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破國虜君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1-03-06 05:31      字數:2770
  第四十三章破國虜君

  很快一艘火船撞在右側的一艘船上。

  火焰瞬間撲了上去,一瞬間響起了一聲巨響。

  卻是火炮邊的火藥包被點燃了。

  一門火炮整個飛了出去。用力撐著長杆的水手,頓時屍橫遍野,被爆炸波及的甲板之上,甚至比幾十門炮轟擊厲害。

  一時間,船上幾乎沒有一個站立起來的人了。

  沒有人阻擋,一艘艘火船靠在船舷上。

  火焰就好像是流水一般向船上蔓延。

  雖然為了放火,在來之前,黃蕭養做過很多準備,比如在船隻外麵塗上一層濕泥巴。算是最原始的放火塗層。

  隻是即便這樣,也擋不住火焰長時間燒。

  木頭總就會燒起來。

  這個時候,一個人晃晃悠悠的站了起來,他咬著牙將一根鐵錨拋進了河水之中。

  緊接著又是一聲爆炸,將這個人炸入河水之中。

  他總就完成了最重要的任務。

  鐵錨在河水之中拖動,深深的插入泥沙之中,將這一艘船給拉得死死的的。

  這是黃蕭養交代,一旦擋不住火船,必須要做的事情。

  之前也說過,大明的戰船抗沉性非常好。

  即便是燒上很長時間,總就會燒著的。

  但是即便是著火了,在很長時間之內,燃燒的戰船也不會沉沒的。隻是漂浮在河麵之上。

  而且大明的船隻比阿拉幹的船隻要大,下錨之後,釘在河道之中,成為一個分水島,將很多火船都擋在外麵。

  就這樣,明軍一連損失了四艘船,連黃蕭養的座船一起,都成為這一條河道之中,燃燒火把。

  這才熬過了。

  這樣的場麵,連阿拉幹人都沒有想到。

  畢竟他們已經竭盡全力準備火船了。

  甚至將很多海船都直接當成火船來用。

  大明的海船值錢,阿拉幹的海船也不是白給的。

  但是即便如此,這一把大火,也是將阿拉幹國庫給花光了。對於一個以貿易立國的國家,燒得船都是錢。

  隻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即便是這樣,不足以擊退明軍。

  其實,他們並不是沒有機會將這個明軍船隊給燒掉。

  隻是他們水手跳船太早了。

  因為水麵之上的船太多了,這樣多的船隻被點燃之後,即便是跳進水裏,也未必能活著遊出這一片水域。

  所以,他們都在船上點火之後,當火勢還沒有燒起來的時候,搶先跳船。

  如此一來,船隻都失去控製了。給了明軍很大操作空間。

  甚至有很多船隻,順著水流,根本沒有與明軍的船隻打照麵。

  所以,提前跳水的水手,他們毫發無損的活了下來,但是卻輸掉了這關鍵一役。

  此刻,明軍二十六艘船雖然渾身上下都有煙熏火燎痕跡,但是他們終於來的吉大港,可以遠遠的看見不遠處的城堡。

  黃蕭養遠遠看了一眼,就知道這一戰已經贏定了。

  無他,這城堡又高又大,看上去很是威嚴,但是實際上,防禦措施早就老舊了。

  從來沒有考慮過大炮轟擊。

  防禦工事是與進攻武器相互促進的,比如城門,在宋代以前都是平頂門,但是在宋代之後,就變成了拱形門了。

  是為了防止,用燒斷橫梁導致城門坍塌。

  而這種高大的城牆,在重型火炮麵前,僅僅是一個靶子而已。

  所有船隻分成兩列,逼近港口二十餘步下錨。

  甚至阿拉幹人在碼頭上列陣,就能將長矛投在船上。

  這果然是深水良港,雖然距離河岸這麽近,但是船隻行動一點影響都沒有,甚至讓人覺得,可以直接靠智在岸上,以這裏的水深,估計明軍最大的戰船,也輕輕鬆鬆停下來。

  “放。”一聲令下。

