在了你身上。”

  徐扶蘇目光深邃,望向遠處,苦笑:“先生,就這麽確定,我想要那九龍尊位?假如,我選擇去當位權勢滔天的藩王,安心輔佐小師弟,先生會失望吧。”

  “不會”葉宣輕笑,“你生而有雄心,不同於你父親。在你年紀尚小時,我就明白了。”

  “這也是我為什麽會在錦囊裏給你留下那句話。但這天下共主,我能幫你的都幫了,剩下的得由你自己去拚個朗朗天下。”

  葉宣的一席話讓徐扶蘇聽的一頭霧水,百思不得其解。

  “可我畢竟是位藩王,恐怕會得位不正,再者小師弟繼位,我不會起兵反叛。”

  “所以,你需要一個亂世,能夠天下混亂,讓你能得位其正。”葉宣瞳孔中閃過一線奇異神色。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亂乃是大勢所趨,時運所至。”

  “就算你不反,也會有人反的。”葉宣嘴角掛著耐人尋味的微笑,緩緩道。

  “先生的意思?”徐扶蘇困惑。

  葉宣拾起地上的石子,共有五塊,分別放在地上,不過是擺放奇怪了些。

  他指著這些石子,言說:“南疆、西蜀、南齊。”

  徐扶蘇鄒眉,“南疆有反叛之心,我倒是不奇怪。可西蜀和南齊,大部分的亡國遺老都讓驪陽招降,甚至讓驪陽收服了人心。沒有人領頭,誰還會想著去複國呢?”

  “南齊,恐怕也就隻有那位出海訪仙,求丹長生的老道士遺下,他一個人又能掀起什麽風浪呢?”

  “非也,情況並非如此。”葉宣擺好代表各個勢力的石子。

  “哦?”

  “當年梁王率部滅亡南齊,齊王雖然殉國,但他的長子,太子齊,則是讓那位老道人帶走。橫渡汪洋,建了現在的倭國。”

  “難怪。”,徐扶蘇出聲自語,他抬起頭看向那一襲青衫:“先生,既然南齊都有餘孽殘留。想必西蜀?”

  徐扶蘇自我猜測,但目光還是放在葉宣身上,希望後者能為他解惑。

  葉宣頷首,不急不緩地說道:“西蜀蘇皇的嫡子蘇政,也還在世。”

  他微微一笑,胸有成竹道:“所以先生我才會說,不久後天下將會大亂。”

  “明帝逝世,登基的皇帝年紀尚小,皇權不穩,大權旁落。你說,那些春秋諸國的遺老,會不會起心思?”

  “這就是上天所賜,對於他們來說,叛亂的最好時機。”

  葉宣站起身子,拍去手上灰塵,繼續道:“不到一年,天下必亂。而我當年布局,拖延北厥南下,一年後期限也就到了。”

  “現在,你還認為天下不會大亂嗎?”葉宣饒有興趣地望著自己的弟子,淡淡道。

  徐扶蘇鳳眸微眯,有炙熱地戰意,亦有埋之不去的憂愁。“父親現在瘋了,小師弟登基,我尚未繼位梁王。按照禮製,恐怕登基大禮,北梁唯一能派的上份量的,僅有我外公蔣去了。”

  “屆時,梁王不去,必然落下話柄。若是假借父親病重,身體有恙為由,難免會有人心浮動。可一旦讓世人知道梁王瘋了。”徐扶蘇猛然扭頭,對著葉宣說道:“恐怕先生的一年之期,已經算得上是對局麵最大限度的預計了。”

  葉宣麵色凝重地點頭:“確是如此,所以梁王的病,誰都不能知曉。”

  “登基大禮,恐怕天下人都在看梁王的態度了。這樣一來,或許父親不去長安,才是正確的選擇。”

  徐扶蘇對天下之勢的分析,倒是讓葉宣刮目相看。

  徐扶蘇還在自語:“隻要父親不表明態度,那些有心叛亂的人摸不清父親的態度,必然會投鼠忌器,畢竟北梁鐵騎的赫赫威名就足以讓他們畏懼。就算是要叛亂,也不會擺在明麵,而是暗中積累實力直到能夠有把握反抗北梁軍。這樣一來,反倒是能最大限度的延長時間,讓我有足夠的時間去找藥,治好父親。”

  見到徐扶蘇眸光清明,明白了其中利害。葉宣便不再多說什麽。

  “你能想明白,先生很是欣慰。”言罷,葉宣轉身,打算離去。

  “先生!”徐扶蘇叫住了他,這位白發世子猶豫道:“你能告訴我,為什麽選的是我?”

