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試點,玄真觀
作者:冰心刹影      更新:2020-05-10 21:30      字數:2670
  看完了太學堂,王猛又轉向了武川鎮的西北角落,那裏坐落著一座道觀,名叫“玄真觀”。

  這玄真觀自從建成起,便吸納了一部分教眾,教習百姓們“順其自然”的處事方式,也順便教習一些養生的法門供人們參悟。

  當然,也有眼尖的好事者衝著道觀裏那些年輕漂亮的小道姑們而來,企圖占一占便宜……

  不過這些人最後都被揍了一頓趕了出去,從此再不敢來這裏。

  至於為什麽,那自然是因為從道長到道姑,乃至一個跑腿的雜役,都有著不下地鎖五重的實力,自然沒多少人敢再有這樣那樣的猥瑣想法。

  淩皓其實是準備借助這個世界的道家思想,來提前人工創立出道教來的。

  至於為什麽會選擇是道教,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它是神州土生土長的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

  道教在古代神州的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鬥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曆史。道教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將道對“道”之信仰的人格化體現。

  一般來說,道教起源於方仙道,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神州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後世的現代世界當中也有積極發展地位。

  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但一直因為沒有一個係統的宗教體係而不受待見。

  道教則是把原為道德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後期才有教團產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師道奉老子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時道教宗教形式逐漸完善。

  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為大道元闕聖祖太上玄元皇帝。

  道教以“道”作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萬物的本源。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道教是與儒學和佛教一起的一種占據著主導地位的理論學說和尋求有關實踐成為神仙的方法。

  後世學術界所定義的道教,是指在神州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和民間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經》等為修仙境界經典非修真主要經典,追求修煉成為神仙的一種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借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老子李耳把“道”作為宇宙本體、萬物規律,是超越時空的神秘存在,以“道”為基點建立道教的神學理論體係;老莊的神秘主義和養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為道教的核心信仰。注重修煉養生,老子、莊子先後提出的清靜無為、見素抱樸、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教徒們所繼承發揚。

  而到了戰國中期的齊國,逐漸開始興盛起了尊崇黃帝和老子的黃老道教,西漢前期的統治者也比較推崇無為而治的黃老之學,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而到了漢武帝時,罷百家尊儒術,百家爭鳴之局麵成為過去式,黃老學說便逐漸走向了民間,與方仙道合流成為黃老道,由政治信仰逐步轉變為宗教團體。

  孔孟的儒家思想被道教所兼容,構成宗教倫理道德的主體;墨家尊天明鬼、兼愛互助和科技方術等思想與內容,被道教所涵蓋;《易經》是道士的基本經典,易學理論滲透到神學哲學、符籙丹道和齋醮科儀各方麵;先秦道士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說,也為道教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兩漢時期黃老道教的《太平經》則宣揚氣化天地、天人合一、天道承負、樂生好善,以“太平世道”為目標。東漢丹鼎道派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將易學、黃老、火候三者參合,總結發展了道教的養生煉丹術。

  而到了魏晉時期,道教逐步分化為士族丹鼎道教和民間符水道教。茅山道人葛洪將道教的神仙方術和儒家綱常名教相結合,構建了一套長生成仙體係,為士族丹鼎道教奠定了理論基礎。老莊玄學盛行,促進了道教理論的發展。

  公元364年,上清祖師楊羲得南嶽夫人魏華存授予《上清大洞真經》等天書玉冊,傳承上清派;同時期,葛巢甫傳承靈寶派,以傳授洞玄靈寶部經而得名。民間仍然傳播著通俗的道教,巴蜀地區五鬥米道繼續發展,李特、李雄領導的流民起義得到天師道首領範長生的支持;江南地區流行帛家道、李家道和杜子恭的天師道。

  北魏太武帝時期,封建史上第一位被皇帝承認的的天師——寇謙之,稱奉太上老君之命,以去除“三張偽法”(張陵、張衡、張魯)和禮教為原則對北朝道教進行改造,道教成為北魏國教,所以北朝曆代皇帝都得臨壇受道家法籙,老氏之教大行於天下;南朝宋文帝時期,上清派傳人陸修靜吸收儒家、佛教儀式對南天師道進行改造。寇謙之和陸修靜的改革,使道教教規教戒、齋醮儀範基本定型,各種規章製度全麵係統。南朝梁時期,茅山大宗師陶弘景繼續充實道教的神仙學說和修煉理論,構建了道教神仙譜係,廣大了茅山上清派,使之成為傳承至今的道門正統……

  但淩皓也深知,道教在曆史上就是因為派係眾多,又各自不和,才逐漸被儒教和佛教所壓製的。

  更何況,曆史上還有不少野心家打著道教的旗號行謀逆之事,像漢末的太平道首領張角,五鬥米道的孫泰、孫恩等,都是打著道教旗號裝神弄鬼,蠱惑人心的不軌分子。

  這就進一步地放大了道教的不利性,以至於對於古代帝王而言,道教之所以還存在,是因為道教的養生與煉丹之術極為發達,可以讓他們“長生不老,永葆青春”……

  但淩皓覺得,道教還是有必要弄出來的,隻不過教義、宗教結構、宗教主旨得好好改一改,最好是不要跟七國的政治扯上任何關係。

  讓道教保持在一個不脫離諸子百家學說的範疇,成為一個道家理論的附屬品,這就算是在可控範圍之內了。

  其次,這煉丹什麽的亂七八糟的“法門”還是直接去掉比較好,這倒不是淩皓不想“長生不老”,他隻是很清楚,道教的方法隻能養生,不能永生。

  雖然不能讓人“長生不老”,但道家的養生方法是可以讓人延年益壽的,普通人聽一聽道觀的講學,活個六七十歲,七八十歲什麽的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這是淩皓重點強調的問題,果然,果然,這個口號打出去以後,頓時就引起了一陣反響,還有人甚至主動要求加入道觀之中傳播“道義之本”的。

  當然,淩皓所人工創立的這個道教,目前還隻是出於初級階段,充其量就是試點,但即便隻是個試點,也足夠讓武川鎮的這些居民們感覺到新奇好奇了。

  但是,一聽說加入道觀以後,就必須得禁欲,這就讓不少人打了退堂鼓。

  也有些人知道這道觀裏的男男女女全都是高手,跑來挑戰,結果無一例外地全部落敗了。

  因為玄真觀的道長是,裴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