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和碩特汗國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1-02-04 23:44      字數:2750
  第十五章和碩特汗國

  汪直並沒有與和碩特汗國交手。但是朱祁鎮規定,本朝各次大戰,主將都要將作戰經過詳細的寫出來,供武學學生攻讀。

  汪直在太子的照顧之下,是經曆了大明最好的軍事教育。

  而大明武學就是大明最好的軍事教育。

  汪直當初也是讀過範廣所寫的戰役經過,對於和碩特汗國還是有印象的。

  隻是萬萬沒有想到,在距離大明數萬裏的這裏,居然聽說了和碩特汗國的下落。

  汪直起了心思,立即讓人使了一點銀子,找來一個當地人,讓他來說一些,關於和碩特汗國的消息。

  卻說在二十年前,和碩特部從西藏翻過喜馬拉雅山,和碩特部傷亡慘重,過了喜馬拉雅山脈之後,已經傷亡慘重之極,隻有兩萬戰兵,還有數萬老弱。

  當時和碩特部大汗昆圖,發現占據恒河流域的德裏蘇丹國,兵力非常疲軟,戰鬥力低下。於是昆圖在和碩特部幾乎要滅亡的時刻,打贏了關鍵一戰,以少勝多,大敗德裏蘇丹國。

  正是有這一場勝利,讓和碩特部有了喘息之機。

  昆圖以敏銳的政治目光,發現了,德裏蘇丹國最大的破綻。

  所謂的德裏蘇丹國並非是一個王朝,而是前後相繼的五個王朝,類似中國曆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在短短一兩百年來,有五個王朝交替。

  他們都有一個特點,第一,就是定都於德裏,第二,就是信奉伊斯蘭教。

  故而曆史上稱他們為德裏蘇丹國。

  而今的這個定都於德裏的王朝嗎,應該叫做羅第王朝。

  德裏蘇丹國最大的破綻,就是信奉伊斯蘭教。

  畢竟即便放在後世,南亞次大陸上宗教矛盾,已經是國際矛盾很大一部分。

  而在這個時代也是如此。

  從所謂德裏蘇丹國第一個王朝開始,就對佛教進行了殘酷的打壓,以至於本來就衰微的佛教徹底退出了曆史舞台。

  而德裏蘇丹國所做所為,也不僅僅如此,對印度教也進行了殘酷的打壓。

  隻是印度教在印度根深蒂固,幾乎遍布了每一個角落。而蘇丹國統治核心不過是幾十個伊斯蘭家族。

  他們的統治觸角不能深入鄉村之中。

  這樣叫造成了,雖然蘇丹國之中伊斯蘭教占據官麵上的信仰,但是印度教才是很多印度人真正的信仰。

  這種矛盾,讓很多印度教徒痛恨蘇丹國。

  不過,印度民族特性也是如此。

  他們很少反抗,即便是擺脫英國殖民統

  治,也是非暴力不合作而已。讓印度教教徒,群起而滅蘇丹國,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

