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09-08 00:04      字數:4595
  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r />

  <r />

  就在朱見濬熟悉大明政務的時候,時間匆匆而過。<r />

  <r />

  正統二十二年,八月。<r />

  <r />

  朱祁鎮正式出京,開始了他一生之中第二次出巡。<r />

  <r />

  臨別的時候,朱祁鎮看著朱見濬說道:“有什麽不明白的,先擱著,等我回來再處置,內閣的處置你看不明白的,就去問問胡師傅。記住萬事鎮之以靜。”<r />

  <r />

  “不可慌亂。”<r />

  <r />

  朱見濬說道:“孩兒明白。”<r />

  <r />

  朱祁鎮為朱見濬整理了一下衣服,說道:“好,我就走了。”<r />

  <r />

  隨即大張依仗,朱祁鎮坐在玉輅之上,出了京師。向東而去。<r />

  <r />

  這一次朱祁鎮要沿著馳道而行,也就是從北京到遵化,然後出邊牆,一路到大寧。<r />

  <r />

  京營之綜合六營三萬人,再加上前後護衛的其他軍隊以及輜重,足足有五萬大軍,這一支大軍,足夠打一次大仗了。<r />

  <r />

  卻是為了護衛朱祁鎮。<r />

  <r />

  其實以朱祁鎮的本意,是願意坐馳道上的馬車走的。<r />

  <r />

  但是大明百官紛紛勸諫。<r />

  <r />

  無他,馳道算得上一個新鮮事物了。他的安全性並不是太高的,自從用馳道以來,已經出過不少車禍了。<r />

  <r />

  最多的事情,就是木軌出了問題,導致奔馳的馬車飛了出去,車毀人亡。<r />

  <r />

  當然了,這損失並不是太大,最重要的原因,即便是有馳道,這些馬車的速度也不會太高的,死人是有的,但是大多數糧食物資都不會有損失。<r />

  <r />

  這一點小小的弊端,在馳道運輸的利好之下,百官都可以無視的。<r />

  <r />

  但是如果朱祁鎮想通過這樣的交通工具,卻是萬萬不能的。<r />

  <r />

  朱祁鎮卻不願意妥協。<r />

  <r />

  修建馳道,是他一力推行的政策,而且也卓有成效。隻是一直以來馳道都是作為軍事附屬而建造的。是貨運為多。<r />

  <r />

  朱祁鎮如果在內地修建馳道,將大部分驛道都修建出馳道來,遇見的阻力就多了。<r />

  <r />

  所以,朱祁鎮要為馳道站台。<r />

  <r />

  最好的站台辦法,就是皇帝用一用了。<r />

  <r />

  不過百官的意見也是要聽從的,於是就弄出一個折中的意見。<r />

  <r />

  那就是朱祁鎮用馳道,但是馳道並不跑起來,朱祁鎮所用的禦車,速度相當慢,與周圍大軍保持同樣的速度。<r />

  <r />

  一邊走,前麵還有人修繕馳道。自然不會出了什麽意外了。<r />

  <r />

  如此一來,朱祁鎮巡視的時間就多了不少。<r />

  <r />

  朱祁鎮也有意多看看。<r />

  <r />

  畢竟,有些事情不細細看看。奏折上的東西,是會騙人的。<r />

  <r />

  朱祁鎮首先要看的,卻是遵化,準確的說,是遵化鐵廠。<r />

  <r />

  經過多年的經營,遵化鐵廠已經成為少府最大的產業,當初瓦刺突入居庸關城下的時候,少府就提出了修建北京南城,將北京南邊的軍工作坊給保護起來,同時建議的就是在遵化修建城池,將遵化鐵廠保護起來。<r />

  <r />

  而今北京南城並沒有成為現實。<r />

  <r />

  主要是,北京城南發展太快了。已經有與北京城聯係在一起的趨勢,原本的計劃是從北京城南,也就是盧溝河邊修建一座離城,但是而今已經演變為北京擴城計劃。<r />

  <r />

  其中的花費就多了。朝廷的財政一直很緊張,這種不急之物,自然要放一放了。<r />

  <r />

  但是遵化鐵廠這邊,就不用那麽麻煩,因為是少府掏錢的,隻要批準就行。<r />

  <r />

  於是乎就有了而今這一座城池,號稱鐵城,或者鐵廠城。<r />

  <r />

  這一座城池,沿著一條河水,畢竟冶鐵是需要大量的水源的,規模之大,要比遵化城還要大上一圈。<r />

  <r />

  裏麵有四五萬人常駐。<r />

  <r />

  少府,工部,兵部所掌握的鐵匠,大多都征召在這裏,免除匠籍之後,很多鐵匠都走了。畢竟在官員這邊或許看不起鐵匠,就平頭百姓來說,鐵匠,屠夫都可以算是技術活了,有一計之長的,在百姓之中還是有地位的。<r />

