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徐榮,麴義
作者:冰心刹影      更新:2020-05-10 21:30      字數:3848
  最快更新戰國千年之女帝天下最新章節。

  如此這般三管齊下,在王猛的運籌帷幄之下,原本無人問津的伊水東山地區開辦起了太學和地方各級學校,招收流民的子女們入學,並私下裏聘任學者執教,並強調公卿以下子女入學還可獲得額外獎勵。

  王猛自己更是每日親臨太學一次,考問諸生經義,品評優劣,並與博士等教官講論學問,以督察學校教育,擴大號召力和影響力。

  這樣一來,先秦諸子百家各自的傳統文化自然就會在這東山地區得到發揚和振興,而為淩府後備隊伍的培養工作也就逐漸走上了正規化。

  “唉,可惜淩公子是見不到這一幕了,王某有點遺憾呐。”王猛此刻歎息一聲。

  他一身所學,就是期望有個識貨的買家看上他,但好些人一看到摳虱子時放蕩不羈的表現,都是嗤之以鼻的居多。

  這也難怪,傳聞王猛自幼因家貧如洗,為了糊口,王猛年紀輕輕便以販賣畚箕為業。

  正好有一回,王猛遠到洛陽賣貨,碰到一個要出高價買畚箕的人,那人說是身上沒帶錢,請王猛跟他到家裏拿錢。王猛跟著那人走,結果走進深山,被帶到一位須發皓然、侍者環立的老翁麵前。王猛向老翁揖拜,老翁連忙說:“王公,您怎麽好拜我呀!”於是,老翁給了王猛十倍於常價的買畚箕錢,並派人送行。王猛出山回頭細看,才認出這裏原來是中嶽嵩山。

  少年王猛雖然身在泥途,卻已被獨具慧眼的有識之士發現了。那位老翁大概是個留心訪察濟世奇才而又有先見之明的隱士,就像張良當年遇到的黃石公一類人物。

  王猛在兵荒馬亂中,觀風雲變幻;手不釋卷,刻苦學習,廣泛汲取各種知識,特別是軍事科學知識。逐漸長成起來,為人謹嚴莊重,深沉剛毅,胸懷大誌,氣度非凡。曾經出遊後趙國都鄴城(今河北臨漳縣),達官貴人們瞧不起他,唯獨一個“有知人之鑒”的徐統“見而奇之”。徐統在後趙時官至侍中,召請他為功曹。王猛遁而不應,隱居於西嶽華山,期待明主的出現,靜候風雲之變而後動……

  而在這個世界裏,王猛雖然沒有這樣的傳說,但因為淩皓一上來便將他敬若上賓,一身才學也終於得以在此間施展開來,終究是沒有辜負淩皓的期望和賞識的。

  “王先生大可放心,洛邑學宮雖製度森嚴,但每月總還是會有幾天空閑時間的,公子要是知道了王先生做得這麽好,也肯定會回來看看的。”燕南天一手拿著酒樽,一手拿著烤豬腿,別提有多豪邁了。

  “王某能有今日之獲,固然是因為公子的賞識,但也離不開諸位的鼎力相助啊,王某平日滴酒不沾,這便以水代酒,敬諸位一杯!”王猛站起身來,端起自己這杯已經事先調好的茉莉蜜茶敬了在場所有人一杯。

  世界上茉莉花的品種多達兩百種之多,而古代中國的茉莉花大約分三種:單瓣,雙瓣及多瓣。其中雙瓣茉莉花朵潔白豐腴,花香醇厚,吐香悠久綿長,最適宜窖製茶葉。茉莉采摘的時候也特別重要,因為茉莉吐香的過程,是從午後三點含苞待放到淩晨時候完全綻放的這一過程,大約12小時,花香吐露貽盡。

