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魔鬼教官蘇烈
作者:冰心刹影      更新:2020-05-10 21:30      字數:4018
  之所以選這五種陣法,自然是有考據的。

  鶴翼陣是古代戰爭的常用陣形,不用猜也知道這是根據戰爭實際一定會發展出來的陣法。

  因此這是一種專供包圍敵軍時所用的陣形,此種陣形,主將位於中央(多半是弓步兵),兩側是副將兩側最好使用強的部隊(騎兵為多),當敵人後方有己方部隊出現時,兩翼立刻可以拉長,跟我方部隊會合,立刻形成包圍陣型。

  魚鱗陣則是把兵團分成五到六段,一層壓一層的陣形,

  主將的位置是位於中後方地區,請注意,魚鱗跟錐形陣的不同點,就在於三角形的寬度,錐形陣更為寬闊,而且魚鱗陣在前方的部隊,通常跟保護主將的部隊一樣是很密集的。

  這樣的排列就造成跟錐形陣不一樣的結果,由於錐形的部隊比較散,所以互相推擠效果小,移動速度非常快但是速度稍慢的魚鱗陣卻可以進行突擊(因為最前方的部隊很密集,全軍才不會被衝散,錐形卻會)但魚鱗跟鶴翼陣都是“文雅式陣形”。

  也就是主將不用辛辛苦苦地衝在前麵親自帶頭進行攻擊,而是躲在後麵(例如武田信玄,諸葛亮)進行指揮和調整,但是魚鱗陣的防守力很弱,如果被人從背後這麽一衝,立刻就會全軍潰散因為背後幾乎無人守護。

  所以,基於這種利弊都十分明顯的基本陣勢進行操練之外,淩皓還酌情增加了偃月陣、鴛鴦陣、螃蟹陣的操練。

  偃月陣,顧名思義,就是全軍呈弧形配置,形如彎月,是一種非對稱的陣形,大將本陣通常位於月牙內凹的底部。作戰時注重攻擊側翼,以厚實的月輪抵擋敵軍,月牙內凹處看似薄弱,卻包藏凶險,大將本陣應有較強的戰力,兵強將勇者適用,也適用於某些不對稱的地形環境當中。

  《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記載道:“右翼軍繼步軍北引而東,作偃月陣,步軍居中,騎軍據其兩端,使賊不見首尾。”

  鴛鴦陣則是一種更為適合單兵作戰的陣法,陣形以11人或者12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次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

  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箭矢、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麵長槍手的進擊。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麵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兩個手持“鏜鈀”的士兵擔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如敵人迂回攻擊,短兵手即持短刀衝上前去劈殺敵人。各種兵器分工明確,每人隻要精熟自己那一種的操作,有效殺敵關鍵在於整體配合,令行禁止。

  “鴛鴦陣”不但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地進行了結合,也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的效能,而且陣形變化靈活。可以根據情況和作戰需要變縱隊為橫隊,變一陣為左右兩小陣或左中右三小陣。

  此陣運用靈活機動,正好抑製住了倭寇優勢的發揮。

  戚繼光正是憑借著此陣法,率領著“戚家軍”,經過“鴛鴦陣”法的演練後,在與倭寇的作戰中,每戰皆捷。

  螃蟹陣則是清晚期,太平軍作戰時三隊並列的戰鬥隊形。

  螃蟹陣要求左右兩翼人眾,中路人較少,形似螃蟹狀,故名。

  它是太平軍常用的克敵致勝戰法。另有記載說,太平軍常用兩翼鉗形合圍戰法,名為蟹鼇陣,戰法與螃蟹陣類似,或為其異名。

  戰鬥中,這一種陣法,極為靈活,根據敵情變化極多。如敵僅分左右兩隊,就以陣的中隊分益左右翼,也成兩隊。如敵前後各一隊,就合左右翼的前鋒為一隊,以左右翼後半與中間一隊合而平列,以為前隊接應。如敵左一隊兵多,則變偏左陣。右一隊兵多,則變偏右陣。如敵出四、五隊,也分為四、五隊次第迎擊。其大螃蟹包小螃蟹陣尤為著名,其法或先以小陣與敵交戰,後出大陣包圍,或詐敗誘追,伏兵四起,將敵包圍。

