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步步為營
作者:冰心刹影      更新:2020-05-10 21:30      字數:2771
  而到了北宋開國初期,武將出身的趙匡胤通過軍事政變重建統一的封建政權北宋,並吸取晚唐五代軍閥割據的教訓,改革軍製,強化皇權親掌軍隊建置、調動和指揮權,其下兵權三分:“樞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諸軍,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軍隊分禁兵、廂兵、鄉兵和邊境地區的蕃兵。禁兵是主力,最多時達百萬以上,實行“居中馭外”的“更戍製”。神宗時,王安石配合政治體製改革,改革軍製,一度實行保甲、保馬和將兵法。

  同時趙匡胤又設立了武學,實行武舉以培養選拔軍事人才。南宋軍隊主力為屯駐大兵和三衙諸軍,體製基本未變。

  宋代同樣是實行募兵製,曾實行過依“兵樣”選募和給兵士刺字以記軍號的作法。

  不止五代、兩宋時期北方地區出現過遼、西夏、金等少數民族政權,其軍製多帶有著各自的部族特色,如遼朝部族軍和兩院製,金朝猛安、謀克製等。

  而到了元、明、清時期已經成為了封建軍製晚期,因蒙、滿族入主中原,軍製上反映出民族大融合的鮮明特征。

  元初軍事與社會組織融為一體,各部落按百戶、千戶、萬戶編製,上馬出戰,下馬牧養,兵牧合一。

  南下後設樞密院、行樞密院和兵部等以加強中央集權。軍隊包括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和新附軍,分宿衛和鎮戍兩大係統,實行軍戶製和軍官世襲製。明代實行以屯田製為基礎的衛所軍製,全國遍設衛所,控扼要害。軍隊分京軍和地方軍兩大部分。中央設五軍都督府掌全國衛所軍籍,設兵部掌征討、鎮戍和訓練。戰時命總兵官出征,戰罷兵歸衛所,將印歸朝,實行統軍、調軍與指揮權分離的,軍不私將、將不專軍的製度。

  而到了清代,前期主要實行八旗和綠營兵製度。

  八旗兵製是以八種顏色的旗幟為標誌編組,兼有軍事、政治和生產職能的“兵民合一”的滿族兵製。太宗黃台吉時增設蒙古和漢軍八旗,共為24旗。

  清軍入關後,八旗兵已脫離生產,並分為禁旅(京營)八旗和駐防八旗,軍隊直屬於國家而不再歸旗主私有。綠營兵製是參照明朝衛所製建立的漢族兵製。綠營兵由招募的漢人和收編的漢族地主武裝組成,以綠旗為標誌,以營為單位編組。八旗兵和綠營兵都實行薪給製,按年月發給一定的銀餉和米糧。與元代在非蒙古軍中設“達魯花赤”為監軍官的作法類似。清代以八旗監綠營,八旗兵薪餉和武器裝備都優於綠營兵,這是從政治角度上來發揚的民族歧視政策在軍製上的反映……

  但眼下,無論是哪種軍製,都有著這樣那樣的弊病,到後期一定又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明朝的軍戶製度,可能還不及府兵製高明,淩皓自然是不予采納的,但府兵製中途可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變故而出現崩碎的可能。

  至於像元朝,清朝那樣“帶著有色眼鏡看人”的軍事製度,淩皓自然也不會采納,正是因為這種不對等的待遇,不知道釀造了多少慘劇。

  所以,淩皓所定下的這個最終軍事製度,必須要做到三個最基本的條件:

  第一,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看人,將來的軍隊必然要有能夠海納百川的襟懷,如果因為種族歧視這種問題而導致整支軍隊最後崩潰掉,那就隻能通過不斷地精煉質量和替換軍事統帥來達到平衡,這樣才會成為一支無往不利的天下強軍。

  第二,調整調兵思維。

  很多時候,兵權和軍權是混亂的,那麽淩皓就必須確立一個調兵遣將的原則問題,即在哪些情況之下可以調兵,哪些情況之下不能調兵的區分。

  關於這個問題,淩皓自然是需要仔細斟酌一番的。

  此外,就是調兵需要用到的信物,像這個世界裏的秦國這樣,必須要以虎符作為調兵信物,還是比較有保障的,但這種東西……萬一有誰能夠偽造出來的話,誰能夠保證這個調兵者不是別有所圖呢?

