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家族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10-04 23:59      字數:2720
  第八十四章 家族

  朱見濬說去就去。

  帶著百餘人的護衛,騎著高頭大馬去惲家而去。

  剛剛過了毗陵,就看見這一帶的農田水利措施比一剛剛那一片土地強上不少。朱見濬畢竟是在西北主持過水利工程,最基本的見識還是有的。他能看得出來,這一帶很多溝渠都是新挖出來的。

  當然了,這個新挖出來的溝渠工程量並不大。

  但是朱見濬估計,也要數百個勞力工作大半個月吧。

  朱見濬問於冕說道:“武進縣最近有修繕水利嗎?”

  於冕搖搖頭說道:“沒有,武進縣令最近也忙著配合我們清丈的。”

  清丈土地可以說是而今朝廷最重視的一件事情。所以波及之處,地方官都忙活的四腳朝天,有的想配合欽差,弄出政績來,有的想將自己搞的事情給擺平,將屁股擦幹淨的。

  所以縣裏的一些工程也就停了。

  比如水利工程。

  朱祁鎮多次下令勸農,並號召地方官興建水利,地方上也有很多小工程上馬,原則上隻有府縣有財力,上麵是不會不準的。

  但是大部分縣令做的都是將來清丈的人送走之後,再修水利不遲。

  “這是誰修的?”朱見濬說道。

  於冕說道:“我打聽過來,就是惲老爺子之前召集惲家各方,大家出前出力,將這一帶的水渠重新修繕了一遍。”

  朱見濬心中暗道:“又是惲家。”

  不管願意不願意,想與不想,都是一個事實。

  那就是大明數百府縣,其實真正管理的並不是百姓,而是這樣大大小小的家族,或者說士紳。

  還有縣城這巴掌塊大的地方。

  總體上來,而今的土地兼並並不算嚴重,但是縣令依然不可能直接管理幾萬或者十幾萬百姓,隻能靠著管理這些家族士紳,由他們代為管理百姓。

  百姓要與官府對話的時候,由這些人去官府說項,而官府有事情要辦的話,也是讓這些人交代給百姓。

  這也是為什麽?朱祁鎮一直培養勳貴集團,但是整體上來說,勳貴集團在麵對士大夫集團,依然是弱勢一般。

  因為士大夫所代表,就是這個階層。

  是一個皇帝也不可能動搖,隻能合作的階層。

  幾乎每一個大家族,還是當地的士紳名流都要承擔一些社會責任,或者說公共義務。比如修橋鋪路,修繕水利等等。

  在曆史上大明財政進一步崩潰之後,太多的社會責任就讓渡給這些士紳了。

  朱見濬距離惲家老爺子所在地方,上店村越近,就越發看到惲家的善行,路邊有很多石碑石刻,說明惲某某在某某年,在某某的幫助之下,出了多少錢,修繕了這裏的道路,又或者修了這個橋等等。

  朱見濬還讓侍衛去打聽一般。

  這裏姓惲的人已經很多了,自然沒有惲家不好,連一些外姓人,也都說惲家老爺子,仁德仗義,卻是說去年大水的時候,武進這裏也是有水患的。

  縣裏麵還沒有放糧,惲家老爺子已經拿出惲家的糧食,放糧給百姓,可以說是活人無數,武進上上下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對惲家感激不盡。

