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悄然發酵。
作者:進擊的鹹鴨蛋      更新:2020-05-10 17:32      字數:2188
  當大熒幕中再次出現韓飛等人的字幕,放映廳裏的觀眾這才悵然若失的發現,片子竟然放完了,明明是很平淡的一部片子,竟然會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啪啪~~~”

  放映廳裏響起一片稀稀拉拉的掌聲,漸漸的掌聲越來越整齊,越來越響亮,韓飛一行人起身回頭,這才驚愕的發現,不知什麽時候,放映廳裏已經坐了不下三百人。

  賈幼乾激動的跟謝不臣擁抱了一下,整個小團隊都激動的擁抱、呐喊,似乎自己完成了一件特別了不起的事情。

  韓飛拍拍賈幼乾的肩膀,一行人轉過身對每一位在場的觀眾躬身致謝。

  陶月華嘴角揚起四十五度,這部紀錄片在她看來已經超出了學生的能力範疇,當然,不是說拍攝手法有多高明,而是其中的內涵引人深思,她已經很久沒有看過這樣類型的紀錄片了,更讓她欣慰的是,韓飛跟謝不臣都是這部紀錄片的主創人員。

  “回去之後,都記得給我寫一篇觀感,不能低於五百字,寫完了交給我!”

  “啊~~~”學生們一陣哀歎。

  “六百字!”陶月華說完頭也沒回的出了放映廳。

  當天晚上,京影的校園論壇出現了許多關於大學生電影節的帖子,畢竟是開幕的第一天,比較可惜的是京影並不是開幕式的主辦場地,學生們並沒有在現場見到諸多明星,沒錯,越是藝校其實追星的氛圍也就越濃厚,畢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嘛。

  沒有了明星八卦,更多的帖子都放在了電影本身上麵,不過大學生電影節上的商業片大多都是去年就上映的電影,大多數觀眾都已經看過了,也沒什麽好討論的。

  真正能夠引起討論的還是一些不知名的小成本影片,其中一篇帖子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

  發帖人是一名在讀的導演係碩士生,他說自己今天莫名其妙的收到了一份“家庭作業”是他的導師任長年教授布置的,說是讓他寫一篇“羊城火車站”的觀後感。

  這位碩士生也不是一般人,在圈內已經是小有名氣的導演,拍攝過不少低成本電影,而且還拿到過一些專業類的獎項,觀後感自然不是問題,可問題在於他壓根兒就不知道“羊城火車站”是一部什麽片子,網上沒有資源啊!

  於是帖子下方就有熱心校友紛紛解答。

  “羊城火車站是今年參加大學生電影節的參展作品,今天下午剛剛放映了一場,晚上十點還有一場。”

  “呃,你這麽一說,我還真有點印象,下午的場次我就在,拍得挺不錯的,就是畫質有點感人,主題曲太棒了,我現在腦海裏還在循環。”

  “是啊,挺感人的,而且不是那種刻意的煽情,特別好,那個歌也特別好聽,可惜沒得下載。”

  看過片子的不在少數,而且讓人意外的是,不僅僅是這位學長被安排了“家庭作業”,還有許多同學都被要求寫觀後感,一個個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表示自己頭都想禿了。

  漸漸的回帖的多了,熱度自然也就上去了,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的吃瓜群眾,一看,這片子真有他們說的那麽好?主題曲真有那麽好聽?哦,晚上十點還有一場?那,要不去瞧瞧?

  於是,韓飛一行人原本不抱什麽希望的晚點場,竟然意外的爆滿了?一時間大家都傻了,還以為是自己出現的幻覺。

  “臥槽,我不是在做夢吧?”賈幼乾拍拍臉試圖讓自己清醒一點。

  幸福來得太突然,眾人有點墜入雲端的錯覺,雖然到場的觀眾全都是白嫖,他們一分錢都拿不到,可就是莫名的有種成就感,而且讓人不由自主的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晚點場散場之後,五百名觀眾有的直接回去就睡了,有的則是覺得還不錯,便跟室友、朋友們推薦了這部片子,而有的則是在微信朋友圈、電影論壇上發布自己的觀點。

  當然,也有許多觀眾是衝著歌曲去的,許多人現場錄製了“我是一隻小小鳥”,雖然音質渣了點,不過也聊勝於無了。

  於是在韓飛等人累了一天紛紛回去補覺的時候,他們的片子已經開始慢慢在發酵。

  轉過天,韓飛跟謝不臣出來吃早餐的時候就發現有人對他們指指點點的,起初韓飛還以為自己是不是衣服哪裏破了個洞,不過看他們的眼神怎麽還透著一股幽怨?

  “唉,你們可以啊,不聲不響的就搞出這麽一部片子。”

  韓飛一看居然是軍訓時候遇到的許茵洛跟蘇可兒,不免疑惑的問:“你們是怎麽知道的?”

  二女對視一眼幽幽的道:“我們老師臨時給布置了作業,就是寫你們那部片子的觀後感。”

  好吧,這個鍋,韓飛表示自己背了,轉念一想又感覺頭皮發麻,這幫人不會,全都是要寫觀後感的吧?

  事實上還真是,任長年教授在教師群裏推薦了這部片子,稱之為近五年來京影學生作品之最,也安利了校領導觀看,老師們看過之後也認可了任長年教授的觀點,然後就有了京影大部分學生都收到了臨時家庭作業的通知。

  而且還是強製性的,不交作業後果自負,一句話就讓心懷僥幸的學生們不得不取消了各種約會,來完成老師們的家庭作業。

  於是在同學們的強烈要求下,周日這一天,原本隻安排了兩個場次的片子,愣是被臨時改成了三場。

  一些同學原本是帶著任務來看的,心裏自然有些抵觸情緒,不過看過片子之後,這種抵觸情緒就徹底變成了:原來如此,怪不得老師要讓我們看呢。

  於是口碑進步一步發酵,而且這些同學本身也有一定的交際圈子,他們在朋友圈,同學群裏發表者自己的觀點,對片子的點評,也引起了一些外校學生的關注。

  當然,覺得紀錄片太沉重、太枯燥的懶得看的也不在少數,這個時候“我是一隻小小鳥”的錄音總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全損音質”加上破鑼般的嘶吼反倒是成了這首歌最能打動人心的標簽,一時間,在整個京城的高校圈子,悄然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