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恩怨
作者:冰心刹影      更新:2020-05-10 21:30      字數:2895
  幾個時辰之後,淩皓輕輕鬆鬆地完成了隨殿今日布置的所有學務,再一次成為了第一個“下學”的隨殿學子。

  沒辦法,誰讓他穿越前的底子擺在那裏,好歹也是念了十幾年書的,對付這個世界裏的基本學務簡直不要太輕鬆愉快。

  所以,隨殿裏來找自己谘詢的學子倒是不少,這些人非富即貴,但卻又不想花大力氣去完成每日的學務,淩皓自然就成了他們的“救星”。

  一堆人圍著淩皓進行著這樣那樣的谘詢,比如數算、對弈、習武、修文基本上都有人問。

  而淩皓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所以漸漸在隨殿裏傳出了“謙恭好學”的美名。

  嗯,這個情況像極了後世的學渣圍繞著學霸各種抄筆記的情景,學霸自然不會把這點小事情放在心上。

  再加上這些人基本上都不缺錢花,淩皓也樂得把“筆記”借給他們抄抄,反正他們給錢的時候總是比誰都大方嘛。

  當然,偶爾也會碰見沒錢的,這個時候淩皓就會要求對方給自己講述一段或者謄抄一段關於周王室過往的文獻記載,越多越好,隻要滿足了這個要求,“筆記”可以隨便抄。

  這學宮,總的來講就是學習的地方,也就是後世通俗來說所講的學校。

  “學宮”一詞在西周時期已經出現,與後世經常使用的“辟雍”一詞意義相同,是周天子設立的大學,專門教授國子和貴族子弟的場所。明代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記載道:“訃聞,上遣官視葬,有司陳祭(袁可立),博士弟子員鄉三老俎豆之於學宮之旁。”

  而在這個世界裏,洛邑學宮雖然名義上是天下第一學宮,但根據淩皓的明裏暗裏的查詢和探索,最後發現,其實在洛邑學宮之前,還有一個傳說中的存在——太上學宮。

  據說是由大商國末代商王帝辛所建立的最強學宮,曾經天下強者們無不趨之若鶩的地方。

  最狗血的是,這個世界裏的蘇妲己居然也曾經是這太上學宮裏的學子,當年蘇妲己便是以一手“百媚生”的秘術得到了帝辛的任用與賞識,從而成為了帝辛的寵妃,幫助帝辛處理政務,兩個人的感情曾經還一度非常之好。

  後來,趁著帝辛大軍盡數討伐外族,朝歌城空虛之際,西周的無上大宗師薑子牙便對周武王提出了奇襲朝歌的計策,武王采納,遂有了帝辛妲己力戰而死的結局……

  由此,天下歸周王室所有,並流傳至今。

  這本來是無法引起淩皓注意的,但淩皓又從一些不受重視的野史文獻裏找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記載。

  當今秦國的鹹陽學宮,除了教授常規課程以外,其實還有一點跟洛邑學宮抬杠的意思在裏麵。

  比如,洛邑學宮今年新出了三個天封高手,那鹹陽學宮就出四個天封高手,又或者,洛邑學宮今年除名了五百人,鹹陽學宮就把這除名的五百人拉攏到秦國來,給他們資源和名譽,讓他們來替秦國效力。

  除了秦國,其他六國的學宮也是如此,大有要和洛邑學宮杠到底的架勢。

  不過,鹹陽學宮之所以如此表現,恐怕還和一個傳說有關。

  秦人自稱為“惡來”之後,那麽惡來究竟何許人也?

  惡來,一作“惡來革”,嬴姓,蜚廉(又做飛廉)的長子。

  惡來以勇武之力而聞名,是商王帝辛所寵信的大臣之一,武王偷襲朝歌之時,他被周武王所處死。

  惡來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君主的祖先,乃是祖龍嬴政的第35世祖,秦國第一代國君秦非子的五世祖……

  據《逸周書·世俘》所稱“太公望命禦方來。丁卯望,至告以馘俘”,“方來”一辭,孔晁注謂紂黨。陳漢章在《周書後案》中以為“方來”即商臣“惡來”。

  趙、秦兩國國君的遠祖是顓頊的後裔“大費”(即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且幫助舜帝調馴鳥獸,舜賜姓嬴氏。大費生二子:大廉、若木。

