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洛邑問罪
作者:冰心刹影      更新:2020-05-10 21:30      字數:3212
  秦都,鹹陽宮內,繆乘等一路人等帶領周室使節進入鹹陽宮的正殿當中,請使節到秦王寶座之前手捧旨意在上,然後全體跪坐,行“三拜九叩”之禮。

  三拜九叩是進見帝王及祭拜祖先時才會行使的大禮。

  在神州傳統的禮德文化裏麵,其中就有關於“三拜九叩”的莊嚴禮儀。實際上,古代的“三拜九叩”各有其修真含義。

  “拜”:就是自祭其身,把自己的身體祭獻出來,這是古代的解釋。現代,可以作其它的解釋,就是把這個身向天地祭獻,願舍其身。“叩”:就是頂禮恭敬。

  《左傳.僖公十五年》:“秦獲晉侯以歸……晉大夫三拜稽首。”

  “晉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後土而戴皇天,皇天後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

  《儀禮.鄉射禮》載:“主人西南麵三拜眾賓,眾賓皆答一拜。鄭玄注:三拜,示徧也。賈公彥疏:三拜示徧也者,眾賓無問多少,止為三拜而已,是示徧也。”

  現在,秦王身體抱恙,無法親自出麵接旨,自然隻能是讓他們這些臣子們代勞了。

  雖然這個世界裏人詔書還稱不上是“聖旨”,但是也已經足夠代表周天子的威儀和意誌了。

  聖旨是神州古代帝王權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軸柄質地按官員品級不同,嚴格區別:一品為玉軸,二品為黑犀牛角軸,三品為貼金軸,四品和五品為黑牛角軸。

  聖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為上好蠶絲製成的綾錦織品,圖案多為祥雲瑞鶴,富麗堂皇。聖旨兩端則有翻飛的銀色巨龍作為防偽標誌。

  作為曆代帝王下達的文書命令及封贈有功官員或賜給爵位名號頒發的誥命或敕命,聖旨顏色越豐富,說明接受封贈的官員官銜越高。

  根據明清的定製,給五品以上官員的聖旨顏色相對比較豐富,有三色、五色和七色的,五品以下的顏色一般為單一的純白綾。

  聖旨的長度曆代並沒有硬性規定:長的可達500厘米,短的約為200厘米,寬度一般約33厘米。

  清代聖旨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內容,並印有皇帝的璽印。

  明清兩代聖旨的誥命和敕命,都是由翰林院撰擬的。明清兩代聖旨的書寫者稱為“庶吉士”,是在進士中擇其最優秀者,由皇帝親自評點,明代著名書法家董其昌就曾被錄用為“庶吉士”。

  聖旨的文字書寫端莊秀麗、圓潤飄逸,聖旨的行文極為洗練,幾乎達到無可增刪的程度,其內容又具有極其珍貴的史料價值。

  有些聖旨還有另一個防偽絕招,聖旨的絹布上印滿了祥雲圖案,就像今天的防偽水印一樣,而且所有的聖旨開頭的第一個字,必須是印在右上角第一朵祥雲上。

  聖旨兩端織成兩條提花翻飛的銀龍,“奉天誥命”四個篆字端莊古樸,望之令人頓生威嚴肅穆之感。清代聖旨均用漢文和滿文合璧書寫,漢文行款從右至左,滿文行款從左至右,合於中幅書寫日期,並鈐蓋“製誥之寶”。

  聖旨內容由翰林院撰擬,經內閣大學士奏定後,再按品級填發。

  書寫則由皇帝從進士中親自評點選拔出來的最優秀者“庶吉士”來承擔。由於聖旨從擬稿到繕寫均由頂尖文化高手來完成,因而這些聖旨在頗富史料價值的同時,更具有極大的藝術欣賞價值。

  其行文的精悍洗練,幾乎達到了增一字嫌其累贅、減一字達意不確的程度。其漢文書法為端莊的小楷,氣度雍容,圓潤飄逸,布局奇正相參,跌宕有致,字跡筆畫突兀,猶如浮雕一般,曆經滄桑卻風采不減。

  詔書(或作詔令、詔)是皇帝在登基、大婚、親政、殯天、入繼大統等宗室要務,與國家重大災變、重大革新或隆重慶典時,詔告天下所用之文書,統稱為“詔令文書”;由於擬旨承宣的機構與功能各有不同,功用、名稱便不同,如誥命、敕命、敕諭、敕令、諭令、諭旨、聖旨、聖令、皇令、皇榜、金榜、公榜、冊、書、符、檄文等。

  清朝時,詔書由內閣擬稿,經大學士定稿進呈,皇帝批閱後,以墨筆楷書,由右至左直寫,寫在大幅黃紙上,中間及紙張接縫處鈐「皇帝之寶」璽。製作完成後的詔書稱為「詔黃」,以極其隆重而繁複的禮儀,送至北京城樓上宣讀,象徵著布告天下。