  葉宣偏過頭,“因為唯有你當上了皇帝,天下才會迎來真正的太平。”

  那位青衫讀書人颯然而笑,瀟灑快意,身形漸漸消失虛無。

  等到徐扶蘇回過神來時,葉宣早已不見蹤影。

  徐扶蘇暗自握拳,既然天下大勢勢不可擋,那就讓他為這世道爭上一爭,本心之誌,斷不可違。

  葉宣還有句話未曾告訴過徐扶蘇。

  止戈無伐,才是真武。

  ------

  北梁王府,玲瓏山。

  一身錦衣綢緞的陸子聿,在玲瓏塔下矗立。稍許片刻,他舉步登樓。

  九層塔頂的樓閣上,張衍憑欄遠望,這位身著墨色長袍的俊逸書生似乎在等人。

  耳邊傳來腳步踏在木階的聲,張衍轉身相迎陸子聿。

  這位北梁巡撫倒是未曾見過張衍,陸子聿初見張衍麵容,倒是神情愣了愣。

  書中自有顏如玉,也莫不過如此了吧。

  陸子聿開門見山道:“張兄,找我來有何事?”

  張衍偏頭,淡淡道:“王爺,瘋了。”

  陸子聿神情有些嚴肅,走到他身側,沒有想到過張衍找他,竟然是要告訴他這麽個事情。

  “前線大敗西夏,甚至連西夏國的大汗赫連勃武也用來祭旗北梁。本來以為是皆大歡喜,沒想到梁王瘋了。”

  陸子聿臉上有些茫然,對於這件事,他不知情。

  張衍將陸子聿神情的變化都看在眼裏,確定後者事先未知該事,他才將心中那一絲絲小小的戒備消去。

  在張衍看來,陸子聿並非是個等閑之輩。

  不過這也讓他心情放鬆不少,在世子派人告知他這個消息時,哪怕是張衍也是良久才緩過神。

  張衍看向陸子聿,問道:“明帝駕崩,梁王瘋了。北梁一旦稍有不慎,天下就會大亂。對此,巡撫心裏有數,自然不用我多說了。”

  陸子聿把玩手中的玉佩,眉頭緊鎖,情況比他想象的要糟。

  張衍繼續說道:“世子要下一趟江湖尋藥,新皇登基,作為北梁唯一身份地位不亞於梁王的老首鋪蔣去也會離開北梁。”

  “梁王病瘋,畢竟紙包不住火,時間拖久了,北厥那邊會有所懷疑。一旦北厥南下,單憑現在北梁的兵力,要想擋住,難上加難。”

  張衍刀眸盯著陸子聿,後者也與之對視。

  “今日請巡撫來,是想問巡撫一個問題。”

  陸子聿讓張衍盯的有些不自在,支支吾吾:“張兄,盡管提問就是。”

  “巡撫,是心在北梁還是心在驪陽?”張衍沉聲道。

  這一問,陸子聿臉色平靜,沒有著急回答,良久才吐出一口濁氣:“無論是為了北梁還是驪陽,凡是對天下百姓有利,我陸子聿就不會退縮。”

  “哪怕日後一段時間裏,北梁唯有你我二人,有能力以謀去竭力抗衡北厥,也不退?”

  陸子聿淡然一笑:“我雖好人色,貪財好權。”

  “但”,他正色道:“哪怕天傾,我也不退。”

  “有我在,若北厥南傾,北梁就一定能守住,守到世子歸來。”陸子聿堅定地語氣回答張衍。

  張衍同樣抱之一笑,“公瑾也會竭盡全力。”

  陸子聿望著那副如玉麵孔,思緒萬千。

  昔日陸子聿舉地高中,讓明帝派來北梁,出任巡撫。

  那時的陸子聿幾乎覺得自己前途無望,在北梁官場,被薑詡牢牢抓住在掌心之中。

  除去他親手撩升的北梁官吏,但凡是驪陽派來的文官,無疑都會被薑詡打壓架空。

  可那位久坐玲瓏閣的枯槁儒士,卻獨獨對陸子聿沒有嚴苛打壓,反倒是將糧草、錢財交付給他打理總管。

  原因恐怕隻有薑詡和陸子聿兩人心知肚明。

  遙記永嘉元年盛夏,陸子聿還是個雄心壯誌的少年郎時,那位玲瓏閣的枯槁儒士親自出京城城門等候。

  兩人相視的第一眼,那位枯槁儒士隻說了一句:

  “真像我呀。”

  後來的陸子聿在北梁官場上風生水起,當然也少不了被長安城的腐儒大肆抨擊,胡亂汙蔑是天下讀書人的恥辱,說是對北梁卑躬屈膝。

  陸子聿不以為然,在他看來,滴水恩情,湧泉以報。更何況是受人之恩,誌向不落。

  陸子聿對那位北梁王,平平淡淡。卻偏偏對這位玲瓏閣鬼謀,多年來未敢忘恩。

  別人敬我一尺,我還之以國士為報。

  既然徐扶蘇是那位鬼謀的義子,這座天下,怎麽?他就坐不得?

  他,坐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