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理科學霸
作者:冰心刹影      更新:2020-05-10 21:30      字數:2505
  當晚,淩皓修書一封,烏鴉終於意識到它的使命了,輕輕撲騰一下,在夜色的掩映中飛走了。

  “公子,今日還要寫嗎?”

  “寫,這怎麽能不寫?”

  他們兩個人現在有點像曹雪芹和脂硯齋那樣的關係,淩皓一邊潤色文稿,一邊讓姚蓉讀其中的故事,為此兩個人經常是討論到深更半夜才睡覺。

  不過也得虧是這樣,不然可能還寫不完這故事。

  《七種武器》,已經寫完其五,有姚蓉在旁邊幫著自己處理,故事當中對女性角色感情的把控比之前《越女劍》當中還要好。

  剩下的其二,估摸著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成。

  “公子,是現在要開始寫其六了嗎?”

  “那是自然,寫這個,就是要看靈感的。”

  “看來公子已經想好了呢。”

  “不光是這些,以後還要寫更多的東西。”

  “《幽明錄》的稿子已經準備好了?”

  “嗯,這有一段故事,你讀讀看。”

  “好啊。”

  ……

  半個月後。

  “已經向韓國確認過了,既然你如今已經是貴族子弟身份,那便準許你入學。”趙學士一本正經地看著韓翎。

  韓翎這時候已經樂開了花,如今,她終於拿回了曾經的貴族身份。

  不過這個過程當中,姬青幫了她大忙,她將來肯定是要重重回報的。

  “太好了,趙學士!不知道我會被分配到哪個學殿裏啊?可否提前告知一二?”

  “這個嘛……”

  一個時辰後,同人殿。

  “……怎麽山長這次又強行塞給我個弟子,還是資質這麽廢的姑娘家家?”犀遠此時有點不淡定了。

  這都收了兩個弟子了,山長是不是吃撐了啊,以前從來沒這麽幹過啊。

  “老師!本公子天賦異稟而且精通煉丹,有我在,以後一定不會給您丟臉的,弟子必定會努力讓這同人殿光芒萬丈,成為整個學宮裏最厲害的學殿!”

  “行了行了,話也別給我說得太滿,真是夠煩人的了。”

  “新來的,我這博士令牌現在暫時還沒有多的,你就先跟著你的師兄共用著,過幾天我再跟山長去討要一塊,現在有件重要的事情要你去辦……”

  “在你來這裏之前,已經有個毛頭小子在我這裏做學生了,姬青那毛小子,現在應該就泡在守藏室裏,你去把他叫回來,現在守藏室裏應該沒什麽人,你隻管進去把其中那個最傻最愣的小子抓回來就是了。”

  “哦,原來是……姬青!”韓翎有些懵逼了。

  “本王的老師還真是與眾不同啊,剛一來就給本王布置了這樣的人物,顯然是在考驗本王,不過還真沒想到會這麽巧,居然會和忠臣分到同一個學殿裏啊。”

  “怎麽這個時候還有學子進來?進去吧,一般學子隻能瀏覽一個時辰,不得借閱。”守藏室的看守人一見韓翎這時候跑進來,顯然是有點意外了。

  聽起來有點怪怪的,她之前也聽到了一些風聲,聽上去好像是說,今天學宮裏似乎有什麽重要的事情,所以學子們都沒來守藏室裏。

  “這就是守藏室啊!就算待在這裏不舍晝夜的看書,估計這裏的書也看不完啊!沒準還能找到外麵都沒有流傳的《太公丹樸》……”

  太公《丹書》在後世罕見於世,黃魯直於禮書得其諸銘而書1之,然不著其本始2。

  予讀《大戴禮·武王踐阼3篇》,載之甚備,故悉記錄以遺好古君子雲:“武王踐阼三日,召士大夫而問焉,曰:‘惡有藏之約,行之行4,萬世可以為子孫常者乎?

  “《太公丹樸》原本是在甲子區的格子裏,但不知道是誰上次借閱走了,到現在都沒有還回來,那個格子到現在都還空著呢。”

  “既然找不到太公丹樸,你可以先借鑒一下乙字區的黃帝丹經和黃石養脈法。”

  “多謝這位師兄指點迷津,還未請教師兄……”

  “哎喲,這不是無妄殿的趙師兄嗎?幸會幸會。”突然,有個熟悉的聲音傳來。

  “淩皓?!你怎麽會出現在這兒!”

  “當然是來給師兄提個醒了,無妄殿的不少學子正在到處找她呢。”

  “淩師弟,難道他們已經……?”

  “是啊,他們很快就要找到這裏來了,哦,對了,上次答應過師兄的《海島算經》,師弟我也給順便帶過來了,你看……”淩皓說著摸出了一卷竹簡。

  《海島算經》是魏晉時期劉徽所著的一部測量數學著作。也是中國學者編撰的最早一部測量數學著作,亦為地圖學提供了數學基礎。

  南北朝數學家祖衝之曾為《九章重差圖》作注。唐朝將《九章重差圖》從《劉徽九章算術注》中分離出來單獨成書,以第一題“今有望海島”取名為《海島算經》。

  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數學家李淳風等注釋《算經十書》,作為國子監學習和考試用書,《海島算經》就是《算經十書》之一,並且規定《海島算經》的學習期限為三年,是其他算經學習期限的三倍,可見《海島算經》在唐代受重視的程度。

  北宋元豐七年(1084年)和南宋寧宗嘉定六年(1213年)先後刻印兩次。但宋刻本《海島算經》後來遺失。

  南宋秦九韶研究過類似於海島算經的測量書題目《表望浮屠》南宋數學家楊輝《續古摘奇算法》討論了四種測量問題,包括來自《海島算經》海島題,並指出“登高望鬆,遙望波口,非三望之術乎?清淵白石、登山臨邑,非四望之術乎?”。

  明永樂年間收入《永樂大典》,但隻存劉徽文字和李淳風注,劉徽原圖和劉徽所作的注釋已不存。

  元朝數學家朱世傑《四元玉鑒》《勾股測望》門第四,六,七,八等四問用天元術闡述《海島算經》的《望海島》,《望深穀》,《南望方邑》,《望清淵》。

  清乾隆時代,經學家戴震將《海島算經》文字,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收入《四庫全書》。

  清代數學家李潢著《海島算經細草圖說》,沈欽裴著《重差圖說》,均以歐幾裏德幾何學論證,卻已失劉徽原意。

  海島算經》在唐代傳入朝鮮、日本。最早向西方介紹《海島算經》的是19世紀來華傳教士偉烈亞力。

  他在1852年在《北華捷報》(《字林西報》前身)發表的論文:《中國數學科學劄記》當中。偉烈亞力在文中介紹了《海島算經》,說此書是“一部關於實用三角學的九個問題”……

  雖然淩皓本身的數學思維不咋地,但是他可以照著這個得來的稿本生搬硬套啊,這位理科學霸就喜歡算術,自己想要結交人家,當然要投其所好了。

  “多謝淩師弟,不過現在我該走了,師弟你要是看見了他們,就說,我從來沒有來過這裏,知道了嗎?”這位學霸接過了淩皓的書簡,鄭重地說道。

  “放心吧,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