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刀筆吏陳琳
作者:冰心刹影      更新:2020-05-10 21:30      字數:2955
  “謝先生的心意與能力,我們淩府自然都看在眼裏,但謝先生可知,我淩府將來必會遭遇一場大變,到時候謝先生可能就會很危險了。”單瑛一本正經地說道。

  謝艾能文能武,自然是淩府將來用得著的俊才,單瑛自然不會怠慢他,一番說辭很委婉地表示:現在還不行,需要靜觀其變。

  “謝先生若是還不能放心的話,我便請刀筆吏陳琳先生為我二人今日所言立下字據,日後,若是淩府慢待了先生,先生自然也可退出淩府。”單瑛很客氣地說道。

  “好吧,既然夫人都這麽說了,那就請陳琳先生進來吧。”

  “淩府刀筆吏陳琳,見過夫人,見過謝先生。”一個年輕俊朗的後生走了進來,不用看便知這位是陳琳了。

  “刀筆吏”一詞要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更詳細一點則要追溯到青銅時代的一種器物——“削”。古人用簡牘時,如有錯訛,即以刀削之,故古時的讀書人及政客常常隨身帶著刀和筆,以便隨時修改錯誤。因刀筆並用,曆代的文職官員也就被稱作“刀筆吏”。自宋元後,人們又往往特將訟師幕僚稱作“刀筆吏”,顧名思義就是謂其深諳法律之規則,文筆犀利,用筆如刀。“刀筆吏”如刀之筆的操縱,往往使許多案件乾坤陡轉,或無中生有,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戰國策·秦策五》:“臣少為秦刀筆,以官長而守小官,未嚐為兵首。”《漢書·張湯傳》:“湯無尺寸之功,起刀筆吏,陛下幸致位三公,無以塞責。”

  《史記·蕭相國世家》:漢高祖劉邦的丞相蕭何,原來是秦國的刀筆吏,無所作為。後來協助劉邦統一天下,建立大功,成了漢朝的開國丞相。

  而刀筆吏的刀筆之功不僅在於其文筆之犀利,更是在於其對於事情的理解、解析下筆用詞實有過人之處“刀筆吏”的此種作用在相互傾軋的清代官場發揮得更是淋漓盡致。有這樣一篇記載:有一知縣,與巡撫交好但卻得罪了將軍,一年元旦向朝廷行朝賀禮後,將軍就具章彈劾知縣朝賀失儀,此當大不敬,巡撫亦負失察之咎。

  朝廷果然降罪於巡撫,巡撫憤懣但卻無可奈何。巡撫的一個侍從偶爾在酒肆中把這件事講了出來,被一個訟師聽到,他當時就大言:“了此,八字足矣。”侍從驚喜地詢問有何妙法,訟師說:“給我三千金我就告訴你解決的辦法。”從者暗地裏把這件事告訴了巡撫,巡撫大喜,滿口應承下來。訟師說:“在奏牘中加‘參列前班,不遑後顧’八字,巡撫就沒事了。”巡撫思考良久,就在奏牘中加入了這八個字。朝廷果然又轉詰將軍。

  因為巡撫、將軍朝賀皆列前列,不能顧及末吏,若將軍親見縣令失儀,則將軍自己也失儀了,將軍因此而失職,而巡撫與知縣皆無事。

  “參列前班,不遑後顧”從常人思維未曾觸及的角度著手,指出了告發者自身的荒謬和無理之處,而“了此,八字足矣”則顯示了刀筆吏的自信,出奇製勝,從而使得巡撫和知縣得到了保全,而將軍則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因此而失職。

  有時刀筆吏為了謀求勝訴及一字千金的效果又不惜教唆當事人弄虛作假、偽造證據。蘇州有一個叫陳社甫的訟師,他有一個同鄉王某家財萬貫卻生性懦弱,一孀婦曾向王某借過一筆錢,但時隔很久卻仍未歸還,王某就派人把孀婦叫來,略微斥責了她一頓。

  誰知這個孀婦羞愧難當,半夜來到王家門口自縊身亡。那晚雷雨大作,因而沒有人察覺,天亮了才發現此事。

  王某十分害怕就去向陳社甫求救,陳說:“如果你給我五百金,我就為你出主意,保管你沒事。”王某一口應承下來。陳社甫讓王某趕快為這個婦人換鞋,揮筆寫下訟詞,其中有點睛之筆:“八尺門高,一女焉能獨縊?三更雨甚,兩足何以無泥?”在證據製度並不健全的古代,縣官采納了陳社甫的意見,認為被害方“移屍圖害”,而僅判王某賠了棺材了事。