  宣詔禮成,由禮部接詔,立即謄寫或雕板印刷多份,由驛道分送各地,再由地方官員接詔、宣詔。謄寫的詔書,稱為「謄黃」,雕板印刷的詔書,稱為「搨黃」……

  這個時代該有的這些禮節自然也是有的,就算周王室已經空有其表,但明麵上,他們還是得遵循周王室的意誌的。

  萬一因為這麽一點小事情,惹到了洛邑學宮的那位,恐怕十個秦國都不夠她打的……

  所以,秦國的文武百官們就是再不情願,現在也得做個樣子出來,拿出個嚴肅的態度來,雖然這會讓他們倍感惡心。

  “奉天承運大周天威,詔曰,今有秦國侍郎淩虛者,朋比為奸,欺君枉法,貪贓受賄,誤國害民,再三警醒,終然不改,罪無可赦,著即日革職,抄沒家產,永不起用!”

  “敕曰,然,上蒼有好生之德,大周自會秉公處置,遂即刻捉拿其人,押往洛邑問罪,不得有誤,至此!”

  等到所有人聽完詔書以後,大家都有些懵逼了,你大老遠的來一趟,就是為了帶一個人走?帶走的還是個侍郎,這是要鬧哪樣啊?

  侍郎,屬於郎官當中的一種,本為宮廷的近侍。

  東漢以後,尚書的屬官,初任稱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

  自唐以後,中書、門下二省及尚書省所屬各部均以侍郎為長官之副,官位漸高。相當於現在的部長、副部長級別。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載:“郎中令,秦官,掌官殿掖門戶,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祿勳。屬官有大夫、郎、謁者……郎掌守門戶,出充車騎、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皆無員,多至千人。”

  《後漢書·百官誌二》載:“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無員……凡郎官皆主更直執戟,宿衛諸殿門,出充車騎。”

  清趙翼《餘叢考·侍郎郎中》載:“葢本執兵侍衛者。侍郎之官,至漢始有。”

  “雍城侯,接旨吧!”使節合上詔書,鄭重地說道。

  “臣,領旨!”雍城侯這才躬身上前,接下了那詔書。

  “大周天威浩蕩,萬歲無疆!”其他的眾臣也很配合地跟著喊了一句。

  “既已接旨,便請即刻交出此人,否則,我等將會親自前往抓捕此人。”

  “怎敢勞煩天使親為?天使這一路舟車勞頓,想必早已疲累,不若在此歇息一晚,臣即刻備好酒宴,歌舞,豈不樂哉?”

  “不可,天子有令,捉拿此人後須即刻返回,不得有誤。”

  “既如此,臣便即刻去往淩侍郎家中,追捕此人。”

  “不必了,罪臣淩虛在此,天使,請……請即刻押解罪人去往洛邑問罪吧!”此時,大秦侍郎淩虛主動站了出來,痛哭流涕地說道。

  雖然他此刻在哭,但心裏早就已經樂開了花。

  太好了,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了,自己這把老骨頭總算是保住了啊!

  “既是如此,即刻拿下。”繆乘下令道。

  “不必了,罪人自己會走!”淩虛說著便起身,在天使及其隨從等人眼中帶上了沉重的枷鎖和鐐銬,並且被剃掉了頭發,這就表示,他現在是一個罪犯,而不是一個秦國的官吏了。

  隨著詔書的宣讀完畢,淩虛已經變成了庶人,現在,誰也不可能再找他的麻煩。

  “罪犯屆已拿下,即刻啟程,回往洛邑!”天使宣布道。

  “臣等,恭送天使!”這邊,文武百官再次同步開口了。

  等到天使離開之後,繆乘壓製已久的怒氣終於爆發了,一巴掌拍碎了秦王寶座前的那張案幾。

  而他之所以在暴怒之下都沒有去撕毀詔書,是因為這張詔書,在經過各類對比之後,發現它並沒有任何經過偽造的痕跡,它的確就是一張真的詔書。

  這上麵不僅蓋著周天子的大印,還有學宮山長的名號,這效果和性質可就不一樣了。

  據說,有山長親筆題名的詔書,就代表了山長的意見,七國紛亂之時,也無人敢對此有異議,因為,如果山長題名了,那就說明她盯上了某個人……

  所以,盛怒之後,又多了幾分恐慌和忌憚,如果是山長本人要保淩虛這個自己先前已經扔在鍋裏煮好的替罪羊的話,那秦國還真的就沒什麽辦法阻止她。

  誰讓人家是天下第一宗師呢,真把人家惹毛了,那估計就不是繆家一家遭難,而是整個秦國都會被血洗了。

  到底是誰,把自己先前準備好的鴨子也抱走了?

  繆乘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