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09-25 00:00      字數:2711
  第四十六章大軍到位

  毛銳自然不會接受這種可能,應該的匯報,於是毛鎧將他所見的情況一五一十的說清楚。

  毛銳這才放心。

  這個時候,李廣父子才過來,匯報打掃戰場的情況。

  “斬首三千三百級。”毛銳對著數字,也是心裏有數的。

  人畢竟不是豬,即便是豬一心想跑,未必能追的上,況且是人?

  對這個數字,毛銳是比較滿意,但誰對下麵的數字就不大滿意了。“折損一千零三十,還有一百多個重傷員,估計支撐不了幾天了。”

  毛銳隻覺得牙根隱隱作疼。

  這都是毛家的子弟兵,甚至他想起了剛剛戰死的十三弟,在軍官陣亡名單之中,決計不僅僅是一個姓毛的。

  毛銳心中暗道:“安南不是一個小國。”他更是想到那些與他麾下的騎兵鏖戰到了僵持不下的紅鬥笠們。

  暗道:“如果安南有這樣的精兵十萬,朝廷這一次征南就有些難了。”

  隻是而今氣可鼓而不可泄,這樣的話毛銳隻敢與毛勝私下裏說,萬萬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說這樣的話。

  等戰場打掃幹淨之後,當夜毛銳就進駐憑祥城之中,並大軍向後方報捷。

  不過第二日,毛勝就到了憑祥城下。

  這個進度大大超出了所有人預料之外。

  幾乎在毛勝派毛銳進軍的同時,他就帶著本部人馬先行一步。

  明軍各部進軍憑祥的順序,乃是毛勝本部,也就是參加過大藤峽一戰的人馬,之後是各部土司,最後是京營人馬。、

  倒不是毛勝不喜歡京營。

  隻是因為京營帶了不少火器,估計行軍緩慢,落到了最後麵。

  毛勝如此著急的原因,還有另外一個,那就是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而今已經是三月下旬了,轉眼之間,就是四月了。

  安南的雨季,很快就來了。

  如果不能在雨季來臨之前,在安南境內有一個突破口,等雨季一來,他所有進展都會被打回原形。

  甚至要被迫撤軍。

  故而毛勝心中非常著急。

  在雨季來臨之前,這一個多月的時間之內,他不求大勝安南,隻有一個目標,打穿安南人的防線,占領諒山。

  拿下諒山之後,就可以緩一緩了。

  因為拿下諒山之後,明軍在安南境內,就有了落腳地,而且大明與安南邊境的群山,也被他們丟到後麵了。

  明軍在諒山有太多的出擊方向可以選擇了。

  甚至是攻守易勢。

  安南想保全國家,就要在下一個旱季之前,收複諒山,封死防線,到時候冒雨攻山的人就是安南軍隊了。

  而想達到這個目的,唯一的目的就是快。

  故而,毛勝一到憑祥,二話不說,就帶著大軍來到了鎮南關以北,看安南軍中的防禦如何。

  鎮南關封鎖住一處山穀,也是憑祥這一道狹長山穀的最南端。

  容不下多少人馬,不管是關上,還是關下。

  能展開數千人馬進攻,也就不錯了。

  這也是為什麽,明軍大破阮師回,鎮南關派出的援軍也沒有多少的原因。

  不是不願意,而是這個實在是安置不了多少人馬。

  安南的大軍都是在這一道狹長山穀的後麵,也就是諒山那邊。

  這一道狹長的山道,不僅僅是安南進入大明的天險,也是明軍進入安南的天險。

  毛勝遠遠的眺望,就眉頭緊鎖。心中暗道:“此地決計不能再交給當地土司,朝廷一定要駐軍。”