  茉莉花在印度和玫瑰一樣非常受人喜愛。而在中國古代,其優雅甜美的花香更被視為女人感性的象征。6月盛開的小白花帶有濃鬱的花香,衝泡而成的茶也因此很受歡迎。其濃鬱的香味有點類似玫瑰,讓人隻是聞到香味就會覺得心情舒暢,在沮喪、失去自信時飲用,也有提振精神的效果。此處,對於女性的生理、生殖機能也有幫助。很早以前就有人把茉莉花茶與其他茶混合飲用,尤其是與紅花或烏龍茶很相配。

  茉莉花的香氣可安定情緒,除口臭,調節內分泌,潤澤膚色,對於月經失調有相當療效。香氣可以增強機體應付複雜環境的能力,消除精神疲勞,心情緊張等。

  中國曆來文人雅士都盛讚茉莉花的香氣:“雖無豔態驚群卻有清,香壓九秋”,“月桂荔枝樹上,人行茉莉香中”,“一卉能令一室香,炎天尤覺玉肌涼”,”香從清夢回覺時,花向美人頭上開“,”他年我若修化史,列為人間第一香“,可見古人對茉莉花的偏愛不是偶然的。

  而王猛就很喜歡這用茉莉花泡製的茶水,再加上一點點蜂蜜,嗯……美滋滋啊。

  “王先生客氣了,我等日後還要仰仗王先生呢。”

  “哈哈,公子得了王先生,就像那河塘中的魚兒得了水一般。”

  “誒,公子先前不也說了?那叫如魚得水,怎麽這麽快就忘了?”

  “唉,公子與夫人皆在洛邑學宮之中求學,也沒人給我等講那些有趣的故事了,我好想知道那孫仲謀,後麵到底有沒有答應跟雲嵐宗的聯姻大事啊……”

  “公子夫人臨走之前,不還留下了不少詩書與武學秘法嗎?公子夫人可都有言在先,讓我等別光顧著練武,兵書和詩書也不能落下。”

  “哎呀,定方你又來了,咱們都是被公子救過命的人,怎會不知這等道理?你瞧著吧,過幾日我的文試定能順利通過!”

  “哈哈,麴義老弟又在吹牛了,你這都在太學參加過幾次文試了,也沒見你通過啊。”

  “徐榮,你也別給我耍貧嘴,你之前文試武試雖然成績優異,但我怎麽聽說,你和那太學裏的幾個女學員們有些曖昧不清的關係啊?”名喚麴義的年輕食客倒也不怕什麽,直接就當著大庭廣眾之下就說出來了。

  “哼,那是因為我帥啊,人家小姑娘就喜歡咱這俊俏的。”這名叫徐榮的年輕食客也不甘示弱,立馬就把麴義的話給頂了回去。

  “唉……這兩個家夥,每次聚在一起時總要互相調侃一下,倒像是兩個冤家在鬥嘴。”裴旻放下酒杯,頗為無奈地搖了搖頭。

  “哈哈,年輕人活躍一些也很正常啊,我們淩府之上一直都是這般熱鬧的,這府上啊,也就隻有公子夫人才能鎮得住他們啦。”華佗夾了幾顆炒蠶豆放進嘴裏。

  單瑛隻安靜地看著徐榮和麴義兩個家夥在這兒耍寶,也不阻攔,本來還有些沉悶的宴席,這下子倒是變得熱鬧了起來。

  夫君到底是從哪兒來找來這麽兩個活寶的啊?

  其實,這兩個人原本不是這樣的性格,隻不過在淩府之中比較自由,所以才造就了兩個這般互相調侃的性格。

  原本曆史上,這兩個人都是猛人,可惜死得太早……

  徐榮(?-192年),玄菟人(一說為遼東襄平人,《公孫度傳》中說公孫度本遼東襄平人,遷居玄菟,為同郡徐榮所舉,任遼東太守。同郡當是同“玄菟”郡),東漢末年將領。本為中郎將,曾向董卓推舉同郡出身的公孫度出任遼東太守。於汴水之戰中擊敗曹操的獨立追擊軍,以及在梁東之戰中擊敗孫堅的部隊。在董卓死後,受司徒王允的命令與李傕、郭汜交戰,因部將胡軫投降,寡不敵眾,於新豐之戰被擊敗,戰死在亂軍之中。

