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武川鎮軍
作者:冰心刹影      更新:2020-05-10 21:30      字數:4814
  看過了道觀一切正常以後,王猛一行人又前往武川鎮的最北麵,那裏是武川鎮軍平時訓練,駐足時間最長的地方。

  由於王猛先前向淩皓提出了想要施行“軍鎮製度”的猜想,淩皓也同意了這種想法,雖然他也深知曾經軍鎮製度的弊端,但目前這卻是最好的能夠讓軍民融合於一體的便捷方法。

  軍鎮製度是十六國末期開始在北方地區建立的軍事管製式的地方行政管理方式。當時,北方各政權將軍事要衝駐軍及其家屬和所管人口與一般平民分開,稱為“鎮民”,轄區稱“軍鎮”,長官稱“鎮將”。鎮將負責軍鎮內的軍事和民政,實行軍事化管理。北魏時期,南北邊界均設軍鎮,同一級行政區,大約與州的行政級別相當。

  北魏在北方邊區設置過六個軍鎮,以防禦柔然族的南下。

  這六個軍鎮分別為沃野鎮、懷朔鎮、武川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各鎮統轄軍民者稱“鎮將”,又有副將等。唐代於邊防要地亦設鎮,分三等(上鎮,中鎮,下鎮),各設鎮將,鎮副錄事、參軍等。

  這麽做,雖然可以讓軍民融合相處得極為融洽,但這麽做的同時也增加了軍鎮可能自立門戶的可能。

  比如後來所發生的六鎮之亂。

  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由北方六鎮戍卒和各族人民發起的一場動亂。

  動亂的起因便是由於北魏首都南遷洛陽後,六鎮鮮卑和鮮卑化貴族與將士的待遇及升遷不如洛陽鮮卑貴族,最後發起叛亂的大起事。

  北魏孝明帝末年,政治腐化,權貴奢侈,守宰暴斂,賦役、兵役繁重,百姓紛紛逃亡或依附豪強。而長期戍守北邊的沃野等六鎮的將卒(多為拓跋部貴族及其成員或中原強宗子弟)因待遇驟降而不滿,遂於正光四年(523)爆發六鎮起義,關隴、河北各族紛紛起兵響應,北魏統治瀕臨崩潰。

  自北魏太和改製後,六鎮成為改革後曆史遺留下來的問題。拓跋鮮卑建國時,其所依靠的軍隊是以鮮卑人為主的部落兵,士兵身份很高,作戰勇猛。遷都洛陽後,部落兵發生分化,遷入河南者為羽林、虎賁,勳貴與士族同列;相反世守邊陲六鎮者則由“國之肺腑”逐步淪落為鎮戶、府戶,身分低下,由是引起六鎮軍民的普遍不滿。北魏末年,吏製敗壞,經濟衰退,六鎮遂成為各種社會問題的焦點。

  結果到了孝明帝孝昌元年(525年),六鎮爆發了武裝起事,昔日國之爪牙,今則成為反對北魏政權的“叛民”。北魏雖多次進兵鎮壓,但仍未將亂事平定,最後不得不依靠原六鎮所抵禦的柔然兵,才能把亂事鎮壓下去。

  可亂事雖平,但六鎮軍民的安置,又成為一個棘手的社會問題,由是亦引發日後葛榮領導的更大規模的河北起事……

  北鎮不設州郡,以鎮、戍領民,號為鎮民,主要是鮮卑拓跋部民,地位較高。隨著北魏疆域的擴大,強製漢族及其它族的大族豪強、部落酋帥徙邊。

  文成帝以後,又不斷發配囚犯戍邊,從此鎮民的地位日益下降。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政治、經濟中心南移,北鎮失去軍事上的重要地位。加以進入中原的包括拓跋在內的各族貴族加速漢化及封建化,而北鎮仍然保持著鮮卑化傾向,鎮民被稱為“府戶”,屬於軍府,世襲為兵,不準遷移。六鎮鮮卑和鮮卑化貴族與將士的待遇及升遷不如洛陽鮮卑貴族[2]。這種排斥鮮卑武人的政策在當時京城洛陽也能看到,以致造成在禁軍產生叛變。[3]北魏後期,北鎮鎮民中貧富差別加劇。軍鎮的統治者是主將、參僚和豪強,他們因不能充當廷官而對北魏政府不滿。被統治的廣大鎮民遭受主將、參僚和豪強的欺淩奴役,土地被剝,承擔著繁重的官、私力役,還被洛陽政府視為“北人”,受到歧視。北鎮鎮民中有不少人來自高車、山胡,他們和居住塞內的本族人保持聯係。山胡久居汾西和陝北。北魏時列入編戶的山胡承擔著租調徭役,不屬州郡的山胡仍由酋帥管轄,北魏政府常在他們中強征兵丁,有時強行遷徙。高車分為東西兩部,一直保留部落組織,居住在六鎮邊塞一帶,對北魏政府承擔兵役和貢納義務。