  雖然以鎮南關名之,但是這個並不是太祖時期修的鎮南關,原因很簡單,太祖所修的鎮南關,顧名思義,就是防守南邊的。

  而這個關卡是防守北邊的,而且痕跡很新,多木製結構,一看就知道是安南軍隊這一段時間之內,緊急加固而成的。

  但是依靠山勢,固然不如鎮南關堅固,但也不容小窺。

  更不要說,安南人善用火器。

  之前毛勝僅僅是聽說說過而已,此刻一看才知道,所言非假。

  隻見關卡上麵大大小小的火炮,火銃,火箭,什麽的,應有盡有,如果將正統以前的神機營搬過來,與之對照,也相差不少。

  因為當初張輔滅安南之戰,彼此的火器相互較量了一番,大明朝廷也從安南吸取了很多使用火器的經驗,甚至有一兩款火銃也是原產於安南被朝廷借用的。

  同樣,大明撤出安南的時候,將很多製式火器都丟到了安南,故而安南軍中,有大量明軍火器之後,更是以此為基礎建造火器工廠,用以仿照。

  所以安南火器與大明正統之前的火器處於同一水平。

  當然了,嚴格的說起來,與現在大明火器也在同一水平。

  畢竟朱祁鎮插手火器,更多是在火器編製與生產方麵,倒沒有多少革新,隻是當初雜亂的火器火銃都變成了統一製式,便於生產,便於檢查,保證了質量。也沒有什麽跨時代的進展。

  所以毛勝看這個樣子,心中猛地一沉,就知道如果硬攻的話。不知道要多少大明將士死在這裏的。

  就好像瓦刺大軍幾十萬,也未必能攻下一兩萬明軍精銳把守的城池,這就是火器在防守上的威力。

  而這樣窘境,卻出現在大明軍隊麵前了。

  一時間毛勝也陷入常考之中,該怎麽攻破這一座關卡,更不要說,從這裏到諒山全部是山間穀底,如果安南想要的話,這樣的關卡決計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一處處進攻,傷亡太大了。

  當然了,毛勝固然是擔心傷亡,但是作為合格的將領,特更擔心付出了慘烈的傷亡之後,不能達到目的。

  畢竟打穿這裏並不是目的,打穿這一片狹長地帶之後,還要麵對與安南軍隊的一場決戰,倒是銳氣大喪,還能不能對安南軍隊戰而勝之?

  這一點,誰也不知道?

  毛勝心中暗道:“還是等一等吧,等京營與各土司兵都到位了,再說不遲了。”

  首先他確定了一點,打這裏覺得需要炮灰的。

  他自然不願意用他麾下將士當炮灰,也不敢用京營。京營自然是皇帝的本錢,更不要說京營的將領自成一係,並不是沒有靠山的。

  無故折損多了,不用皇帝來找他算賬,自然有人來收拾他。

  唯有土司各部,雖然在地方上是土皇帝,但是在京師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死再多也沒有問題,無非是多出些撫恤而已。

  甚至對於一些土司來說,他們也不在乎死多少人。

  土司治下的百姓,不過是他們的財富而已,如果財富能變現的話,他無所謂什麽方式,隻要朝廷給得起銀子,他們都願意死人。

  畢竟死的都是他們治下的賤民而已。又不是他們的親族。

  今後數日,隨著明軍各部一一到位,整個憑祥縣左近,都被一座座大營布滿了,連同從憑祥縣連同太平府的道路,也被生生修繕了一遍。修繕還不是一道,而是兩條。以便後方源源不斷的物資,或從內地轉運到桂林,從桂林到太平府,然後轉運到前線,或從廣東逆流而上到太平府,然後轉運到前線。

  幾乎每一日,憑祥縣這裏人員物資都會增加不少。

  與此同時,安南的壓力也是每日劇增。之前對大明的所有信心,都在第一戰大敗之後,蕩然無存。

  很多人的心中都忐忑起來,讓他們想起了一個已經死去的人。那就是張輔,張輔七月數戰滅一國,這樣的戰績想起來,都讓安南人膽戰心驚。

  一時間整個諒山的氣氛都變得緊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