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斷水
作者:冰心刹影      更新:2020-05-10 21:30      字數:3838
  “哦,我年紀大了,難免記不清楚事情,那姑娘便在此安心留宿一夜吧。”這老者說道。

  “我都說了,我們不是歹人的,相爺爺隻是看著比較凶而已。”

  不過這在這一瞬間,這老者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速度出劍了,險些就直接要把這女子割喉。

  女子顫顫巍巍地跌倒在地,似乎還沒反應過來之前都發生了些什麽,她隻感覺到一股殺機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

  “相爺爺,你這是幹什麽?”少年一把將劍推開。

  “左右不過試她一試罷了,果然不曾練過武,隻是個普通女子。”老者收劍。

  “把她關起來!嚴加看護。”老者吩咐道。

  “公子,還請稍安勿躁。”

  “放……放開我!放開我!公子,你之前……之前不是說過,你們……你們不是歹人的嗎?公子!”那女子被另一個人給強行拖走,不由得一陣大驚,隨即有些語無倫次地大聲喊叫起來。

  “相爺爺,你之前不是也說過了嗎?我們巴國人隻對敵無情,當初廩君也曾經教導過我們,不得濫殺無辜!”

  “老仆倒要鬥膽問問公子,遇到外人,不一刀殺了,反而將其帶回我等營地之中,可知這行事不秘會給我們帶來多大的災禍嗎?”

  “昔日廩君的血脈,如今也隻剩下公子你一個旁係孫輩,吾等一心複國,還不都是為了公子你?”

  “可……”少年還想反駁。

  “話說回來,這還是公子第一次對女子上心,你也到了知慕少艾的年紀了。”

  “左右不過一個女子罷了,待巴禦士獲勝歸來,便替公子擄走,倒是讓她陪侍公子左右,以安公子之心,如何?”

  很快,夜色降臨,營地的氣氛變得更加凜冽了起來。

  王玄清這時候抽出魚腸劍,割開了捆住自己四肢的繩索,拍了拍自己衣服上的灰塵。

  以目前的情況而言,此前遇見的少年不過才堪堪地鎖一重的實力,卻在這大營當中頗受尊崇,地位並不算低,巴國王室的血脈莫非還有漏網之魚嗎?

  原本是想著伺機接近,一舉將其擒拿,斬首為快的,卻沒想到這娃娃如此淳樸好騙,反而借機讓她得以混入營地當中。

  但沒想到的一點意外是,這大營裏居然還有一位地鎖四重的老者留守,之前那一劍的威能,自己不過地鎖三重的境界,真要單打獨鬥的話,隻怕自己是耗不起的。

  還是得避免正麵衝突,借助夜色的掩護逃出去才行。

  好在之前在學宮裏時,姬煨便傳授了自己一套可以隱藏自己身形的《藏形躡》,現在正好能夠派上用場。

  此時,西南方向的山腳下,上流的水源地中,一個黑影正把一瓶液體倒在水流當中。

  “把上遊和下遊的水源都給堵住,剩下的,可就不關我的事情了。”

