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韓王將薨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1-01-30 23:57      字數:4562
  第三章 韓王將薨<r />

  <r />

  不去提這黎將軍如此衝破重重關卡。才能到了淩州求援。<r />

  <r />

  其實這一件事情,即便不去做,一兩個月之內,淩州也會得到這裏的消息。<r />

  <r />

  畢竟爪哇與淩州商業往來還是有的,特別是爪哇島乃是南洋各群島之中,少有的糧食產地。<r />

  <r />

  單單說韓王世子在馬道南的輔佐之下,穩定軍心,十五六歲的年紀之中,披上有自己體重一半的鎧甲,在侍衛的簇擁之下,巡城。<r />

  <r />

  韓王城的選址,是精心挑選的。<r />

  <r />

  等上城牆之外,卻見居高臨下,四野一攬無餘,視線最北方,就是大海。再往南就是港口。而港口與城池之間,還是有一些距離,有一條人工河相連。<r />

  <r />

  而周圍都是耕地。<r />

  <r />

  如果往南看的話,卻被層層的山巒遮擋住了視線。<r />

  <r />

  這也是南洋各地的農業產業的特點,一般來說都是沿海的山間小塊平原。<r />

  <r />

  韓王城的選址就在這一笑塊平原的核心地帶,如果將這些地方的土地全部開墾了,將要數十萬畝之多,再加上氣候濕潤,一年數熟,還有火山灰作為肥料。<r />

  <r />

  恐怕產量之高,還在江南府縣之上。<r />

  <r />

  隻是,而今的一切都被無數不知道從什麽地方聚集過來的土著民所破壞了。<r />

  <r />

  依附在韓王城外的土民的房子,都是用竹子與棕樹葉子建築出來的,也就是用竹子,或者其他樹木搭建一個架子,然後用這些棕樹葉子從四麵鋪陳在一起。<r />

  <r />

  因為這裏沒有冬天的概念,更不用考慮什麽保暖的措施。<r />

  <r />

  這樣的高腳樓,最下層是用來排水,養牲畜,上麵才住人。<r />

  <r />

  特別容易修建,也特別容易搬遷。<r />

  <r />

  不過,此刻這些建築,全部被填平了。<r />

  <r />

  無數土著人在韓王城數裏之外,安營紮寨。<r />

  <r />

  隻是他們軍隊戰鬥能力相當差,這種差勁,就反應在安營紮寨之上,如果乍一看,看著些人黑壓壓一大片。人多勢眾。<r />

  <r />

  但是細細一看,就會發現。<r />

  <r />

  這些人根本沒有什麽秩序可言,幾乎是這一團,那一坨的。<r />

  <r />

  這也是為什麽大明軍隊在陸戰之上,對南洋各國的軍隊,從來是無往而不利。<r />

  <r />

  並非南洋百姓民風軟弱。其實恰恰相反,在南洋貴族之中,還是相當有尚武精神,甚至還有一些國家保留決鬥的傳統。<r />

  <r />

  不能不說不尚武。<r />

  <r />

  也不是南洋軍隊對大明軍隊有武器代差。<r />

  <r />

  南洋各地最善於拿來主義。安南就有製造火器的能力,南洋各國有的有,有的沒有,但<r />

  <r />

  是他們軍隊之中火器數量不少。<r />

  <r />

  或許沒有重炮,這種殺手鐧,但是一般火器從來不缺。<r />

  <r />

  而大明與南洋各隊戰鬥陣戰的時候,一般也用不上重炮。重炮運輸太難了一點。<r />

  <r />

  最重要的是國家結構上的問題。<r />

  <r />

  南洋各國是一個貴族世界,國王任命的每一個官員大多都是貴族出身。而貴族們最大的財產,並不是金銀,並不是糧食,並不是土地。<r />

  <r />

  而是人口。<r />

  <r />

  總體上來說,整個東南亞在這個時代,也不過二三千萬人左右。其中安南就有幾百萬人之多,分散到其餘各國,即便是大國,也不過幾百萬的弟子。<r />

  <r />

  國王征召貴族從征,貴族會將麾下所有的男丁都拉上。這也是各國人口這麽少,卻能動則幾十萬大軍的原因。<r />

  <r />

  南洋的軍隊,幾乎等於南洋各地的成年男丁。<r />

  <r />

  雖然這種人身依附關係,可以說成奴隸關係,雖然這個關係比絕對意義上的奴隸關係有一些寬鬆。<r />

  <r />

  所以,南洋各國之間的征戰與大明印象之中的戰鬥,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模式。<r />

