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攻麓川者死麓川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1-03-06 05:31      字數:2778
  第五十九章攻麓川者死於麓川

  明軍草草用了一些肉幹與清水。

  又踩著鼓點,排著整齊的鼓點,緩步前進。

  緬甸軍在阿瓦王的指揮之下,臨陣掘壕,不過他們不是想挖壕溝,而是要修建一道矮牆。這匆匆一道矮牆就足以讓很多緬甸人躲過火銃的射擊了。

  汪直見狀,冷哼一聲。

  卻見令旗揮舞,明軍火銃兵退後,長矛兵與刀盾兵混編在前。火銃兵在後。

  就形成了一個完全肉搏的陣型。

  雖然說明軍很多時候,肉搏的時候,並不是太多了,但是誰都知道,麵對麵的廝殺,才是強軍的根本。

  是因為這個時代的火器,還有太多的限製條件。

  關鍵時候,也是需要將士們抽刀子上的。

  阿瓦王見此,大喜過望,待明軍與緬甸軍隊相距幾十步的時候,他一聲呐喊,竟然親自帶隊衝了過來。

  阿瓦王之所以這樣,固然是阿瓦王內心之中不甘在作祟,也是另外一個原因,那就緬甸軍隊士氣墮落。沒有阿瓦王在前領隊,恐怕沒有人敢與衝上去。

  不過,即便阿瓦王即便是衝在前麵。也是有大量護衛將阿瓦王護在中心。

  “殺。”明軍將士與緬甸軍殺在一起。

  也幸好,這裏寬度有限,雙方接觸麵也很有限,縱然緬甸軍而今戰兵的人數,依舊在明軍的兩倍以上。

  緬甸人有實力也發揮不出來。

  不過人多壯膽,再加上阿瓦王在前,一時間倒也打得有些焦灼。

  明軍訓練體係之中,對陣戰是很重視的,但是畢竟多年以來,也沒有誰敢與大明陣戰,被緬甸人的反擊,一時間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但是很快,就穩住了陣腳。長槍如林,作為屏障,而刀盾手身子壓低,近乎半蹲,在長槍之下,與緬甸人短兵相接。

  所謂一寸長一寸槍,長槍隔著丈餘,就能刺殺敵人,但是長槍轉身不便,甚至不可能轉身。

  最怕有人貼身近戰,真要那個時候,也隻能將手中的長槍給丟棄了,拔出貼身匕首來戰鬥了。

  而刀盾手,就是防止這個的,在長槍之前,壓低列陣。抵擋有人從下麵鑽過來。

  這其實是一個最簡單的陣勢,但是明軍軍紀嚴明,彼此配合得當,卻是緬甸人萬萬做不到的,散亂的緬甸軍隊,就好像是海狼撞在岩石之上,瞬間崩裂成粉碎。

  當然了,這樣的情況之下,明軍第一次大規模傷亡也出現了。

  畢竟雙方短兵相接,在戰場之上這種,人挨人人擠人的狀態之下,很難保證沒有一點傷害。

  甚至不用敵人,自己人之間,都有可能有誤傷。

  在明軍穩定住陣型之後。

  火銃手紛紛上前,他們就在長槍手的後麵,舉起火銃對準相隔不道一丈的敵人。

  誠然,火銃的準頭從來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大問題。

  在沒有膛線之前,估計是解決不了的。

  但是這火銃準頭再差,這種幾乎貼著臉的打法,也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再加上對麵也是人潮洶湧,即便是打偏,也是必中的。