  這個山頭雖然易守難攻,但是水源地也隻有西南角的這一處,隻要把這些人的用水斷掉,他們自然會來這裏進行查看,到那個時候,那就可以起鍋下餃子了。

  隻因,他倒進水源裏的,是鴆鳥的毒液。

  鴆鳥,這是傳說中的一種毒鳥。把它的羽毛放在酒裏,可以毒殺人。相傳以鴆毛或鴆糞置酒內有劇毒。

  鴆鳥生活在嶺南一帶,比鷹略大,羽毛大都是紫色的,腹部和翅膀尖則是綠色的。

  《五經異義》說它的毒性源於他的食物。嶺南多蛇,鴆鳥就以這些陰冷可憎的動物為食。

  在所有的蛇中,鴆鳥最喜歡毒蛇;在所有毒蛇中,鴆鳥最喜歡耳蝮;在所有耳蝮中,鴆鳥最喜歡蝮頭。

  當然,這些讓人聞風喪膽的毒素,並不會給鴆鳥帶來困擾,相反的,卻是享受。《草木子》仔細解釋了鴆鳥不畏蛇毒的原理。

  在它們吃下毒蛇以後,鴆腎就會分泌出含有強烈氣息的黏液,將蛇毒萃取出來,並開始煎熬毒藥。

  蛇毒被逐漸分解,直到成為比粉末更細致的東西。最後,這些毒粉隨著汗水滲透到鴆鳥的皮膚上,在沿羽毛流淌的過程中,逐漸蒸發散失。

  正是因為如此,鴆鳥的羽毛含有巨毒。用鴆羽在水中輕點,這水就被稱為“文血漿”,喝了便性命不保,洗手則骨肉盡碎。但鴆鳥的肉卻是無毒的,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美味。

  除了食蛇,鴆鳥另一個讓人驚訝的舉動,是它的力量巨大。鴆鳥揮動翅膀,就可以推開一塊甚至一個成年男人都無法挪動的岩石。這給獵手們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宋人梅堯臣在一首詩中描寫到嶺南獵手謀取鴆鳥的活動。他提到,在出發獵鴆前,獵人要舉行特殊的祈禱儀式,並敲擊鴆的骨頭,觀察裂紋確定出獵的方向。

  即使這樣,每年死於獵鴆的人依然數以萬計。

  詩人寫到這裏不免感歎說,南方人民生活是如此的艱苦,以至不得不常常冒死以獵取這些無甚價值的弊鳥。

  事實上,梅堯臣不解鴆鳥的價值。

  盡管嶺南的人民很少用到鴆鳥的毒羽,但卻有無數北方的豪客,攜帶著成箱的金銀珠寶來購買鴆羽。

  來自北方的購買者相信,越是新鮮的鴆羽,毒性越強,而且殺人後不易被察覺。

  嶺南的諸族則看重鴆鳥的眼睛,這些眼睛是朱紅色的。嶺南的獵戶捕殺了鴆鳥以後,將它們的眼珠挖出來,在水銀中浸漬三十天,鴆眼就變成紅潤可愛的寶石。

  據說,古代南方的部落酋長們把用鴆眼裝飾的鹿皮作為求親的聘禮,也有的拿它來裝飾金銀製品。

  鴆鳥最可怕的地方自然是它的羽毛。鴆酒,也叫酖酒,早在《左傳》中就已提到。用鴆鳥的羽毛劃過酒,酒即含有劇毒,就是鴆酒,飲之令人立即斃命。

  鴆毒毫無顏色和異味,毒性卻能夠盡數溶解於酒。當然這隻是個被誇大了的傳說,事實上有許多毒酒並不是僅僅用鴆的羽毛劃過的,而是在酒中同時摻入了某種毒物(例如烏頭、毒箭木、毒芹汁等等),不過人們習慣上也都叫它鴆酒。