  北魏政府委任山胡、高車酋長為領民酋長或其它官職,統治未列編戶的本族人民。在改鎮為州的地方,酋豪成為地方大姓,受公府、州郡辟舉。所以他們和洛陽政府既存在矛盾﹐又具有利益上的一致……

  而王猛想要創立軍鎮的初衷是好的,武川鎮需要新的秩序,新的氣象,而不能和役學鎮那樣混亂不堪,坐地起價。

  畢竟王猛自己就是庶民百姓出身,但學識淵博,也最為了解百姓們最為渴望的一點——安定。

  誰能夠在最快時間內整合天下亂象,建立起新的秩序來,百姓們就支持誰,擁戴誰……

  所以,淩皓如果想在最快時間內樹立起武川鎮的秩序來,就必須建立起一支維持集鎮秩序的隊伍來。

  那麽,除了讓軍民一體之外,再無其他更快捷、更一勞永逸的辦法了。

  可這樣一來,軍民一體的問題也會隨之凸顯出來。

  首先,軍民融合的同時,也可能會造成軍隊擾民的問題,這還不算,萬一再出幾個心懷不軌的家夥們因為利益糾葛而鼓動鎮民起事,那就糟糕了,軍鎮起義的橋段很可能會在這個世界裏重新上演。

  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淩皓也隨即提出了六個要點:

  第一,控製鎮軍人數。

  六鎮起義之所以能夠造成那麽大的聲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每個軍鎮至少都有著十萬人左右及以上的軍民生活在軍鎮之中,六個軍鎮加起來足足就有幾十萬人之多,哪怕不是人人能打仗,但即便扣掉這其中的鎮民,六鎮湊一起也絕對有十五萬左右的可戰之兵……

  更不用提六鎮軍人當中各色人等都有,鮮卑、漢族甚至匈奴人都有,那打起仗來絕對是凶得很。

  所以,淩皓提出的最主要的這個問題首要的就是軍隊人數不能太多,但也不能太少,淩皓和王猛等人再三斟酌以後,才決定將鎮軍人數控製在八千人左右。

  這八千人乃是從洛邑流民當中精挑細選出來的青壯年男子,他們將擔負起武川鎮的防務工作,另外,他們也將享受到所有人都沒有的待遇:頓頓有肉。

  但是吃肉的前提是,得維持武川鎮的基本秩序,得完成每日的所有訓練,且小統領都至少應該有地鎖三重左右的實力。

  這八千人將被分為八支隊伍,交替換崗巡視武川鎮的各個地域範圍,一旦發現有鎮民糾紛,自然要第一時間阻止,另外,每日的負重二十公斤訓練必須要全部完成,否則就會被淘汰出去。

  這些訓練項目,淩皓都是按照後世的特種兵訓練來進行的:

  第一,早晨七點必須起床,在每人身上加上20公斤的重物繞著武川鎮地界來回跑上5公裏。

  第二,八點開始訓練掛勾梯上下300回。穿越30米鐵絲網來回300趟。

  第三:平舉著鐵戟棍棒,槍口用繩子吊著一塊青磚,一動不動地曬上一個時辰。

  第四:訓練騎射功夫半個時辰,之後練倒功(高高向後躍起15米,用背重重的砸向地麵)

  隻有完成了以上這些訓練的人,才能夠享受到頓頓有肉的待遇,否則就隻能被淘汰出局。

  這麽一來,誰要是敢偷懶,那麽等待著他們就隻能是被淘汰。

  而這個世界裏,吃肉的機會可是很少很少的,如果他們不想被淘汰掉的話,就必須拚盡全力完成這些訓練項目。

  當然,訓練過程之中肯定也不乏受傷的軍士,這個時候,醫護人員們也就該上場了。

  比如淩皓之前從奴隸子女當中挑選出來的人,他們會被授予和軍士同等的待遇,但同時他們也必須要學會如何在戰場中救助己方軍士。

  王猛還很清楚地記得,淩皓一開始讓華佗教他們的時候,這些少男少女們吐得稀裏嘩啦的,因為解剖學在這個時代實在是太過“驚世駭俗”,這讓平時隻接受過傳統醫術的少年們實在有些難以接受。

  但是很快地,他們逐漸適應了這種狀態,並且開始認真思索其中的可行性,另外,這些醫護人員同樣也是需要進行訓練的,隻不過他們的訓練量隻有武川鎮軍的一半,女醫護隻需要負重五公斤即可。

  反正有華佗這位最可靠的老師來言傳身教,想來他們熟練掌握人體科學與這個世界裏的傳統醫術並不是什麽難題。

  第二,改變軍隊模式。

  淩皓深知,如果武川鎮軍隻是用於維持秩序這麽簡單的話,那這支軍隊似乎就有些大材小用了,嚴格訓練固然是一方麵,另一方麵,軍隊的訓練必然也要伴隨著實戰演練,不然訓練得再多,也還是新兵蛋子。

