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龍野 藍鈺
作者:冰心刹影      更新:2020-05-10 21:30      字數:3010
  經過了足足一個時辰的料理,隨著姚蓉捧上砂鍋,揭開鍋蓋,頓時香氣四溢,蘇謙三人忍不住咽了口口水,感覺胃裏的饞蟲頓時就被勾動了起來。

  淩皓這時候走了出來,把之前調好的肉汁澆上去,然後讓姚蓉蓋上了鍋蓋。

  “等小火再燉上一刻鍾,就可以開吃了,還請幾位貴客稍等片刻。”淩皓有些歉意地笑了笑。

  “既然淩兄都如此說了,我們再等上一會兒又何妨?”蘇謙倒是很客氣地說了。

  “若是不介意的話,兩位不妨先嚐嚐這話梅。”隨著淩皓一聲令下,姚蓉便捧了一盤新製成的話梅過來。

  話梅是芒種後采摘的黃熟梅子(俗稱黃梅)經過加工醃製而成。黃梅從樹上采下洗淨,放大缸裏用鹽水泡浸月餘,取出曬幹;曬幹後用清水漂洗,再曬幹;然後用糖料泡醃,再曬幹,如此多次反複,最後成為肉厚幹脆、甜酸適度的話梅。

  最初,話梅是說書先生用來潤口的,因說的時間長了,口幹舌燥,便含一顆鹽漬梅子在口中(那時候又不如這般便利,飲用水說來便來),酸鹹的味道刺激味蕾,使唾液分泌津液滿口,便可繼續說下去。

  “酸酸甜甜的,味道真是不錯。”蘇謙立馬摸了一個塞進嘴裏,止不住地大聲叫好。

  每次來了淩皓這裏,他總能心滿意足地回去,原因就是淩皓除了擅長庖廚之藝以外,還會做這樣那樣的新奇小零食給客人們品嚐……

  “藍兄,你嚐嚐看,味道確實不錯……”

  “我牙不太好,還是你們吃吧。”

  “淩兄,在下有一個疑問,這話梅該如何製作?”

  “這也不難,隻要把幹燥的梅子按照三浸三換水的方法(第一次4小時換水一次,第二次6小時換水一次,第三次3小時換水一次),讓梅子徹底脫水,再加些鹽醃漬起來,過上一個月,就可以取出食用了,是個很簡單的小零食。”淩皓笑了笑說。

  “沒想到,淩兄竟還擅長此道,真是讓在下大開眼界了。”

  “啊,自二位到來至此時,都還未請教二位兄台尊姓大名,是在下失禮了。”

  梅子益人,在醫藥方麵有廣泛的用途。黃梅有這樣的作用:頭痛時把梅幹肉敷在肚臍眼上;還把青梅汁煮熟後裝入瓶中,一旦肚痛,用筷子蘸點嚐嚐,就會止痛。

  有人還用白酒浸泡青梅,密封一個月以後,便成了香醇味美的青梅酒。

  平時常飲一點青梅酒,可治療風濕筋骨痛、扭挫傷和腰肌勞損。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梅,血分之果,健胃、斂肺、溫脾、止血湧痰、消腫解毒、生津止渴、治久嗽瀉痢”。

  “在下齊地龍野,見過淩兄。”

  “在下蜀地藍鈺,見過淩兄。”

  龍姓,神州大地上的古老姓氏之一,自春秋時有龍子,戰國時有魏國大將軍龍賈,源流古老,甚至涉及上古神話傳說,據說最早發祥於河南山東間地界內。

  關於龍姓的起源,有著多種說法:

  一、出自姬姓,出自禦龍氏、舜臣納言龍(納言為官名),《姓纂》及廣韻等書均有記載。

  二、出自子姓。商朝出土文物有商子龍鼎,後代遂稱龍氏。

  三、出自嬴姓,以國為氏。周朝出土文物有龍伯戟(伯爵),樊夫人龍嬴墓葬等。至春秋時期國尚存,後代稱龍氏。

  四、見於傳說。太皞伏羲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見於《左傳·昭公十七年》。

  東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伏羲鱗身“。上古大人國有龍伯國,見於《列子·湯問》。甲骨文記載商有龍侯,《山海經》載“又東北二百裏,曰龍侯之山東“。西漢初在山東設有龍侯國。

  商朝有龍母尊、商子龍鼎、子龍壺、子龍爵、子龍斛、子龍觶、商“子龍”銅戈等,周朝有龍伯戟等,清華簡《係年》有:“乃歸厲王於徹,龍伯和立。“春秋早期有樊夫人龍嬴壺、樊夫人龍嬴盤等(樊國君夫人嬴姓龍氏)。