  鴆酒也不是可以隨意配置的,這需要技術精湛的醫士出麵,從而分化出了一個陰鷙的職業,叫做“鴆者“。

  這些製造毒藥的天才在犀牛角、獸皮的保護下,也是顫顫巍巍地接近尤物,稍有不慎,即會引火燒身。

  古籍上有很多關於以鴆酒賜死和飲鴆酒自殺的記載,“懼鴆忍渴“、“飲鴆止渴“就源於此。

  在酒中滲入某些有毒的物質製成的毒酒,曆來被人們作為殺人的利器。古代的一些史籍如《史記》、《漢書》中,都有這方麵的記載。

  《南唐書·申漸高傳》中說:南唐皇李昪顧慮大臣周本(一說徐知詢)威望太高,難以控製,想誅殺之。有一次,李昪倒了一杯“鴆酒“賜給周本。

  周本察覺了皇上的意圖,用禦杯分出一半酒說:奉給皇上,以表明君臣一心。

  李昪當即色變,不知如何是好。這時,為帝王演戲奏樂的優人申漸高見此情景,一邊跳舞一邊走了上來,接過周本的酒說:請皇上把它賜給我吧。

  說畢,一飲而盡,將杯揣在懷中走了。李昪立即暗遣人帶著解藥去給申漸高,未等藥到,申漸高已經“腦裂“而死。原文雖未說明腦裂的詳情,但聽起來已經足以令人毛骨悚然了。

  曆史記載,當年呂不韋被秦王賜死之時,他就是喝了鴆酒,據說鴆是一種鳥,羽毛有毒,足以致命,所以文言文裏下毒通常也被叫做“鴆”。

  屈原的作品裏也出現了鴆鳥,有人認為《離騷》中“吾令鴆為媒兮,鴆告餘以不好;雄鴆之鳴逝兮,餘猶惡其佻巧“是說屈原看見有女戎國的美女,便托鴆鳥為媒,鴆鳥不肯並且遠離了他。接著他又想托雄鴆為媒,但卻“心猶豫狐疑“。其實這個解釋稍微顯得有些一相情願。

  鴆鳥是有劇毒的,並不能成為媒鳥,李商隱詩“青雀如何鴆鳥媒“顯然是繼承了屈原的用意,不過想想也對,連鴆鳥也可以托之為媒,就可以推測相思之毒已是深入骨髓了。

  不過後世有學者研究考證,“餘令鴆為媒兮”除了表達屈原的思想外,還反映了古代捕鳥的一種方法,即以鳥引鳥(引誘野鳥入網羅的馴鳥)捕之。

  “哎喲,總算是搞定了,接下來就等著那群人摸黑找上門來了。”這時候,黑影終於摘下了戴了許久的麵具。

  “如果這樣都不能驚動你們,那我大概隻能親自現身,引誘你們上鉤了。”淩皓看著山下的那片營地當中,那若隱若現的火光,這是對方正在巡營的表現。

  淩皓之前也是花了大價錢,才買通了鹹陽城裏的一個曾經專門為秦國王室配置自盡毒藥的醫士,這才算是把這次需要用到的毒藥給準備好了。

  他來這裏之前,就專門研究過這座土山的地形,這個地方地勢險峻,三麵環山,隻有一條道路可以通往山上,所以,隻要有大部人馬上山,這些人就能夠在第一時間察覺。

  為了不引起對方的警覺,他決定獨自上山,所以,他才決定和王玄清一起來親自執行這個滅口的任務。

  除了毒藥和匕首以外,他順便還在某個土坡裏埋藏了一件秘密武器,相信不久之後,它就會派上用場。

  這是他在兌換商店裏淘來的一件寶貝——一顆簡簡單單的地雷。

  神州古代地雷早期的地雷構造比較簡單,多為石殼,內部裝填火藥,是在機匣中安置一套傳動機構,當敵人踏動機索時,匣中的墜石下落,還有利用一條引信控製爆炸的群發雷。

  這是一種古代設置在地下或地麵之上的爆炸性火器。

  由雷殼、裝藥和引爆裝置組成。神州曾在明朝初年(15世紀初)就已開始使用地雷進行作戰。

  《明史紀事本末·燕王起兵》記載,建文二年(1400)白溝河之戰時曾“藏火器地中,人馬遇之,輒爛”。

  早期的地雷構造比較簡單,多為石殼,內裝火藥,插入引信後密封埋於地下,並加以偽裝。當敵人接近時,引信發火,引爆地雷。

  雖然聽上去非常簡單,但以這個時代的傳統機關術來複原,還是略微有些困難的。

  所以,這顆地雷是一次性用品,下次再想要用的話,隻能等著兌換商店刷新了。

  之所以決定在這裏使用它,也是怕有些人沒有睡熟,以防後患罷了。

  另外,地雷爆炸之後,隻要自己收走爆炸之後殘留在現場的彈片,恐怕等其他人再來這裏的時候,他們也會犯糊塗,不知道這裏究竟發生過什麽事情。

  不過現在看起來,似乎沒這個必要了。

  這營地當中似乎出現了什麽騷亂,看來是老婆那邊得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