  第一門火炮將彈丸噴湧而出,在天空之中,劃過一條弧線,直接砸在城頭之上。

  不得不承認,阿拉幹人的建築水平有待提高。

  大明城牆大部分都包磚,就是為了防止火器轟擊,當然了,這種辦法雖然火炮的威力越來越大,也漸漸不管用。

  但是即便如此,在抗日戰爭時期,南京中華門也是南京守軍手中的要塞。

  而阿拉幹的城牆,根本沒有包磚,一炮打上去,肉眼看見大片大片的夯土掉下來,就好像是下雨一般。

  城牆表明出下一片凹陷。

  這是校射。

  隨即一聲令下,幾百門大炮一起開炮,火力之洶湧,在阿拉幹人的眼中,簡直如同排山倒海一般。

  而看似堅固的城牆,更是雨水一般的炮彈打中。

  黃色的煙塵飛揚起來,就好像剝皮一般,一層層的將城牆夯土給剝落。

  不過,這個年代的大炮威力還是有限,不可能有那種一錘定音的效果,隻能通過長時間炮擊來摧毀城垣。

  剛剛開始的時候,阿拉幹人就好像是懵了一般。

  根本沒有反應過來,過了一會兒,才有各種各樣的軍隊衝了過來,有隱藏在上遊的船隊,也有城堡兩側看衝出的步卒。

  顯然他們看得出來,再讓他們如此轟擊下去,城牆開出擊個大口子,僅僅是時間的問題了。

  這個時候。

  從陸地上而來的四千明軍也到了。

  根本不用說,陳銳就帶人衝殺過去。

  一番廝殺之後,將阿拉幹步卒擊潰。

  陸地上的勝利,更讓阿拉幹人失去了抵抗的信心。

  阿拉幹的船隊不用打,自己就退走了。

  而這個時候,長時間炮轟,終於出現了成效,隻能一聲巨響,煙塵衝天而起,城牆的一角,如山崩一下倒下來。

  形成了一道坡度並不高的斜坡。

  明軍齊聲歡呼,衝了上去。

  其實這個缺口雖然大,但是畢竟還有一些地勢上的優勢。

  如果阿拉幹軍隊能擋在這裏,未必沒有一場廝殺。

  但是這個時候,阿拉幹人最後的抵抗決心,也在炮擊之下,蕩然無存。上到阿拉幹蘇丹,下到小小一兵,都一心想逃走。

  明軍殺入城中,真如秋風掃落葉一般。

  很快就占領了整個城池。並抓住了,阿拉幹蘇丹。

  陳銳大喜過望,立即下令,洗劫吉大港,犒勞三軍。

  這種破城之後,以城中財物賞賜士卒的陋習,大明開國的時候都有,畢竟士卒們都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征戰沙場,自然要有高回報。不如此,不足以振奮軍心。

  然而朝廷給的俸祿太多,朝廷也養不起。

  這種城破搶劫的事情,幾乎所有舊軍隊都有。不過是程度如何而已。

  即便朱祁鎮軍製改革,也不可能完全剔除。朱祁鎮能做到的不過是搶劫程序化,也就是不由單個人士卒去搶劫,而是以軍隊的名義向城中大戶,或者征用官府的府庫犒勞士卒。

  士卒遠洋萬裏,就是為了這個。

  其次,就是將吉大港之中的達官貴人,全部俘虜到離島之上。

  這是考慮到地理位置,吉大港外的那一座離島,港口條件並不是太好的,但是卻是與吉大港隔海相望,對明軍來說更有安全感。

  隻要封鎖海峽,即便是對麵有千軍萬馬也闖不過來。

  而且陳銳也要考慮打仗之後,後世如何處置了。如果滅國的話,陳銳手中兵力有些少,如果說訂下城下之盟,也要在這裏安插一個據點,這個離島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一場戰事的結束,並不是一切的結束,反而是很多事情的開始,很多事情都要陳銳忙活了。

  不過,這一件事情卻不是陳銳能夠完全做主的,所以,陳銳一般掃尾,一般立即派人將消息送到仰光。

  送到仰光不是目的,是送到太子的手中才是目的。

  而此刻的太子並不在仰光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