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平羌將星
作者:冰心刹影      更新:2020-05-10 21:30      字數:3542
  “我該走了,你趕緊把這些錢收好,別被發現了。”淩皓叮囑一聲。

  “放心吧,我會藏得很隱秘的。”姬青拍了拍自己的肩膀。

  “行,回見了。”淩皓笑了笑。

  就在剛剛,他又獲得了一個不得了的角色卡:平羌將星趙充國。

  兩刻鍾後,他回到了自己的住處,通過掃描功能來獲取趙充國的生平事跡。

  不愧是最終版本,這個掃描功能確實很強大,打仗時如果有這個輔助,那簡直就是神器啊。

  趙充國(前137年-前52年),字翁孫,漢族,原為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人,後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寧地區),西漢名將之一。

  趙充國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習性。漢武帝時,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擊匈奴,率百壯士突圍,被拜為中郎,曆任車騎將軍長史、大將軍都尉、中郎將、水衡都尉、後將軍等職。

  他率軍擊敗武都氐族叛亂,並出擊匈奴,俘虜西祁王。漢昭帝死後,與霍光等擁立漢宣帝,封營平侯。累官蒲類將軍、後將軍、少府。神爵元年(前61年),計定羌人叛亂,並開展屯田。

  趙充國晚年致仕後,仍常參與議論“四夷”問題。甘露二年(前52年),趙充國去世,年八十六。諡號為“壯”,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趙充國最初擔任騎士,後來作為六郡的良家子弟、善於騎馬射箭而補任羽林衛士。

  他為人沉著勇敢,有很深的謀略,年輕時喜好將帥的氣節,就去學習兵法,通曉四方蠻夷的事情。

  元狩四年(前119年),隨著武帝取得第三次大舉征討匈奴的勝利,即移民七十萬口,以加強北方邊防。東起朔方,西至今居(今永登縣)的地區內,設團官,供給移民牛犁穀種,變牧場為農業區,趙充國就是在這一年,全家移民令居。

  天漢二年(前99年),趙充國以假司馬的身份跟隨貳師將軍李廣利攻打匈奴,被匈奴大軍重重包圍。

  漢軍斷糧好幾天,死傷的人很多,趙充國就與一百多名壯士突破包圍、攻陷敵陣,李廣利帶領士兵跟隨其後,才得以突圍。

  趙充國全身有二十多處受傷,李廣利把情況上奏給漢武帝,漢武帝下令征召趙充國到出行所在的地方來,漢武帝親自接見並探視他的傷情,感歎稱讚,就授官為中郎,提升他任車騎將軍長史。

  漢昭帝時,武都郡的氏族人反叛,趙充國以大將軍護軍都尉的身份帶兵平定此次叛亂,升任中郎將,帶兵屯守上穀郡,後調回朝廷擔任水衡都尉。

  後來,他帶兵攻打匈奴,俘獲西祁王,因功升任後將軍,照舊兼任水衡都尉。

  元平元年(前74年),趙充國與大將軍霍光一起決策擁立漢宣帝劉詢為皇帝,因此被封為營平侯。

  本始年間(前73年—前70年),趙充國擔任蒲類將軍,帶領三萬多騎兵,從酒泉出兵征討匈奴。他本當與烏孫合擊匈奴於蒲類澤,烏孫先期至而去,漢軍沒有趕到。他帶兵出塞一千八百多裏,西去候山,殺死匈奴數百人,俘虜牲畜七千多頭。

  返朝後擔任後將軍、少府。匈奴大舉發動十多萬騎兵向漢塞開來,打算侵擾漢朝邊區,到達時符奚廬山,準備入侵搶掠。

  此時,匈奴人題除渠堂投降漢朝後說出這一情況,漢朝就派遣趙充國統領四萬騎兵駐守邊境的五原、朔方、雲中、代郡、雁門、定襄、北平、上穀、漁陽等九個郡。

  匈奴單於聽到這個消息,領兵退去。漢即罷兵。

  當時,光祿大夫義渠安國出使巡視各羌人部落,先零的酋長表示希望在一定時節渡河到湟水北岸,尋找漢民所不耕種的地方放養牲畜。義渠安國把此事報告給漢宣帝。

  趙充國就彈劾義渠安國奉命出使犯有不敬之罪。這以後,羌人依憑前麵所說,觸犯漢律,渡過湟水,郡縣阻擋不住。

  元康三年(前63年),先零就與各羌人的酋長二百多人解除怨仇,交換人質後訂立盟誓。

  漢宣帝知道這件事後,就征詢趙充國,趙充國答道:“羌人之所以容易被製,是因為他們各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領,他們經常互相攻擊,勢力不能統一。

  早在三十多年以前,西羌人造反之時,也是事先解除仇怨,訂立盟約攻打令居,同大漢相抗衡,五六年後才平定。

  到征和五年時,先零首領封煎等派人出使匈奴,匈奴再派人到小月氏,傳言告訴各差人部落說:‘漢朝的貳師將軍帶領十多萬人投降了匈奴。羌人為漢朝服役很苦。張掖、酒泉本來是我們的地方,土地肥美,可以一同攻打占有那裹。由此可以看出匈奴想和羌人聯合,不是一世的事了。