  徐榮可是東漢末年早期的優秀統帥,曾經打敗過曹操和孫堅,他和遼東太守公孫度是老鄉。

  在《三國演義》裏,徐榮是一個被夏侯惇交馬數回,斬於馬下的三流將領,但演義和曆史往往是有出入的。

  但是曆史上的徐榮,可謂是一位名動一時的猛人。他的戰績足以令人瞠目結舌。關於他的文獻記載雖然很少,卻足以令他擠身漢末三國一線大將的行列之中。

  資治通鑒卷五十九中載曰:“舉義兵以誅暴亂,大眾已合,諸君何疑!向使董卓倚王室,據舊京,東向以臨天下,雖以無道行之,猶足為患。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遂引兵西,將據成皋,張邈遣將衛茲分兵隨之。進至滎陽汴水,遇卓將玄菟徐榮,與戰,操兵敗,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從弟洪以馬與操,操不受。洪曰:“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遂步從操,夜遁去。榮見操所將兵少,力戰盡日,謂酸棗未易攻也,亦引兵還。

  後漢書董卓傳載:長沙太守孫堅亦率豫州諸群兵討卓。卓先遣將徐榮、李蒙四出虜掠。榮遇堅於梁,與戰破堅,生禽潁川太守李旻,烹之。

  徐榮可以正麵擊破孫堅,並順便生擒和烹殺了一個太守,足見其勇猛果斷,殺伐決絕。

  麴義(又叫曲義、鞠義),生卒年不詳,是東漢末年軍閥袁紹部下的將領,能征善戰,屢建戰功,早年在涼州,精通羌人戰法,率領著袁紹的精銳部隊。在界橋之戰,以八百兵大破公孫瓚兩萬步兵和一萬騎兵。

  後來,由於自恃功高而驕縱不軌,被袁紹所殺。

  同樣也是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麴義於小說的第七回《袁紹磐河戰公孫孫堅跨江擊劉表》登場,袁紹、公孫瓚兩軍在磐河對峙,袁紹令麴義引八百弓手,步兵一萬五千,列於陣中,自引馬步軍於後接應。公孫瓚遣大將嚴綱為先鋒,鼓噪前來,麴義軍亂箭齊發,麴義拍馬舞刀,斬嚴綱於馬下,直殺過界橋,擊敗公孫瓚,斬將奪旗,複引軍衝公孫瓚後軍,正撞著趙雲,戰不數合,被趙雲一槍刺於馬下……

  羅貫中替蜀漢人物代打優秀戰績,名不虛傳。

  實際上,麴義是個曾經帶著八百人破公孫瓚數萬大軍的猛人……

  《三國誌》載:袁紹至河內,楊與紹合,複與匈奴單於於夫羅屯漳水。單於欲叛,紹、楊不從。單於執楊與俱去,紹使將麴義追擊於鄴南,破之。

  《英雄記》載:紹自往征瓚,合戰於界橋南二十裏。瓚步兵二萬餘人為方陣,騎為兩翼,左右各五千餘匹,白馬義從為中堅,亦分作兩校,左射右,右射左,旌旗鎧甲,光照天地。紹令麹義以八百兵為先登,強弩千張夾承之,紹自以步兵數萬結陣於後。義久在涼州,曉習羌鬥,兵皆驍銳。瓚見其兵少,便放騎欲陵蹈之。義兵皆伏楯下不動,未至數十步,乃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強弩雷發,所中必倒,臨陣斬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甲首千餘級。瓚軍敗績,步騎奔走,不複還營。義追至界橋;瓚殿兵還戰橋上,義複破之,遂到瓚營,拔其牙門,營中餘眾皆複散走。

  由此可見,這兩人將來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盡管他們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而在曆史上早早凋零,但契約書的優點也在於此,在抽取到人物卡以後,契約者便可以根據人物的生平事跡來重新設定人物性格與思想覺悟,直到契約者滿意了方可。

  最快更新戰國千年之女帝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