  <r />

  不少人不願意為官府效力了<r />

  <r />

  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工匠,他們世世代代在這種體製之中生活,並不知道不為官府幹活之後,能做些什麽?<r />

  <r />

  就都留下來了。<r />

  <r />

  遵化鐵廠乃是在劉定之一手一腳建造出來的,所以在修建之初,就履行了朱祁鎮提出的分工理論。<r />

  <r />

  故而城中遍布軌道,而且是鐵軌。<r />

  <r />

  無他,城中有不少礦爐,如果用木製的,容易失火,已經出過好多次事情了。而這個又是冶鐵的。鐵在外麵很值錢,在城中並不是太值錢的。<r />

  <r />

  本來是就是鑄造爐前麵高溫區域,用鐵軌,但是時間長了,鐵廠之內,都用鐵軌。<r />

  <r />

  而整個鐵廠也因為分工,而分成了不同的場區。<r />

  <r />

  其中有很多地方,還是想打的原始,但是在朱祁鎮已經看到了後世工廠的影子了。讓朱祁鎮大喜過望。<r />

  <r />

  他似乎看到了希望。<r />

  <r />

  隻是朱祁鎮想看看冶鐵爐,說不定能用他淺薄的冶鐵知識,指點一下工匠,但是李賢卻炸毛了。<r />

  <r />

  李賢當即跪在朱祁鎮身前,說道:“陛下欲行,請先殺臣。”<r />

  <r />

  操作冶鐵爐,即便是在後世也是一個危險的工種,每年都有幾個人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而受傷,或者死亡。<r />

  <r />

  在<r />

  <r />

  大明這個時代,更是危險之極。<r />

  <r />

  因為其中太熱,每一個都光著膀子,一不小心飛濺上一滴鐵水,都能要人命的。<r />

  <r />

  李賢怎麽能讓皇帝去這種地方<r />

  <r />

  朱祁鎮又不能真讓李賢去死,隻能惜了去看的心思。在鐵廠巡視了一日,下令給所有鐵匠賞賜銀兩。<r />

  <r />

  然後就繼續北上。<r />

  <r />

  如此就要出關了。<r />

  <r />

  在出關之前,朱祁鎮又接到一個好消息。那就是楊洪在元代黑林行宮的遺址上修建的城池,已經修建好了。<r />

  <r />

  請朱祁鎮賜名。<r />

  <r />

  這固然是有數十萬人一起動手的原因,也有這個時代的修建城池也沒有什麽技術含量,這個城池不過是一個大型夯土建築。<r />

  <r />

  自然是人越多,修建的速度就越快。<r />

  <r />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漠北的冬天快要來了。<r />

  <r />

  八月分,在北京還是盛夏。但是在漠北之地,就要為即將到來的殘酷冬天做準備了。<r />

  <r />

  這座城池不修建好,大軍不可能從漠北撤軍。<r />

  <r />

  原因很簡單,朱祁鎮的意思很明顯,是要人留守這裏,但是因為後勤的原因留守的人馬肯定不會多的。<r />

  <r />

  如果這個城池不修建好,派誰留守都是讓人送死。而且大軍撤軍,也不是一聲令下,就能立即南下的。要為大軍撤退留出時間。這個城池修建就必須要提前修建好的。<r />

  <r />

  朱祁鎮也知道,這座城池倉促之間修建的,或許有一些質量問題,但是想想就知道在漠北,大雪能埋人,沒有人傻到這個時間開戰。<r />

  <r />

  所以每年春天,還是要派人加固就行了。<r />

  <r />

  朱祁鎮對這座城池修建這麽快,也有一些微微吃驚。他微微沉吟,提筆寫道:“龍城。”<r />

  <r />

  但是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r />

  <r />

  以此城命為龍城,豈不是正好。<r />

  <r />

  不過,有一點不大好,那就是古代凡是與龍有關的東西,都與帝王氣聯係在一起了,命此為龍城,或許在很多人眼中,有些征兆不好。<r />

  <r />

  隻是朱祁鎮從來不在乎,他真的希望,正如這一句詩所言,隻有大明龍城,永不陷落,那麽宣府,大同,河套,遼東,海西,等地,就再也沒有兵禍。<r />

  <r />

  至於甘陝之地,卻要等一等了。西域不入版圖,甘肅的安全就會被威脅,龍城庇護不到甘肅。<r />

  <r />

  隨即朱祁鎮寫到:“令朱儀鎮守龍城,大軍次第回師,朕在大寧迎接諸位將軍凱旋。”<r />

  <r />

  朱祁鎮寫完之後,默默的念著三個名字:“石亨,楊洪,郭登。”<r />

  <r />

  漠北的大戰結束了。但是在大寧卻要有一場好戲上演了。<r />

  <r />