  唯一擔心的是不要打到自己人。

  於是這個時候,就不強求齊射了。讓火銃手自由發揮。

  所以這火銃聲,就邊等零零星星。很不規律。

  但是這威力,一點也不下於齊射。

  而且更加傷亡士氣。

  麵對火銃齊射的時候,緬甸軍大多在二三十步外,他們雖然能看見對麵的情況,但是很多細節是看不清楚的。

  而此刻,不三米上下的距離,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的。

  他看見,對麵舉起火銃對向自己,他也能看見,對麵點燃火繩,甚至能看見子彈射出來。

  這種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死的人勇氣,卻沒有幾個人擁有。

  隻是在戰場之上,不僅僅是身前有人,在身後也大批大批的人。

  不是他想撤退就能撤退的。

  當時後麵的人眼睜睜看著前麵人,被這種近距離爆頭,哪裏還有勇氣繼續向前。

  勇士皆陳屍,活下來的都是懦夫。

  不知道誰開始,掉頭就跑。

  緬甸人最後的勇氣也被消耗的幹幹淨淨了。

  隨即一陣鼓聲傳來。明軍千餘騎兵再次出現在戰場之上,麵對潰逃的敵軍,許泰太明白該怎麽辦了。

  不會給他們停留的空間,千餘騎兵驅趕著數萬潰兵,向遠處不遠的麓川江而去。

  許泰正是席卷千軍如卷席。

  緬甸軍隊少說來有數萬人,即便是剛剛交戰的時候,也是有很多人隻是搖旗呐喊而已,根本沒有與明軍交上手。

  此刻崩潰的隻是前軍。

  還有重振旗鼓的可能,許泰就是要驅趕敗兵,衝擊緬甸本陣,一舉衝破緬甸人所有軍陣。

  當軍隊失去了組織性,在戰場之上,還真不如同等數量的豬。

  阿瓦王此刻什麽也做不了。

  這一次反擊,本來就勉強的很。

  從麓川撤回來之後,緬甸軍的士氣就不高,如果不是有回家信念在,之前的戰事未必能夠打得起來,

  一鼓作氣,二而衰,三而竭。

  士氣從來是養出來的,而不是激勵出來的。

  而今緬甸軍隊哪裏還有士氣可言,早就被阿瓦王透支了。

  阿瓦王身邊隻有百餘人的護衛,身邊的敗軍即便是看見阿瓦王,也當做沒有看見,繞過就跑。

  阿瓦王也好像是三魂七魄都不在了。

  渾渾噩噩的被護衛帶著走。

  但是忽然就走不動了。

  原因很簡單,他們麵前就是麓川。

  一天下來,數次接戰,明軍從密鬆向東推進了十幾裏,已經到了麓川河道之前。

  麓川河道在這裏向北而去。就整個地勢來言,麓川河道僅僅擋住了他們一半的逃生之路,往南一點,就是麓川原來的南岸。從這裏可以一路逃到麓川城去。

  但是淩亂之間,哪裏有是分辨方向的能力,至少有數千人被驅趕到這裏。

  所有人都不之該怎麽走了。

  卻不想後麵一陣騷亂,卻是明軍騎兵在驅趕他們,火銃弓箭都向逃得最慢的緬甸士卒身上招呼。

  後麵的人可不管前麵人發生了什麽事情,隻能一個勁的向前衝。

  最前麵的幾個人似乎還有一些小聰明,立即跳入河中,向對麵遊過去。

  畢竟緬甸雨水豐富,大部分緬甸人都會遊泳。

  見有人如此,其他人也紛紛想遊過去。

  這個想法是好的,但是不大可能了。

  無他,就是因為人太多了。

  密密麻麻的人群落入河水之中,根本摔不開手臂,彼此之間相互妨礙,有些溺水之人,還拚命的抓住身邊的人,硬生生要將對方拉下水。

  如果他們有秩序,或許還能多走一些。

  但是而今要這群敗兵有什麽秩序,豈不是開玩笑。

  越是人人不想讓,不想落在後麵,就越是互相掣肘。就好像是一群螃蟹,彼此夾住對方的腿,誰也不能從壇子裏麵出來。

  麓川之中已經是這般情況了,後麵的人卻不知道,或者說沒有心思多想。即便多想了也沒有什麽選擇。

  畢竟明軍在後麵追著打。

  稍稍落後一點,就會成為馬蹄下的亡魂。

  於是乎,當許泰來到麓川岸邊的時候,幾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卻見麓川之中,密密麻麻都是人,有些人還在拚命掙紮,但是有些人已經不動了,手腳與別人抓在一起,就好像是一個無數頭顱無數手臂無數腳的人在麓川之中,緩緩懸浮,順著河水一點一點向北遊動。

  對岸之上,也隻有數百人,遊過了這平日裏麵,從來不覺得有什麽障礙的麓川水。

  許泰也沒有想過有這個場麵。卻是他一輩子不能忘記的場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