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10-04 23:59      字數:2781
  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

  雖然很多時候說是法律麵前人人平等,但是很多事情人一多,就不是法律問題了,而是政治問題。

  法不責眾,古今如一。

  如果秉公執法真的可以的話。寇深為什麽要見陸永。

  畢竟這樣的事情在整個江南地區大麵積存在的。

  難不成寇深將江南地方士紳給犁上一遍。即便寇深敢做,江南地方官府也承受不了這麽大的工作量。

  別的不說,抓上幾萬人,連監獄都不夠用。

  一旦很多事情上升到政治的局麵,就要發揮妥協的藝術了。

  但是而今陸永的樣子,似乎是油煙不進。這就有些難辦了。

  寇深並不是非要查得清清楚楚的。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即便是技術上計算上的一些誤差,都不可能避免。

  但是最少讓江南這邊的黃冊的真實性,能被中央參考吧。

  否則與之前的黃冊有什麽區別,一堆廢紙而已。

  這樣的話,寇深可就在皇帝麵前無法交差了。寇深決計不會想看到這樣的情況。

  陸永也是明白的。但是他騎虎難下,說道“老朽,年事已高,聽不懂寇兄再說些什麽。”

  寇深說道“好。”隨即將一揮手,叫一個人上來,將手中一疊文書放在桌上,說道“那就說說陸家的事情了,陸家總共侵占了三百多畝土地。這一件事情該怎麽說?”

  陸永在家裏,其實並不是太管事情。

  自然有自己的兒子孫子去管,但是家裏的田畝數量還是知道的,這三百多畝隱田,自然是有的。

  其實這個數目隱田並不算多。

  甚至可以算少了。

  如果陸永願意給寇深低頭,這一件事情,寇深也不會拿出來說。但是陸永這個態度,寇深隻能用另外的辦法了。

  陸永心中還是有一些底氣的。

  畢竟他也是大明三品致仕官員。

  大明的退休製度雖然有些坑,退休之後,就沒有俸祿了,隻有得到特別恩旨之後,才會有退休的俸祿,大概也是半俸。

  而陸永顯然不在這種皇帝特別欣賞之列。

  但是致仕官員的政治地位是會保留的,這也是為什麽陸永敢在寇深麵前如此說話的原因。

  他不覺得寇深敢將自己怎麽樣?

  陸永說道“這是小輩無知,我回去之後就好好教訓一下。這田畝也是會報上去的。”

  寇深歎息一聲,說道“在刑部的時候,遇見大案,涉案人數眾多,牽扯極大的時候,該怎麽辦?”

  寇深好像是在問陸永,又好像是自己問自己,繼續說道“自然是抓大放小了。是不是小兒輩不懂事,卻是要查了才知道。”

  陸永頓時一愣,心中微微發寒,但是這個結果,他也有所預料。說道“不用查了,我是陸家家主,家中的事情都是我一手操辦的,功也是我,過也是我。”

  寇深說道“那就得罪了,請陸兄在我這裏盤桓幾日,想來北京那邊的文書,很快就要到了。”

  陸永沉默了好一陣子,說道“好。”

  即便陸永是致仕官員,如果寇深想要處置陸永,也不能輕易動手,需要在上麵報備的。

  到了這一步,矛盾就已經上交了。

  寇深將陸永扣押在自己別院之後,也沒有閑著,大舉查抄陸家。

  怎麽說?

  任何一大家族如果用放大鏡來看,都能找到毛病的。陸家也不例外,很快有些事情一件件都給翻出來了。

  陸家詩書傳家,倒是沒有什麽殺頭的罪過,但是零零碎碎罪名卻是不少。

  侵占田產,截留稅款,等等。更重要是陸永乃是官員,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陸家在江南是一等一的豪門。

  而今的舉動,讓江南士紳大驚失色,清丈的事情一下子都僵持住了。

  大家都在拖著,看陸家什麽下場。

  隻有看明白陸家什麽下場之後,其餘的人才知道該怎麽做?

