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太子的禮物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12-23 00:16      字數:2746
  第四十四章太子的禮物

  餘子俊代替陝西百姓謝恩不提。

  朱祁鎮心中對餘子俊很是滿意。

  餘子俊這樣的人主持戶部,決計不會讓人鑽漏子的。估計一分一文都會看得很緊。

  畢竟餘子俊是真正見識過西北貧苦的,朝廷浪費的每一兩銀子,都是對大明百姓的犯罪。

  朱祁鎮見餘子俊之後。懷恩在他耳邊輕輕的說了一句。

  朱祁鎮聽了之後,說道:“太子派人來,那就見見吧。”

  太子對朱祁鎮有其他情緒,但是朱祁鎮對太子卻沒有太多懷疑,畢竟是自己的兒子,朱祁鎮已經決策,已經卸掉了太子對他的所有威脅。

  畢竟太子再厲害,不在京師是什麽事情都做不了的。

  所以政治上的威脅一去,朱祁鎮對太子的感情,就隻剩下父子的感情了。說起來還有幾分想念。

  故而一聽太子派人來了。

  立即派人去傳喚。

  劉大夏立即進宮覲見。說道:“陛下,太子遠在南洋,對陛下朝夕思慕,並讓臣帶來了幾件禮物,聊表寸心。”

  “就在宮外。”

  朱祁鎮說道:“傳,看看太子送上來了什麽?”

  不一會兒,有人捧著幾個盒子走了上來。

  劉大夏行禮之後起身,打開一個盒子,將其中五根稻穗拿了出來,放在一個紅木盤子之上。

  說道:“嘉定香米十石。”

  劉大夏說道:“陛下,嘉定本來是一片荒蕪之地,殿下在嘉定三年之經營,嘉定城之中已經有百姓十萬,田產十萬頃。儼然南洋重鎮,這香米就是嘉定所產,雖說是香米,但是口感不如江南稻米與遼東稻米,但乃是嘉定對朝廷第一次納賦。並有嘉定黃冊呈上。”

  隨即從袖裏掏出一根卷軸。懷恩雙手接過,在朱祁鎮麵前打開,卻見嘉定城附近的田土數目,寫得清清楚楚的。

  朱祁鎮說道:“好,我兒有心了。”

  朱祁鎮怎麽不明白,香米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太子開疆擴土之功,太子哪裏是在獻米,其實是在獻功。

  天下貢米的地方有很多。在劉定之的宮廷財政改革的時候,都免去了。但是京師都能買到。

  而遼東種稻的曆史很短,也就是朱祁鎮登基之後力主的,這些年來說,水稻種植的麵積節節升高。

  剛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不相信東北苦寒之地能種出稻米來。

  朱祁鎮為了為東北大米做廣告,下令宮中所有的米都采購東北大米。不過東北大米的確不錯,即便而今,朱祁鎮已經不用這樣做,但是宮中所有的米,有一半都是東北大米。

  朱祁鎮吃的也不是東北大米,而是心中的一分成就感。

  是他自己的功績。

  而今太子也是同樣的意思。

  十石香米才多少錢,在京師一石米大概三百文上下,十石香米才幾兩銀子。但是蘊含在香米之上的象征意義是無價的。

  劉大夏繼續打開一個盒子,說道:“豬婆龍皮腰帶一根。”

  隨即將腰帶放在一個紅木盤子之上,又經懷恩的手到了朱祁鎮的手中。

  朱祁鎮一看一摸,就知道這豬婆龍皮就是鱷魚皮。當然了腰帶與腰帶是不一樣的,這個腰帶在樣式上也要比後世的腰帶寬大太多了,將整個肚子都護住了,並且腰帶正麵,正好是豬婆龍的正麵,看上去威風凜凜,帶著一種凶悍之氣。

  “此乃是太子親自手獵,由匠人製成的。”劉大夏說道:“在南洋之地,豬婆龍為害,吞噬人獸,殿下帶兵擊之,手射一頭,乃是豬婆龍之中的王者,此帶正配陛下,也是太子的一片心意。”

  朱祁鎮說道:“不錯。”