  <r />

  南洋各國打仗,一般是兩邊動員數萬大軍,然後旁觀雙方國王挑選出來的數千精銳戰鬥,甚至貴族們的單挑。<r />

  <r />

  這種戰鬥模式比中國春秋戰國之後稍稍先進一點。<r />

  <r />

  海戰的時候,還有一些回回商人拚搏。但是陸戰的時候,貴族們是不想讓自己的麾下的丁口損失太多的。<r />

  <r />

  這樣的情況,大明軍隊從組織結構上,人員訓練上,將領指揮上,不知道多少個維度都勝過對方。<r />

  <r />

  如果還勝不了,那就是太無能了。<r />

  <r />

  即便是現在這個被人包圍在城內的情況,馬道南也絲毫不驚慌,就是不說韓王城堅固的條石城牆,單單說城頭的幾十門大炮,就足夠打退敵人。<r />

  <r />

  甚至馬道南內心之中,有一個心思,躍躍欲試。那就是集結萬餘大軍,突擊敵軍,未必不能大勝。<r />

  <r />

  隻是韓王傷勢沉重,眼看不行。<r />

  <r />

  韓王城而今是內憂外患,一動不如一靜。<r />

  <r />

  隻是馬道南看的明白,但是韓王世子卻沒有這種遠見。<r />

  <r />

  韓王世子看著外麵層層疊疊的敵人,心中不由的緊張起來,手握得緊緊的,骨節捏的發白,忽然問馬道南說道:“馬先生,他們會攻進來嗎?”<r />

  <r />

  馬道南安慰道:“請世子放心。城池固若金湯。”<r />

  <r />

  韓王世子又問道:“馬先生,我父王會怎麽樣?”<r />

  <r />

  這一個問題,馬道南不知道該怎麽回答?<r />

  <r />

  這是一個成年人都知道的事情,卻不知道該<r />

  <r />

  怎麽給世子說。<r />

  <r />

  古人都早熟,韓王世子而今十五六歲,在這個時代也是一個大人了,他猜到了什麽。也再問了。<r />

  <r />

  擔心會有不好的結果。<r />

  <r />

  隻是,有些事情不是你逃避,就能逃避的了的。<r />

  <r />

  比如生老病死。<r />

  <r />

  很快一個侍衛上來,在馬道南身邊耳語了幾聲。馬道南心中一沉,上前輕聲說道:“世子,郎中讓世子去看看王爺。”<r />

  <r />

  韓王世子微微一愣,也不說話,奪路而下。<r />

  <r />

  到了韓王寢宮之中,郎中早已等在哪裏,見了世子立即說道:“世子,我們用了所有的手段,都沒有效果,而今唯一能做的,就是用金針之術,讓王爺醒過來片刻,隻是如此------”<r />

  <r />

  韓王世子一聽,就亂了方寸,眼淚奪目而出了。<r />

  <r />

  馬道南歎息一聲,說道:“有勞諸位,用針吧。”<r />

  <r />

  在這個局勢之下,韓王最好有遺言留下來,否則容易留下隱患。<r />

  <r />

  畢竟韓王世子,雖然是世子。但不是韓王唯一的兒子。而且這一次喪一藩王,朝廷定然要調查的,韓王最好有一些話,留下來,也好對朝廷有一個交代。<r />

  <r />

  這幾個軍醫看向韓王世子,韓王世子咬牙點點頭。<r />

  <r />

  卻見一個軍醫用了一根半尺長,顫顫巍巍的金針,看上去又輕又軟,但是一針刺入了韓王百會穴之中,沒入大半,然後才用其他大小金針,刺入頭顱之中。<r />

  <r />

  這一手,在宮廷之中很是流行,就是為了讓人留下遺言。<r />

  <r />

  不過片刻,韓王果然緩緩的醒了過來,虛弱無力之極,甚至連說的話,都傳不遠,隻能圍在床邊才能聽到。<r />

  <r />

  韓王世子見韓王這個樣子,隻是在哭。不知道該怎麽辦?<r />

  <r />

  馬道南連忙將情況說明。說道:“殿下,事已如此,還請殿下為世子著想。”<r />

  <r />

  韓王看著痛哭流涕的韓王世子,歎息一聲,說道:“馬先生,你待我擬一篇請罪折子,並為世子請封。算是我遺表吧。”<r />

  <r />

  馬道南說道:“臣明白。”馬道南看得出來韓王對世子有話說,就讓人離開,他一個人去隔壁擬遺表了。<r />

  <r />

  一時間,房間之內。隻有韓王與韓王世子。<r />

  <r />

  似乎是金針起了作用,韓王的精神頭一點一點好了起來,看著韓王世子說道:“你想北京嗎?”<r />

  <r />

  韓王世子雙目含淚,說道:“想。”<r />

  <r />

  豈能不想,韓王世子就是在北京長大的,他小時候話,可從來沒有想過會來到這個地方。<r />

  <r />

  爪哇與北京一比,北京就是人間天堂了。<r />

  <r />

  如何不想念?<r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