  而今這一件事情的關鍵就到了北京。

  朱祁鎮對這一件事情也覺得很頭疼。

  他有兩個不滿意。

  第一個不滿意就是不滿意寇深這個老臣。

  他之所以啟用這個老臣,就是想將這一件事情順順利利的辦下去,朱祁鎮本身沒有在江南興起大案的意思。

  第二個不滿意,就是他感受到了強大的阻力。

  這種阻力不是來自江南,而是來自朝中。

  大部分南方官員之前在清丈土地上,還是能保持沉默,而今卻一一個上書,認為清丈田畝是察察之政,大壞人心。

  朝廷治國,應該是教化百姓。而不是斤斤計較,令百姓互相告發,地方上人心大壞。

  誠然,下麵所說的問題。還真有發生了。

  古代官府一直以無訟為治理標準。

  但是關於土地的問題,卻是太重要的,很多事情能含糊過去,但是土地問題卻是萬萬不能含糊過去的。

  清丈土地又是將土地登上黃冊,今後是稅收標準。

  這也就是說很多有糾紛的土地,必須在清丈這一段時間之內,有一個結論出來。

  不管你是永佃,還是分家,不管你是抵押借貸了,還是別的什麽事情,總之,黃冊上隻有一個名字。

  這些問題鄉裏麵很難解決。

  於是乎,都鬧到府縣去。

  這一兩年地方案件多了不少,細細看來,都是清丈時候的案件。

  刑部尚書徐有貞之所以能收集清丈的很多問題,也與地方上這些關於土地問題的案件有關係。

  而且很多時候,百姓秉著我不好過,別人也不能好過的樸素惡意,真有不少將別的隱田告發出來的。

  這又引了很多矛盾。

  為此殺人,不是沒有。

  所以,從這裏說大壞人心,並不是沒有。

  清丈就好像一塊大石頭,打破地方上田園牧歌一般的幻覺。

  隻是這樣的話,卻瞞不過朱祁鎮。

  朱祁鎮是一點都不相信的。

  地方上的矛盾始終存在,隻是在水麵以下而已,而今不過是被清丈這一件事情,給砸出來了而已。

  問題不解決,隻會越來越大。

  當然了,清丈的一些副作用,朱祁鎮也能看得到。

  但是總體上來,朱祁鎮怎麽看都是利大於弊。

  而今朱祁鎮也能感受到了,其實如果朱祁鎮在中樞,或者說在北京附近做出一些改革與革新,難度並不是太大的。

  也很可控。

  但是一旦推行四方,波及到很多人的利益的時候,才會出現普遍的反對之聲。

  就好像他在上層做的某些事情,反對之聲其實僅限於內閣之中。當然了,這也是朱祁鎮與李賢之間有默契。

  很多人都不知道朱祁鎮這樣做的用意而已。

  “開弓沒有回頭箭。”朱祁鎮心中暗道“既然到了這一步,我是萬萬不可能退的。”

  不管他滿意不滿意。

  如果在這一件事情上讓步,清丈的效果就大打折扣,甚至將來其他改革的時候,也不會有什麽效果了。

  甚至危及到朱祁鎮的威信。

  所以陸永冤枉不冤枉,他都必須得到重懲。

  事不宜遲,朱祁鎮立即召集了內閣會議。

  一時間內閣七位都已經到了。

  朱祁鎮將這一封奏疏讓眾人傳閱,說道“諸位覺得這一件事情該怎麽辦?”

  文華殿之中沉默了一陣子。有一個人出列說道“陛下,江南乃是錢糧重地,朝廷而今正在用錢的事情,任何關係到江南的事情,都有慎重,不僅僅是戶部,連少府也在蘇州有不少產業。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可不慎重。一旦出了什麽事情,朝野都會受到影響。”

  朱祁鎮定睛一看,第一個出來說話的人,不是別人,居然是劉定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