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宴蘇州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12-26 00:05      字數:2752
  第六十三章宴蘇州

  十萬大軍進入蘇州城。

  讓這個江南水鄉也增加了一絲肅殺之意。

  上一次聚集這麽多大軍的時候,應該是平江之戰,也就是大明。不,那個時候還沒有大明,而是吳王軍大舉圍攻平江,當時將星如雲,徐達,常遇春,湯和,康茂才等等,大小將領十幾名,將平江城,也就是蘇州城,圍困的水泄不通,連攻數月。拔之。張士誠巷戰之中,短兵相接,兵敗被俘。

  在此之後,百年之間,蘇州城附近,估計沒有這麽多的虎賁之師。

  一時間蘇州的軟聲柔語,似乎也變得鏗鏘有力起來。

  朱祁鎮來到蘇州第一日,雖然沒有閱兵,但是大兵士卒穿街走巷,控製蘇州城,蘇州城牆之內的一塊,雖然占據蘇州城牆一小部分,但也不是一塊地方。

  而此刻,被無數甲士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給封鎖了。

  第二日,才傳出消息,皇帝陛下要召見蘇州名流。

  一時間不僅僅蘇州,連同整個江南都震動了。

  雖然江南士紳口中對大明皇帝陛下,是有所微詞的。但是並不妨礙,他們希望想參與這一場宴會,不僅僅想見陛下,一仰天顏,從此可以給後輩子孫吹噓一輩子,同樣也向更多的人證明一年事情。

  他是名流之一。

  雖然放出數百名額,但也瞬間搶光了。

  想要更多卻是不能了。

  畢竟蘇州巡撫衙門辦一場數百人的宴會已經有所不足了,如果增加到千餘人,更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清朝辦所謂千叟宴,還是讓很多老人坐在空地上,任寒風吹,當時就有很多老人回去之後,就病重了。

  而蘇州衙門打通好多房間,也未必能安置這麽多人。

  當日中午。

  蘇州城內外都熱鬧之極。

  一個個士紳大半是老人,都來到了蘇州巡撫衙門外麵三條街的地方,就被攔了下來。

  畢竟而今朱祁鎮就在巡撫衙門之中住著,警備自然是嚴密之極,別的不說,而今卻是有大炮的,大炮轟上幾裏,卻是容易的很。

  朱祁鎮可不想自己被讓藏下幾門炮給轟了。

  所以,警戒線都放在三條街外麵了。

  檢查請帖之後,自然備馬車將這些士紳拉到巡撫衙門門口。本來沒有這個準備的,但是汪嶽發現,這些士紳大多數都是老人。

  就派人安排了。

  這也是正常的,很多家族的族長大多都是老人。很多名流,也都是辭官不做的官員,他們的年齡也不

  會太小。

  到了巡撫衙門,就變得熱鬧起來。

  畢竟這些所謂的名流,大多都是一個圈子的。畢竟之間都是認識的,故而這一次大會,也是江南一次盛會。

  畢竟除卻皇帝未必有人,能將江南名流聚集這麽多人。

  朱祁鎮自然不會先到。

  所以,在朱祁鎮來之前,很多人都說起了話,自然不會說什麽敏感的問題,都是彼此問候寒暄。

  卻聽一個太監大聲說道“太子到。”

  眾人連忙行禮不提。

  卻見其中一個人行禮之後,抬頭一看,頓時愣住了,他心中暗道“這個人我似乎見過。”他思索半日,忽然從腦海深處挖了出來,暗道“那不就是幾十年前去我家清丈的那個小官嗎?”

  這個就是惲家子弟。

  當年惲老爺子心心念念的事情終於完成了,惲家有了第一個進士。就是這一位。讓惲家改換門庭,從未科舉世家。

  從而在江南士紳之中,也有一席之地。

  而這位惲家進士,名為惲本初,他的記憶力特別好,這也是他能從江南這個地域難度的地方殺出來,考進北京的原因之一。

  惲本初愣了一會兒才想通是什麽事情?他忽然想起似乎太子殿下還給他家題了字,卻不知道那一副字還在不在?