  螃蟹陣變化雖然複雜,但損左益右,移後置前,運用之妙,在於統將根據敵情,臨時指揮。其進退開合的疾徐,隻須幾個大旗手嫻習,全軍望大旗向那裏就向那裏奔赴。所以一軍用了幾個大旗手,便可以指揮萬眾,略無參差,提綱挈領,深得以簡馭繁的妙用螃蟹陣(一作蟹螯陣),又稱為荷包陣,也稱為蓮花抄尾陣。

  而螃蟹陣的布陣方法要看敵軍分為幾隊,然後靈活地改變陣法進行迎戰。

  如果敵軍僅有左右兩隊,便把陣中中間一隊分別增派到左右兩翼,也變成兩隊。如果敵軍是前後各一隊,則把左右兩翼的前鋒合為一隊,使左右兩翼的後半部分軍隊與中間那一隊人馬合起來,變為一支平列的隊伍,做為前隊的接應。如果敵軍左邊一隊的兵力多,太平軍也變為偏左陣;敵軍右邊一隊兵力多,太平軍就變為偏右陣。如果敵軍分為四、五隊,太平軍也立刻變換成四、五隊,分別迎敵,采用大陣包小陣的方法。有時先以小陣迎戰敵軍,然後排出大陣包圍敵軍。有時小陣的軍士裝成戰敗,誘使敵軍追擊,進入埋伏圈後,伏兵四起,包圍敵軍,陣法變幻莫測。

  至於隊伍是向左還是向右,是向前還是向後,全靠臨時指揮,這個指揮權操縱在司令官手中。而隊伍前進、後退、分開、合並速度的快慢,全靠幾名大旗手的熟練程度,士兵們都懸著一顆心,看大旗指向哪裏就奔向哪裏,沒有一個敢後退的。所以,太平軍從不演練技藝,而專門練習急速奔跑,幾名大旗手每天都到軍帥處聽候將令,所講的都是打仗時的機宜,一軍之中隻要有這幾個人,便可指揮千軍萬馬。太平軍的將領們知道要想使隊伍整齊劃一,就要抓住要領,並且深深懂得以簡馭繁的奧妙。

  清軍中負責搜集太平軍情報的張德堅在著作中也指出了螃蟹陣的精妙之處:“螃蟹陣者,乃賊中三隊平列陣也,中一隊人數少,兩翼人數多,形似螃蟹,故賊中創此名目。逃出難民,及慣與賊戰兵勇多知之。賊軍平列視我軍分幾隊,即變陣以迎戰。如官軍僅左右兩隊,賊即以陣之中隊,分益左右翼,亦為兩隊。如官軍前後各一隊,則合左右翼之前鋒為一隊,以左右翼後半,與中一隊合而平列,以為前隊接應。如官軍左一隊兵多,則變偏左陣。右一隊兵多,則變偏右陣。如官軍出四五隊,賊亦分為四五隊,次第迎拒。其大陣包小陣法,或先以小陣拒我,後出大陣包我,或詐敗誘追,伏兵四起,以包我軍,皆賊之慣技。至於損左益右,移後置前,臨時指揮,其權則操之賊目。其進退開合之疾徐,惟大旗數人嫻習,群賊悉提心在口,視大旗所往而奔赴之,無敢或後,故賊中不演技藝,專練急奔。大旗數人,日至所管偽帥處聽令,所講求者,皆接仗機宜,一軍用此數人,便可役使萬眾,略無參差。振裘摯領,深得以簡駁繁之妙。賊目何知,想由熟計苦思。不覺暗合於竅要耳!”

