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六藝大比拚
作者:冰心刹影      更新:2020-05-10 21:30      字數:2932
  “找到師兄了!大家趕快過來!”不多時,無妄殿的一眾弟子已經集體衝進了守藏室當中。

  “師兄,老師之前都說過了,今天有重要的大事,學殿不得有人缺席的,你怎麽卻還在這裏看書啊!”

  “師兄,你可是我們無妄殿的代表了,絕對不能缺席這種活動的,不能再拖了,再拖就要遲到了!”

  “我不想去啊!”隻見她高聲抗議,卻並沒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看來已經晚了點,師兄,這可是師弟我好容易找來的孤本,別弄丟了哦。”淩皓大笑而去。

  一刻鍾後,在犀遠的帶領之下,姬青兩人終於來到了本次舉行重要活動——學宮殿試的現場。

  “運氣還真好啊,居然一來就趕上了殿試呢。”

  “殿試?那有什麽可稀奇的。”

  “殿試可並非是普通的比武論道那麽簡單,而是各殿博士選出學子,讓學子根據學宮安排的項目相互切磋競爭,以此來增加各學殿的聲望和凝聚力。”

  “最初之時,比試的乃是六藝……”

  六藝當然是指六種必須掌握的技能:禮、樂、射、禦、書、數。

  作為周王室的貴族教育體係,開始於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禦、書、數。

  出自《周禮·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禦,五曰六書,六曰九數。”這就是所說的“通五經貫六藝”的“六藝”。

  六藝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禦、書、數。《五經述解》:“六藝數家或以【詩】代【樂】,緣古人詩以合樂者,實【樂】方正宗也。”

  禮:禮節(類似今日德育教育)。五禮者,吉、凶、賓、軍、嘉也。

  樂:音樂。

  六樂:雲門、大鹹、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樂。

  射:射箭技術。這五種射技為: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

  白矢:箭穿靶子而箭頭發白,表明發矢準確而有力。

  參連:前放一矢,後三矢連續而去,矢矢相屬,若連珠之相銜

  剡注:謂矢發之疾,瞄時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

  襄尺:臣與君射,臣與君並立,讓君一尺而退

  井儀:四矢連貫,皆正中目標

  禦:駕駛馬車的技術。

  鳴和鸞:謂行車時和鸞之聲相應

  逐水車:隨曲岸疾馳而不墜水

  過君表:經過天子的表位有禮儀

  舞交衢:過通道而驅馳自如

  逐禽左:行獵時追逐禽獸從左麵射獲

  書:指書法(書寫,識字,作文)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數:數,指理數、氣數(運用方法時的規律),即陰陽五行生克製化的運動規律。

  《廣雅》:“數,術也。”即技術、方法、技巧而已。

  禮者,不學“禮”無以立,《管子·牧民》所謂“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民間婚嫁、喪娶、入學、拜師、祭祀自古都有禮樂之官(司禮),孔子上代屢為司禮之官,孔子少即習禮,“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史記·孔子世家》,在國家宗廟祭祀方麵,古代官方常設太常寺、祠祭署等禮儀衙曹,設立讀祝官、讚禮郎、祀丞等禮儀官。

  如唐代設立有郊社、太樂、鼓吹、太醫、太卜、廩犧六個部門,明代則設置太常司,太常司設卿,少卿,丞,典簿、協律郎、博士,讚禮郎。

  有“禮”則必有慶賀燕饗之“樂”,有慶賀燕饗之樂則必有五音宮商角徵羽伴奏,古代政府設立掌管音樂的官吏,並負責負責宮中慶賀燕饗之樂。曆史記載孔子主要有三位老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師襄,春秋時期魯國著名樂官,孔子的老師之一,孔子曾向他學習彈琴。《史記》裏說他“以擊磬為官,然能於琴”。唐代的梨園則設立樂官,由梨園教坊使、梨園使、梨園判官、梨園供奉官、都都知與都知組成。