  朱祁鎮也明白,這其實並不是單單的腰帶,也是太子暗指的自己的武功。

  這個武功自然不是個人修煉的武功,而是太子征戰殺伐之事,太子鎮守交趾這一段時間之內,很是殺伐果斷,將很多安南餘孽給鎮壓下去。

  否則交趾也不會如此的太平。

  劉大夏又打開一個大盒子。

  這個盒子比前兩個都大。

  卻見劉大夏打開之後,卻有一個東西撲哧翅膀,卻是一隻白天鵝。很是美麗。

  劉大夏說道:“嘉定乃是極南之地,北雁南飛,也不及嘉定。一日此鳥落於殿下庭院,殿下知其乃是北方而來,送給陛下。如果陛下思念太子,就放它南歸。”

  劉大夏所言情真意切,讓朱祁鎮也有幾分感動的。

  朱祁鎮恍惚想起,他很少見到太子,上一次見太子也好幾年前了。不過這一絲感動,隻能影響朱祁鎮一會兒而已。

  朱祁鎮看著劉大夏,心中暗道:“這是一個人才。”

  劉大夏的意思,朱祁鎮豈能不明白。

  劉大夏就是暗指太子想回京。

  但是與直接說又有不同。

  如果劉大夏直接勸諫,朱祁鎮首先考慮的是太子回京的政治影響,但是而今朱祁鎮想到的首先是父子之情。

  朱祁鎮心中暗道:“我不為自己想想,也要為極兒想想,極兒這麽大了,見過多少次父親,將來父子之間的日子恐怕不好過。”

  “而且太子一心放在這個上麵,我讓他作的事情,他估計也沒有什麽心思去做了,還不讓他回來,我與他好好談談。”

  朱祁鎮心中雖然這樣想,其實他自己都沒有察覺一點,那就是他其實已經在為他死後布局了,雖然他口中嘴硬。不服老。

  但是他也內心之中嗎,不得不承認一件,與天地萬物相比,人的一生根本就是一瞬間而已。

  朱祁鎮說道:“懷恩,你將這東西收在暖房之中,等來年春暖花開之中,再放了吧,這個天氣,它他也飛不到南方了。”

  劉大夏大喜過望,了解扣頭說道:“多謝陛下。”

  朱祁鎮說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傳話給太子,我明年去南京,讓他明年去南京吧。”

  劉大夏歡喜的目光一下子凝固了。

  劉大夏想要的是太子回京,這個回京絕對不是南京,而是北京。

  畢竟從太宗皇帝到而今,北京已經經曆四位皇帝,政治中心的地位已經根深蒂固,根本不能動搖了。

  即便朱祁鎮而今在南方有很多事情要辦,也隻能是南巡,決計不會是遷都。

  因為誰都知道,這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是朱祁鎮想,內閣上下,文武百官也會拚命的反對的。

  劉大夏想讓太子回京之後,再想辦法留下來,但是去南京,很多手段都沒有辦法施展。

  朱祁鎮說道:“怎麽,你不願意?”

  劉大夏自然不敢如此說道:“臣遵旨。”

  朱祁鎮心中感情波動,根本沒有辦法影響他的政治思維。

  他對太子的期望從來沒有變過,開拓南洋是他對太子的所有期望。不做完這一件事情他不會讓太子回京的。

  倒不是朱祁鎮想讓太子立軍功,而是他希望太子,已經太子的班底在征南洋這一件事情得到了好處。

  如此一來,他死之後,大明在南洋的統治即便遇見什麽樣的波瀾,也不會有人說要撤南洋的。

  因為是太子當初打下的,太子如果撤了,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他更希望太子在征戰南洋的時候,見識一下世界各種文明,最好與西方文明接觸一下。

  畢竟內陸之中儒學的氣氛還是太濃鬱了。

  這樣的環境之下,很難培養出一個朱祁鎮希望的後繼之君。

  這種濃濃的期盼,卻是太子不能理解的。朱祁鎮並非一直要太子在南洋,太子回京這一件事情,對朱祁鎮來說是有時間表的。

  就是朱祁鎮感覺對朝政力不從心的時候,而今還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