  此外,還附贈了一個特殊陣型,就是連弩陣。

  之所以增加這樣一個訓練課程,主要還是因為淩皓不能保證每個人都能夠擁有騎兵的配置和適應性條件,除了在陣型訓練上進行加強以外,也要增加他們的遠距離殺傷能力。

  火器就不要想了,那麽就隻有從弩陣上下功夫了。

  說起弩陣,淩皓最先想到的就是宋代的弩陣和疊陣。

  弩陣是一種發揚蹶張弩(一種用腳蹬拉上弦的弩,威力要比用手上弦的臂張弩大)威力的陣形。分成三列,從後至前,第一排上弦,第二排上箭進弩,第三排瞄準射擊。

  運用時,第三排射擊後,則通過兩列之間的空隙,回到第一排身後上弦,第二排進弩之後,進入瞄準射擊狀態,如此循環反複。

  通過這種輪流替換的方式來獲得持續的較密集的遠程打擊能力。疊陣則是宋代四川吳氏兄弟創立,見於《宋史》,也是分為三列,刀槍持長兵者居前,弓在後,最後麵則為神臂弩或者為踏蹬弩。

  這樣的安排是很接近實戰要求的,作戰時,全軍跪坐,當敵接近至100步時,令一神臂弓手起立射之(這是為了測距),若可入敵陣,則神臂弓手俱發,敵接近至70步時,令一平射弓手起立射之,若可入敵陣,則平射弓手俱發。當敵至拒馬,則槍兵與之肉搏。如此,使用遠程打擊武器層層攔截防禦,削弱敵騎兵迅速機動的能力,使野戰中以步兵抗騎兵成為可能。

  其實這也是淩皓比較無奈的安排,在這個高武世界裏,技多不壓身是必須具備的“優良品質”,現在多教他們一點,他們將來的傷亡數據就會降低一些……

  何況,秦國的弓弩技術本來就不差,隻需要再做上一些技術性的改革就能夠讓它變成更強大的遠程殺傷性武器。

  所以,淩皓把《連弩製作技術》給打包獻到了鹹陽城,聽說現在在秦國墨苑的研究之下,已經出現了可以一次連發十支箭矢甚至十五支箭矢的連發弩了……

  但是目前這連弩還在實驗階段,而且重量上也比較嚇人,這些連弩都是青銅材質的,可能需要一個人單膝跪地呈九十度直角以水平線來雙手抬著才能進行射擊……

  但目前的實驗品都已經驗證了淩皓這種製作工藝的技術含量很高,連發弩的確是可以實現的。

  雖然在重量上還比較笨……但可以通過改進材料來進行實驗嘛。

  既然秦國內部都已經試驗出來了,淩皓自然也能從中拿到一份實驗數據,來訓練自己招來的這八千“子弟兵”們:

  “第一輪,上弦,抬手,跪地,準備,發射!”

  “第二輪,上弦,抬手,跪地,準備,發射!”

  “第三輪,上弦,抬手,跪地,準備,發射!”

  自從開始陣型訓練以後,每個軍士都不敢掉以輕心,除了每天處於高強度且十分一致的訓練當中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淩皓安排蘇烈來訓練這幫子完全沒接受過軍事訓練的人實在是“魔鬼本鬼”的“明智之舉”啊。

  因為蘇烈如今也突破了地鎖五重境界,這幫子人裏誰也打不過他,自然隻能乖乖按照他的指示來訓練了。

  “王有生,你別給老子偷懶,去那邊,五十個俯臥撐!”

  “楊國清,你也別幸災樂禍,給我去打一大桶水過來,今天你就給我泡在桶裏閉氣一個時辰,不準出來!”

  “還有你,許雯雯,別以為你是娘們我就不敢罰你,去操場上跑上十個來回,不跑完不準吃晚飯!”

  “陰仙兒,你上次連弩射擊測試不合格,給我留下來繼續練!不練到十支箭矢中八支靶心的話就不許走!”

  軍士們心裏對蘇烈又愛又恨:天哪,您還是饒了我們吧……不過練完以後據說有醬牛肉吃啊,那還是繼續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