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楊貴妃
作者:冰心刹影      更新:2020-05-10 21:30      字數:3610
  此時,同人殿中。

  “你這小子,是從哪裏弄來的這麽幾樣東西啊?”犀遠看著眼前這個香爐,少說也有個幾百年了。

  香爐是香道必備的器具,(西關銅藝)香爐是華人民俗、宗教、祭祀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供具。曆代使用的香器包含博山爐、手爐、香鬥、臥爐、香筒等不同形製的香爐,以及熏球、香插、香盤、香盒、香夾、香鏟、香匙、香筒及香囊等配套器具。

  香爐使用的質料主要包括銅、陶瓷、金銀、竹木器、琺琅及玉石等。其用途亦有多種,或熏衣﹑或陳設﹑或敬神供佛。

  形狀上常見為方形或圓形,方形的香爐一般有四足;圓形的香爐,都有三足,一足在前,兩足在後放置。

  香爐起源於何時,尚未有定論,趙希鵠《洞天清祿集·古鍾鼎彝器辨》:“古以蕭艾達神明而不焚香,故無香爐。今所謂香爐,皆以古人宗廟祭器為之。爵爐則古之爵,狻猊爐則古踽足豆,香球則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鑄而象古為之者。惟博山爐乃漢太子宮所用者,香爐之製始於此。”

  但根據後世最早的香爐實物來判斷,像東漢時期的越窯褐釉香熏,它造型生動,質樸自然,不帶托盤。

  這尊香熏由上下兩部分構成,可以自由開啟,上半部由三層含苞欲放的蓮花瓣圖案構成,每排蓮花有十一瓣,抽象成三角形狀,每個花瓣上刻有大小不等的花莖,十分清晰。蓋頂飾有一精美的小鳥,亭亭玉立,眺望遠方,下半部為圓柱形空心支柱。

  晉代越窯青釉提爐,已同傳統的香爐十分接近,也是三足鼎立,但有一造型優雅的把手,上麵還有旋紋工,做工精巧,讓人產生無限遐想。南北朝洪州窯香爐,釉色呈青黃色,為五隻足,粗壯結實,穩穩地站立托盤上,完整無缺。

  唐三彩香爐比較少見,露胎為粉紅色,黃綠褐彩繪組合,釉自然往下流淌,五爪老虎足,顯得沉穩雄健。

  宋代貴族出身的趙氏皇帝文化素養極高,喜好複古,重視舊禮器。三足鼎式香爐是北宋複古的產物,由於先秦時期的青銅器、玉器和陶器的大量出土,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宮廷專職文物保管員呂大臨編撰《考古圖》,所收銅器210件,玉器13件。從此文物鑒定與學術研究融合一起,這在宋以前是沒有的,為後世文物研究開了先河,也為瓷器全麵仿製先秦禮器奠定了基礎。

  香爐出現在大宋帝王的內庭,而一些小型香爐則成為文人把玩之物,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為後世所仿製。

  宋耀州窯香爐,它是受到越窯的影響發展起來的,爐唇邊較寬,釉色青潤自然,有“巧如範金,精比琢玉”的美譽。

  南宋龍泉書房梅子青香爐,精巧典雅,三足鼎立,爐身有三條線紋,足底有褐色。

  元代香爐不脫宋代風尚,數量與品種繁多,以中小型香爐為主。湖田窯青白釉雙耳三足香爐,爐敞口直頸,鼓腹平底豐滿,肩兩側貼塑一對長方形立耳,足根部有明顯的壓印獸麵紋,通體施青白釉,胎質堅硬膩白,釉色滋潤而不透明。

  明代瓷爐大多數香爐以青花瓷為主,明嘉靖青花香爐,也出現了色彩斑斕的五彩瓷,明宣德皇帝自己本身是天分很高的藝術家,對色彩十分敏感,五彩、鬥彩瓷得到空前發展。

  像是出土的明萬曆五彩人物三足香爐,萬曆時期的五彩器製作到了鼎盛期,它的特點為胎體厚重,釉麵乳白瑩潤。

  三幅開光圖案裝飾效果極佳,老翁身著外套顏色分別為絳紅色、淡黃色和草綠色,神情泰然,須眉飄逸,或埋頭讀書,或低頭沉思,或伏案揮毫。頸部有“大明萬曆年製”款。

  清代統治者入主中原後,以“孝”治天下,康熙時期祭祀風氣盛行,乾隆時期成為社會發展空前繁榮的時期。

  景德鎮一代名師巧匠,以其聰明才智,將瓷器製作推向曆史的高峰。清乾隆豆青釉雙耳三足爐,瓷質精細,釉色肥厚,裏外滿釉,光潤勻淨,如脂似玉,雙耳自然連結,高雅之中不失秀逸。底有“大清乾隆年製”青釉款。

  清朝光緒的禦用香爐則是由玉來做,非常薄,據說用手電筒打在裏麵,在外麵都可以看到光源……

  而姬青這不知道從哪裏弄來的香爐,犀遠一時之間都看不出來是哪個時期的產物。

  “畢竟我不太懂得這些東西,想著老師平日裏對這些東西比較有研究,索性便拿來讓老師收著了。”姬青有點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

  “嗤,別扭扭捏捏地找理由了,你能這麽做就說明你有這份心,我做老師的怎麽能不領情?安心吧,我曆來都是逢禮便收的,你既然敢把這個擺到我麵前來,我就敢把它收下來當藏品。”

  “不過呢,我這個人即便收了禮也從不會給學生什麽特殊照顧,你可以收起你其他的那些小心思了。”

  沒想到,自己這個老師還是個刺頭呢,表麵上不動聲色,暗地裏卻是學宮曾經的“最強天封”高手。

  隻不過,後來因為一些意外,受了重傷,所以很少再跟人動手了,所以同人殿也就再沒收過學生,在那之前,同人殿還是收過將近三十個學生的,但因為這檔子事,學生們陸續離開了。

  想來,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同人殿才逐漸被學宮的學生們所遺忘的吧?