  當然對於刀筆吏的記載也並非全是負麵的,《清稗類鈔》中有記載“雍正時鬆江有吳墨謙者通曉律例人請其作呈牘必先叩實情。理曲即為和解之若理直雖上官不能抑也。”

  這位吳墨謙還曾憑借其個人經驗和機敏辨析偽造的契據和典票使無辜者免受了非法侵害。像吳墨謙這種既堅守自己道德底線又通曉律例的刀筆吏,無論是對無權無勢的百姓,還是對社會而言都是有益的。然而遺憾的是像這樣正麵的記載在史實的記載上是很少見到的。

  刀筆吏在古代訴訟中,有時能夠獨當一麵,在案件的勝負中起到關鍵作用,當然這與當時的訴訟程序不完備,重口供而輕調查,缺乏辯論程序有很大關係,因而在刀筆吏的刀筆之下往往發生以一詞一句而定乾坤的效果。而像吳墨謙那樣的刀筆吏,其存在對於那些麵對高深莫測的衙門束手無策的百姓而言,無疑是遇到了救星。

  而早期的刀筆吏還並沒有達到頌師的職權範圍裏,所以陳琳隻是代行淩府上下的各類文書工作發放傳達與代寫,記錄工作。

  王猛知道自己的書寫格式不如陳琳這樣工整,所以每次都讓陳琳代筆替自己回信。

  而這位刀筆吏陳琳,自然也就是曆史上的那位。

  陳琳(?-217年),字孔璋,廣陵射陽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無確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較年長,約與孔融相當。

  漢靈帝末年,陳琳任大將軍何進主簿。何進為誅宦官而召四方邊將入京城洛陽,陳琳曾諫阻,但何進不納,終於事敗被殺。董卓肆惡洛陽,陳琳避難至冀州,入袁紹幕府。

  袁紹去世後,陳琳跟隨袁尚。鄴城失守,陳琳為曹軍俘獲。曹操愛其才而不咎,署為司空軍師祭酒,使與阮瑀同管記室。後又徙為丞相門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與劉楨、應瑒、徐幹等同染疫疾而亡。

  陳琳著作,據《隋書·經籍誌》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陳記室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關於陳琳所最為熟知的作品,大概就是官渡之戰爆發之際,陳琳作《為袁紹檄豫州文》,痛斥了曹操一頓。

  曹操當時正苦於頭風,病發在床,因臥讀陳琳檄文,竟驚出一身冷汗,翕然而起,頭風頓愈。

  比如這一段。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騰,與左悺、徐璜並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父嵩,乞匄攜養,因贓假位,輿金輦璧,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操贅閹遺醜,本無懿德,犭票狡鋒協,好亂樂禍。幕府董統鷹揚,掃除凶逆;續遇董卓,侵官暴國。

  於是提劍揮鼓,發命東夏,收羅英雄,棄瑕取用;故遂與操同諮合謀,授以裨師,謂其鷹犬之才,爪牙可任。

  至乃愚佻短略,輕進易退,傷夷折衄,數喪師徒;幕府輒複分兵命銳,修完補輯,表行東郡,領兗州刺史,被以虎文,獎蹙威柄,冀獲秦師一克之報。而操遂承資跋扈,恣行凶忒,割剝元元,殘賢害善。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偉,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滅之咎。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一夫奮臂,舉州同聲。

  故躬破於徐方,地奪於呂布;彷徨東裔,蹈據無所。幕府惟強幹弱枝之義,且不登叛人之黨,故複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響振,布眾奔沮;拯其死亡之患,複其方伯之位:則幕府無德於兗土之民,而有大造於操也……

  能夠把曹老板嚇得一身冷汗,可見其文采斐然,而且通篇雖然都在罵人,卻不見一個髒字,這就是陳琳最高明最聰明的地方。

  淩皓一直覺得,自己光有槍頭子是不行的,也需要一個筆杆子來替自己發號施令,正好自己抽到了陳琳的角色卡,自然是“奉若上賓”,一切待遇都與淩府家眷相同。

  陳琳的文采已經在武川鎮裏出了名,所以,他也兼任武川太學堂的文學老師,教導學生們學習文抄。

  他也是整個淩府裏第一個領著兩份工資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