  五、出自偃姓。春秋時江淮之間有群舒國,皆偃姓。是舒國遺民與其他各偃姓國遺民合建,其中有舒龍國。後舒龍國滅於楚國,舒龍國在漢朝為龍舒縣(今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

  六、為龏氏所改。商朝有子龏氏族,子龏氏與子龍氏是嚴格的並列關係,同是商朝貴族,並存在通婚(朱鳳瀚《子龍鼎的年代與銘文之內涵》),至西漢時尚有龏遂、龏敞等(見於《漢印文字征》)。漢後罕見龏氏,或有改為龍氏者。

  七、為龍丘氏改姓,以山為氏。新莽時有隱士龍丘萇,吳人;蔡邕《琴操》有楚人龍丘高;北魏時有梁國都督龍丘大千。其後無聞,或改龍氏。

  出自改姓。古代有勾龍氏,如宋朝畫家勾龍爽。後或改為單姓勾氏、龍氏。

  至於藍姓,貌似跟秦國的關係更大一些:

  一、源於嬴姓趙氏,出自秦國公成員子向,屬於以封邑名為氏。據《竹書紀年》《姓氏考略》記載,周顯王二年(公元前367年),秦獻公趙師隰為了向東發展,在藍地(今陝西藍田)設縣,封子向為藍君。

  在子向的後裔中,有以先祖封地名稱為姓氏者,自稱藍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藍氏正宗。

  二、源於薑姓,據福建省武平縣大禾鄉的《藍氏族譜》記載,當地藍氏的受姓始祖是昌奇,昌奇為炎帝神農氏十一世孫,是帝榆罔之子,臨誕時,有熊國君貢藍一株,帝甚喜,因賜姓曰“藍”,賜名曰昌奇,後任火旺公,分封於汝南,遂以此地名為郡,汝南堂名即源於此。

  三、源於羋姓,出自楚國大夫亹,屬於以居邑地名稱為氏。唐代的譜牒姓氏學的專著《元和姓纂》以及江西省高安市藍坊村等《藍氏族譜》記載:藍姓源於楚國大夫亹。本宗源自羋姓,亹是楚國公族,為本宗得姓始祖。

  在春秋時期,亹因出任藍縣(今湖北荊門)令尹,因此後世稱其為“藍尹亹”。在藍尹亹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地為姓氏者,即稱藍氏,世代相傳至今。湖北、湖南、福建和江西等地的部分藍氏族人,皆尊奉藍尹亹為得姓始祖。

  四、源於薑姓,出自戰國時期中山國大夫厘諸君,屬於以封邑地名稱為氏。

  《戰國策》《通誌·氏族略》記載厘諸君為戰國時期著名的中山國宰相,因其封地在藍邑(今河北遷安),世稱其為“藍諸君”。在藍諸君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地為姓氏者,稱藍氏,世代相傳至今。這個源頭,也有說是源於嬴姓的。

  五、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藍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藍人,亦稱襤人、濫人,是商末周初的周王室內宮設置的一種官位。因其穿著五顏六色的花衣服,所以稱襤人、或濫人。

  在史籍《大戴禮》中記載:“藍人,文王官人,藍之以樂,以觀其不寧。”在藍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藍人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藍氏。

  六、源於佘族。後世浙江省蘭溪的藍氏族譜,記載佘族的藍氏來源於盤瓠的次子藍光輝,他受封為護國侯,為佘族藍氏的始祖。

  有的佘族藍姓族譜錯記藍光輝又名藍昌奇……

  凡此種種便可看出來,這兩家背後的勢力估摸著比淩氏一族還要大上許多。

  對於這樣的人,淩皓自然是不介意交往一下的,這也算是為自己將來留個退路,萬一自己的計劃被人識破了……恐怕自己就要提前殺青了。

  自穿越以來,他結交的朋友也就隻有那麽幾個,如今他做了蘇家的妹夫,自然也不會介意做一做龍家和藍家的“賢婿”,不過大前提是,眼前這兩位能夠看得上自己的基礎上。

  仔細一看,這兩位貌似挺好相處的,實際上,人家可能就是專門來自己這裏試探一下,淩皓可還沒覺得自己有虎軀一震,就有無數小弟登門造訪拜入門下的實力。

  如果資料沒錯的話,這兩位應該是他們背後家族當中派來洛邑學宮學習的小輩,真正的高手恐怕都在他們家族當中隱藏著。

  而且像他們這樣家世顯赫,跟自己年紀差不多一般大的年輕公子,隻怕身邊也不會缺少護衛隊什麽的。

  隨即,淩皓便和龍野與藍鈺兩人閑聊了起來。

  一是順便探探他們的底,二是可以試著套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