  “對了,老師,我順便還想問問,這九竅玉的來曆……”

  九竅玉是指堵塞或遮蓋在死者身上九竅的9件玉器。

  所謂“九竅”,是指人的兩隻眼睛,兩個鼻孔,兩個耳孔,一個嘴,以及生殖器和肛門。

  “九竅玉”即塞在這些部位的9件玉器:眼塞2件,鼻塞2件,耳塞2件,口塞1件,肛門塞1件,生殖器塞1件。

  其中,眼塞又稱眼簾,圓角長方形;鼻塞略作圓柱形;耳塞略作八角棱形;口塞如新月形,內側中端有三角形凸起,口塞不能全部含在口中,與下麵所講的“含玉”不同;肛門塞為椎台形,兩端粗細不同;生殖器男性為一短琮形,一端封閉,女性為一短尖首圭形。

  九竅玉塞是源於這樣的一種信念:“金玉在九空與,則死人為之不朽”(晉葛洪《抱樸子》)。

  這同漢代身穿金縷玉衣就能使屍體不朽的說法是一致的。

  神州古代對玉器總有一種近乎迷信的崇拜,總認為玉能使活人平安,使死人不朽。

  所以喪葬時使用玉器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驟。在神州各個時期的喪葬文化中都有使用玉器祭祀,陪葬等等習俗。

  “你也對收藏古物感興趣?”犀遠問道。

  “這不過是件剛剛出古墓裏出土的小玩意兒,我從役學鎮當中的陶朱館舍裏弄來的。”犀遠一邊把玩著姬青送給他的香爐,一邊解釋道。

  “正好,這玩意兒有點小瑕疵,你過幾日幫我拿去修繕一番,有什麽想問的,找館舍中人便可。”

  “古……古墓?”姬青忽然想起了那個同名大型遊戲,話說回來,他以前還玩過呢。

  “呼……爽還挺爽的,隻不過在質量上,完全不能和雍城那塊玉壁來比啊,不僅如此,連靈炁的優劣都能分辨得清清楚楚的。”

  如果說玉壁是大廚精心烹調的大餐,那麽這九竅玉最多也就是個饅頭,隻能果腹,不能一口氣吃到撐。

  “說起來,之前陪著衛大哥喝酒聊天的時候,他好像也說過一些類似的話,雍城玉壁最初的來源,是殷商時期一處王族陵墓的照壁,用以記載墓穴主人之生平事跡,和九竅玉一樣,都是墓葬品啊。”

  “這麽聯係起來,就能夠說得通了,少昊骨原本就和屍骸有關,莫非其中有些東西可以被玉器所承載,正好可以補充少昊骨的缺失嗎?”

  “我修煉磕藥衝擊地鎖,對少昊骨的消耗隻會更大,得把這件事情盡快弄清楚才行。”

  “對了,老師,這九竅玉是在哪個部位發現的啊?”姬青忽然想起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隨即便回去問犀遠。

  “你真的想知道?”犀遠挑了挑眉。

  “嗯。”

  “行,那我就告訴你,這是在一具女屍身上發現的,至於位置嘛,你自己想想吧,為師就不跟你多說了……”

  “不會是……嘔!”姬青似乎想到了什麽不好的東西,徑直把那九竅玉扔了出去。

  “喂!臭小子,別給我扔了啊!這可是我珍貴的藏品呢!”

  此時,淩皓則是在欣賞著姚蓉演唱自己給她寫好的唱詞《楊貴妃》。

  隻聽得姚蓉婉轉悠揚地唱道:

  “倦兮倦兮釵為證,天子昔年親贈,別記風情,聊報他,一時恩遇隆,還釵心事付臨邛,三千弱水東,雲霞又紅,月影兒早已消融,

  去路重重,來路失,回首一場空……”

  原本這是一個能劇大師的作品,自己現在正好可以拿來用一用。

  這個世界裏還沒有戲劇表演,自己在武川鎮的安排最多就是試驗一下,可現在,他突然發現,姚蓉似乎非常具備這種特點,她可能是個天生的戲劇演員。

  自己和她之間,雖然發生了一些頗為荒唐的事情,不過這並不妨礙自己和她之間有某些共通之處,比如現在,她就是表演者,自己則是一個觀眾。

  “浮華夢,三生渺渺,因緣無蹤,雖堪戀,何必重逢,息壤生生,誰當逝水,東流無終,且自留住蓬萊宮,遠無常,歌清平。”片刻之後,姚蓉用一種哀怨癡戀的語氣和表情來表現這一段的淒美。

  “很好,你已經可以自由駕馭這個角色了。”淩皓給了姚蓉讚許的掌聲。

  雖然觀眾隻有他一個人,不過這不妨礙他作為觀眾欣賞姚蓉的表演。

  “是公子教得好,奴婢不過是把公子所寫所想,表現出來罷了。”

  “你已經演得很好了,隻要再多多練習一番,定能表現出楊貴妃的真正風韻來。”

  “多謝公子誇獎。”姚蓉難得地開心了一回,這個男人,有些意外地讚許了她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