  所以,淩皓覺得,光有虎符這樣一個憑證信物可還不夠,還需要配合官方授權之印章文書與一柄特製且獨一無二的“天子之劍”才可以進行調兵,這三樣信物若有一項是偽造出來的,自然不予受理。

  第三,就是軍事行動時的人數限製,即軍事編戶的人數確立和軍事行動中的配合默契度。

  淩皓思來想去,最後覺得,這個編戶人數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暫時就定在了兩千人為一整個編戶,一旦遇上了大規模軍事行動時,可以增加到五千人為一編戶。

  淩皓寧可到時候在配合作戰時參與到軍事行動中的總軍事編戶多達幾十上百個,也不想有人利用軍隊人數眾多在中央集權衰弱之時,趁機謀亂的現象出現……

  想到這裏,淩皓想要傳達給王猛的書信也就逐漸成型了,很顯然,他會陳列出自己想到的這些曆朝曆代所使用過的軍事製度,但也會同時列出它們各自所存在的優劣勢,並增加一些建議和批語,讓王猛酌情考慮這些不同軍製其中的可行性和應用性究竟如何。

  不過這些想法政策,淩皓沒有寫進陳情表裏,第一是考慮到秦國內部兩派正鬥得厲害,給他們太強的刺激隻會適得其反把自己給卷進去,因此,他隻是在陳情表裏提出了一些三公九卿製沿用至今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然後列出來一些折中的解決方法,順便提一提更替一下秦國三公九卿製的問題。

  三省六部製的創想實在太過新穎,太有衝擊力。

  淩皓自然也是不指望秦國的所有文臣武將們都能夠接受的,他之所以提出三省六部製的想法,一方麵是想要傳遞一個信息,他不會參與到兩派的政治鬥爭當中,但是,無論哪一派最後贏了,他都可能會向勝利的那一派提出自己有這樣的政治主張。

  另外還有一個私人原因在於,他的便宜老爹也是站在秦國那位失蹤的大宗師秦胤這一派的人。

  但不出意外的話,這一派肯定會遭到秦國老牌貴族派係的嚴厲鎮壓與清洗,到時候,自己的身份就很尷尬了,所以待在洛邑學宮裏還是目前最為安全的地方。

  不過萬一淩家失勢了,自己如若不幸被逐出了洛邑學宮的話,自己就更需要步步為營了,雖然他知道“智者千慮,尚有一失”的道理,但自己擁有著自保之力總比以後沒有要強。

  組建軍隊,總是能夠比政治陰謀來得更加直接且有效的手段。

  隻是,他覺得自從穿越過來以後,留給自己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一點,好多事情現在還需要自己去親自過問和處理,但他現下又不得不留在洛邑學宮裏配合王玄清把工作做好……

  熟知漫畫劇情的他知道,整個洛邑學宮裏最值錢的並不是那些花裏胡哨的東西,而是守藏室裏所保管的那些珍貴的古籍資料,那可是這個世界裏全部的修煉方法與方式的經驗積澱啊,而且其中很多都還是獨一無二的孤本……

  哪怕隻是自己麵前這麽幾大卷《**經》,也絕對是上古時期男女修煉武學時所使用過的先天功法啊。

  但淩皓又不能明目張膽地把整個守藏室挪走,雖然他確實有某些“辦法”做到,但那無疑是最蠢的一種做法,這很可能會讓自己身邊這夥人的真實目的暴露出來,甚至還可能因此而造成更大規模的戰爭……

  所以在這種事關自己身家性命的問題上,淩皓自然是絕對不會掉以輕心的,別說他現在是這樣,將來肯定也會是這樣……

  他現在可是有家室的人了,雖然時間不太長,但他可不想將來出現像曹雪芹家那樣被人抄家滅族的命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