  “應該在吧?”惲本初心中暗道。

  惲本初考進進士,對惲家來說是改天換地的大事,祠堂自然要重修了,裏麵掛著的字畫什麽的,都請了當地的名流,科舉前輩題寫,早就換了。

  不過,惲家,不,不僅僅是惲家,乃至整個江南都有敬惜紙張習慣,從來不會胡亂丟棄紙張,即便是廢紙也好整理好,實在不能用了,還要規規矩矩的焚化。

  想來當年的字,即便不掛了,一定也會收好的。

  太子並不知道,他被故人認出來的,但是太子卻沒有這麽好的記憶力,他在武進惲家的事情,對他來說,已經是多少年前的事情,遙遠的不能再遙遠了。

  太子的到來說明時間差不多了。

  果然不過片刻之後,就聽見太監扯著公鴨嗓喊道“陛下駕到,跪。”

  嘩啦啦一聲。所有人都跪下來了。

  然後跟著太監的聲音,喊道“禮,興,禮,興。”行禮。

  其實麵見皇帝的禮節,絕不是簡簡單單的跪就行的,是一套很繁瑣的禮節,此處就不多說了。

  朱祁鎮等行禮過後,才說道“平身。”

  這才讓所有人起身坐下。

  一時間鴉雀無聲。

  無數

  對眼睛都看著朱祁鎮。

  朱祁鎮都習慣了,他目光掃過,又想起剛剛汪嶽告訴他的話,他心中不由輕輕一歎,暗道“江南人才之盛,的確,隻有江西可以比擬了。”

  幾百人看似不少,但是對於江南地區來說,甚至有些不夠分的。

  很多家族都是科舉大家,家中科舉中第,從來沒有斷絕過。而這樣的家族在蘇州尤其多。畢竟蘇州的土產是?

  狀元。

  幾乎在這裏的每一個人都是進士,即便退而其次,也是一個舉人,畢竟中了進士之後,大半要在外地為官的,不可能都在家鄉。

  但是即便這裏僅僅是一個舉人,但是他背後的家族之中,也是有進士的。

  這裏最老的一位進士,乃是八十多歲的老者,武進唐家唐世良,乃是宣德八年進士,這個資曆如果在朝廷的話,資曆足以入閣了。

  最年輕的也是最近才考中進士的,不過二十出頭。而且隻要數的話,幾乎每一科都有蘇州人中第。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知道破天荒這個詞是怎麽來的,就是唐代荊州這個地方,從來沒有考中過進士,第一個考中進士的人,被成為破天荒。

  大明數百府,千餘縣。而科舉卻隻有三年一次,三百多名額,怎麽算都是不夠分的。

  更不要說,不可能平均分,很多地方多少年不中一個進士,而蘇州這個地方,每次都中,而且多了時候,還有好幾個。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特殊的人才。比如在坐的蘇州袁家,袁家財富不多,科名比起其他家族也不是太高的。但是袁家刻書特別多。

  在出版上,袁家有所專長,被很多人尊重。

  當然了袁家在上麵有沒有賺錢,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除此之外,還有常熟桑家,他家中多精通刑名,出來做官也多走刑部路線,對大明律特別熟悉,即便而今還有幾個家族成員在外做通判,負責判案。

  還有書畫傳家的,惲家就是其中之一,不過,而今還沒有開始。惲家書畫傳家之始,就是惲本初為開始,現在也隻是惲本初自己喜歡畫畫,他可以能不知道自己畫畫居然成為惲家家風了。

  還有一些醫儒傳家的,就是那種進則為相,退則為醫,有何家,儲家,竇家等等。

  這還是與科舉沾邊的人才。

  如果不論科舉,蘇樣風流天下,這背後有不知道多少能工巧匠支撐起來的。其中有不少,因為技藝高超,以至於青史留名的人,如陸子岡。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這可以說江南最大的底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