  朱見濬心中卻很是複雜。

  一方麵,朱見濬不得不承認惲家的功勞。

  在很多方麵之上,惲家都幫助過朝廷維持局麵,可以說是大明統治天下的得力助手之一。

  但是朱見濬同樣看見一件事情。

  那就是這裏方圓幾十裏,與其說是大明的,不如說是惲家的土地,或者說就是惲家的,帶地契那一種。

  這種地方勢力盤踞,卻也不是朱見濬想要看到的。

  別的不說,惲老爺子一聲令下,附近的莊子裏麵。拉出幾百上千壯丁,應該不成問題的。

  等到了上店村,朱見濬遠遠聽見了讀書聲。

  孩童幼稚的讀書聲,在朱見濬聽來分外悅耳。

  無他,雖然大明曆代皇帝都是很重視推廣學校,但是大多數政策都是失敗了。

  隻有一個原因,就是沒錢。

  養活一個讀書人,是需要很多強的,大多數百姓都沒有能力承擔這筆開銷。所以,除卻府縣的儒學之外,朱見濬很少其他學校。

  但是就在這裏,朱見濬看到了惲家的學堂。

  就在高大的祠堂前麵有一排房間,此刻就有人正在教授下麵的人讀書,從年齡來看,從五六歲鼻涕都北海沒有幹的。還有大半人高的半大小子。他們讀書進度也不一,全部考老師把握了。

  很多人大概習慣後世一個班一個班的教學,但是在這個時代私塾之中,各種年紀的學生摻雜在一起教授,才是常態。

  “貴客何來?”就在朱見濬等人進了村落,在私塾外麵停了下來,聽了幾句對論語的講解之後,就有人來問了。

  朱見濬可是不知道被多少大儒教出來,在儒學上研究多深入倒是未必,但是卻也能看出來這個教書先生水平並不高。

  甚至可以用山野村夫來評價。

  不過這也是非常正常的。想想就知道,真正讀書好的人,要麽去做官了,即便不做官,在什麽地方不能安身立命,偏偏來這小小的惲家。

  而今的惲家雖然不錯,但畢竟沒有官身。而讀書好的士大夫卻有功名。

  朱見濬聽有人來問,回頭見一個駐著幾杖的老者問的。

  “惲公,這位乃是錢曆事錢大人。”錢濬乃是朱見濬的化名,錢自然是皇後的姓,至於叫曆事,卻是太學生曆事的製度。

  按照原本製度,國子監出身的太學生要在六部曆練,就稱為曆事,也就好像是實習生製度一般。

  這也是寇深為朱見濬編出的履曆。

  說是一位朝中大佬的嫡子,在讀書上沒有天分,蔭生入監,而今出來曆事,被派到了江南而已。

  這也不是完全說謊。

  要知道編練黃冊,本就是太學生的職責。甚至因為這一次清丈田畝工作量很大,有不少太學生參與進去。

  隻要沒有人較真,一般都能糊弄過去。

  畢竟真正有能力較真的人,大多都或多或少知道朱祁鎮的身份,不知道的人,同樣也不會有能力較真。

  這裏畢竟是惲家的地盤,整個村子裏麵大部分都是惲家人,甚至惲家的祠堂都在這裏。

  這樣村子在大明土地上比比皆是,看似暢通無阻,但是村子裏麵多一個外人,村子裏麵的人立即就知道了。

  故而惲老爺子這才來瞧瞧。

  畢竟看著來人一行人高頭大馬,隨從眾多,而且這馬匹都是江南見不到的好馬,看上去比縣太爺的排場都大,惲老爺子哪裏坐得住。

  而金幣聽了乃是京城來的官員,更是十二分的殷勤。

  對於惲老爺子來說,哪怕是一個七品官,就值得惲家鄭重對待。惲老爺子立即行禮說道:“見過大人。”

  朱見濬說道:“老丈何須如此,免禮免禮。”

  按理說,朱見濬是官,惲老爺子是民,惲老爺子應該行大禮,但是中國有尊老愛幼的傳統,一般六七十歲的老者,即便是見了官,也是不用跪的。

  兩人如此寒暄一陣。

  惲老爺子這才引朱見濬進入祠堂之中落座。

  惲家祠堂也不是一間,而是兩重院落,後麵供奉祖宗,但是前麵大廳卻也是家族之中議事所用的。

  有什麽大事,惲老爺子也是在這裏召集各房的人,商議出一個對策來。

  惲老爺子在這裏接待朱見濬自然是最鄭重不過了。

  兩個剛剛落座之後,就有一個小童捧茶而入,上茶之後,卻沒有出來,站在惲老爺子身後角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