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米粉
作者:冰心刹影      更新:2020-05-10 21:30      字數:2910
  次日,晨間。

  愉之後,王玄清突然意識到,他們現在的境況還不允許他們如此“放飛自我”啊,不由得驚醒了過來。

  本來,如果不是淩皓出言挽留她,她可能隻會淺嚐輒止,然後回到自己的住處的,結果淩皓三言兩語就把自己勸得留下來了,兩個人直接胡鬧到了半夜才睡著……

  她本就睡得很淺,加上心緒不寧,自然醒得更早了,看看自己身上的紅痕,臉上不禁一陣羞紅,看來昨晚發生的一切都是真的了。

  再看看身邊,淩皓不出意外地不在自己身邊,她依稀記得昨晚淩皓說要給她做早飯吃的,也不知道現在準備得怎麽樣了。

  說實話,王玄清跟著淩皓最大的好處,除了淩皓帶給她的身份地位變化以外,就是淩皓的各類“奇思妙想”和各類美食的“創想”了。

  從雍城到洛邑學宮的這三個多月時間裏,自己每日的吃食幾乎都沒有出現過重複的。

  她覺得,這也是淩皓目前自身最大的一個閃光點了。

  王玄清還是懂得該在什麽時候遷就和誇獎自己的丈夫的,何況淩皓做出來的那些菜品的確口味層次豐富多彩,她其實也是對淩皓下廚時那副嚴陣以待的表情很著迷的。

  一個男人一旦對某些事情認真專注起來,總是會格外地吸引人的。

  當然,這也是因為淩皓自己很有“自知之明”,且懂得“要想抓住女人的心,就要先抓住女人的胃”這一點,所以他在淩府當中向來都是自己親自動手做飯的。

  在這個世界當中,這種行為舉止也是相當“罕見”的了,畢竟孟子一句“君子遠庖廚”,就可以使得許多自認為是“君子”的人一輩子遠離廚房了,而淩皓向來是不太注重這一點的,反而總是給自己身邊的人做出一些口味新鮮的小吃菜品什麽的,時間長了,他身邊的人都覺得他不是像個貴族公子,而像是個平易近人的廚子了。

  身份地位越高的人,越是不會親手去下廚做飯,但淩皓向來都是來者不拒的,不管是自家人,還是別家來和他談生意的貴族子弟或者地方豪族,他都“一視同仁”,嚐過他手藝的人都無一例外地對他大加稱讚,很一致地讚揚他“平易近人”“謙恭有禮”。

  這是淩皓在雍城地界就慢慢建立起來的“名聲”,到了洛邑,自然也不會“丟棄”掉。

  如果庖廚有學士或者博士之位的話,那淩皓也許真的就可能憑借這個天賦博得個一官半職的。

  “夫人,公子說早膳已經準備好了,讓奴婢來叫醒您。”高蓉這時候蓮步款款地走了進來,語氣謙恭地說道。

  “辛苦了,我馬上就起床。”王玄清一看高蓉那有些疲倦的表情,馬上意識到她昨晚上可能聽了半夜的“床角”,此刻態度也是放得平和了一些說道。

  高蓉的表情也緩和了一些,對著王玄清輕輕一伏,隨即說道:“那奴婢先告退了。”

  王玄清麻利地穿戴整齊,再看看窗外的天色,不過是剛剛才步入晨間。

  看來淩皓比自己起得還要早得多啊。

  從房中出來,王玄清看見淩皓已經端坐在主位上,很溫柔地瞧著她。

  “玄清,先去洗漱一番吧,我在這兒等著你。”

  “夫君,妾身馬上就去。”王玄清這時候才意識到自己還沒有洗漱,臉上不禁一陣緋紅。

  在丈夫麵前,這可是很失禮的行為啊。

  “沒事,去吧去吧。”淩皓倒是很少看見王玄清這副窘迫的模樣,此刻他心情很是不錯,覺得自己大早上地跑起來費盡心思搗鼓出米粉的努力沒有白費啊。

  這姑娘看著真是越來越可愛了,也不枉自己昨晚辛勤耕耘。

  說起米粉,那可謂是神州久負盛名的特色小吃,也是在後世的南方地區非常流行的一道美食。

  米粉以大米為原料,經浸泡、蒸煮和壓條等工序製成的條狀、絲狀米製品,而不是詞義上理解的以大米為原料以研磨製成的粉狀物料。米粉質地柔韌,富有彈性,水煮不糊湯,幹炒不易斷,配以各種菜碼或湯料進行湯煮或幹炒,爽滑入味,深受廣大消費者(尤其南方消費者)的喜愛。米粉品種眾多,可分為排米粉、方塊米粉、波紋米粉、銀絲米粉、濕米粉和幹米粉等。它們的生產工藝大同小異,一般為:大米—淘洗—浸泡—磨漿—蒸粉—壓片(擠絲)—複蒸—冷卻—幹燥—包裝—成品。

