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各自的道
作者:冰心刹影      更新:2020-05-10 21:30      字數:2878
  千年之間,戰國連年征戰,兵勢變化難以尋覓出其具體規律,為探尋戰爭之理而求百戰不殆,兵家鬼穀聯合墨門大家,創造“機關兵棋”以擬定戰術,磨礪大局觀。

  隨著時代的變遷,更是逐漸發展成為貴族子弟之間以“謀略”對弈論道的方式。

  “此次以搖箸的方法來決定推演戰爭的內容,嗯……結果為城濮之戰,未濟殿學子王玄清執黑,代表楚軍,明夷殿商璃執紅,代表晉軍。”

  城濮之戰,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晉、楚兩國在衛國城濮(山東鄄城西南)地區進行的爭奪中原霸權的首次大戰。

  晉文公兌現當年流亡楚國許下“退避三舍”的諾言,令晉軍後退,避楚軍鋒芒。子玉不顧楚成王告誡,率軍冒進,被晉軍殲滅兩翼,楚軍大敗。

  城濮交戰時雙方的陣容是:晉三軍,即先軫為元帥,統率中軍,郤溱輔佐,狐毛統率上軍,狐偃輔佐。欒枝統率下軍,胥臣輔佐。

  楚國也是三軍,即令尹子玉以若敖之六卒統率中軍。子西(鬥宜申)統率左軍。

  子上(鬥勃)統率右軍。楚的仆從國鄭、許軍附屬楚左軍,陳、蔡軍附屬楚右軍。

  此戰開場為四月六日,晉軍在城濮嚴陣以待楚軍。子玉狂傲聲稱:“日必無晉矣。“當兩軍接觸之時,晉下軍佐胥臣率所部用虎皮蒙在馬身上,首先衝擊楚右翼的陳、蔡軍,陳、蔡軍驚駭逃散,楚右軍潰敗。

  楚子玉、子上見右軍潰敗,怒火中燒,加強對晉中軍和上軍的攻勢。晉右翼上軍狐毛設將、佐二麵旗幟,令二旗後退,引誘楚軍。

  晉下軍欒枝所部也以車輛曳樹枝奔馳而偽裝後退。楚子玉以為晉右翼敗退,令楚左軍追擊,所以對陳、蔡及右翼軍潰敗並未理會。

  楚左軍追擊晉上軍時,側翼暴露,晉先軫、郤溱率中軍攔腰截擊,狐毛、狐偃率上軍夾攻楚左軍,楚左軍潰敗。

  楚子玉見左、右軍皆敗,遂下令中軍停止進攻,得以不敗。子玉率殘兵退出戰場,晉軍進占楚軍營地,休整三日後,勝利班師……

  “晉文公當日許諾若有戰事,將退避三舍,楚國卻依舊不依不饒,致使有此大敗,的確有點自作自受的嫌疑,不過……卻不能說楚國完全沒有自己的考量在裏麵。”淩皓說道。

  “淩兄,你比較看好誰啊?”

  “我看好王玄清。”淩皓毫不猶豫地說道。

  那可是自己的女人,不支持她支持誰?

  雙方見禮,跪坐於蒲團之上,互相見禮:

  “玄清為師弟,師兄可否讓玄清先行?”

  “無妨,隻是開始之前,還請師弟允許我將所有棋子……後退三步!”

  話音剛落,所有的紅色機關棋子自動往後退了三步。

  “欸?這……她這是在讓棋嗎?”

  “小姐她不會是真的想學晉文公,退避三舍吧?”

  這一套操作下來,觀戰的席位中都開始指指點點了。

  “商師兄,你我二人現在是在下棋,你並不需效仿當日晉文公之舊典。”

  “晉文公當日信守承諾,如實履行自己的約定,這才是堂皇大氣的王者風範,唯有行王道之事,方能夠無往而不利。”

  “既然如此,商師兄的好意,玄清卻之不恭了,但當日,楚軍輕敵冒進,以至於滿盤皆輸,玄清可不會再犯這個錯誤。”

  “先兵渡河,尤有勇乎?”

  “地勢在我,巋然不動。”

  “大軍壓境,十則圍之。”

  “兵理所知,圍師必缺。”

  王玄清的表情緩和了下來,深吸一口氣,說道:“商師兄的棋藝果然還在我之上,如果不是退讓那三步,想必玄清現在已經輸了。”

  “不過玄清很好奇的是,師兄對王道、信義這樣的東西……似乎很看重呢,師兄莫非很相信這東西嗎?”

