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一切都是為了人類踏入星際時代!
作者:隱身蠍子      更新:2020-05-10 20:57      字數:2154
  平日裏的各種什麽常規的紫外線消殺、臭氧消殺之類的就不說了,實驗室的病毒控製係統中還有各種藥物消殺的方案存在。

  而最極端的一個措施就是直接發動實驗室的自毀程序,如果觸發了這個程序,整個實驗室內部的自毀係統將會在所有的研究人員撤離之後直接用超過1500攝氏度的高溫進行長達10分鍾的無死角燃燒!

  沒有任何病毒或者是微生物能夠在這種高溫下受得了這麽長時間的燃燒的,目前人類有記錄能耐高溫的細菌最高記錄也就是200攝氏度,而就算是生命力最強的水熊蟲也隻不過能在151攝氏度的溫度下存活2分鍾而已!

  至於為什麽起源不會在研究人員還在的時候就啟動這樣的程序,就跟《生化危機》裏的紅後那樣,為了保證病毒不泄露到外界,直接就封死了整個實驗室,連研究人員都一並消殺了,主要還是在設計上就避免了出現這樣的情況。

  因為公司設計的bsl-5實驗室比bsl-4實驗室更高級更安全的地方就在於核心不同,整個實驗室是被分成了高危區域和低風險區域兩個獨立的區域的。

  而在高危區域工作的全部都是機器人實驗室專門定製的二代智能機器人,研究人員都是通過操作這些機器人來進行那些高危實驗的,這樣的實驗當然風險就降到最低了。

  所以就算是出現了變異病毒和變異微生物泄露的情況,處於低風險區域的研究人員也有足夠的時間經過嚴格的消殺程序以後進行撤離的。

  而等他們撤離以後,起源才會徹底的封閉整個實驗室,啟動自毀係統,保證任何病毒都不會外泄,因為整個bsl-5實驗室就跟劉賀龍提交的生態圈實驗室一樣,都是采用了雙層的全封閉設計。

  就算是初期發現了病毒泄露了,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它們也是絕對沒有辦法衝破這樣的防禦層的。

  而之所以知道這些研究的危險性卻還要進行研究,為的還是人類的未來,人類想要真正的進入到星際移民時代,這些研究都是必須要做的!

  因為人類的生命實在是太脆弱了,就算是雷天唐現在的身體素質研究強大到了普通人類的10倍了,在誇父的模擬計算中,實驗室中變異過的病毒和微生物有很多種他這樣的身體素質也抵擋不住的,更不用說普通人了。

  公司未來的太空計劃中,短期任務中就包含登陸月球、火星和小行星等登陸任務,在這些任務中要求宇航員必須乘坐宇宙飛船在太空中長時間地進行空間飛行。

  為了使這些龐大的太空工程能夠安全的進行下去,公司的科學家們開始往微觀方向思考,他們將目標鎖定在了小小的細菌和微生物上。

  因為根據他們之前在實驗室中的實驗和在空間站實驗倉中進行的相關實驗研究表明:宇宙中各種強烈的射線作用,足以使某些細菌和微生物基因出現異常突變,並且表達出更強的毒性!

  而這些變異的細菌和微生物對未來長時間空間飛行的宇航員而言,將是非常致命的,人類到現在連很多沒有變異的病毒和微生物都沒有辦法治療和防護呢,更不用說這些致命性更高的家夥了!

  在宇宙空間中長時間的飛行,對人類而言不僅僅需要一係列的生命維持設備,更重要的是能保持身體的健康,例如按照之前的飛船技術飛往火星的話,那長達一年的火星飛行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各種未知的情況都可能發生。

  如果宇航員在太空中生病了該怎麽辦,例如沙門氏菌這類微生物在微重力環境下可能變得更致命,而微重力環境可以改變微生物的活動習性,可能使地球上的治療方法實效,所以這些都是未來人類空間飛行所麵臨的重大未知因素。

  而且在長時間的空間飛行中如果出現了變異的傳染性疾病的問題,那對整個飛船內的宇航員都是一種非常可怕的事情!

  還有就是微生物對宇航活動的影響,宇宙飛船在太空中飛行的時候和未來的殖民地前進基地中,我們就像一個密封的罐頭,是一個完全封閉的體係。

  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必須對這些可能對我們人類生存產生影響的細菌群有個非常詳細的了解,並且進行全麵的空間研究,無論是對人體有利或者有害的細菌都非常重要。

  在過去的十年間,通過對太空中微生物的研究表明:微生物在太空中常表現出奇異的行為,有些微生物群落可以變得非常龐大,有些則增長緩慢,還有些微生物形狀出現變化,或者出現能強烈對抗生素的抵抗力,使抗生素失效。

  但是研究人員目前還不能確定微重力環境會導致何種細菌演變出極強的致病能力,但是這種變異的可能性已經發現了,而這個正是研究人員所擔心的。

  就拿實驗室這邊將沙門氏菌送上南天門空間站進行試驗這件事來說吧,經過實驗觀察,在太空中培養起來的沙門氏菌對小白鼠的感染能力比地麵上實驗室中的要高出三倍。

  這是因為太空輻射或者空間環境改變了沙門氏菌的基因,突變後的基因表達出的更強的毒性。而宇航員在微重力環境中抵抗力並不強,這增加的毒性令人不安。

  還有一個研究小組的一篇身為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病原體之間在空間環境下存在相互作用,也會變得更加致命。

  比如他們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空間環境對另一個細菌(呼吸道綠膿杆菌)產生的影響出現遺傳特征,這個現象在部分沙門氏菌中也有發現,突變的基因能在繁殖後繼續表達,但是研究人員還未確認綠膿杆菌的空間環境中會變得致命。

  當然了研究人員也發現,處於太空中的微生物也有助於人類發展的一方麵,可以幫助發展出更好的疫苗,實驗室的專家們在實驗室中培養從太空中帶回來的微生物,開發出一種新疫苗,並提高疫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