  關於米粉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有一種說法是說秦始皇派人攻打桂林的時候,由於當時北方的士兵在桂林作戰,吃不慣南方的米飯,所以當時的人就用米磨成粉狀並做成麵條的形狀,來緩解士兵的思鄉之情。

  米粉質地柔韌,富有彈性,水煮不糊湯,幹炒不易斷,配以各種菜碼或湯料進行湯煮或幹炒,爽滑入味,深受廣大消費者(尤其南方消費者)的喜愛。

  在後世,米粉是江西人民最喜愛的一種食物,幾乎是無宴會不有米粉。

  江西的特色小吃除了瓦罐湯還有炒米粉等。

  江西米粉、桂林米粉和台灣新竹出產的米粉都很有名氣、湖頭米粉在東南一帶頗有名氣,綿陽米粉在四川一帶大有名氣。

  桂林米粉到了清代和民國年間,可謂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清朝時,桂林軒榮齋的炒粉、會仙齋的鹵粉、易榮齋的湯粉,各有絕活,吸引了無數的回頭客。三齋之間不是以拆對方的台而後快,而是互相勉勵,各出奇招,你賣湯粉,我就賣鹵粉;你賣鹵粉,我就賣炒粉,既公平競爭,又都動足腦筋,翻新花樣。因此,“三齋打擂”的典故,至今仍令入津律樂道。

  桂林米粉,後來派生出涼拌紛、酸辣粉、三鮮粉、牛腩粉等等,給米粉注入了無限活力。而桂林米粉對柳州螺螄粉、廣東卷腸粉等的包容,又充實了桂林米粉厚重的基石。

  米粉品種眾多,可分為排米粉、方塊米粉、波紋米粉、銀絲米粉、濕米粉、幹米粉等。它們的生產工藝大同小異,一般為:大米—淘洗—浸泡—磨漿—蒸粉—壓片(擠絲)—複蒸—冷卻—幹燥—包裝—成品。

  在神州的南方由於地域因素,盛產稻米,主食也比較流行,南方人也比較習慣吃米飯,對比較幹的食品難以下咽,因此米粉一般都是做成湯麵。

  南方各地的米粉吃法和作料配製都不相同,貴州的米粉相當辣,一碗湯幾乎都是紅色。

  米粉在後世可謂是江西人民最喜愛的一種食物,幾乎達到了無宴會不有米粉的程度。

  米粉雖然形似米線,但實非米線,對於米線的定義,應該說以大米為原料,而米粉中由於添加了紅薯粉、土豆粉等原料(所占比例也很多),使得口感,保存方式等都與米線有了很大的區別。從口感上,米線多為“水靈筋骨”,而米粉多為“柔綿筋骨”,米線入口較為滑爽,米粉入口較為粘糯。特別是“酸漿米線”與“酸粉”的區別更為巨大。酸粉入口“酸綿易化”,酸漿米線入口“酸脆筋鬥”。

  “幹米線”則與“米粉”類似,不同之處也在於是否以大米為原料。米粉易於保存,和“幹米線”類似,曬幹以後不僅可以長期保存,而且不容易變質。幹米線由於製作簡單,開始一步步取代酸漿。

  雲南一帶的米線為米線,其餘地方的“米線”均可稱為“米粉”,米粉是在米線傳播後地產物,是米線地傳承和發展,值得一提地是貴州的牛肉粉也是一道不錯的美味,但是用米線替代牛肉粉裏的“粉”來煮製的時候,米線卻承受不了這種溫度較高而容易斷碎,同樣米粉如果不在食用之前經過18~24小時的浸泡也難以被製作過橋米線的雞湯燙熟。習慣吃米線的人很容易就能從口感上辨別“酸漿米線”、“酸粉”、“幹米線”、“米粉”……

  淩皓雖然沒有吃過多種口味與類型的米粉,但身為兩湖人氏的他對故鄉的糊湯粉可是一直都念念不忘的,所以隻要照著這個模子去摸索,自然很容易就能把這道風靡大街小巷的小吃給重現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