  “這不是相不相信的問題,而是,此乃維護天下九州的秩序。”

  “商師兄不愧是貴族出身呢,待人接物總是以上位者的姿態來高高俯視……不過,師弟我不太相信這些說來痛快做起來難的東西。”

  “如這局棋,昔日晉文公退避三舍,可稱忠義,但他暗自召集諸侯會盟,自稱盟主時,又何曾將周王室放在眼中?如此行事,忠義何在?”

  “這詭譎的天下間,忠義由誰人來定,玄清一直不知。”

  淩皓這時候點了點頭,嗯,看來自己之前教她的東西,她都沒有忘記啊,是個好學生呢。

  “所以,比起那些看得見摸不著的道義,玄清更相信自己,盡一身之力而確立未來,以性命來與天相博,求得那一線生機,最後得到一切!”

  淩皓心裏點了個讚,這丫頭在自己的培養之下,氣勢上倒是越來越霸氣了。

  “王師弟,可還真是擅長詭辯之道呢。”商璃的表情逐漸變得嚴肅了起來。

  “豈不知,在這天下間,以信為脊梁,以義為血肉,方才能立足世間,行王道,開太平,身而為人,則須堂堂正正,而不是尋找借口,為自己所犯下的惡行塗脂抹粉!”

  “詭辯”一詞在神州可查的文獻資料中,最早出現於漢代劉安《淮南子·齊穀訓》中:“詆文者處煩擾以為智,多為佹辯。久稽而不決,無益於訟。”佹辯既詭辯。

  詭辯往往都有著迷人的外表,貌似正確,好像很有邏輯性,論證性,但其實是違犯邏輯的。

  比如,亞裏士多德的《辯謬篇》中,記載有這麽一則詭辯:

  你有一條狗,它是有兒女的,因而它是一個父親;它是你的,因而它是你的父親;你打它,就是打你自己的父親。

  這則詭辯使用了推論,披著一層迷人的麵紗,乍看過去似乎無懈可擊,因而具有某種欺騙性。

  其實不然,事實上它犯了偷換概念的謬誤,懂得辯論或參加過辯論賽的人應該知道“偷換概念”這詞的經典性,故它是反邏輯的,是荒謬的。

  可以這麽講,詭辯是故意為其錯誤的主張所作的似是而非的論證,目的在於混淆視聽、顛倒黑白,企圖將真理說成謬誤,或將謬誤說成真理,這也是詭辯最本質的特點。

  更有名的兩則詭辯則是這樣的:

  神州先秦時期的著名辯學家惠施曾經也提出過一個“犬可以為羊”的詭辯命題。

  它甚至可以這樣來論證:犬是四足、有毛、胎生動物,羊是四足,有毛,胎生動物,所以,犬就是羊……

  另一則是:武則天執政時期,人們爭獻祥瑞。有個人得到一塊石頭,剖開一看,中間是紅色,於是將這石頭獻給武則天,並說:“看啊,這塊石頭中間是一赤色的,這塊石頭對大王也是一片赤心啊!”大臣李德昭不以為然,反駁道:“這塊石頭有赤心,難道其餘的石頭都不老實了啊!

  很顯然,商璃是在奚落王玄清,但王玄清的表情並沒有多少波動,隻是安靜地聽她發言。

  “怎麽回事兒?不是在下棋嗎?咋突然就吵起來了?”

  “這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她們不是在以棋搏殺,而是在闡述各自的道。”

  夕陽西下,這場棋局最終的結果卻是:平局。

  “這……竟是平局?!”負責主持的學士都有點無語了。

  對弈了這麽久,兩個人最後居然還是平局,這實在是太讓人感覺到意外了。

  “不過兩位,在這兒鳳棲台之上,隻有勝負,沒有平手,還請兩位,繼續比試……嗯,不過現在,天色已晚,棋局漫長,不如你們以物自辨吧,可自選辯題。”

  “商師兄,可否讓玄清來選擇辯題?”

  “不知王師弟是要選擇何種辯題?”

  “公子,今日帶出來的零食,已經全部吃完了。”姚蓉這時候悄悄上前說道。

  “都吃完了?那算了,你也別忙活了,坐下來喝杯茶吧。”

  “淩兄,她們……”蘇謙一邊吃著帶來的點心,一邊問道。

  “放心吧,好戲才剛剛開始呢,我看勝負就快分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