  所以,淩皓想出了以下辦法,除了日常訓練以外,每個星期還會額外舉行一次實戰演練,八支鎮軍將分為八支分隊,每支分隊一千人,軍士們將手持木棍,木劍,木盾,木槍,依托不同的陣型來互相對峙,這樣一方麵能夠增加軍隊的靈活性和配合,另一方麵,也能剔除掉其中的某些“個人英雄主義”者。

  第三,明確賞罰規則。

  如果武川鎮將來受到敵人的嚴厲打擊,鎮軍軍士每殺敵方一人,便可根據殺敵數來領取相應的賞賜,如果是在人數懸殊較大時,團隊配合擊殺敵軍,賞賜還會翻幾倍。

  除了賞賜以外,鎮軍的每位軍士都能得到一百錢的特別補貼,萬一陣亡了,他們的家人也會獲得一筆不小的補償,而他們本人也將作為守衛過武川鎮的英雄人物被記錄在武川鎮英雄紀念碑上,讓武川鎮的鎮民們永遠記住他們。

  另外,醫護人員每救助一個軍士,也同樣可以獲得賞賜,隻不過比軍士的賞賜要低一等而已。

  有賞就有罰,違背軍隊紀律的懲罰也是極為嚴苛的,輕則俯臥撐,引體向上五百個,重則二十軍棍,嚴重違反紀律的軍士可以先斬後奏。

  這個世界的軍棍可不想電視劇那樣長,說是軍棍,其實也就是大號的棒槌,這二十下大棒槌砸下去,身體素質差一點的恐怕就要當場去世了,哪裏還能像電視劇裏那樣打了幾十上百軍棍,過了幾天又可以活蹦亂跳了。

  第四,強調軍隊紀律。

  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聽軍官的指揮,而不是一個人衝上去跟別人硬剛,那樣不僅殺不死敵人,還會把自己的命也搭上,所以,軍隊之間的紀律性和一致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所以淩皓就照搬了後世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條款來嚴格要求武川鎮軍的全體將士們必須遵守

  所謂三大紀律便是指: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拿百姓一錢一糧,一切繳獲要歸公,戰後由軍將來統一分配。

  所謂八項注意便是:說話要和氣;買賣做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償;不打人罵人;不損壞莊稼;不調戲婦女;不虐待俘虜。

  一支強大的軍隊,往往必須要有著足夠強大的紀律來約束,不然就是散兵遊勇,烏合之眾。

  第五,提升軍隊文化。

  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如果軍隊隻會服從命令,而不懂得利用天時地利加人和的戰術思想來扭轉乾坤,那這支軍隊遲早也要被消滅掉。

  淩皓當然不想讓軍隊裏出現“學習?學個屁!”這樣的現象,不說文武雙全,但基本的識文斷字還是要懂的,雖然考慮到這個時代的識字水平有限,不過在淩府的大力支持之下,如今的武川鎮軍裏人人都能懂一些基礎的文字知識,也能夠寫出一些基本的文書來傳遞信息……

  第六,強化軍民關係。

  除了上述的那些紀律以外,軍民一體的生活關係也必須要得到係統化的教導,要讓軍士們明白,隻有他們自己做到了秋毫無犯,百姓們才會去擁戴他們,支持他們。

  所以,淩皓要求,軍士們結束了每天的訓練項目之後,便要迅速組成巡視組,巡查武川鎮的各類情況,在必要的時候,軍士還必須學會製作簡單的鐵質武器和防護裝備,也要時時注意鎮民之間的變化和矛盾,如此,才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軍士。

  等到王猛趕到北鎮訓練場時,蘇烈正在最前方領跑,一邊領跑一邊還高喊著:“快快快,你們中午的肉都白吃了嗎?腳步都給我放快點!”

  這蘇烈,平時看著文質彬彬的,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結果訓練軍士們的時候卻像個暴脾氣的老師一樣,碰見敢不聽自己命令的,敢和自己頂嘴的直接體罰伺候。

  聽說原本有幾個地鎖三重的兵仗著自己實力強大,完成訓練之後搶別的軍士們碗裏的肉吃,蘇烈就把他們幾個人叫到自己跟前好好“教育”了一頓,現在一個個看見蘇烈就跟老鼠見了貓一樣,不知道多老實。

  “這蘇烈,練兵統兵都是一把好手啊,公子真是有先見之明啊。”王猛不禁感慨了一句。

  “誒,王先生,您還別說,蘇大哥自從開始帶這群兵以後就跟變了個人一樣,平時就用兵書上的辦法教導他們,現在別提有多老實了。”

  “嗯,公子不也說過了嗎?一支軍隊是否強大,不僅僅是軍隊本身的問題,除此之外,軍隊還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