  射,“射”乃中國古代六藝之一,孔夫子在《論語》中說過:“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因此,“射”不但是殺敵衛國的技術,更是一種修身養性的體育活動。中國古代的“射藝”包含兩個主要運動:射箭和彈弓,春秋時期還發明了弩。

  其中射箭由於在軍事和狩獵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曆史上更受人們的重視。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峙峪人文化遺址,曾經發現了一件距今兩萬八千年前的石箭頭,這表明當時人類已經在開始使用弓箭了。

  唐代武則天設立了武舉製度,在武舉製度裏規定了九項選拔和考核人才的標準,其中五項是射箭,包括長跺、馬射、步射、平射還有筒射等等。

  禦,“禦”的範圍就是駕駛,但是無論在現代和古代,都包含交通工具的“駕駛學”和政治、領導、和管理學領域的“駕馭學”。中國古代著名的案例包括“趙襄王學禦於王子朝”和“田忌賽馬”,這說明,駕馭之術不僅僅是一種鬥勇,更是一種鬥智,包含對某一問題在運籌學、駕馭學、領導學方麵的綜合最優化。

  書,顧名思義,書畫藝術,把書畫算作一種技藝就錯了,神州的書畫不僅是一種高雅技藝,更是一種修心養性的工具和法寶,很多官僚寄情於書畫,不僅僅是鍛煉技藝,也是陶冶情操的一種重要手段和思想境界的體現。

  《漢書》當中就首次談到了“六書“的具體名稱:“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管國子,教之六書,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數,即數學之數,現代已經延伸為“數理化”之數。

  神州古代的數學很早就已經發展成體係,古代數學體係的形成以漢代《九章算術》的出現為重要標誌。

  古代數學家把數學的起源歸於《周易》以及“河圖洛書”,如宋朝時期著名大數學家秦九韶說:“周教六藝,數實成之。

  學士大夫,所從來尚矣。……爰自河圖、洛書闓發秘奧,八卦、九疇錯綜精微,極而至於大衍、皇極之用,而人事之變無不該,鬼神之情莫能隱矣。”六藝中的“數”應指自然、人文變化即所謂的“變數”。

  不過隨著時代更迭,現在的項目有所變化和增減,比如比騎射的,或者比縱橫之術。

  而這個學宮裏,最不缺的就是這種各有千秋的人物,各學殿的首席學子們也基本上都各有所長,與其說是考校六藝,倒不如說是各學殿互相切磋試探對方的一個公開舞台。

  而淩皓作為隨殿學子,充其量也就是普通席位,這種事情自然是跟他搭不上邊的。

  這時候,他正拿出自己今早上剛做好的炸藕夾(炸藕夾是湖北一帶的地方傳統名小吃,屬於鄂菜係。此菜是湖北菜肴的代表,符合大眾口味,原料常見且價格適中,製作方法也較簡單。湖北但逢年節或喜慶日,鄂菜丸子、藕夾、糍粑魚三大主角當家,別的菜或有所剩,藕夾卻是絕對風卷殘雲一掃而光。作為傳統鄂地風味代表食品之一,而久負盛名)一邊看著場內即將開始的比鬥,一邊大口大口地吃著零食,像極了後世那些坐在電視或者電腦屏幕前看球賽的人們。

  姚蓉則早就已經泡好了茶葉,給淩皓和蘇謙斟滿了一杯。

  “淩兄,這樣會不會不太好啊,讓老師看見了肯定要責罰我們的。”蘇謙伸手拿了一個炸藕夾,有點心虛地問道。

  “蘇兄要是這麽害怕老師的話,當初就不該選在下做妹夫啊。”淩皓有點玩味地笑道。

  “誰說我怕他了,我隻是……隻是怕老師訓斥我而已,他要是又找父親告狀的話,我肯定會被教訓得很慘的。”

  “原來你是擔心這個啊。”淩皓滿不在乎地喝了口茶,緊接著,他在對麵閣樓中看到了幾個熟悉的身影。

  終於來了啊。

  “看來,學宮一十六學殿這次具已到齊了,不錯,不錯。”副山長姬煨很滿意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