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長平秘辛
作者:冰心刹影      更新:2020-05-10 21:30      字數:2872
  “哦?居然還有這麽一段往事秘辛,確實挺有意思的……兩位請繼續繼續說吧。”淩皓一邊派人記述下來,一麵繼續催促徐珖程峽兩人繼續往下說。

  趙國國君雖是嬴姓趙氏,卻因血脈不純而無法更進一步,至今為止也隻有趙立這一位大宗師繼續坐鎮。

  趙國始祖造父,為商朝名臣飛廉(蜚廉)次子季勝之後,因征伐徐國有功,受封於趙城,由此為趙氏。趙氏曆經二十餘代,傳至趙簡子趙鞅、趙襄子趙毋恤。

  趙鞅打破了晉國六卿的格局,趙毋恤力戰智、韓、魏的圍攻,簡襄之烈確立了趙國版圖。

  前403年,韓、趙、魏正式三家分晉,周威烈王始命趙烈侯趙籍為侯。

  國都曾先後在晉陽(今太原)、中牟(今鶴壁)、邯鄲(今邯鄲),前372年又立信都(今邢台)為趙之別都。

  至趙武靈王時,趙國稱王,施行胡服騎射,沿陰山修築趙長城,前296年滅中山國。

  疆土囊括了後世河北省的大部分、山西省的大部分、內蒙古的陰山以南的部分。

  趙國國君為黃帝五世孫伯益(大費)之後,與秦王族本是同一祖先。伯益因輔助大禹治水而被舜帝賜為嬴姓,其部族為嬴姓部族。

  夏朝末年,伯益次子若木之玄孫費昌棄夏投商,為商湯駕車,輔助商湯滅夏立商,成為商朝的功臣。嬴姓部族成為商朝貴族,世代輔佐商朝。

  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紂,嬴姓部族的惡來與父親蜚廉一起為紂王效力,惡來後被周武王所殺。

  周武王去世後,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商紂王之子武庚趁機挑唆發動三監之亂,嬴姓部族卷入。

  蜚廉還有一個兒子叫季勝。季勝生孟增。孟增有寵於周成王,他就是宅皋狼。

  後宅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

  造父為周穆王駕車,並在周穆王平定徐國徐偃王造反時立了大功,被周穆王封賞趙城(今山西洪洞)。

  自此以後,造父族就自稱為趙氏,為趙國始族。

  西有秦國,南有魏國,東有齊國,東北燕國,北方則是林胡、樓煩、東胡等遊牧民族的地域。

  另外趙國附近還有一個類似“國中之國”的小國,中山國。

  遠古時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團的徽章,氏是一個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係的標誌。姓氏合二為一,是秦漢時才開始的。《漢書地理誌注》和《說文解字》記少昊氏為嬴姓。嬴即燕的異字,且又同音,故嬴即燕。少昊氏初以燕(玄鳥)為圖騰,故成為嬴姓的始祖。趙人的先祖即嬴姓(少昊氏之後),趙氏(趙城叔帶之後),世代輔佐殷商。

  武王伐紂,諸姬並起。與殷商屬於近枝的嬴姓就走向了衰落,尤其是蜚廉這一支嬴姓部落因愚忠於紂王而被周王室所厭棄。惡來戰死,失去了宗主之位,在周王室的安排下,惡來之弟季勝擔任蜚廉族的宗主。季勝曾孫造父善禦戎,相傳造父為周穆王禦,因助周平定徐偃王之亂,封於趙城,其後以趙為氏。造父善於禦戎,侄子大駱(惡來之後)善於繁衍馬匹。受造父之薦,周王室不計前嫌,啟用罪臣惡來之後大駱,封於汧(qian,千)河、渭河之間管理馬匹。大駱孫秦仲封大夫,秦仲之子趙其是為秦莊公,故秦趙同宗。後造父六世孫奄父救周宣王於千畝之戰,其子叔帶為周朝卿士,因不滿周幽王的昏庸,離開周王,侍奉晉文侯。從此趙氏便在晉國落腳,漸成望族。

