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奴籍群體
作者:冰心刹影      更新:2020-05-10 21:30      字數:3193
  裴旻做了玄真觀的道長,他自己本身就是個大高手,做了道長之後,這武川鎮裏除了武川鎮軍,誰也不敢得罪,他按照淩皓的指示,借助道觀作為掩護,暗地裏將洛邑城中的流民子女和奴隸子女們集結起來,給出了極為優厚的條件待遇,而他們隻需要做一件事兒,就是將來在淩皓需要攻占洛邑時為淩皓提供便利就足夠了。

  而反觀淩皓開出來的待遇,簡直前所未有,驚世駭俗。

  第一,加入道觀的男女,都能免除前三年的稅務,可以自由出入武川鎮的任何地方。

  第二,他們的家人可以獲得在武川鎮的土地經營權,隻要是在武川鎮的地域範圍之內,他們的家人想做什麽買賣都可以。

  第三,奴隸的子女加入道觀之後,淩府會盡一切努力將他們的奴籍消去,讓他們踏入庶民百姓這一普遍階級。

  說起古代的戶籍製度,真是讓淩皓感到一陣頭大。

  一般來說,戶籍分為四等。

  第一等是貴籍,一般以世家大族為籍,第二等是良籍,便是普通的老百姓,第三種是商籍,顧名思義便是行商之人,第四等是奴籍,就是奴隸身份,一旦賣身可能就是一輩子的奴籍,除非主家開恩,舍得給官府一大筆錢,第五等便是賤籍,這賤戶籍便是那些妓子,戲子h之類的這等人。

  賤籍又稱賤民,是指不屬於士、農、工、商四民之列的,神州古代的法定社會等級。賤民是等級社會中社會地位世代低於普通人甚至於奴隸的特殊階層,一般不能和普通民眾通婚,在很多朝代裏,賤民和奴隸製度有關。

  賤籍製度自古已有,沿襲千年,直到清朝雍正年間才廢除。

  賤籍世代相傳,不得改變,賤籍社會地位最低,不得參加科舉,不能做官,從事當時社會所謂的“賤業”,備受社會歧視。

  主要有浙江惰民、陝西樂籍、北京山西等省樂戶、廣東疍(dan)戶、浙江九姓漁船、安徽的伴當、世仆、江蘇丐戶等。

  賤籍分布於古代神州各地,地位較奴籍還要低一等,浙江惰民、陝西樂籍、北京樂戶、廣東疍戶、紹興的“惰民”等。賤籍的產生大致分為兩種:一是曆史遺留、二是生活環境。前者大多本是達官貴人,因政治問題遭到迫害,禍及子孫後代。

  紹興的“惰民”,相傳是宋、元罪人的後代。陝西樂籍、北京樂戶是堅決擁護建文帝的官員的後代,朱棣登基後將他們的妻女,罰入教坊司,充當官妓,陪酒賣銀,受盡淩辱。陸地居住的廣東人,將居船的疍戶視為賤民。還有安徽的伴當、世仆,其地位比樂戶、疍戶更為悲慘。

  賤籍製度自古便有,至清朝雍正年間才廢除。雍正認為,這是相沿之惡習,應開豁為良。下聖旨令各地督撫查明具奏,廢除賤籍。上百萬地位極度低下的賤民,重歸良民。在這方麵雍正不得不說做得非常到位。

  這個高武世界裏還沒有賤籍出現,但奴籍已經有了,而且這個奴籍群體可以說是人山人海。

  即便淩皓開出了如此優厚的條件,玄真觀裏也隻有區區三百人左右,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還是奴隸製度的鍋。

  古代最典型的奴隸製是古羅馬,此外,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希臘、戰國以前的中國,南北戰爭以前的美國南方,以及以前一些英國、法國、俄羅斯帝國的殖民地都是屬於奴隸製的範疇。

  中國奴隸製是從夏朝開始,曆經商朝、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奴隸製已經逐步消亡,到秦朝、漢朝奴隸製徹底被封建製度所代替。

  夏、商、周時代,奴隸多產生於戰爭,從敵方俘虜成為奴隸,也有因犯罪而被貶為奴隸的,有官奴和私屬之分。

  由於在中國古代,農業、工業生產都是以自耕農和自由手工業者為主,奴隸在經濟生活中並沒有大量使用,所以有人認為:在中國不存在所謂奴隸社會……

  不過這種看法明顯太過想當然,實際上,神州古代的奴隸製度隻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隱藏起來了而已。