  不久前匈奴在西麵受困,聽說烏桓前來保衛邊塞,又害怕戰事從東麵開始,就多次派使者到尉黎、危須各國,答應送給他們男女人口,貂皮衣服,企圖離間他們和連的友好關係。這個計劃沒有實現。我懷疑包塑又派使者到羌人部落中,從沙陰地區取道出鹽運,過了題後,進入窮水塞,南麵到達屬國,同先零相聯合。

  臣恐怕羌人的變動並不止這些,而且他們將會勾結聯合其他部落,應該趕在事情沒有發生之前作好準備。”

  一個多月後,羌侯狼何果然派遣使者到匈奴借兵,準備攻打鄯善、敦煌來斷絕選與西域各國來往的通道。趙充國認為:“狼何,小月氏的部落,在陽光的西南,勢必不可能單獨作出這樣的計劃,懷疑匈奴的使者已經到達羌人部落中,先零、罕、開才解除仇怨訂立盟約。等到秋天馬肥,變亂必然發生。應派使者巡視邊防部隊預先作好準備,下令告訴各羌部落,不要讓他們解除怨仇,以便查明他們的陰謀。”於是兩府又請示派遣義渠安國出使巡視各差人部落,區分好壞。義渠安國去那裏後,就召集先零各部落首領三十多人,由於他們都特別凶暴狡詐,就把他們全殺了。又發兵攻打他們的部落,殺了一千多人。於是所有原來歸順漢朝的羌人部落以及歸義羌侯楊玉等都恐懼怨怒,失去了信任歸向,就脅迫劫持弱小的部落,背叛侵犯邊塞,攻打城邑,殺死長官。

  神爵元年(前61年)春,義渠安國作為騎都尉率領三千騎兵集結以防備羌人,到達浩亹時,被羌人所攻擊,損失車輛、輜重、兵器甚多。安國帶兵返回,到令居後,將情況上報。

  神爵元年(前61年),趙充國年逾七十,仍舊督兵西陲,挫敗羌人進犯。

  回來以後,三向朝廷上書,詳細分析了形勢,建議防事變於未然,提出了“以兵屯田”的主張,得到宣帝的讚賞。宣帝因他年老,問他:“派誰去帶兵最合適呢?”他回答得很痛快:“再沒有比老臣更合適的人選了。”又問:“需要多少人馬?”答“百聞不如一見。

  臣願立刻去往金城(今蘭州附近)測看地形,寫出方案來。陛下把此事交給我辦好了。”他就領騎兵不滿萬人,迅速出師,巧渡黃河,立穩陣腳,作好戰鬥準備。

  到達湟水岸邊,羌人多次挑戰,他堅守不出,隻以威信招降,解散羌人各部落聯合的計劃。這時,他建議朝廷,屯田湟中(今青海省湟水兩岸)作為持久之計,提出亦兵亦農,就地籌糧的辦法,可以“因田致穀”,“居民得並作田,不失農業”;“將士坐得必勝之道”;“大費既省,徭役預息”等“十二便”。這對當時支援頻繁的戰爭,減輕人民負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直影響到了後世……

  隻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羌人雖然被平定,漢朝最終卻將其遷往涼州金城郡,羌人就此開始屢屢騷擾漢朝邊境,東漢時期也是不勝其煩,直到曹操平定北方之後,羌人部族被進一步遷到了關中地區,用來防備蜀漢,就此,羌人開始在關中安家。

  要說這個世界裏唯一一點好的地方,大概就是沒有發生“十六國”的那些橋段吧。

  那些草原勢力都沒能完全發展起來,可能還是以原始的部落聯盟在北方草原上進行活動。

  這樣一來,自己貌似機會很大,可以嚐試一下各個擊破……

  嗯,該怎麽做呢?

  “喲,大黃,有段時間不見了,又長壯實了不少啊!”衛白啟大剌剌地推開門來。

  “衛大哥?你怎麽來了!”姬青這邊剛剛把危太一送給自己的錢給藏好,換了套衣服以後這才出來,沒想到衛白啟居然找上門來了。

  “我最近剛剛隨著老師遊曆回來,想著來找你喝酒呢,看來我來得正是時候啊。”衛白啟說著就把自己帶來的酒壇放在了案幾上。

  “學宮裏不禁酒的嗎?”姬青不由得問了一句。

  “放心吧,隻要不是明目張膽地在博士們眼皮子底下飲酒,學子們私下裏喝點是不會有人反對的,正巧,我的老師就很鼓勵我們飲酒,加深彼此的情誼呢。”

  嗬嗬噠,還有這種老師嗎?為什麽我就遇不上呢?

  “學子們來自天下各地,各式各樣的人都有,我聽說有些人還在學宮裏私下聚眾賭博呢。”

  “衛大哥,那你遊曆了這麽久,都看到了些什麽啊?給我講講吧。”

  “行行行,那咱們呐,邊喝邊說,這可是趙國釀造的美酒,平時想喝還喝不到呢,正好這次去趙國遊曆,我就順便買了點帶回來,你可別跟別人說。”

  “衛大哥,咱們也是老熟人了,這你還信不過我啊?”姬青笑了笑。

  “來,咱們幹一碗!”

  “衛大哥,我敬你一碗!”

  “跟大黃你喝酒就是痛快,哈哈!”

  這酒確實度數高一些,不過相比自己那日在淩府喝到的汾酒,還是差了一截,何況這隻是一壇酒,那天在淩府裏他可是喝了足足五壇子,這壇酒水自然是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