  在前403年,叔帶之後趙烈侯與韓魏三家分晉,建立趙國。

  趙國於公元前403年建立至今已有七百餘年,大致領土大致為後世山西北部和中部,河北西部和南部。

  中間有個很有意思的橋段,就是趙武靈王時期由於受到與中山之戰失敗的恥辱,信宮(今邢台)大朝五日,發布胡服騎射的國策,在全國開始了影響深遠的“胡服騎射”,全國士兵改變傳統的寬大戰服改為緊小為特征的胡服,改變傳統的步兵為主體的軍隊結構改為騎兵和弓弩兵為主體的軍隊構成。

  所謂“胡服騎射”政策,指的就是放棄中原原本的寬衣博帶和戰車戰術,換以短衣緊袖、皮帶束身、腳穿皮靴的胡服和單人騎兵戰術,由此,趙國國力大強。

  趙最終於東北攻滅了中山國,西北打敗了林胡、樓煩。

  在北邊新開辟的地區設置了雲中(今呼和浩特托克托縣)、雁門(今山西忻州市代縣)、代(今河北蔚縣)三郡,

  並從後世的河北張家口內蒙古五原縣到修築了“趙長城”的雛形。

  前284年齊國吞並宋國後遭到列國一直反對,燕、趙、秦、魏、韓五國拜樂毅為將,大破齊國。

  齊國遭到五國伐齊的沉重打擊雖然勉強複國但實力極大衰落,從此一蹶不振,趙國在東方挫敗了最大的競爭對手齊國,同時,趙武靈王進行的胡服騎射改革使趙國建立起中國第一支製式騎兵部隊,使趙國一躍成為關東六國之首。

  趙武靈王更親自喬裝使者入秦,考察秦國地形,意圖於九原出擊繞開函穀關攻滅秦國。

  沙丘宮變之後,趙武靈王薨,趙惠文王繼位。期間趙國名將名相輩出,數敗秦軍。於澠池與秦盟會後,趁秦攻楚的機會出擊關東,奪取齊的高唐,又遍擊關東諸國,奪取土地。

  一時之間,趙國在關東聲威無兩,直至因上黨郡歸屬問題而導致的長平之戰……

  而問題的分界線,也同樣來源於這場戰爭。

  長平之戰,是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一帶同趙**隊發生的戰爭。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占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

  此戰是秦、趙兩國之間的戰略決戰。

  秦國數戰連勝,致使趙軍損失慘重,戰場上的局麵對趙國極其不利。趙王由於戰爭接連失利,遂求和秦國,不成被戲耍,再加上廉頗兵敗城毀使趙國蒙羞,趙王便起用趙括代替廉頗;趙括遵照趙王意圖,變更了廉頗的防禦部署及軍規,更換將吏,組織進攻。

  秦國暗中換帥名將白起,白起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采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

  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長平之戰是戰國曆史的最後轉折,至此秦國的統一隻是時間問題(見戰國曆史分期)。

  此戰算是神州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莫非其中還隱藏著什麽不為人知的秘密?

  接下來,徐珖程峽兩人的一番話,真的讓淩皓震驚了。

  原來,世人隻知趙國雖然戰敗,白起遵循昭襄王旨意坑殺了四十萬趙兵,但是不為人知的是,這四十萬人幾乎全都是因血脈不純而被趙國所淘汰下來的兵卒。

  也就是說,秦國花了大力氣,打了一場毫無懸念的仗,據說白起事後曾經向昭襄王秘密匯報此事,昭襄王大怒,隨即派兵再次進犯趙國境內,結果這次大敗而回,隻因對方已經淘汰了國內全部的“劣質產品”,留下來的全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和資質上佳之人,而秦**力雖強,卻也經不起趙國精銳“白狼騎”足足八萬人不斷衝擊秦軍軍陣的消耗,最終隻得無奈退兵。

  據說,這件事在秦國的文獻上是沒有記錄在冊的,估計是覺得太丟人了。

  昭襄王更因此事而遷怒於白起,認為是白起辦事不力,沒有第一時間上報,導致秦國無法獲知第一階段的信息,最終削其軍爵,將其賜死……

  淩皓聽完徐珖程峽兩人的講述不禁有些唏噓,一代名將,震動天下的武學大家竟然死在這樣的算計之下。

  “不過,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公子且聽我們繼續說來。”徐珖程峽兩人這時候居然賣起了關子。

  “快講快講!”淩皓催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