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恒河口之勝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1-03-06 05:31      字數:2755
  第三十九章恒河口之勝

  火炮是戰爭之神。

  雖然這個時代並沒有人說過這一句話,但是自從上一次南洋海戰之後,明軍所有船隻都以發揮火炮的威力而設計戰術。

  這一句話,雖然沒有說,但已經是所有將領所默認且遵行的原則。

  所以,當雙方拉開陣勢對決的時候。遠遠的大明在半裏左右開始了第一輪射擊。

  陣陣炮聲,就好像是天邊的滾雷之聲。

  阿拉幹的船隻,根本沒有想到會遭受這樣的打擊。

  根本沒有反應過來。

  或者說,當時他們都失去了反應。

  恒河水從北而南帶著他們向南而去,在他們失去反應能力的時候,將他們推送到明軍船隊之前。

  這滔滔不絕的恒河水,並不關心,這些船上的人是怎麽想的。

  明軍的炮手發揮很穩定,但是命中率並不是太高的,幾乎十不中一,一枚枚炮彈打在水麵之上,激起了無邊水浪衝天而起,就好像是一片水柱的森林一般。

  隻是明軍的大炮多。

  雖然明軍大部分換裝戰船,隻是戰船本身並是太大,大多不過五六十門大炮而已,畢竟船隻越大,成本越高。即便是大明造船技術用了很多辦法降低成本,但是一門能裝載一百門大炮的戰船,也是相當花錢的。

  一般民船,花上幾百兩銀子,大抵就行了。

  但是非要造這樣的戰船,恐怕非幾百兩可以,少則千餘兩,多則數千兩,再加上百餘門大炮,恐怕整艘船的造價在萬兩上下。

  如果再加上上麵的水師人手,一艘形成戰鬥力的戰船,數萬兩都打不住。

  大明雖然財政最近非常好,但也不可能這樣大手大腳的往海水之中砸錢,別說戶部了,樞密院都不會同意的。

  即便而今大明動用的兵力都在南方,水師是相當重要的戰力構成。

  但是在樞密院大部分將領的心中,大明依仗還是陸軍,或者說,京營之中二十多萬騎兵。這才是重中之重,山河之所以安,天下之所以平,不在那些不能上岸的船隻,而在這些可以橫掃天下的精騎。

