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南洋變故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1-01-02 22:30      字數:2734
  第七十二章南洋變故

  朱祁鎮沉吟片刻,說道“南四湖情況不妙,這幾年水災連連,而且這裏的情況與淮河情況有些相像,都是水道東流入海受阻,淤積不去。這樣吧,你先主持這一個工程。在此之間,也不要忘記勘探淮河水文,最好一項一項的來。”

  商稅已經收上來。

  朝廷的財政的缺口,已經有了彌補。

  再加上少府的一些積蓄,抽調一百萬兩,還是可以的。

  而且很多工程,總量很大,每年花費卻未必多。

  畢竟花錢也是要過程的。

  而且朱祁鎮決定在自己的晚年,也就是十幾年的時間,徹底修好淮河。但是這樣大事從來需要的不僅僅是錢,還有人才。

  朱祁鎮選擇陳翼。自然是多方考察的。

  有很多人推薦陳翼。

  但是陳翼到底行不行?朱祁鎮也不知道。但是朱祁鎮選擇陳翼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陳翼年輕。

  這才三十多歲。

  這淮河要修建十幾年,甚至十幾年未必能修好。

  所以,朱祁鎮希望能由一個人修完,不要搞出中間換人的事情。

  畢竟每一個人的思路,都是不一樣的,最好善始善終。

  很多人推薦陳翼,其實是陳翼在年齡上加分不少。

  不管多少人推薦,不試試朱祁鎮依舊不會放心的,南四湖計劃,在徐州以北最低點修建一個大湖,將四周水流聚集在此地,還要修建一道河流,繞過魯南的山脈,通過海州入海,也是要挖一條河道。

  隻是這裏水流量不大,不用挖太深。

  如果陳翼能將這一件事情做好。那麽淮河計劃也有幾分把握。

  陳翼大喜過望,說道“臣遵命。”

  朱祁鎮打發走了陳翼,卻見太子急匆匆的來了。

  對於曹鼐的葬禮,朱祁鎮僅僅是在葬禮上露了一麵,剩下的事情,他就讓太子安排了。

  畢竟君臣有別。

  朱祁鎮對劉定之也是這樣的禮遇,也不好做太過了。

  隻是太子過來的時間點,有些不大對,臉色也有些不大對。於是他問道“出了什麽事情?”

  太子聲音有一點疲倦,說道“父皇,滿者伯夷亡國了,滿者伯夷國王與親族,都為淡目國王所殺。滿門雞犬不留。”

  太子萬萬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雖然太子一回來,就知道朱祁鎮沒有想讓他在中原常留,但是他心中還是有一個念想的。想在父皇身邊時間長了,或許能改變父皇的心思。

  而且這幾個月之內,太子過的很充實。

  他終於接觸到大明中樞的權力,雖然還是一個外圍人員,他在國事之中的意見,也被朱祁鎮多次否定。但是這種權力迷醉,足夠讓太子整個人,從內到外精神煥發。

  他似乎看出來,這樣下去,他不提南洋的事情,南洋征戰之事,似乎就不存在了。

  隻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南洋局麵給了他一個如此大的驚喜。

  細細想來,其實也在預料之中。

  畢竟爪哇島上這麽多年的拉鋸,不管是那一方都是身心具疲。誰都不想打下去了。雙方不管是誰結束戰事的心都是非常強的。

  而太子離開嘉定,並沒有保密。也保不住秘密。

  隨著太子在南京的公開露麵,明報為首的大小報刊,都會報道,太子還要爭奪影響力,自然是恨不得自己名聲越大越好,怎麽可能隱姓埋名?

  如此一來,又怎麽保密?

  太子不在南洋,大軍調動自然是要受到影響的,不趁著這個時候結束戰鬥,又等到什麽時候?