  不過,昆圖來了之後,情況有了變化。

  昆圖從西藏帶來了不少藏傳佛教喇嘛。

  其實佛教後期,引入了很多印度教的東西,特別是藏傳佛教之中,很多概念都是印度教所有的,兩者之間是有相通的。

  甚至很多人認為,雖然殘酷的宗教戰爭,讓佛教衰落,但是真正讓佛教滅亡的而是與印度教的融合。

  而藏傳佛教作為印度佛教最後光輝,在這一點上表現的很明顯。

  很多印度教徒,對藏傳佛教接受起來並不是太困難的。昆圖就以藏傳佛教的喇嘛為信使,與當地印度教徒合作,共同對抗德裏蘇丹國。

  有了當地印度教徒的支持,和碩特部不再是無根之水,無緣之木。

  也正式有了這些人的支持,昆圖背靠喜馬拉雅山南麓,與德裏蘇丹國沿著恒河戰鬥。

  說起來,羅第王朝才確立了二十多年,還有幾分開國之氣,與和碩特部互有勝負,但是這一戰鬥持續了八年。

  和碩特部也從一場勝利,恢複到了當初進入西藏的實力,一舉拿下德裏。

  和碩特部也不再是部落,登基稱汗。甚至與瓦刺方麵有所溝通。雙方確定了在阿富汗的邊界。這個時候的和碩特汗國已經有了與瓦刺平起平坐的實力。

  隻是這樣的情況之下,也有問題。

  不是別的問題。

  還是信仰問題。

  瓦刺本部已經與回回教深度結合,在阿次帖木兒死後,這已經不可逆了。但是和碩特汗國以藏傳佛教為國教。

  和碩特部雖然借助印度教徒的力量打敗了德裏蘇丹國。但是和碩特部已經是少數人,藏傳佛教雖然與印度教有關係,但是到底有兩個宗教。

  所以以此製衡印度教。

  經過二十年,二代君主的經營,和碩特汗國已經在印度站穩了腳跟,和碩特汗國自然沒有統一印度,但是占據了印度北方恒河流域,乃至於後世巴基斯坦一些地方,卻已經是印度次大陸上首屈一指的強國。

  而今似乎有沿著恒河東進,占據恒河下遊的土地。

  這接威脅到了阿拉幹國。

  因為阿拉幹王朝此刻也是最強盛的時候,雖然沒有直接占據孟加拉地區,但是卻接受孟加拉各部的朝貢。

  屬於阿拉幹的附庸地。

  和碩特汗國東進,很可能威脅到孟加拉。這才是讓阿拉幹舉國上上下下議論紛紛的原因所在。

  汪直聽完這一切,忍不住有

  些感歎。

  感歎和碩特部果然頑強之極,在拉薩之戰中,範廣以少勝多,幾乎將和碩特汗國打殘了,卻沒有想到幾十年之後,和碩特汗國比當初還有強大。

  “如果,西寧侯聽說這個消息,定然很感興趣。”汪直心中暗道。

  而今西寧侯範廣鎮守嘉定,防備暹羅,真臘,占城等國反複。他在平定寧王之亂後,被調入南洋。

  隻是沒有遇見什麽大仗。

  汪直正在感歎之餘,卻聽見身後腳步聲。是汪直的侍衛,他來到汪直身邊,說道“侯爺,情況不對。”

  汪直目光一掃,果然發現了情況不對,有很多人鬼鬼祟祟的,身上還隱藏得東西,似乎是兵器。

  汪直自然不在乎這些小伎倆,隻是君子不立為危牆之下。

  汪直立即起身,將一個大明銀幣彈在桌子上。卻見這一枚銀幣在油光可鑒的桌麵之上不住的旋轉。

  還不等這枚銀幣停下來。

  下麵的廝殺就開始了。

  卻見汪直大步相前,朝這碼頭而去。周圍有很多人衝了上來,一個個手中拿著各種兵器,向汪直而來。

  汪直的親衛,立即排成陣列。

  南亞很熱,但是不管是汪直還是他的親衛都穿著很整齊,就是因為他們內部穿了鎖子甲。外麵要用衣服遮掩住。

  這鎖子甲就是用鐵環編製在一起的軟甲,貼身裝著,不容易被發現。

  此刻與這些烏合之眾交戰。可謂占盡優勢。

  卻見他們的刀一刀劈下來,切開明軍士卒的衣服,卻切在鎖子甲上,火光飛濺。即便能透過甲胄傷到人,也不過是皮肉傷,不影響戰鬥力。

  以至於在這種廝殺之中,汪直以正常的速度行走。根本沒有受到影響。

  汪直本來就在碼頭附近。

  不過片刻就見到了船隻。

  到了這個時候,汪直還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不過有一點還是確定的,那就是此地不可久留。

  汪直上船之後,立即下令所有船隻開始升帆,並將下船的水手都召集起來。

  要知道在海上的日子是很枯燥的,所以一旦靠岸,水手們都喜歡去找樂子。一般都是黃色的娛樂活動。

  不過,這種普普通通的召集活動,引發了更大混亂。

  甚至有很多人直接攻擊船隻,還有大量的船隻,從四麵八方想要包圍住汪直。

  汪直一看,就知道,如果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大明船隻的優勢在於火炮,而不是接舷戰。隻能不等人了,立即衝出吉大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