  再者,明軍水師也沒有要他認真的對手。

  即便這種眼中縮水的戰船,在阿拉幹看來,也是不可戰勝的。

  這樣一艘船橫過來,一麵對著敵人,就有二十多門,一百多艘船,也就二三千門大炮。

  大明水師的炮手,雖然修煉嚴苛,但受限於種種原因,不能將火炮發射頻率降低到一分鍾一發以下。

  但是這個時代戰鬥也沒有後世節奏那麽快,一般來說,每一個戰術動作,少說一刻鍾上下,多了幾個小時也是有的。

  就擋阿拉幹人衝過來接舷,僅僅需要一刻鍾,也就是十五分鍾,就足夠大明火炮發射十次了。

  一共二千多門火炮,足夠命中一千多枚炮彈了。

  雖然這一千多枚炮彈,不足以完全擊潰對手。將所有敵船都擊沉,但足夠將對方的士氣給打沒了。

  其實真要說起來,這個時代的原始火炮,還沒有後世鋪天蓋地的威力,隻要他們能承受傷亡,未必不能衝上去。

  而今的局勢,畢竟是阿拉幹船多人多。

  隻是人對戰爭適應情況,也是需要逐漸提升的。

  說一次,也是汪直的理論第一次投入實在之中。

  在船外被無數衝天而起的水柱覆蓋,船上一枚枚炮彈打入,不管是什麽船板都擋不住,而人就更加擋不住了。

  血肉橫飛,骨斷筋折。

  能給一個痛快的死法,就算是幸運了。

  甚至不同船隊畢竟之間,也因為火炮的幹擾撞在一起。

  種種問題在一起,哪裏給人冷靜分析的空間。

  即便有一二智者,看出了問題所在。他們根本不可能挽回局麵。

  且不說,人微言輕,又分散在不同的船隻上,根本不能及時反饋到主帥那邊,即便是發覺這個問題的人,是主帥本人,也是沒有用的。

  以阿拉幹糟糕的組織能力。能夠將船隊開出來,已經是主帥組織能力的極限了。還想做些別的。

  根本是想多了。

  交戰不足兩刻鍾。

  阿拉幹就崩潰了,所有船隻都拚命向回跑。

  陳銳下令各船謹慎追擊。

  於是明軍船隻小心向北而去。

  陳銳很快就知道,阿拉幹主帥已經方寸大亂了。因為他們提前放了火船。

  火船是傳統水戰戰術,也是非常用有的,不管是英國與西班牙的戰鬥,還是英國與荷蘭人的海戰,還是明軍與葡萄牙,荷蘭的海戰,都有火船的身影。

  很多人覺得西方人用火炮,而明軍用火船。是落後的象征,其實不然,火船是非常好用的戰術。

  隻是好用,並不代表什麽時候都能用。

  火船對應的是什麽?

  是狹窄的水麵。

  其實即便是在大航海時代,也很少有那種發生了開闊水域的海戰,一般雙方交戰的地方,向四方往去,大多都能看到海岸。

  而今也是如此。火船戰術能夠屢屢奏效的原因。

  恒河口相當大,而且有無數條河流分支,更是水道複雜。

  但恒河口的水域不能稱之為狹窄。

  如果讓明軍追擊一段距離之後,可能陷入河道之中。增大火船撞擊的可能。

  但是而今,不用陳銳指揮。下麵的將領就紛紛避開了這些火船。

  一艘艘火船徒勞的在明軍船隻中間衝過去。

  甚至有些火船,還被附近的船隻集火打沉了。、

  這火船不能說沒有效果,因為在陳銳處理火船的時候,阿拉幹這些船隊做鳥獸散,一個個逃走了。

  這讓陳銳失去了最好的追擊時間。

  陳銳思考片刻,終於覺得還是求穩為好。

  畢竟恒河出海口附近有無數的河道汊道,對於這些複雜水況,還是有些發怵。他擔心分兵追擊,被當地人伏擊。而且不大會有什麽成果。

  陳銳有一個新目標。就是吉大港。

  在陳銳沒有清理完阿拉幹船隊之前,不可能直接進攻吉大港。而此刻吉大港就暴漏在麵前。

  吉大港是一座天然良港,有一條河蜿蜒而過。

  而在吉大港之外,有一座離島,遮擋了海外的風暴。

  陳銳下令調轉船隊向東而去。

  直撲這座離島。

  阿拉幹軍隊在離島之上,並非沒有軍隊駐紮。

  隻是陳銳從船上挑選水手,大概八百人上下。乘坐小船。登陸離島,在火銃的助力之下,隻用了一個時辰,就攻破了離島。

  陳銳大軍就在離島上駐紮,與吉大港遙遙相望。

  陳銳一日之內,破軍奪島,一下子震懾住了阿拉幹城中的所有人。

  一時間,吉大港之中,無數頭領在蘇丹的城堡之中議論紛紛。

  主戰派指著主和派在作戰之中拖後腿。

  而主和派指責主戰派,將國家待到這個地步。雙方恨不得拳腳相向。

  這個國家以貿易為主,商人的權力重了,自然也就瓦解了蘇丹的權力。

  “夠了。”阿拉幹蘇丹大聲說道“都給我住嘴,而今說什麽也沒有用了。隻有抵擋住明人,我們才有未來。”

  雙方雖有還是怒目而視,但是也不敢多說話了。

  倒不是蘇丹震懾了雙方,而是他們都不願意吉大港失守。在這個危機時刻,他們也隻能精誠合作,才可能有未來。

  阿拉幹蘇丹說道“誰有辦法能擊敗敵人?”

  雅雀無聲。

  白日一戰,明軍已經徹底震懾住了他們。

  阿拉幹蘇丹換了一個問法,說道“誰有辦法能保住吉大港?”

  這個時候,一個人出來,向蘇丹鞠躬說道“現在隻有一個辦法,能讓明軍退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