  隻是太子沒有想到,滿者伯夷好歹是大國,連幾個月都堅持不住。

  太子有預感,他這一次南洋征戰,是絕對免不了了。

  朱祁鎮聽了,麵目微微一挑,卻有幾分歡喜之色,說道“怎麽回事?細細說來。”

  太子說道“兒臣也是剛剛得到消息,具體情況不明,但是以兒臣看來,是亞齊國牽著舊港宣慰司的兵馬,以至於滿者伯夷急切之間,沒有援兵。嘉定到淩牙門,需要是十三天,到爪哇需要二十天上下。”

  “這一來一去,就需要一個半月,再加上兒臣又不在嘉定,張懋權知南洋都司事,隻是他總就比不上孩兒,估計調兵也需要一個月上下,而且夏秋之際,南洋風暴不少,又耽擱了幾日。”

  “就這樣前後不過三個月,滿者伯夷就亡國了。”

  太子一副很鐵不成鋼的語氣。

  要知道,在滿者伯夷的軍隊不僅僅有滿者伯夷的兵馬,還有占城,暹羅,真臘三國的兵馬,這還是他促成的。

  隻是萬萬沒有想到,連三個月都支撐不了。

  但凡他能支撐三個月,援兵差不多就會到了。

  朱祁鎮對滿者伯夷的存續並不感興趣,朱祁鎮對南洋想了不知道多少年。醞釀了不知道多少年。

  隻是大明就是大明,是天朝,自然不能興無名之師。

  什麽時候出兵都要名正言順的。

  雖然有些虛偽,但是政治上本來就是這樣的。

  不管是滅安南

  ,下朝鮮,攻日本,定西藏,朱祁鎮都是遵循的這個邏輯。

  什麽?你說,如果對方安安分分老老實實的,你找不到借口怎麽辦?

  如果這樣的國家太小,就好像是琉球的話,就留著粉飾太平吧,反正滅了也不會有什麽好處。

  如果戰略意義重大,那就等吧。

  畢竟,一般來說,這些國家不會完全符合儒家的道義,隻要留心總是能找到問題。如果實在找不到,錦衣衛是用來做什麽的?

  而今滿者伯夷的亡國,對滿者伯夷的權貴與百姓來說,或許是一個天大的壞事,但是對於朱祁鎮來說,真是一個好像消息。

  畢竟滿者伯夷乃是大明的屬國,大明承擔保護的責任,你小打小鬧也就算了,居然滅國,大明自然有存亡續絕的義務。

  存亡續絕,乃是春秋之大義,即便是所有儒臣也說不出來一個“不”字。更妙的是,滿者伯夷國王一脈死絕了。

  如果滿者伯夷國王一脈還有人活著,多少是一個麻煩,說不得要以一個世襲國公來換爪哇之地。

  而今是最妙不過,擊敗淡目之後,就能名正言順的將爪哇抓在手心之中。

  雖然爪哇不能作為殖民地。

  畢竟爪哇不對外殖民就不錯了,爪哇最為南洋的中心,即便是後世也是人口密度極高的地方。在這個時代,雖然不是後世那數以億計的人口。但也有好幾百萬。

  有這多人在,大明總不能硬遷徙百姓的。殺了他們騰地方?

  朱祁鎮倒是有這個心,但是大明輿論是不允許朱祁鎮這樣做的。

  雖然爪哇能作為殖民地,這並不妨礙爪哇的戰略價值,隻要拿下爪哇,朝廷在南洋就完全打開了局麵。

  滿者伯夷作為南洋霸主,他亡國了。留下的地位,自然要被淡目國所繼承。朝廷隻要打敗淡目國,南洋就真正成為大明的南洋都司。

  其他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朱祁鎮說道“事已如此,說什麽都晚了,想想怎麽收拾殘局吧。”

  太子說道“我估計淡目國貢使而今就在路上了,並會帶來厚禮。這殘局怎麽收拾,就看父皇怎麽做了?”

  “如此說來,這個淡目國王是一個聰明人。”朱祁鎮笑道“你覺得我會怎麽做?”

  對淡目國王來說,隻要大明一點頭,滿者伯夷的地位就是淡目國的了。、

  自然是不惜重金。

  隻是他不知道朱祁鎮的心思。

  太子卻是知道的。

  太子深吸一口氣,說道“自然是大軍南下,滅此朝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