  但其實早在明初﹐奴仆製度在政府的保護下就有所發展。奴仆主要由官賜奴和官奴所構成。如明太祖賜李善長卒百二十人為奴軍﹐後賜以鐵冊﹐又謂鐵冊軍(邊地軍隊中的家丁與鐵冊軍差不多)﹔又如涼國公藍玉有家奴數百。永樂時﹐凡從建文不附燕兵者多被殺﹐被害者的親屬全淪為樂戶﹐編入奴籍。嘉靖以後﹐江南經濟發達﹐富戶尤多﹐破產農民和手工業者賣身為私奴者日益增多。有的富戶蓄奴多達一兩千人。凡此類奴仆都立有賣身契約﹐子孫累世不得脫籍。江北奴仆係由縉紳雇募﹐河南﹑山東等省都有蓄奴之風,但數量少於江南。萬曆﹑天啟以後﹐在各地農民起義的影響下﹐奴仆開始起而反抗主人。明末清初,奴變遍及湖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地。明末農民戰爭中﹐奴仆乘勢暴動﹐江西永新等地﹐奴仆占據主家田產﹐散發主家糧食﹐並捆其主人﹐斥問“奈何以奴呼我?”他們所提出的“鏟主仆﹑貴賤、貧富而平之”的口號﹐直指封建的人身壓迫關係。江蘇嘉定等地的奴仆操戈索契(賣身契文)﹐踞坐索身契者數萬餘人﹐聲勢浩大。有的地區奴仆有自己的組織﹐如湖北麻城有“裏仁會”﹑江蘇太倉有“烏龍會”﹐金壇等地有“削鼻班”等。清軍入關以後﹐隨著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織在一起﹐奴變延及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東地區﹐索契鬥爭尤為激烈……

  而到了清代康熙初年時期﹐在奴仆鬥爭的不斷打擊之下﹐富戶不敢蓄奴。

  雍正年間﹐清政府被迫廢除樂戶奴籍﹐並解除徽州(今安徽歙縣)﹑寧國﹑池州(今安徽貴池)三府世仆奴籍﹐江蘇常熟的賤民也取得良民地位。這些都是奴仆不斷鬥爭的結果……

  同樣,這個高武世界裏的奴籍也有官屬和私屬之分,試問王公貴族們,誰家裏是不需要仆役伺候的?

  所以,這個高武世界裏依然保留了一部分奴隸製度,隻不過有了從屬之分而已。

  跟隨王公貴族們隨身伺候的那叫公屬仆役,他們還可能自由一點,若是主人開恩,他們就能脫離苦海,成為普通的庶民百姓,而私屬仆役就不同了,他們的一切都是由主家來決定的,即便主家讓他們在大庭廣眾之下自盡,他們也不能拒絕,隻能血濺當場……

  這就讓他們的處境變得非常特殊,一方麵王公貴族需要他們幫自己幹活,伺候自己,另一方麵,他們又不被當做人看,而是被當做私有財產來看待的。

  聽說這個世界裏還有貴族互相攀比誰家奴隸更多的,淩皓聽了隻是連連搖頭。

  奴隸製度,必須終結掉。

  雖然在古代,搞人人平等是不可能的,但減少一個特殊階級,淩皓覺得很有必要。

  奴隸也是人,他們也有屬於自己的尊嚴與喜怒哀樂,如果奴隸隻是被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工具,那隻能說明這個奴隸不想去反抗。

  而現狀也確實就是這樣,奴隸沒有反抗的勇氣,他們的子女也永遠都是奴隸……

  能有三百人,淩皓覺得很不錯了,說明還是有人對自己身為奴隸感到不公平的。

  所以,當他得知了這個消息以後,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替他們改籍,把這三百個家庭從奴隸階級中解脫出來。

  現在,他們全都是享受著庶民百姓待遇的“國人”身份,總要比先前好得多了。

  奴隸如果被殺,是不需要負任何責任的,而國人如果被殺,那即便是王公貴族,也要進行賠償。

  雖然賠償的代價並不是很高,但以國人身份死去,總還是能夠讓家人獲得一點小小補償的。

  比如賠幾頭牛什麽的。

  既然淩皓願意在他們身上花費資源,裴旻自然也樂意教他們。

  識文斷字,劍術習武,禮樂騎射……裴旻把自己會的全都教給了這些不過十五六歲的少男少女們。

  而這些孩子們都很刻苦地學習著,這曾經對他們來說是一種遙不可及的事情,但現在,他們有了全新的保障,他們可以過上以往可望而不可即的安寧生活。

  隻要,他們忠於自己,忠於武川鎮,忠於淩府,那就沒有人能夠打破他們現在的和諧生活。

  淩皓要做的,就是點燃所有奴隸們心中的怒火與怨恨,這個世界裏可不講人權,奴隸說殺就殺了,死得毫無尊嚴,毫無價值。

  如果自己能夠煽動起奴籍群體的反抗心理,然後化為己用……那將會是一股多麽可怕的力量?

  淩皓很清楚自己這麽做會有什麽樣的結果出現,可他不在乎這些,隻要現在的這些投資對他自己這方有足夠的利益,那麽他即便是卑鄙無恥手段下作一點那又如何呢?

  隻要最後自己能贏,那就沒人敢說自己卑鄙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