  大廉有玄孫孟戲、中衍,傳說中衍人鳥身而人言。殷帝太戊使之駕禦專車並以女妻之,因而屢建奇功,乃封其為諸侯。中衍的後裔戎胥軒在西戎之地,與戎人一起生活,傳說他與驪山女所生的兒子為中潏。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子飛廉,飛廉生惡來、季勝。飛廉善走,惡來有力,父子皆效力於紂王。

  周武王伐紂時殺死惡來。當時飛廉在北方為紂王立壇於霍太山(在沁州沁原縣西七八十裏),得一石棺,棺上銘文:帝令處父不於殷亂,賜爾石棺以華氏。

  飛廉旋即觸棺而死,葬於霍太山,其後非子周天子養馬戍邊,獲得了周天子賞識,遂建立了秦國……

  從這個世界裏的正史中來看,關於惡來的記載非常之少,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出惡來是可以跟犀兕熊虎搏鬥的勇士,飛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帝辛。飛廉、惡來都是商朝的忠臣,為商朝戰鬥到死。

  而在後世的《清華簡·係年》第三章中也有記載:周武王既克殷,乃設三監於殷。

  武王陟,商邑興反,殺三監而立彔子耿。成王屎(踐)伐商邑,殺彔子耿,飛廉東逃於商蓋氏,成王伐商蓋,殺飛廉,西遷商蓋之民於邾吾,以禦奴且之戎,是秦之先,世作周危(衛)。

  周室既卑,平王東遷,止於成周,秦仲焉東居周地,以守周之墳墓,秦以始大。

  《墨子》有言記載:紂有勇力之人,生捕兕虎,指畫殺人。

  《屍子》記載:中黃伯餘左執太行之獶(音猱),右搏雕虎,惟象未與吾試,願為牛與象鬥以自試。又曰:飛廉、惡來力角犀兕,勇搏熊虎也。

  《荀子·儒效》記載曰:“(紂)刳比幹而囚箕子,飛廉惡來知政”。

  《解蔽》篇記載曰:“紂蔽於妲己、飛廉,而不知微子啟,以惑其心,而亂其行”。

  《成相》篇記載曰:“世之災,妬賢能,飛廉知政任惡來”。

  這個世界裏,關於大商國的曆史記錄似乎都被人刻意抹去了,飛廉惡來的傳說也變得模糊不清,不過淩皓還是從各種參差不齊的記載裏找到了這樣一個橋段:惡來受帝辛之托帶著太上學宮最後的一批學子們避難,帝辛於妲己最終因掩護這批學子撤退力戰而死,朝歌城隨之陷落,其後,帝辛之子武庚與惡來碰麵匯合,卻不想因此走漏了風聲,最終這批學子們雖然按照兩人計謀逃出生天,卻也因此而暴露了兩人的行蹤,他們被周軍抓捕,惡來因為誓死不從而被殺,武庚則是被監禁起來,據說從此以後再也找不到關於他的任何記載……

  更有意思的是,這批學子們當中,便有惡來的一雙兒女混在其中,他們也是這批學子們大師哥和大師姐,兩人按照惡來的指示到達了指定地點——西戎所在的原野地區。

  西戎是古代華夏部落對西方與華夏部落敵對的諸部落統稱,即以戎作為對西方所有非華夏部落的泛稱。

  西戎也可以指春秋戰國時期一些西戎部落建立的國家。

  古本《竹書紀年》載:“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詩經》中常有周朝與西戎戰爭的史詩,比如“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他們見到了西戎部落的巫術大師,遂合力以先天術算卜卦算出將來之事,從此便帶著學子們在此地隱居起來,直到秦非子建立秦國之後,這群學子們才終於回到了中原故地當中,據說這批學子裏最低修為的都有天封三關的修為。

  他們效力於秦非子,於是才有了鹹陽學宮的雛形,進而逐漸演變出了這個世界裏的鹹陽學宮……

  雖然故事的真實性還有待商榷,但它已經透露出了大商國亡國之際和當今周王室不可調和的矛盾與血仇。

  據說在鹹陽學宮裏,還收藏有十卷關於這段過往雲煙的詳細記錄,但鹹陽學宮有規定,非對秦國有過重大貢獻的人不可翻閱,故此,幾百年過去了,隻有兩個人曾經看過,一個是大良造商鞅,另一個,便是秦王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